"故事教練的陪伴不是為了讓你能拍到那張「 最了不起的照片 」"
- - - - - -
【故事教練】– 線上學習系列 Vol. I
https://bit.ly/3zch2km
當人們問到建築師的訓練與養成時,斯洛維尼亞的建築之父尤杰•普雷契尼克( Jože Plečnik, 1872-1957) 斬釘截鐵地回道 -「建築這門專業是無法只透過老師來『教授』給學生的。」 普雷契尼克深信,建築師的專業素養及視野, 更像某種「病毒 (virus) 」- 經由老師傳給學生,病毒或抗體在朝夕相處的辯證討論之餘耳濡目染,無論好的壞的,正面亦或對人體有害的,都將成為內在與視野重要的一部份…
「故事教練」是個全然「客製化」的學習與進修機會。
「故事教練」計劃根據每位學員各自與攝影的淵源與關連來規劃近程及中、遠程目標,以及客製化的攝影故事收集與訓練。
「故事教練」將提供針對特定創作實際需求量身定做的建議與指導,密集對話與諮詢將透過一對一網路視訊定期進行。
與學學合作已近十年。先前從未料想到,有一天講台前竟然坐滿了全被口罩給遮著大半邊臉、臉部表情我得憑空想像的學員... 更沒料到,多年後 2021 年某一天我得想破腦袋瓜子思考究竟如何才能將課程中那總讓自己最享受的「互動」轉化至網路學習模式並繼續讓學員們驚艷…
透過人在歐洲近二十年的經歷與體會,請容許我毛遂自薦,期待能榮幸地以「教練」的角色,或其實更像那面「鏡子」所反射的視野,陪伴並協助屬於你自己故事的拍攝、編輯與書寫。
與於其他線上課程談話頭 (talking heads) 單向「授課」最大不同點在於 ——「故事教練」將花更多時間來「聆聽」你究竟如何描述你的故事,包含鏡頭前與鏡頭後邊諸多讓你感動和嚮往的情節
我十分好奇為何你鍾情以影像來訴說故事? 你習慣或擅長紀錄故事的工具 (相機、傳統黑白暗房、數位後製,甚或口袋裡隨身攜帶的那枝筆)? 你對攝影的投入與熱情? 關於主題的偏好、以及題材的挑選。
「故事教練」線上學習主軸包含旅歐近二十年攝影故事收集的私人經驗分享,尤其將聚焦於長期攝影計畫的規劃與執行,例如與故事 (人物) 的關係,靠近故事可能的方式 (approach)、又如何培養屬於你個人的拍攝節奏 (rhythm)?或者,當作品累積至一定階段,影像編輯與篩選該如何進行? 展覽應如何規劃? 如何能與歐洲藝廊或策展人們聯繫? 怎麼準備展覽提案? 展覽該如何落實? 是否有出版攝影書的計畫? 該選擇獨立發行或與出版社聯繫? 書稿又應包含哪些素材? 如何進行編輯? 攝影書編排與展覽影像挑選是否又有相同的邏輯等細節。
關鍵字不外乎是: 「你」、「故事」、你與故事的「私人聯繫 (personal connection)」。
除了針對願意嘗試以不同角度重新審視自己作品與拍攝方式的專業攝影師之外,「故事教練」更歡迎初學者、或只將攝影作為興趣的業餘攝影師們來一同參與。作為你的那面「鏡子」,我將坦誠地從旁給予意見,一對一與你分享那些經由攝影就此改變自己下半輩子的奇妙體驗,以及那些從錯誤中習得的寶貴經驗。更將根據你的好奇心與個性協助擬定專屬與你的攝影計畫,「故事教練」將陪伴你密集地去探訪那些讓你打從心底好奇的故事、鼓勵你透過自己的節奏與方式去體驗以不帶偏見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與人群、和眼前世界緊密聯繫時的樂趣,進而發現 - 「攝影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始終是『 人 』的事實」,這正是「故事教練」迫不及待想與你分享的驚喜 —— 攝影與生活自然連結的入場卷。
十回每次四十五分鐘的課程,為期五個月,總計近十小時一對一的學習模式,是「故事教練」線上學習系列的基本設計,相關學習計畫,主題將全權交由你來決定。
「故事教練」將從旁協助,依據個案實際情況予以建議,提供閱讀資料與實例,包含客製化的系列課後作業 (assignment) 將會是你最扎實的訓練。「故事教練」更計畫挑戰台灣傳統教育保守思維中始終缺乏的「自由意志」—— 獨立思考的熱情與樂趣。這回,我將給你一張白紙、空白的相紙,沒有預先指定的題目,我好奇,當你有機會恣意發揮時,你將如何享受這份全然無拘束的追問與書寫? 這是自己人在歐洲十多年的體會,不只適用於攝影思考,更讓我重新看待日常生活的細節,我等不及與你面對面分享更多實例與切身體驗。
衷心期盼透過「故事教練」如此難得的設計,與家鄉同好們一同享受專注沈浸於影像故事追尋時,眼前世界頓時顯得單純也深刻的喜悅。無論你想要與我討論一個已深耕多年的影像計畫、琢磨攝影集(誌)的編輯與出版、攝影展策展概念與各項執行環節、找尋管道將作品送來歐洲展出的計劃等等都竭誠歡迎,或者,一同花上一段時間,遵循歐洲釀酒人的古老傳統,與你一起醞釀進而沈澱諸多讓故事顯得動人的層次與細節。
更特別的是 ——「故事教練」不僅只侷限於攝影的討論。
倘若你對文字書寫、東歐電影、歐洲斯拉夫國家如斯洛維尼亞、捷克、波蘭、斯洛伐克或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埃西亞、賽爾維亞、波士尼亞與科索沃等地,甚或伊拉克庫德斯坦自助旅行、求學或遠方生活有興趣,「故事教練」都格外樂意與你面對面、一對一討論相關計劃究竟能如何深入發掘。
「故事教練」是在腦海裡已醞釀多時的心願
客製化的攝影學習在台灣實屬罕見。「故事教練」的初衷其實格外單純 —— 就在世界愈趨瘋狂失控之際,我渴望聆聽那些讓你打從心底好奇的人與故事、那些你潛心琢磨的影像與文字,抑或,某個你即將前往認識的故事。
「故事教練」的陪伴不是為了讓你能拍到那張「 最了不起的照片 」,「故事教練」的任務是從旁提醒你 —— 必須先忘記目的地,旅程才算正式開始,至少,這是自己始終享受這趟近二十年、人在歐洲的影像旅程的方式和信念。
格外期盼有機會透過「故事教練」如此獨特的互動,我們一同找到屬於你的獨特觀點來回應這個瘋狂世界,也替瘟疫蔓延期間諸多細膩的心思留下讓自己感動的詩句與最誠摯的見解。
張 雍
- - - - - -
張 雍【故事教練】/ 名額有限
https://bit.ly/3zch2km
扎鐵白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嗨👋🏻各位 #社會新鮮人們,
決定好要以什麼姿態 #控 你全新生活了嗎?
#金控、#人壽、#銀行、#產險、#投信、#證券,
上百職缺,國泰集團統統都有。
走到這一步,姊姊真為你們即將成為為自己負責的大人而感動,
還有什麼能比滿懷無限新希望更觸動人心的呢?
我知道你們正處於興奮又猶豫不安的階段,
好比一顆種子急著在這個世界發芽,
先獻上我對你們的祝福,
在最炙熱豔陽的夏日繼續澆上你們的熱血吧。
最後一個畢業典禮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
接下來要專注的,
是一轉眼便要面對的職場起手式。
首先,要請你先冷靜下來,
花上一段時間去思索都沒有關係,
用些日子好好去釐清,什麼是你真正想佔有的未來?
必須要知道你內心想得到的是什麼,
才能夠做出不浪費機會成本的第一個決定。
姊姊陸陸續續考了一、二十張專業證照,
從北大金融碩畢業以後在金融界裡繞了三圈,
八年的時間都是任業務職,
當然辛苦,但習得一身扎實的功夫,
卻讓我往後的人生,方方面面都有更順遂的發展,
金融界是個能充實裏子,也能顧好外在收入的行業,
我的第一個年頭,該年台股成交量低迷,
我在證券業裡領著三萬出頭的底薪拿不到獎金,
卻在這裡摸索明白了我想要的是什麼,
第二至三年我在無底薪的人壽端將自己從鐵鍛鍊成鋼,為職場能力打下厚實的基礎,
才能在第四年開始落腳在適合自己的銀行業後,順勢一展打磨來的堅強實力,
終能篤定的對你們說
「在金融業裡百萬年薪真的不是夢」,
因為始終都相信自己,其實我從來沒懷疑過這件事情。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究竟該怎麼抉擇?」
成為幸福集團的一份子,或許會是你不錯的去處。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從校園徵才開始,
雖然只待了一年道行明白的淺,影響卻很長遠,
選擇一家大企業做為第一個視野,
能讓白紙的你在吸收最迅速的時候看懂更多處事道理,
能支援你的資源也是最為豐富,
如果你的認真,攢上受人肯定的種種條件,
將來直線升遷,甚至是內轉到更想發揮的部門,
也都能擁有更多機會去操作成你想要的樣子。
現在,本就是你該奮鬥的時候,
給自己多一點競爭感,多一點潛能的激發,
相信姊姊,
「從挫敗中誕生的新技能,你將受用無窮。」
鬥志高昂的同學們可別錯過 #國泰MA計畫!
因為了解自己,我從開頭就鎖定要做業務磨練,
但在分行遇見個個好手的小小儲備幹部們,也不禁揣測如果當初我選擇另一條路現在會是在哪兒?
如果你自認骨子裡流的就是金融業的血液,
也早已將自己準備好蓄勢待發,
那麼就去試試具完善培訓、專業課程的儲備計畫吧,
履歷收件只到3/31截止,時間不多囉!
#國泰控場家 https://reurl.cc/2b6q0E
除了線上『#校園徵才 活動』,
想要直接面對面諮詢職務更多細節,也可以於5/15至『#台大校園博覽會』現場了解喔!
新血即將上陣,又要變天了。(笑)
扎鐵白紙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看香港人對泰國示威的情緒反應 —「唔好死」之餘,更要「唔好癲」】
泰國新一波示威,搞到香港人五味雜陳。很多對他人的有趣反應,都適合用來對自身進行心理分析。例如泰國人搞「電話燭光」、「分紅海」讓路予救護車、手無寸鐵坐在軍警之前,俗稱「畫面好靚」,有人就會覺得,香港輸出了和理非的奴隸示弱文化,嚴重一點就是一輪指天篤地;症狀較輕的也會感覺不祥,覺得泰國今次社運兇多吉少,我也有後一種感覺。
然而這些都與泰國的實況沒有關係,因為我沒有研究過任何現代泰國的社經政治。我對這件事的感覺,完全只是我對自己和香港的各種感受的移情作用。認為一切都會失敗,簡稱失敗主義,是一個政治上的定見,定見不是因為有一本教科書或者學派手把手 literally 的傳播開去,沒有經典和教程,而是由個人失敗經驗所導致的心理累積而成。
PTSD 的政治作用
創傷後壓力症候症的其中一個主觀感受,是「總覺得很快會有壞事發生」,但同時又不知道是甚麼壞事,總之就是會有壞事發生。因為創傷記憶被刻入了潛意識,它浮上來的時候遭遇理性的抵制,就遭奪去了內容,但受折磨的形式和心境仍然不斷回溯。
因為理性是有時間觀念,人理性上就是知道創傷乃過去之事,但其感受還沒有消化,變成一種「不知道是甚麼,但一定會來臨」的無名恐怖,籠罩著人的當下。主觀感受是非常真實地感覺到即將有大問題發生,但不知道問題究竟是甚麼,那個問題也不是現實中任何事情在合理發展下的可預料結果(例如末期癌症的發展結果一定是死)。當政治創傷發生之後,類似的人類心理機制就變成集體的政治意識。例如強烈的罪疚感,但並非因為自己是加害者,是受害者的罪疚感反而更強。於是便會下意識覺得,泰國即將重演可怕的失敗,甚至認為香港的好學生政治即將導致泰國學壞手勢的失敗。
事實上任何政治鬥爭,多數都是以卵擊石,但基於政權永遠處於優勢的客觀現實而作出估計,大概可以說是合乎理性;而因為自身創傷而導致的失敗主義評估,則多數是遠離理性。同樣是「失敗機會較高」的估評,既可以出於理性思考模型,也可以出於非理性思考模型。
壓力失調的人會被自身情緒籠罩,也因此會把自己看得很高,甚至視自己為世界的中心或本身。因此有人會認為香港教壞了泰國;也有人認為香港還是社運家家酒,別人早就用過更強的武器啦 — 雖然兩個方向看似南轅北轍,但始終還是香港自身創傷的回溯,「香港邊有能力影響其他人,收皮啦」就是失敗主義和自我形象因為壓力而不理性地降低的呈現。
事實上某些泰國年輕領袖又真的坦承香港是他們的「靈感來源」。為甚麼某些香港人會先入為主認為香港沒有任何影響力,中間便有一個異常複雜的心理防衛機制。人的理性永遠在掙扎著希望把事情理順,處於無法承受的壓力就更加如此。失敗的羞恥是真實的,怎麼解釋這種羞恥呢?唯一的合理解便是因為確定自身真是一文不值,才能解釋災難發生的合理性。災難有時是不可抗力,可能是天災、人禍、有人加害、對手能力百倍於自己之類,但人的理性和天性,就是把罪疚攬上身。例如古代人認為天災是自己做得不好,遭神災降。每個文化都有這些,是因為所有文化下的人都有一樣的心理防衛機制。
89 年作為香港消極悲觀主義的源頭
因為理性在異常壓力下的 top priority 是自我解釋壓力源頭,即困擾自己的失敗為何發生。所以被強姦的人反而自己會被莫名的罪惡感籠罩,被強姦的香港也會更傾向認為是自身有問題。100 次被壓迫,只會有一次引起揭干起義,其餘 99 次都是檢討自身和自我沉溺。最大的失敗當然是上世紀的 8964,那一次震撼的結果,便是分化為《天與地》那三個主角。有一個去了搞工運幫工人,這是源動力虛假的善;有一個去了做金融才俊,做了金融世界的食人者,這是受害者異變成加害者,就像很多性罪犯、家暴者在童年也是受害者,即當年真心受創但轉化為親中者的那一群,也有大量大躍進或文革受害者真心支持政權的例子;另外一個則因為太刺激而自行失憶,變成事實沉默者,即大多數人。
有意識者最後只能乞靈於本土無政治的「大中國視野」作為出路,不是將希望暫時寄托於中國民主化,就是寄托於中華帝國最終強大,這便是劇中工運佬和金融佬的兩種心理演變,但最終都是為了迴避解決 / 創造自身定位的最大問題 — 這當然是人的最大壓力源頭。
2010 年之後持續的失敗,也涉及原來民主派體系對新體系的壓迫,壓迫就變得更加內化,也更複雜,連「圍威喂」、正邪對立的小安全感都迅速流失。最終我們都慢慢發現,並沒有真正的 protagonist,甚至他們會成為 antagonist。在一次又一次的鎮壓和壓迫之中,失去理性可能才是合理結果,最終壓力過大,就會將矛頭指向自己,自我形象會變得異常低落或者異常強大,越來越難回歸正常狀態。
那些年沒人相信柏林圍牆會被推倒
所以歷史上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往往都是格局穩定的婚姻狀態;中國古往今來,就是征服者殺人越多越殘酷,反而持國越久,越受中國人稱讚和敬畏;被殖民的亞非拉人,最終多數都無法揭干起義,因為他們在受害過程中自然生長出劣等感,最後是世代相傳的劣等感,令他們不敢想像沒有主人的未來。被殖民者之中也會有一班人成為買辦,宣播另一種高等文化,令劣感文化永遠處於權力的下游,自己都永遠在創傷的連鎖反應之中,就永遠失去遭受創傷前的氣力。
後來英美殖民者更想出了一種更加高級的權力操控:為亞非拉人「平權」、做國際慈善,成為另一種樂善好施的主人,更穩固了受害者需要被同情憐憫的僕人身份。有多「關注弱勢」就成為白人國內流通的新興文化資本,就像人人都可以戴上一抽手帶(wristband),這條是關注環保、這條是關注家暴、這條是關注有色人種,但最終人收獲的首先是自戀的快感、身為主人的感覺,所以捐款人的絕大多數不會在乎國際組織在災區以糧食去災區進行性剝削、開兒童色情派對的細節,因為捐款的好處在於快感本身,捐款真正幫助到的人,並不在捐款者的快感交換機制之中,所以經常被忽略;這出於人性的客構性盲目,便是這些第三方機構可以坐大,也必然坐大的根本原因。
所以當我們都不認識泰文,也不多認識泰國的時候,也有了很多關於香港是否 / 如何影響泰國的爭論,只是反映了一種集體而無法解脫的創傷後壓力,確實很大負荷,會溜入任何渠道作無意識顯形。70 年代有蘇聯特工叛逃美國,並透露蘇聯對國內民眾、加盟國的心理操控和社會顛覆模式,具體內容在連登已經流傳了一年。雖然「顛覆」的方法是科學性而有效的,但最終它的「可行性」,還是源於人首先的意志崩壞。骨牌效應的第一塊,一定是植入創傷,然後任由創傷擴大成消極悲觀。人是不怕悲觀的,積極悲觀就很有生產力;消極悲觀則瓦解人的精神力。
最近美國參議員 Ted Cruz 重提列根推行反蘇新政的往事。當年列根說要推倒柏林圍牆,美國政府內部都說他不設實際、操之過急、太大諗頭諸如此類,美國政治圈當年甚至早已假定「柏林圍牆將會永恆存在」。因為創傷經驗是會滋長的,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成為 self defeating 的心態範式;列根因為是演員出身而不是政治世家或政圈出身,反而較少受經驗和氣氛影響。不是說所有人都可以像他一樣成功,但只是說明「新陳代謝」的重要。現實上,人就是不可能突然回歸白紙一張,突然重拾勇氣和創造力,所以一個社會就是不斷需要新一代推進,一個政治運動也是不斷由新血推進,否則只會一池死水,陷入 2000 年至 2010 年那種死唔斷氣、高級維穩狀態的情況。
唔好死,亦唔好癲
又因人的 PTSD 不可能突然病好,最終都要由精神負荷較輕的人頂上,周而復始。2014 年的參加者,不是退出了就是只能以冷嘲熱諷為精神出口,指點著 2019 年的人如何「抗爭」;而 2019 年的其實也不可避免滿身傷痕,治不好也會步 2014 年前輩們的後塵;就像我們以前也是聽前輩們說著,甚麼甚麼絕對不可行、市民不會同情武力行動之類。也許他們都是基於 89 年的 PTSD,當我們也開始說甚麼甚麼不可行的時候,那只代表我們老了,但不代表鬥爭就沒有將來。因為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鬥爭。香港不行,不代表泰國就不行;泰國不行,不代表是因為香港不行;香港這次不行,不代表以後不行;別人受到觸發不一定是因為香港特別成功,一個幼稚園老師也可能從幼兒的動態和思想得到異樣的靈感;而泰國失敗成功肯定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因緣。
就算外國學者說香港影響了世界甚麼甚麼,我們自身都肯定要哀矜勿喜,防止自己把香港看成世界中心。反正就是別人成功也不代表我們成功,8964 都影響了東歐,但中國自己就淪亡了 — 香港還是要爭取香港自己應得的東西。
而香港是否現在已經「不行」,我也十分存疑,畢竟香港人愛「畫面好靚」,但也變得功利了,也包容了「畫面唔靚」的事,這是新的發展,果子還在結出的路上;「唔好死」是講肉身的,然而肉體猶存,也可以是精神毀滅,自我崩潰;同樣重要的,是「唔好癲」,保持理性,不要被失敗吞嚥。Keep calm and carry on,正是納粹轟炸時英國人的精神格言,能在轟炸中照常煮茶;不管是 Trump 贏還是拜登贏、其他地方的人是勝還是敗,香港人自己要做的事其實都是差不多。
扎鐵白紙 在 20221203F 紮鐵日薪破$2600! 疑似廢青酸人工太高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紮鐵#地盤============主持: 義德臺仰, 許留山【正向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u1BDh1e9Arh2cvQHmHXgg?sub_confirmation=1【嘥 ... ... <看更多>
扎鐵白紙 在 香港扎鐵佬招聘群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扎鐵 請人(長期有工開) 白紙實收-1450 中工實收-1800 大工2300或以上熟手人工加得快有意詳情whatsapp6189 0451 · Chen Zhi Yuan and 11 others · 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