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非常謹慎地撰寫這篇文章
#體適能產業各司其職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為什麼要蹚這渾水
#但是我好想說些什麼
#又不想冒犯別人
#希望可以給館長以及廣大的館粉看到
我盡可能地以客觀的立場,有人可能會解讀成「戰」,可是我還是偏好用「理性討論」。
這幾天從KIMIKO老師的體組成事件延伸各界輿論到館長直播的評論,我看完館長直播後好彭湃;我先說,我知道不管在每個體適能的角落都是為了讓體適能產業更蓬勃發展,只是方式不一樣,或是參與的商業行為程度不一,但我真的相信大家開始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為了讓大家健康快樂(用了健康這個非常抽象的文字,因為真的涵蓋很廣);同樣的我也是,做體適能教育是為了普及大家的運動知識(當然是份工作),而用最少的商業行銷方式(不買廣告、不分享抽獎、不在底下+1私訊給你),可是我更希望的是理性討論,而不是一股腦的謾罵與人身攻擊。
我不是要幫KIMIKO老師護航,我就我所知道的內容提供一些補充。
可以先看看之前的【從KIMIKO老師身上學著如何當個好教練(http://bit.ly/KIMIKO1)】
---
對於KIMIKO老師圖片的那些數字,我相信她在一開始的時候誤植肌肉量這三個字,正確來說如果使用除脂體重或淨體重或瘦體重比較恰當
以下擷取 9/23 KIMIKO粉絲專業
『📌瘦體組織 ≠ (不等於)肌肉量
什麼是瘦體組織 Lean body mass ?
也就是除脂肪體重👉🏻除脂肪體重包括構成身體的水分、組織器官以及肌肉、骨骼等重量。
體重57.8減去體脂肪量10.8就是這張表格上所標示的瘦體組織47
📌但透過運動要訓練的是骨骼肌
所以大家請把重點放在表格中第二行的24.1
這個數據
24.1 骨骼肌÷ 57.8 體重= 41.6 % 肌肉佔比率
10.8體脂 ÷ 57.8 體重 = 18.6 % 體脂率』
看這些對我來說,是非常正確的觀念,下面留言依舊一面倒的原因我猜是,文字中沒有承認「誤植」的錯誤,但是如果沒有排山倒海的質疑,我個人認為KIMIKO老師應該也不會PO這個第二篇文。
---
有些人說「練八下與小角度運動」的科學根據在哪裡?
那就要先定義做這項的目標是什麼?
當然一定知道,這個絕對絕對不會是肌肥大、也不會是最大肌力
對於KIMIKO老師的客群,我相信應該也不是要練成巨巨的。
現階段對於姿態矯正、核心訓練普遍的訓練原則依舊是以低阻力、等長收縮(零角度)、限制ROM方式(小角度)來訓練,像是凱格爾運動、死蟲等;
我特別去看KIMIKO老師的影片,她一下是做向心八秒以及離心八秒,做完一組要128秒的時間,如果你有跟著做(我還真的跟著做),你再來說看看感受...,但真的,一組太少。
---
至於運動速效主義的質疑,以心理學來看,能提升客戶自我效能,讓客戶覺得可以完成運動計畫,且有預期的目標,是我們目前教練常做的,無可否認,運動速效做的訓練量可能遠不足要達到客戶預期的效果,但對於那些尚未發展出內在動機的人群們,是一個很好的外在動機與推動力,對於思考期的客戶,先求有再求好,是我現在會採用的方式,從兩分鐘開始也是一個好的開始。所以我才會在最前面打 #體適能產業各司其職,每種運動有其特殊的目標族群以及在不同運動階段與參與程度。
---
另外我還想講
運動,無庸置疑的是幾乎所有疾病的最佳良藥,像館長提到的阻力訓練可以增加骨質密度、肌肉質量、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降低罹癌率等,有超級多文獻可以提供相當統計數據。
也有文獻探討,那又要運動多久,又要多少強度運動才有相當的效果,以現在看起來通則來說一個禮拜消耗2000大卡的熱量或是中等強度(40%-60%HRR)每周150分鐘,就已經有達成獲得「健康」的顯著效果了,當然消耗熱量更多、或是強度更強,獲得健康的效果可能就更多了。
而這個運動的定義,也不一定要阻力訓練不可,心肺運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在最近「一分鐘健身教室」有分享說肌力與心肺都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關鍵,而且文獻說,肌力與心肺兩個是分別都可以當作與死亡率預測的因子,如果兩個只擇一,不論何者都可以降低死亡率(獲得健康),因此以我的立場,不論哪個,只要哪個可以讓不運動的個體動起來,那個就是最好的答案,當然能兩者最好。
而這個健康抽象名詞的定義,就會因每個人目標是什麼而有所差異:「我覺得我很壯,很健康」、「我覺得我手抬得起來,活動自如很健康」、「我爬樓梯比較不會這麼吃力了,我覺得變健康了」、「我來運動可以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快樂、健康」諸如此類的。
「運動要有效?你定義的有效是什麼?」
應該不是每個人都是為了變成健美、大肌肉、舉很重;當然大部分是為了減重、線條、增肌,也有是為了要更「健康」(可以爬山、健走、預防跌倒、讓膝蓋或肩膀等關節不要這麼不舒服不要這麼沒力活動限制、活動更順暢、爬樓梯不要這麼喘、降低心血管風險、產後預防尿失禁、緩解便秘、不要腰酸背痛、不要駝背、維持運動習慣、流流汗、心靈的快樂),到各種的運動表現都有。
可是,運動對於減重減脂的效果可能沒有飲食控制的效果比較顯著,運動效果比較顯著的是上述那些健康的代名詞。
對於各種健康不同的代名詞,我們有很多不同專長的教練,跑步教練、健身教練、舉重教練、皮拉提茲教練、瑜珈教練、格鬥教練、泰拳教練、運動傷害相關教練、銀髮族教練、產婦與產後體適能教練、青少年體適能教練、等等等不勝枚舉
#體適能產業各司其職
希望彼此能尊重、包容、同理心、合作以及共同幫助接觸你的客戶,除了更喜歡自己的樣子外,讓運動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樂在其中,身、心的健康。
無庸置疑館長在體適能產業有呼風喚雨的能力,講到健身/運動沒人不知道館長,對於社會公益有深耕的貢獻,以及培訓出卓越優秀的運動人士,館長的每字每句可以在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發言可以如此地帶風向之下,如果可以避免對立,試著去理解彼此、討論、指教、交流,體適能產業可以更欣欣向榮以及茁壯。
相信大家對於這次,已經非常了解身體組成了阿。
---------
#跟著奇德543
🌀 肩膀痛與肩關節夾擠的秘密(http://bit.ly/ShoulderImpinge)
🌀屁股眨眼的真相(http://bit.ly/BUTTWINKFACT)
🌀客戶想要的還是需要的(http://bit.ly/NEEDANDWANT)
🌀用IPHONE跟營養補給品衡量物價(http://bit.ly/IPHANDN)
🌀從KIMIKO老師身上學著如何當個好教練(http://bit.ly/KIMIKO1)
🌀從KIMIKO老師身上學身體組成(http://bit.ly/KIMIKO2)
🌀如何挑選一個適合你的教練?(http://bit.ly/ChooseTrainer)
🌀核心肌群(http://bit.ly/WHATISCORE)
🌀紅肌白肌(http://bit.ly/REDWHITEMUSLCE)
🌀身體的同化與異化(http://bit.ly/ANACATA)
🌀臥推應該要用什麼握法(http://bit.ly/BENCHPRESSGRIP)
🌀如何用健身來撩妹(http://bit.ly/HiForGirl)
🌀國外健身房介紹24HR Fitness(http://bit.ly/GymIntro24HR)
🌀美國健身博覽會IDEA心得(http://bit.ly/AfterIDEA)
🌀外旋肌群(http://bit.ly/RATATORCUFF)
🌀客戶心理學(http://bit.ly/CLIENTSBEHAVE)
----------
#跟著奇德看研究
✔️精胺酸與瓜胺酸的效果(http://bit.ly/NutrientArgCitr)
✔️Leg extension不同活動範圍訓練的差異(http://bit.ly/LegExtROM)
✔️中強度長時間與高強度間歇哪個減肥效果好(http://bit.ly/LOSTFATFAST)
✔️空腹有氧減脂比較有效嗎?(http://bit.ly/FASTINGRUN2)
✔️反向飛鳥的不同握把對於後三角的刺激(http://bit.ly/DifGripEMG)
✔️竟然可以局部減脂(https://bit.ly/LOSEBELLY)
✔️共軛亞麻油酸,CLA (http://bit.ly/NutrientCLA2)
✔️同時增肌減脂(http://bit.ly/2N6HanC)
✔️喝豆漿會導致睪固酮降低嗎(http://bit.ly/2N1IVlY)
✔️肌肥大的基因層面Myostatin(http://bit.ly/HypTrophyGENE)
✔️睪固酮的高低影響一個人的肌肉量(http://bit.ly/TestosteroneGain)
✔️重訓搭配高蛋白會導致落髮嗎(http://bit.ly/TraingLostHair)
✔️發誓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http://bit.ly/SWEARBETTER)
✔️打斷手骨顛倒勇(http://bit.ly/BreakArmGood)
✔️營養補給品HMB有效嗎(http://bit.ly/NutrientHMB)
----------
#跟著奇德看翻譯
❗行為改變之你到底會不會去運動(http://bit.ly/BeHavChange)
❗深蹲的生物力學 Part1(https://youtu.be/zHXtCQHLr9A)
❗深蹲的生物力學 Part2(https://youtu.be/C4TsGbMzJoM)
❗深蹲的生物力學 Part3(https://youtu.be/CV2iFv-xoLc)
❗深蹲的生物力學 Part4(https://youtu.be/AekfYCaDEO4)
❗姿態矯正的觀點(http://bit.ly/CorrectPosture)
❗乳清蛋白是什麼(http://bit.ly/2xGEiJ3)
❗蛋白質攝取量跟同時增肌減脂的關係(http://bit.ly/ProteinLoseWeight)
❗麩醯胺酸Glutamine有效嗎?(http://bit.ly/NutrientGln)
❗空腹有氧減脂效果會比較好嗎?(http://bit.ly/FASTINGRUN2)
❗喝豆漿會導致女乳嗎?(http://bit.ly/SOYKILLTEST)
❗共軛亞麻油酸CLA有效嗎?(http://bit.ly/NutrientCLA)
❗如何正確使用肌酸與安全性(http://bit.ly/NutrientCre)
❗吃肌酸會導致禿頭嗎?(http://bit.ly/CreLostHair)
❗背部最佳的訓練(http://bit.ly/BestBackWorkou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HUSK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教學】誤刪Line後,資料還原方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在Facebook上面也能玩刪除線啦~ (83657) - Cool3c 的評價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Facebook 遊戲邀請刪不掉? 教你用簡單方法移除!(暫時性方法) 的評價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阿冗- 未發送『對話框裡的內容我輸入刪除了再刪除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觸及率一直降?5種逆轉觸及率降低的方法與範例 - 電商修煉 的評價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已額滿,歡迎來電安排候補)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
自己在面對人生決策的時候
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上的
甚至於是財務上的
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跟發展
像是選到對的人
或合適自己的工作
投資的商品呢 都能夠賺錢
然而呢 決策品質要好
思緒足夠的周延、深刻
絕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
有時候 大家獲得的情報
其實是一樣的
可是會思考的人
他就能夠
從有限的線索裡面
去推演出參考度很高的結論
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但是不會思考的人
你就算把答案放到他面前
他一樣視若無睹
他根本判斷不出線索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 一樣的食材
交到廚藝精湛的大師手裡
就會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料理
但如果呢
交給不懂得烹飪的人手裡噢
它下場往往就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思考對於任何人的發展
是很重要的
但我自己教學這麼多年來噢
我發現很多人的思考能力
越來越薄弱
會這麼說 絕對不是在唱衰社會
而是因為 我的課程很強調量身訂做
所以呢我會鼓勵學員
不管他上什麼課 他可以盡量地
把自己的問題寫信告訴我
讓我能夠多瞭解他們
去強化他們在解決問題上面的能力
以前我收到學員的來信
大體上呢 都還能夠弄懂他們的處境
以及他們覺得什麼問題才是重點
需要花心力處理的地方在哪裡
可是隨著手機跟社群軟體的普及
我發現寫信來的人
他講的東西經常是
東一塊西一塊 前後文不相干
或者是表達完所有的過程
卻沒有具體告訴我
他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都還不打緊噢
最讓我匪夷所思的
就是越來越多人
在論述完一個大篇文章之後
最後跟我說這件事情跟他無關
他只是抒發心情而已
哈囉 我請大家寫信的前提是
你生活裡 想處理的問題
可以寫信告訴我
而不是要跟我交換日記 好嗎
談這些哦 不是為了抱怨
而是呢
這些現象引發我很強烈的好奇心
我開始認真地去研究
為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
會越來越薄弱
最近 我讀了一本書
叫做《渴求的心靈》
作者呢 是賈德森布魯爾
這本書噢 談的是現代人上癮
特別是 網絡成癮
自拍、愛情、電玩等等這些
這些跟我們過去熟悉的藥物濫用
像是毒品、酒精不太一樣
作者在裡面就有提到
其實很多社交網站的設計界面
都是那種會讓人離不開的
一個設計概念
我們會陶醉在被關注的光環裡
不斷地重新回到這個平台上
確認自己分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
或者是有沒有遺漏任何訊息
而每一次訊息進來
不管對方的評論是好是壞
只要手機發出聲響
都會刺激我們大腦去分泌多巴胺
這是一種
會讓我們覺得愉快的荷爾蒙
這會讓你想要即時地回覆
用來創造出更多的連結跟互動
享受這種多巴胺釋放的快感
再加上噢 每一次訊息發出的時間
都是不固定的
就會讓我們隨時處在一種
stand by 的狀態
它更加深了我們上癮的力道
而且你知道嗎
推特它一次發文就只能是140個字數
這也不是亂設計的噢
這個長度是特別被挑選過的
因為這正是我們
可以自動閱讀訊息的字數上限
也就是喔
一眼掃過去就能夠看完看懂的份量
這種種的設計
都會讓我們持續地分心
沒有辦法專注思考
因為沒有兩下我們就被打斷
被別的訊息吸引走了
或者是呢 當我們認真開始思考
我們的身體跟心理
可能都會有一些緊繃感
為了降低這種緊繃感
我們的大腦
就會催促我們 去滑滑手機啊
去享受先前多巴胺外溢的興奮感
而漸漸地養成
我們只要一有不舒服
就去滑手機的習慣
即使想要暫時地放下手機也很困難
而這整個過程
會使我們的心智越來越碎片化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思考鏈條
隨著手機的使用的頻率越高
深度會變得越來越淺
以前呢可以對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見地
而且呢邏輯是前後呼應一致的
但現在呢 卻只能把資料塞滿
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把手機丟了嗎
當然不可能嘛
對抗潮流只會讓自己累得半死
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而且呢 工具本身本來就是中性的
是我們使用的方法
才造就了最後的結果
要訓練自己的邏輯鏈條
把自己的思考和論述能力找回來
讓自己不管在做決策
或者是表達說服別人的時候
可以更有影響力
有一件事情絕對是可以嘗試的
那就是 反向練習
當大家都吆喝著 要越短越好
越快越好的時候
你要能夠主動地
打破140個字的限制
培養自己有寫長篇文章的能力
這裡所謂的長篇文章噢
不是要你寫個1萬2萬字
其實只要超過1000個字
我們呢大腦裡面所動用的區塊
就會跟先前的上癮模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渴求的心靈》裡面有提到
隨著科技的發達
大家要更有意識地訓練
我們大腦裡面 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簡單來講
就是《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系統二
而為什麼寫作
會是個鍛鍊思考鏈條很好的策略呢
因為 你只有透過寫
你才會有機會換位到別人的位置
並且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講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以前呢在還沒有上
嘉玲老師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之前
我也一直以為寫作
就是要從頭到尾想清楚之後才能寫
而且一下筆就要是對的
到我自己上完這門課之後就發現
這根本就錯到極點的嘛
真正的寫作
其實是先把你所有的材料
都先鋪排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關聯性
把龍骨抓到 就是主軸抓到
搞清楚結構之後 再填血肉
也就是一般人會很在意的
修辭啊 用詞遣字那都是後話
而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結構清楚、邏輯順暢
你講的事情
別人就很容易能夠聽得懂、看得懂
而達成溝通或說服的目的
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
他曾經跟我們分享
他們在上寫作課的時候
學生第一次交來的作業
通常是邏輯斷裂 前後文不相干的
但是他們都會鼓勵學生
在這些材料裡面
找出重複出現的觀念
或者是關鍵詞
釐清自己最想說的話之後
再進行刪減、排列
而第二次寫來的作業 就會脫胎換骨
給人一種清晰、篤定的自信感
很多學生呢 在寫之前
其實根本不知道
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可是透過寫作的學習
學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技巧
他們就會知道怎麼樣去提取跟排列
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在乎
很多人上完寫作課之後
都覺得更認識了自己
其實呢 思考能力要好
資訊的篩選跟刪減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抽象的對談或沈思
常常會想一想就卡住了
這時候寫作就會變得很具體
你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
很快地看到核心的本質
抓住龍骨 也抓緊自己的邏輯鏈條
不會一下子就恍神不知所云啊
而且這個方法只要是
你有紙跟筆
或者是有鍵盤 就可以完成
你不需要花大錢請顧問
或者專家陪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隨時當自己的思考教練
假使你也發現
自己的思考鏈條越來越短
或者是想說的話很多
但真的能夠表達出來的卻很少
我非常鼓勵你噢
可以參加我們在4月18號
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開課的
寫作小學堂課程
他們的搭配噢 是坊間很少見的
既有理性的邏輯分析
又有感性的故事創作
讓你上完課之後
知道如何剛柔並濟地
呈現自己的觀點
說清楚自己 卻不會留下後遺症
而這一門課相關的課程連結
都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
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
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然後無論如何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
我們都需要你
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
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
4月18號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這麼多期展開下來
真的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回饋
原本他踏進教室
以為學的是怎麼樣寫作
後來他透過這個過程
他更能夠靠近自己、認識自己
寫作 會是你在人生裡面
能夠陪伴你一輩子的 最好存在
歡迎你、期待你加入4月18號的教室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教學】誤刪Line後,資料還原方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10/02去打高爾夫球,手機放在褲子口袋中,打完球時,發現我的Line不見了,是怎麼誤刪的到現在還是想不出來,我的Line一直是底部四個按鈕之一,用了多年的iPhone也都好好的 ... ... <看更多>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在Facebook上面也能玩刪除線啦~ (83657) - Cool3c 的推薦與評價
VPN 雖然打不倒防火牆的功能,但是解決了隱私問題,也就解決了90% 以上的問題。 本文章內容由「Surfshark」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猜 ... ... <看更多>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在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 एक्सप्लोर क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打文章的過程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 #為什麼要蹚這渾水 · #但是我好想說些什麼... और देखें. फ़ोटो का कोई वर्णन उपलब्ध नहीं 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