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去興仁國中參加了一場與高科大合作的 #技職探索教育優化專案 合作備忘錄簽訂的儀式。
雖然興仁國中不是三民區的學校,而且因為少子化學生嚴重流失,但是,王文正校長對於思考學生未來發展的格局,著實令我欽佩。
他曾經跟我說一句話:「我們學校鄰近高雄港,學生帶有 #海洋性格,他們敢向外挑戰,但是,不見得能坐得住好好念書」
因此,王校長費了許多的心力,跟學校的教學行政同仁,向教育局申請好幾門彈性課程,包含 #木工 #金工 #造木船 #表演藝術 ... 等等,讓學生有多一些實作的機會。
王校長說,有些學生,不適合靜態的學習,那就用動態的實作,讓他們有機會從動手中,#去探索自己對於這些事情的興趣。
🌱探索,在年輕階段,真的很重要。
我有一些國高中階段的同學,當時在學校都是學霸一方,成績非常好,甚至在國際奧林亞科學競賽中奪牌。不過,最終不見得選擇他們最有興趣的學系,而是選擇了邁向師字輩(醫師、律師、工程師)的道路。
但是社會主流價值認為好的選擇,不見得真的是好的。我有些同學,在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發現志不在此,因而轉換跑道。
以我自己來說,因為我高中數理成績較好,所以大學就選擇念機電。至於後來被大家問「為什麼念機電」,我也只能說出「因為數理好」這個理由。
但是,你問我對機電有興趣嗎?我回答不出來。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
這個答案,一直到我大四,才比較清晰。當時,我去修了生物系的一些課程,才知道,原來我真正有興趣的領域,是在生態學跟自然保育。
所以,在考研究所時,我費了一番功夫,說服我爸媽,讓我去考生物科學研究所。後來我去念生科所,雖然花了比機電所要長的時間才畢業年,但是我認真了解到,我的確對生物,比對機電有興趣得多。
那時候,我已經23歲了。
雖然有點晚,但是,至少茅塞頓開,了解到什麼叫作「有興趣」。也因為我真的對於生物研究及生態保育很有興趣,所以在後來準備高普考時,我沒有花費太多時間準備(聽說現在的平均上榜準備時間是三年,我當時是準備4.5個月),就考上了。
一路到現在,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不是因為我考上公務員,而是因為我能有機會知道自己興趣所在。
🙋♀️🙋🙋♂️
但,台灣的教育系統,讓學生在很晚期(基本上就是大學階段),才有機會探索自己。
而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大學四年摸索出自己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適合念普通大學,比較適合去從事技職專業的學習訓練,但因為 #升學主義 、社會及家長的期待,就走上了與自己性向及能力,背道而馳的道路。
也讓台灣,喪失了很多優秀 #專業職人 養成的機會。
這真的非常可惜,甚至可以說,在未來將動搖國本。特別是台灣近幾年,技職系統萎縮很快。
所以,當今天興仁國中、高雄科技大學,簽訂向下扎根的 #技職探索教育優化專案 的備忘錄時,真的讓人為之一振!
振奮的,除了高雄科大系統與國中首次合作,讓學生有機會提早參與探索自己;更是由於興仁國中的家長及教師,願意在現行的教育制度及行政框架下,勇於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對於這樣的合作,我深深的祝福及期待,也會持續在技職教育的多元發展上,從根努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