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校長的理念總是能給我新的動機,其中之一是要「知道遊戲規則,做到比別人預期更好的準備」。
目前的我不在醫學中心,想要維持火力十足,就是要常常閱讀文獻、看 paper。
沒有同儕的督促下很容易怠惰,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自己比,做幾件超越自己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靠自己、利用資料庫文獻,再寫個論文出來,最適合我的文體大概非統合分析(meta-analysis)莫屬了。
儘管手邊已經準備了一些資料、過去也學了這麼多的文獻評讀(critical apraisal),當發現統合分析又是另外一個統計的世界,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的瞬間,就足以讓人想打道回府。
第一次上到曾秉濤、張凱閔醫師的課,除了含金量高之外,不藏私、還會分享最需要知道的經驗。
曾醫師一直讓我想到以前國中時期影響我深遠的一位英文老師,還有渾身散發的權威感 XD,是以前剛進醫院當 clerk 的時候遇到會開心上課、充實回家的那種老師。
【以發表 SCI 為學習目的,一天學會統合分析的技能!】
⠀⠀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
✓ 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
✓ 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
✓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
⠀⠀
🚩 無經費、無資源者的起步首選
⠀⠀
最新梯次|7 / 3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瞭解課程|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根據「統計不同」與「資源較少」,所提出的 solution。用新思惟一貫的高品質課程規劃,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以往的三大研究課程,已經帶出非常多學術起飛的校友。
⠀⠀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 2021 年 4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96 篇發表,其中 11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
⠀⠀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
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學員評價】
真希望在醫學生或實習醫師時期就有機會上新思惟。
上完課,馬上就可以開始寫統合分析!
跟著講師的經驗走,這條路,最短、最快!
經驗豐富的講者,才能把複雜概念簡單化!
我要發表|7 / 3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把事情簡單化英文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推薦序文
網頁同名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即將出版,依照書籍出版慣例,會找幾位知名人士撰寫序文及簡單書評。然而,我們不願意只流於「客套」「俗套」,我們決定兩點準則來邀請序文及書評撰寫人:一是深刻了解我的背景,二是能仔細審閱書稿。非常感謝幾位老師、前輩、朋友的大力幫忙,不但撰寫序文或書評,也給我很多指教、反饋及深入討論。這裡先和讀者分享三篇序文,還有一些序文及書評仍在編輯中。繁體中文版計畫年底前正式出版,簡體中文版正在協商。至於英文版,那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時間仍是個未知數。
=====
李飛飛: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
(人工智能專家、美國國家醫學院及國家工程學院雙院士、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講座教授)
我很榮幸地受邀推薦我摯友李宗恩博士的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本書很獨特, 李博士是一位資深的中醫專家和臨床醫生,卻也是一位經過嚴格科學訓練的科技人,在大膽蛻變深入中醫之前,他在矽谷有著成功的科技生涯。這本書反映了李博士與眾不同人生歷練下的洞悉力,文字清新流暢,內容時而讓人驚艷,時而讓人深思反省。
中醫和現代科學似乎是無限分開的兩個世界, 然而,李博士個人和他文筆下的討論,為讀者開啟了一個難得的窗口,窺見兩個充滿衝突卻又永遠相互纏繞世界的並存對偶性(duality of existence)。李博士的旅程,象徵著古老醫學現代化的挑戰之路,同時也象徵著對凡事以科技來定義的現代生活之深刻反思。李博士帶領我們尋求一種全新的方式來看待這兩個世界,我對李博士帶領我們探索的旅程深深感到興趣,也期許讀者一起參與這趟旅程!
Fei-Fei Li:Challenging pa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n ancient medicine
(Dr. Fei-Fei Li is a world leading exper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he is the inaugural Sequoia Professor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t Stanford University, Co-Director of Stanford’s Human-Centered AI Institute, and elected Member of both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and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m honored and humbled to be asked to recommend my friend Dr. Andy Lee’s new book. I find this book very unique. The voice of Dr. Lee is that of a deep Chinese Medicine clinician and expert, but also a rigorously trained technologist who has carved a very successful career in the heart of Silicon Valley before the daring transition to a new career as a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This book is a pleasantly easy and smooth read, yet oftentimes beautiful and introspective.
The world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science seem to be infinitely apart, just like the worlds of Taiwan and the Silicon Valley. Yet, in Dr. Lee and his words, we the readers are given a rare glimpse into this duality of existence of two possibly conflicting yet eternally revolving worlds. The journey taken by Dr. Lee symbolizes the challenging pa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an ancient medicine, as well as a soulful refle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ly defined modern lives. Dr. Lee is leading us to seek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both worlds. I’m intrigued by the journey that he is taking, and I sincerely invite the readers to join him on this journey together.
=====
李克明:帶你認識宏觀、科學、邏輯的中醫
(暢銷書《當孔子遇上哈佛》作者、前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及元大創投公司董事長、由跨國商務律師金融高階經理人斜槓的傳世經典推廣者)
摯友李宗恩醫師的大作《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問市,囑余作序;讓余有機會先睹為快,把書一口氣讀完,深有啟發!
這書可以勵志,宗恩兄生動自述了多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長經歷,讀者會嘆道:有為者亦若是!
這本書記載了寶貴的中醫臨床醫術,以約三十個案例,分享了涉及的療程和依據的奧妙中醫醫理,有心的同道同好可以切磋研究!本書更闡述了宗恩兄所體悟的中醫醫道,毫無保留地分享了他所期許的中醫角色、醫病關係、「西醫檢測、中醫治療」!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人都聽過中醫,許多人也看過中醫,就連外國人也知道針灸,但非中醫專業人員對中醫固然霧裡看花;中醫醫者亦受限於中醫的培育方式、產業結構及強勢西醫,也難免有故步自封、見樹不見林的迷失。
宗恩兄君子不器,斜槓人生,具備跨領域、扎實的專業訓練,故能在親炙倪海廈大師後,以宏觀廣角的視野、嚴謹的科學態度、縝密的邏輯思考,在多年臨床中驗證神奇奧妙的中醫醫理,並據此提出振興中醫的看法,讀來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余強力推薦《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嚮往中華文化,想一窺中醫奧妙者該讀;想在治標的西醫之外,找到替代方案的中醫師、中醫同好、病人該讀;掌管國家醫療、公衛政策、中醫發展的領導者更應該閱讀!
=====
張慶瑞:物理忌妒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台大特聘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前代理校長)
李宗恩是我剛回台灣任教時的學生,我是他應用數學的老師。台灣大學物理系的數學一直是物理系自己教,主要邏輯是物理系用的數學是要解決物理的工具,這與數學系的數學概念並不相同。宗恩當時是資優保送生,物理系那時有一群非常優秀的高中保送生,同儕互相刺激,要拿到高分非常困難。宗恩不但成績好又很外向,喜歡發問,而且他與他夫人是當時物理系的班對,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畢業後,我斷斷續續由同學口中聽到他的職涯轉變,但並未特別放在心上。一直 到二○○九年,我因為在國科會國合處服務,到美國史丹佛大學訪視當時我參與啟動的Stanford-Taiwan Biotechnology (STB),聽到宗恩居然已經變成灣區的名中醫師,有點訝異,但也不是特別難理解。因為聰明的人,只要有恆心,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後來,我們就一直透過微信聯絡。二○一六年,我擔任台大副校長時,因為參加台大北加州校友會,與宗恩面對面深入交談,才知道他因為困惑於父親的疾病,而深入研究醫學,進而拜入倪海廈門下,成為關門弟子。他那時就告訴我不少神奇故事,我那時由於事務繁忙,對於這類我理解知識以外的事情,基本上是聽了就儲存在腦中,作為日後備用的資料。
二○一九年我離開行政職後,便有許多時間思考,跨領域學問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物理訓練最強大與扎實的是科學邏輯方法論,複雜系統模型簡單化再加上數學預測化。 其實,物理真正的本質訓練就在以簡馭繁,好的物理學家對事物的看法具備強大的簡約能 力。
在一九七○年代,科學界出現一個有趣的名詞叫「物理忌妒」(Physics Envy),就是 生物學家及其他領域的學者看到數學在物理學科如此成功,就想要複製物理成功的經驗;奇怪的是,只有在少數有些許成效,但基本上無法像物理一樣成功!也因此忌妒物理可以成功使用數學。物理忌妒不是忌妒物理,而是忌妒為什麼數學工具只能在物理上成功?看起來像是上帝特別寵愛物理,便引起大家忌妒。
領域的互動永遠是新知識的淵藪,現代的斜槓世代就是跨多領域的人才,然而老祖 宗卻告訴我們「鼯鼠五技而窮」,顯然歷史法則指出:沒有專精學門,是不容易出人頭地的。今日由於學問複雜與廣泛性提升,有些學問必須要跨領域互動才能了解與掌握問題所在,進而激發出解決的科學方法。而且這些跨領域互動初期必須沒有目的,才有機會激發出原創想法。
我最近與三創文化基金會合作推動「無用論壇」,就是希望利用跨領域對談培養一流人才。宗恩跨多學科的過程,學習動機多以好奇心為出發點,從未想到有用沒用。今天能成為華人界中醫祭酒,就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最佳典範。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這本書的內容,雖然只是記載宗恩多年來所看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但從書名就知道這裡面其實也傳達了現代跨領域的重要意念,更嘗試由現代科學來看中醫的邏輯。
我最近常與跨領域人談知識論,知識大致可分成:
一、知道的知道:工程
二、知道的不知道:待了解的學問,也是已知與未知的交界
三、不知道的知道:經驗法則,但常可以重現
四、不知道的不知道:怪談與傳說
人類累積的已知愈來愈多,「知道的不知道」就愈多。物理學現有的知識是標準的 「知道的知道」,但是有許多學問我們不斷在使用,也很有效,但卻不完全知其所以然,我稱之為「不知道的知道」。中醫就是其中一種,這就是直覺與經驗的累積。
中醫的重現率不像物理學那般精準,也在於不完全知其所以然,所以急需要累積更多的數據,並有時間由「不知道的知道」發展轉化成「知道的知道」的狀態,這非常需要利用物理學的既有發展經驗來協助加速轉化的過程。宗恩具有充分的跨多領域專業訓練,相信在取得更多的中醫案例後,將有大智慧將中醫推動成「知道的知道」範疇。宗恩傳承東漢張仲景延續至倪海廈的正宗中醫思維,再結合台大物理系的科學邏輯基礎訓練,經歷史丹佛與矽谷應用科技的淬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未來必定能真正完成「西醫精準化檢測,中醫客製化治療」的至高無上理想。將宏 觀醫學與微觀醫學並用,強固個體本身,隔絕入侵病毒。
本書是宗恩超越張仲景的起點,胡適的朋友以「我的朋友是胡適之」為榮,我深為 「我的學生是李宗恩」為傲。
=====
(http://andylee.pro/wp/?p=8966)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把事情簡單化英文 在 Rouya動物溝通-毛小孩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完兩天的課就能和動物溝通嗎?』
榮登Rouya的Top1最常被問,特別寫了這篇來回答各位;先說所有教你如何跟動物溝通的內容全都在初階班裡(對,在這堂課你會跟動物進行溝通);進階班是關於自身的平衡和更深的溝通技巧。
・
首先我要聲明,請不要幻想我會在課堂上給你一顆惡魔果實,閉上眼再張開就發現自己可以跟動物說話(笑)。
為求方便我可以直接跟你說『對,你上完課就可以和動物溝通』或是寫上『溝通保證班』等等字詞,我不想這麼跟你說也不願意如此包裝,儘管事情就是這樣發生,但我不想讓各位以為我有惡魔果實能送你。
原因是我更希望把各位的重點畫在『打從心底想了解牠更多』的意圖上,而這意圖裡包含著你的好奇、在乎、尊重、願意同理、接受牠…等等。
如果你其實只是想隨意聽聽牠在想什麼、想用這種牠直接懂的方式念念罵罵牠、需要的時候透過溝通叫牠乖乖照做;那麼我必須跟你坦白,和動物溝通對你來說非常困難,如同人跟人之間的溝通;反之,若願意相互坦誠、敞開心房,那學會和動物溝通不會是難事。
・
在課堂上我會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手把手一步步帶你們進入動物的世界,我擅長把所有事情簡單化、沒有生硬的規矩原則,喜歡帶你們在心靈世界裡玩耍。因為我認為身體學得比頭腦還快,也在學生們的身上再再驗證,每個人都內建著這個本能,而我們需要一些技巧喚醒它。
・
可是,其中我無法控制的因素是:你願意敞開心房跟著我走,以及信任和你溝通的動物夥伴嗎?
你可以有點擔心緊張、可以興奮期待、可以有點沒自信,畢竟這些都是不可控的,沒有關係,我們都可以在課堂裡一點一滴建立對自己的信任,只要你願意跨出這一步,伸出你的手。但是啊,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不相信自己可以跟動物溝通』,那麼就會如此實現哦。
・
再來就是,在課堂中學到的不會只有如何溝通,還會有非常多的小技巧,包括為什麼不能只丟一句『你為什麼要亂尿尿?』就要動物解釋原委、為什麼不能跟牠說『你不要再亂叫』然後就要求牠聽話;有太多的技巧在裡頭了,這些都是我覺得好重要的事情,都是為了順暢的和牠們聊聊。
課後勢必需要繼續的練習和其他動物進行溝通,在經驗累積下慢慢的成為你習以為常的一部分。如同所有學習永遠都是熟能生巧,不去做這件事自然而然很快就會淡忘;沒有人上完英語保證班後,立刻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對吧!
・
最後還是要說,和動物溝通是每個人的本能,沒有人是麻瓜學不會,因為已內建在腦袋裡了。如果學動物溝通就在你的願望清單裡,大方給自己個機會吧!把這堂課當成個有趣好玩未知的奇幻旅行;經學長姐們的認證,這一切也真的非常好玩又療癒。
放心交給我吧,不用太訝異,很有可能你的收穫會遠超過學會動物溝通呢:)
————
#拋開那些擔心懷疑吧
#知道直覺溝通是本能是本能是本能
#不用感到壓力來玩就對了
#放心交給Rouya帶你進入動物的世界吧
🌟6/1(一)晚上十點準時開放報名🌟
🌟每班六人開班、八人額滿🌟
\動物溝通與療癒課程 初階班/
先瞭解課程詳細資訊
➡️ https://forms.gle/PjB7tSHcXhcdzWpd7
*詳細課程日期請見置頂文
把事情簡單化英文 在 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知名鍍金術--- 擦亮別人看你的眼」DVD全集http://OnlyYou.tw/product_dvd.aspx 邀約ABoCo沈寶仁老師演講http://ABoCo.com/speake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