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英模班學生收到媽媽訂的拇指琴/卡林巴琴(thumb piano/ Kalimba),
她基於好奇,
彈奏了一下,也查了說明書。
結果!
隔天英模班的考題就出現了!
生平第一次不用讀文章,
就答對多元文本題目,
其他題目也全對,而且有莫名的熟悉感。
因此結論:要聽媽媽的話 😂😂
俐媽請她翻拍了英文說明書,
今天來學「Kalimba 卡林巴琴」篇~
———————————————————————-
🎹 俐媽英文教室—卡林巴琴篇:
🎼 key (n.) 音鍵
🎼 tune (v.) 調音
🎼 scale (n.) 音階
🎼 tone (n.) 音調
🎼 pitch (n.) 音高
🎼 semibreve (n.) 全音符
🎼 minim (n.) 二分音符🎵
🎼 crotchet (n.) 四分音符
🎼 quaver (n.) 八分音符
🎼 comparison (n.) 對照;比較
🎼 tablature (n.) 譜法
🎼 flick (v.) 輕彈
🎼 back and forth (adv.) 來來回回
🎼 resonance (n.) 共鳴
🎼 accessory (n.) 配件
🎼 buzz (n.) 嗡聲;雜音
🎼 adjustment (n.) 調整
🎼 corresponding (a.) 對應的
🎼 vibrate (v.) 震動
————————————————————————
對音樂有興趣?
可以找 #俐媽英文教室音樂篇
#要忍到英模班該回全部結束考試了
#才能分享這份有趣的命中
#有興趣可以上網找kalimba的演奏方式
#聲音清脆好聽
#俐媽也感興趣了
#俐媽英文教室
#台大明明英模班出題兼具深廣度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90的網紅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關節帶小關節》實際練習篇✨ 鋼琴演奏技巧不外乎三個面向,強度、速度和運動模式。其中運動模式有許多部位需要練習,今天要帶大家練習手指掌關節的靈活度! 關於「大關節帶小關節」的手部運作模式觀念,嚴老師在之前的影片已有解說,那麼實際如何練習?如何檢查自己是否做對?學生每隻手指可能遇到的狀況是什麼...
「拇指琴音階」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17音拇指琴音域不夠,怎辦?」...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KALIMBA卡林巴琴貼紙-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的評價
- 關於拇指琴音階 在 KALIMBA卡林巴琴貼紙-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的評價
拇指琴音階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關節帶小關節》實際練習篇✨
鋼琴演奏技巧不外乎三個面向,強度、速度和運動模式。其中運動模式有許多部位需要練習,今天要帶大家練習手指掌關節的靈活度!
關於「大關節帶小關節」的手部運作模式觀念,嚴老師在之前的影片已有解說,那麼實際如何練習?如何檢查自己是否做對?學生每隻手指可能遇到的狀況是什麼?大拇指要訓練的動作?也盡可能透過這部影片來討論。
掌關節靈活度要單獨訓練,每隻指頭的狀況不盡相同,甚至有學生對於自己左右手差異之大,驚嚇到懷疑人生(我到底過去十年在幹嘛~~抱頭掉入漩渦😱)
很多人快速音群手動不了、阿爾貝堤低音老是跌跌撞撞、半音階手整個卡住,原因很可能出在該手指的掌關節根本不靈活,所以手掌、手腕、手臂進行了代償作用,愈用力愈彈不快,惡性循環就悄悄地發生了。
很多時候不是拼命在鋼琴前苦練就會有回報,如果我們不理解手部運作原理,那麼你很可能會花了數十小時練習卻徒勞無功喔!🌷
✨https://youtu.be/zTcZCt2HEGI ✨
👇《大關節帶小關節—觀念篇》
https://youtu.be/QdXnyThC8E4
拇指琴音階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03
『那…我怎麼知道我準備好了沒……?』
前文提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所以,你也就一直宅在家裡,用盡了一切你想像得出來的方式,努力鍛鍊著與音樂相關的一切技能,然後等待著機會來敲門。我知道你一定早就躍躍欲試,可是同時,你又總是覺得忐忑不安,因為你知道:往往都是要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 誰會喜歡『千金難買早知道』這種懊惱的感覺呢?那麼『我努力的方向、努力的力度,到底算不算是準備好了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釐清、界定一個討論的範圍:如果你是一位原創性極高的創作人才,『音樂』只是你用來表達想法、概念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偏向一種『學問』的話,接下來的一篇文字,可能對你不會有太大的功用,因為、畢竟~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著只是用很簡單的和絃、配器,就能建構出非常具有煽動力或感人至深的作品;不過,因為『音樂只是工具的角色』,所以那些感動人心的元素,應該會更多來自於你所創作的文字內涵,或是你詮釋這個作品時整體的身、心、靈的狀態。我在想,你應該一定會同樣孜孜不倦地不斷鍛鍊著這些『性靈』方面的能力,等待著你的伯樂翩然出現的。
而如果,『音樂』對你而言,是你心智的延伸、情感的寄託,以致於是你整個生命的一個探索過程的話,我們也許可以用一些『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一下這個『感性』的問題:『我怎麼知道我準備好了沒有』。
[一. 漫談樂手教練的心裡話]_03 『準備』的度量衡_01
從任何角度來說,表現音樂,應該都是一個『創作』的意涵;而『創作』,應該會是來自於大量的『習作』之後所焠鍊出來的成果。對於如何看待『我是否已經準備好可以表現音樂,而能夠掌握機會』的議題,我想先將這個千頭萬緒的疑問,整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來建立一個相對客觀的度量衡:
A. 第一階段 --- 人與樂器的關係:
在這個階段,『樂器』會是你進入『音樂』最重要的工具,而且,有極高的比例,它指的是你對於操作樂器的能力 (即使你是一位歌手,你的聲帶、你的身體,也應該被視為是一個樂器來對待)。而『操作樂器』的能力,就有比較物理性的、可建立量表的方式來檢測。
1. 速度的穩定度:那當然是指你與 Click 之間的關聯性!但你可能不是很明白,我指的還包括了『續航力』。如果你任意設定了一個速度、決定了一種拍分,你是不是能夠在五到十分鐘的時間長度,以極小的誤差,維持著同樣的拍分彈奏?如果可以了,試試看設定兩種或以上不同的拍分、交錯使用!如果可以了,試試看設定兩種 (或以上) 不同的速度,規律地交錯出現!如果可以了,試試看設定不同的速度變化與拍分切換,而關鍵是:要求夠長的操作時間。
2. 節奏 (Groove) 的理解與掌握:在第一個量表題目裡,加入刻意設定的重音位置 (當然!那就代表第一個量表題目裡我們需要均一的力度,而第二個量表題目裡,力度開始需要有輕重的區別) 以及『休止符』,以同樣的『續航力』來要求自己的彈奏。這個基本練習取得了成效之後,請開始學習與研究各類型不同音樂風格的 Groove,是怎麼藉由輕重音、休止符 (那當然意味著你應該也可以熟悉地使用連結線) 來組成,同樣的,你應該要能夠在夠長的時間上、以極微小的誤差來持續這種規律性的 Pattern 組合。
3. 音色:『音色』應該是表達情感所最需要鍛鍊的技巧!以木吉他來說,如何去平衡大拇指撥弦時,指肉與指甲的觸弦時間差,以及如何去控制食指、中指與無名指的觸弦力度,來取得較為明亮或較為溫潤的音色,又或者撥指的位置距離音孔的遠近、與琴橋的距離,甚至於每一個指頭觸弦的角度,在在都影響了使用這個樂器所能夠傳遞的情感。而電吉他所能探討的音色變化,或鋼琴、鍵盤類的音色、觸弦選擇,弦、管樂器各種聲音表情與特徵,幾乎是所有音樂家每天都不敢怠慢的練習!而你必須非常熟練在自己的樂器上各種不同音色呈現的手法,因為,這會牽涉到後面另外一個重要的基本命題。
4. 音階與和絃以及相關基礎樂理:終於來了!這些構成音樂最基礎的元素與知識,卻剛好是大多數人最望之卻步的領域。好消息是:誰能耐著性子把這些知識基礎轉換為樂器上的操作,誰就比其他的多數人更多了一種武器!千萬別忘了,我們為什麼會需要『機會』?因為,這個音樂市場是一種競爭的態勢,如果你能比別人多一項武器,我想不出你為何不要去擁有它。讓我們看一下 Bass巨擘 Victor Woot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Wooten )在一次訪談中提到關於『音樂理論』的一些有趣的論述,希望能讓你知道,對於『樂理』的切入角度,可以有多麼不一樣的想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vYVGMgZYY
當然,這些各個不同調的音階與和絃的彈奏,還是必須同時搭配第一、第二量表來執行,才真的能有務實的效果。
5. 樂譜的熟悉與應用:我在2017/11/27的貼文強調過樂譜之於樂手溝通的重要性 (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osts/163152814292271 ) 。在我所接觸過的年輕、熱血音樂人之中,真的很少比例的人會願意將這個功課當成自己的必修;但我真的可以保證,當機會來敲門之後,你會接觸到的其他音樂工作者,很少不用樂譜來做為執行音樂的工具的。我所能建議的是:其實我們不是光會看別人寫出來的譜面就夠了,確認你是否真的能掌握樂譜的方式,就是你能夠將自己正在進行的音樂內容,也以市場上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採寫下來,而其他樂手能夠正確彈奏出你的音樂內容,才是這項量表的完成。
6. 頻率的理解:Baby老師解釋音樂的構成,用語非常簡明扼要:『一切都是頻率』!而當我們開始在思考、理解頻率的意涵時,它往往代表著你正在思考著自己這項樂器與其他樂器的『人我關係』,而第三量表的『音色』,恰恰正緊密關聯著頻率的總合: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B3%E8%89%B2
https://bideyuanli.com/%E5%A3%B0%E4%B9%90%E5%9F%BA%E7%A1%80%E7%90%86%E8%AE%BA/%E9%A2%91%E8%B0%B1%E5%9B%BE
為了讓所有的音樂配器都能有被聽見、但不是來自於音量增加,你必須適度地去調整你正在處理的和絃聲響的把位 (轉位),而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就反應、彈奏出『有效』的和絃聲響 (把位),你就必須很認真、努力地把第四量表的相關內容都非常熟練地在你的樂器上操作出來。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真的正確地因為頻率而操作著第四量表,任何內行的伯樂都一定可以明確地辨識出來。
7. 聽見其他人:當我們因為思考著音樂的頻率總合而一定會開始分析配器之間的『人我關係』時,意味著在執行音樂的同時,你不是只聽見自己,反而會是有更大的『空間』是在聽別人在做什麼;而別人正在進行的內容,在量表五『樂譜』的依據下,你又知道量表六『頻率』的分佈 (或分部),在熟練操作量表一~四的基本功之下,我想,當機會來敲門時,你至少不會是一個拖累其他合作夥伴的角色!至於『聽見其他人』的重要鍛鍊,其實又會牽涉到你對於身處的環境空間以及音響器材都有足夠的磨鍊,相關的操作建議,我在專頁從2017/10/09到2017/12/11的十篇文字『肆. 談談現場演出實務經驗』有一些粗淺的意見與想法,也許你會願意回去查閱一下。
8. 足夠分量的拷貝學習:如果你想看到比你身高限制所能、更遠的風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絕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而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中,巨人的身影所在多有。如果你能靜心用一比一的方式拷貝這些巨人的思考路徑,就如同學習書法時的『臨摹』工夫一樣,我覺得,這對於突破自己想像力的限制,會是非常有效的大補帖。當然,如果僅止於『拷貝』,這對於你要在未來建立自己的風格,會是一種潛在的危機;但因為我們現在還只是在第一個準備階段,這種『遙遠的危機』,我們實在還不需要過度擔心。
以上。
即便我們非常有毅力地完成了這第一階段的量表,我都還不能騙你說:『你大致有所準備了』。在下一週,我會寫出第二階段的量表,也許到那個階段也完成了,我們才可以期待『機會知不知道我的門牌』。
『媽呀!這得要花多少時間啊!?』
…………
請容我用多年前『訓勉』我自家的樂團,以及後來在北藝大課堂中一定會反覆重述的一個論點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想要在這個行業出頭,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像其他選擇了相對正規工作的同學們一樣,每天至少要在他的工作崗位上打卡上班八個小時』。
八個小時、每天,也只不過是一個最起碼的『工作守則』,我猜想~你應該認識過那些每天工作遠遠超過這樣時數的工作者吧!
至於怎麼每天能夠找出這八個小時?
這只有你能回答了。
--------------------------------------------------------------------
後記1. 文中提到的 Victor Wooten 著有一本中文譯名為『音樂課:音樂大師的心靈成長之旅』的書,我想,會是一本值得你去閱讀的大師智慧結晶之作: https://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1910166135
後記2. 每一屆加入北藝大IMPACT學程『製作概論』的同學,都會被指定要去閱讀至少一本以上的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文學家『赫曼赫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AB%E5%B0%94%E6%9B%BC%C2%B7%E9%BB%91%E5%A1%9E ) 的作品,這其中是有我刻意導引同學們去建立的一些價值觀的暗示;如果你有興趣,不妨也請試著閱讀。
後記3. 上一週的鼓手甄選訊息貼文之後,在專頁的私訊果然陸續收到好些位『機會忘了他的門牌』的鼓手來自我推薦;我非常感謝這些年輕朋友對於這個事件的回應,而我在能力範圍內也都盡力地進行了初步瞭解與應做的回應。這兩天我會與 Penny 進行相關的會議討論,關於整個甄選活動的日期、地點與後續執行過程細節,也將會在這個專頁裡做出實際的紀錄與報告。
祝有心人玩耍音樂開心!
拇指琴音階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關節帶小關節》實際練習篇✨
鋼琴演奏技巧不外乎三個面向,強度、速度和運動模式。其中運動模式有許多部位需要練習,今天要帶大家練習手指掌關節的靈活度!
關於「大關節帶小關節」的手部運作模式觀念,嚴老師在之前的影片已有解說,那麼實際如何練習?如何檢查自己是否做對?學生每隻手指可能遇到的狀況是什麼?大拇指要訓練的動作?也盡可能透過這部影片來討論。
掌關節靈活度要單獨訓練,每隻指頭的狀況不盡相同,甚至有學生對於自己左右手差異之大,驚嚇到懷疑人生(我到底過去十年在幹嘛~~抱頭掉入漩渦😱)
很多人快速音群手動不了、阿爾貝堤低音老是跌跌撞撞、半音階手整個卡住,原因很可能出在該手指的掌關節根本不靈活,所以手掌、手腕、手臂進行了代償作用,愈用力愈彈不快,惡性循環就悄悄地發生了。
很多時候不是拼命在鋼琴前苦練就會有回報,如果我們不理解手部運作原理,那麼你很可能會花了數十小時練習卻徒勞無功喔!🌷
👇《大關節帶小關節—觀念篇》
https://youtu.be/QdXnyThC8E4
拇指琴音階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曲子裡最常見的基本音型:音階式音型、琶音和弦式音型、階梯式音型
位置練法的意思是一個大拇指一個位置,我們常常也會以一個位置來記作一個單位,除了階梯是音型常用,換八度時也常用。
之前法國鋼琴家卡薩里斯來台灣,某堂個別課請我擔任翻譯時,課堂上卡薩里斯也有跟該名學生說到位置練法喔!
其實影片說了那麼多,也不過就是:
1. 換位置時得注意手指開收。參考科譜學堂第七課。
2. 重心在手掌中間,手不翻,不改變手掌重心
3. 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保持平衡
4. 聽好音質與音跟音之間的連結不疊音也沒有空氣
是一個會的人覺得簡單基本,不會的人很需要去感覺手的開收與平衡。
如果在這種音型上常常會彈錯音、聲音不平均一個音重一個音漏、手拐等等,就是沒抓到方法喔!
科譜學堂不只是音符
CoreScore, everything and more
www.facebook.com/pchuan18
Pei-Chuan Tsai 蔡佩娟
拇指琴音階 在 Pei-Chuan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轉手指,分內轉跟外轉。每一首曲子裡都會遇到音階音型,音階音型彈得順不順、聲音是否連貫、音質平均與否,都取決於轉手指轉得好不好。
Key point:
1)大拇指不掉
2)重心不變,維持在手掌
3)外轉手指不開花
4)內轉大姆指有如火車過山洞,山洞不能動到,只有大姆指走
Pianist/ 蔡佩娟
www.facebook.com/pchuan18
#科譜學堂不只是音符
拇指琴音階 在 KALIMBA卡林巴琴貼紙-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的推薦與評價
現貨五指琴便攜式樂器拇指琴卡林巴琴樂器手指鋼琴初學者✐17音拇指琴音符貼星空背景雙手指琴音標貼紙kalimba卡林巴琴. 145. 蝦皮購物. 選項取消. ... <看更多>
拇指琴音階 在 KALIMBA卡林巴琴貼紙-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 的推薦與評價
現貨五指琴便攜式樂器拇指琴卡林巴琴樂器手指鋼琴初學者✐17音拇指琴音符貼星空背景雙手指琴音標貼紙kalimba卡林巴琴. 145. 蝦皮購物. 選項取消. ... <看更多>
拇指琴音階 在 「17音拇指琴音域不夠,怎辦?」...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7音拇指琴音域不夠,怎辦?」 有一位琴友告訴我,她有一首韓文歌曲想用拇指琴彈。看完曲譜後,音域由低音5去到高音5,但正常C調的拇指琴音域只由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