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2-11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簡介: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
「拉阿魯哇族神話」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要用來消滅拉阿魯哇族,前門神使用他的法力 的評價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貝神祭- 婚攝拉米樂紀實攝影: 拉阿魯哇族Hla'alua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擅長狩獵,精於揉皮技術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 - YouTube 的評價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族小故事 - Hla’alua 聖貝祭】
對於Hla’alua(拉阿魯哇族)而言,聖貝祭(貝神祭)是在所有祭祀中最重要的祭典。從前每兩年舉行一次的祭典活動,近年來因為文化流失嚴重,族人爲能挽救傳統文化之故,所以從1994年改為一年舉行一次聖貝祭,舉辦的時間都在農曆年元月一日至十五日之間。
至於聖貝祭的典故是怎麼來的呢?據載,聖貝祭的由來是與小矮人有關。
相傳,在很久以前Hla’alua(拉阿魯哇族)與kavurua(小矮人)曾經一同住在Hlasunga(東方之山),而takiarʉ (貝神)是小矮人的守護神。
小矮人與拉阿魯哇族人相處非常的融洽,但為了替下一代找更好的地方居住,拉阿魯哇族的祖先決定離開原地,於是paiciana (排剪)、talicia (塔蠟)和hlihlara (雁爾)等三個部落的族人開始遷出Hlasunga,而最後離開的是vilanganu(美壠)的族人。
當美壠的族人要離開時,小矮人依依不捨地把他們最珍貴的聖貝交給族人,要他們好好保管並且定時祭拜,這樣子貝神就會庇佑他們。而這也是聖貝祭的祭典由來。
平常貝神是由頭目保管,頭目通常會把貝神放在甕中封起來,再把甕埋在頭目家後面,避免其他人隨意碰摸。
過去曾有頭目偷偷將甕打開,神奇的是發現原先親手埋的貝神竟然不見了,原來據說貝神都會在祭典結束後回到Hlasunga原來的地方;但是當族人要舉行貝神祭的前十天,頭目察看甕裏的貝神是否回來時,通常貝神都已回到甕中。
這時就得陸續開始準備祭典前的工作,例如:狩獵、砍柴、釀酒等等,直到祭祀當天就不准再做其他的事。
根據部落耆老的回憶描述,聖貝是介乎於有形與無形、歷史精神與神話幻想之間,而Hla’alua(拉阿魯哇族)對貝類非常尊重與崇拜,其中十二貝神又分別為:
1.勇猛神:能保護族中男子變成勇士。
2.狩獵神:能保佑族人狩獵時皆能獵到動物。
3.健康神:能保佑族人身體健康強壯。
4.食物神:能保佑族人每年都有豐富的食物可用。
5.驅魔神:能驅魔妖魔,永不附身。
6.勤勞神:能保佑族人個個勤勞工作。
7.平安神:能保佑族人做任何事都能相安無事。
8.驅懶神:能使族人驅離懶惰。
9.狀元神:能保佑族人出人頭地,成大事立大業。
10.守護神:能守護部落的族人化險為夷。
11.聰明神:能保佑族人個個都聰明。
12.風雨神:能保佑年年風調雨順遠離天災。
由於這個古老的祭典曾中斷了數十年,目前只有少數年長者會唱;而在祭儀中,主祭將聖貝拋給族中勇士爭奪,只要搶到其中一枚,代表整年度會受祂的祝福。
原住民族小故事,我們下回見!
《看更多Hla’alua相關介紹》
Hla'alua - 拉阿魯哇族
Mata Taiwan:
http://www.matataiwan.com/
原住民族委員會-拉阿魯哇族
http://ppt.cc/w5kuu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原住民族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5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展—夏之頌」訂於7月22日至9月21日止 原住民族委員會為增進民眾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認識,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原住民族主題彩繪列車,與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合作於每日旅運量高達150萬人次以上的臺北捷運,彩繪「8月1日原住民族日」捷運列車1列。自本(104)年7月29日起至8月28日止,行使於臺北捷運淡水信義線,期望充滿原住民族文化元素的捷運列車,能夠吸引民眾目光,達到宣傳原住民族日之效果,並推展原住民族多元文化之美。
原住民族於1994年8月1日正式入憲,為紀念並肯定原住民族在臺灣歷史的發展,並喚醒臺灣民眾對原住民族的認識,行政院於2005年明定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表彰臺灣為多元文化、族群和諧的社會。
此次原住民族日捷運列車是由魯凱族藝術家杜寒菘所設計,於捷運列車頭、尾分別以男、女族人拿著「對講機」為意向,向乘客宣達「8月1日原住民族日」的到來,並於各節車廂彩繪魯凱族的神話傳說與分享文化,同時今年於第3、4節車廂內部上刊部分彩繪,向社會傳達去年新生的「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更特別的是,原民會製作本次列車宣傳短片,紀錄列車的設計、施工及行駛等心路歷程,並搭配主題曲「原住民的交流」,希冀利用創新、活潑的影音,讓社會大眾感受原住民族繽紛及多元的文化!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臺灣南島民族廳
聽完了臺灣史前史,再來就是要進入了南島民族廳,邀請到展示教育組 #蔡念儒研究助理,來帶著聽眾朋友一起逛臺灣南島文化與臺灣的16個族群。
展覽說明:
臺灣南島民族的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且各族群的文化有異有同。本項展示採取一個族群一個主題的方式,介紹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面向,包含族群關係、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建築文化、兩性與親屬、海洋文化、會所制度、生計方式、祭儀、精靈觀念、分合與連結等。展廳中除了呈現原九族文化,亦介紹近年歷經民族識別過程的七族,以完整呈現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重要發展歷程,及其族群文化,並且延伸介紹世界南島語族跨越海洋的文化連結。觀眾參觀所有的展示廳之後,對於南島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可以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並且做為更進一步探討的基礎。
社會人群關係:
本展示室為南島民族廳的第一廳,介紹了世界南島語族的範圍以及可能擴張的途徑,試以說明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的關係。透過多媒體的互動,一覽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概況,同時在展廳內迴廊上,還有多媒體觸控語言學習機,以真人發聲,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基本問候語。本展示室另呈現族群之間的人群關係,諸如透過契約的展示介紹平埔族與外來族群的互動關係。泰雅族與周邊族群的多元文化融合,在文面與織布文化上,又擁有在地的文化獨特性。排灣族的聚落與建築是以大型繪圖介紹部落的選址與空間佈局,而建築生活空間,則是以石板屋立體模型呈現。此外,在族群人群關係中,還介紹了阿美族重要的兩性分工的互動模式。
工藝、生計與社會:
本展示室的主題為雅美族(達悟族)海洋文化的工藝技術、卑南族會所制度的社會組織、魯凱族現代的生計方式等。縮為「工藝、生計與社會」作為展示室的標題。本展示室最醒目吸引人的,即是放置展廳中間的三艘雅美族拼板舟,並採用多媒體播放方式介紹整體架構的組成。展示中有十二人座的大型刻紋的拼板舟,也有小型無紋飾的拼板舟,它各具什麼特性,邀請您來參觀討論。在卑南族會所制度的介紹是運用多媒體播放,同時也放置了少年會所的模型,並且透過大型繪圖介紹了會所內學習的內容。此外,為了讓大眾瞭解臺灣原住民的現代生活情況,特別將魯凱族散布在各行各業的工作照片,製作成大型百工圖呈現在展示室的挑高牆面上。
祭儀與精靈觀念:
臺灣原住民族的原始信仰相當地特殊,本廳採用大型繪圖、文物與看板介紹賽夏族、鄒族、布農族的祭儀與精靈觀念。 並以多媒體播放賽夏族、鄒族的祭典紀錄片。賽夏族的矮人祭是南島民族之中相當特殊的祭典,祭祀中述說著族人與矮人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族人展現傳統祭儀、服飾與
社會型態的重要祭典:
戰祭與小米祭是鄒族的重要祭典,呈現部落與家屋的結構關係。近年來鄒族積極走出部落,進行以傳統儀式為基礎的文化展演,1997年演出舞台劇《Tsou伊底帕斯》。 布農族的巫術具有除病消災或使人身陷災厄的效果。巫術多由巫師進行,成巫儀式、法器以及每年增強法力的祭典是巫師力量的來源。但巫術絕非巫師的專利,而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嘗試學會的一種能力。
分合與連結:
近年臺灣原住民族的民族意識逐漸提升,2000年後政府識別出七個民族。本主題除了用圖文介紹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概況,以及識別出的七族傳統文化,同時也呈現七族強化的文化特質。如噶瑪蘭族的香蕉絲文創產業;撒奇萊雅族的重現火神祭;太魯閣族語言文字化的族語詞典;賽德克族文化展演的多媒體運用產物;邵族的觀光在地發展的神話商品;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祭;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此外,臺灣原住民族的發展,已跨越到世界南島語族的視野。在最後,以大量的活動照片(包括南島語族文化特徵,以及在臺灣與海外舉辦的各項交流活動「南島文化節」、「世界原住民廣電聯展」、「南島語族至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探尋」、「臺灣原住民族海外南島文化交流」等),呈現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族的重要關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貝神的召喚:穿越南鄒迷霧的拉阿魯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李友煌
內容簡介:
台灣原住民第15族:拉阿魯哇族(Hla’alua)!
2014年,一直被誤以為是鄒族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終於從歷史迷霧中走出,獲得官方認定為台灣第15族原住民!目前人口數約400人的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由於多數民眾對其不為所知,加上面臨語言、文化瀕危,本書以拉阿魯哇族獨特的十二貝神信仰為結構,重現拉阿魯哇族爭取正名及文化復振的艱辛歷程,包括:
.族群如何走出歷史迷霧,從「南鄒族」的他人歸類中脫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揭開貝神的神祕面紗,族人如何失落及重現其獨特信仰祭典的過程、迷惘與信心。
.老、中、青三代在族語及文化復振薪傳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功能,有合力,有焦慮,也有折衝。
.環境巨大衝擊下,人口數寡少的族群,面臨強勢布農化及漢化壓力,其展現的策略與韌性。
.除父權男性,女性在族群語言文化復振中的特殊角色與功能,其微妙心理及傑出表現。
.在沉浸式族語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下,拉阿魯哇幼苗正成長茁壯,族語薪傳已獲得初步成效。
拉阿魯哇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唯一以貝殼為神的族群!
本書作者李友煌博士於高雄市原民會部落大學任教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僅存於高雄市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感受其爭取正名與復振文化的苦心與艱難而興起採訪報導之心念,以一年半時間深入部落,大量訪談、觀察、田調,配合平面及影音文獻搜集,採取報導文學的方式,以本書向山上的朋友──人數單薄而堅持追尋與復振族群文化的勇氣致敬。
此外,本書並嘗試從文獻資料及耆老訪談中,勾勒出拉阿魯哇族在漢人開山採樟入侵傳統領域下,與客家人相遇的過程,這場族群遭遇,開啟了日後拉阿魯哇族復振靈魂人物游仁貴的身世;而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宗教改革」下被迫放棄貝神信仰及聖貝消失的事件,也都以類小說的筆法重現。
最後,做為拉阿魯哇族最重要及親密他者的矮人傳說,李博士則以史詩篇章來呼應,藉現代詩創作敘述這段充滿神啟、先知式的神話。全書內容,盡量減少史料推砌與宏大敘述(grand narrative),而以人物、事件、場景的綿密交織來建構,使其兼具報導性、文學性與可讀性,主題清晰又肌理豐美。
作者簡介:李友煌
•台南出生,定居高雄。
•現任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主任、研發處長。
•曾任台灣時報、聯合報系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高雄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貝神祭- 婚攝拉米樂紀實攝影: 拉阿魯哇族Hla'alua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Feb 2, 2021 - 拉阿魯哇族和高雄市那瑪夏區卡那卡那富族一樣,原本都被歸在鄒族裡的南鄒, 但由於語言、文化和阿里山鄒族都有許多不同, 因此在去年(2014) 上半年正式 ... ... <看更多>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擅長狩獵,精於揉皮技術的【拉阿魯哇族】Hla'alua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http://goo.gl/Wtb9K3【 拉阿魯哇族 】根據 拉阿魯哇族 的傳說,很久以前拉阿魯哇人與kavurua(小矮人)曾經同住在hlasunga 這個地方,而takiaru(貝神) ... ... <看更多>
拉阿魯哇族神話 在 要用來消滅拉阿魯哇族,前門神使用他的法力 的推薦與評價
拉阿魯哇族 #神話傳說#前後門神的傳說拉阿魯哇族有許多神話故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前後門神的傳說] 從前奇異時代的時候,拉阿魯哇族有兩個大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