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區實踐家-全台共學系列小聚#1|📝台南場筆記】
近年,在台南中西區許多特色文青小店興起,是深受年輕人青睞的IG網紅打卡熱點,但卻一度令在地長輩感到排斥,是為什麼呢?
.
「機車都停在家門口,進出很不方便」、「晚上都開到很晚,很吵!」原本寧靜的小巷弄,因著店家進駐為街坊鄰居的生活帶來衝擊;然而,有一群人看見當中的衝突,決定用不一樣的方式帶來改變....
.
還記得三月份時曾帶大家到北、中、南、東不同的社區拜訪,一起找尋台灣實踐共生社區元素的社區夥伴嗎?
.
透過實地拜訪與了解,我們綜合各地社區夥伴的回饋,淬煉出四場不同主題的小聚,八月底開始,信義公益基金會及銀享全球共同合作的「未來社區實踐家|全台共學系列小聚」終於正式起跑!
.
首站,帶大家來拜訪台南中西區的Oh Old!團隊,以「借力使力,建置從點到面的社區網絡」為題,透過團隊分享、店家體驗、跨域討論,了解Oh Old!如何串連在地店家及青年,成為在地長者生活支持的網絡,並思考回到自己的社區及場域,我們可以如何開始建立和店家的互動關係?
.
#從衝突開始的新關係
因著看見問題,Oh Old! 團隊開始串連店家,展開店家會議共同討論遇到的問題,透過不斷的引導、對話及社區活動的經營,讓附近阿公阿嬤認識這些店家,藉此拉近雙方的距離,讓彼此成為好鄰居。
.
#如果讓店家成為阿公阿嬤也想去的地方?
雙方衝突漸漸化解後,Oh Old!團隊協助店家認識住在周邊的阿公阿嬤,嘗試連結店家的專業,開發出不同的社區課程並帶著阿公阿嬤一起參與甚至是一起進入店家的服務、創作過程。後來,Oh Old!也開了自己的店面,成為阿公阿嬤的圓夢小客廳,只要開門就會有阿公阿嬤走進來打招呼、閒聊,也有阿嬤在這裡重拾鉤針,編織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屬於自己的夢想。
.
#長輩影響長輩 #年輕人影響年輕人
Oh Old!的實踐經驗裡,跨世代可以做到溝通及對話,但也因為世代的差異,其實很難真正互相了解。所以讓長輩帶著長輩,年輕人帶著年輕人,才是在社區中擴大生活網絡的方式。而不同世代間,則是在一起好生活的目標下,長輩拿出壓箱寶及寶貴經驗,年輕人打造舞台,讓每次相處間的化學反應自然發生,那就是最珍貴的日常。
.
這次的小聚為了有機會讓大家了解店家、長輩的觀點,我們安排了4場不同的店家體驗活動。有人在生活食宴室學習阿嬤獨門料理,有些人則是跟阿嬤一起參加司康製作課、乾燥花束製作課,有些人則是拜阿嬤為師開始學習鉤針。
.
夥伴們在實際體驗後也紛紛回饋:
「參與過程裡,感覺客人不像客人,老闆也不像老闆,反而很有鄰居生活感!」
「從今天開始,鉤針就是我的興趣了!」
「我之後也想帶我們家小朋友來認識這些充滿故事的長輩,一起來跟阿嬤拜師~」
.
#借力使力 #我們要成為那個推手及橋樑
對於在社區經營的組織而言,若要建構共生、一起好生活的社區,必須清楚知道,在社區中不同樣態的參與者才是主角,而我們作為推手及橋樑的角色,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借力使力,讓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開始互相串連成在地不可或缺的網絡。
.
———————
.
你是否還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台灣各地社區的精采案例呢?
.
歡迎持續關注,後續的中部、北部、東部場小聚,也將為大家帶來精彩的現場筆記!
.
如果你有興趣參與,目前10/2(六)東部場小聚還有名額,歡迎報名參加!
.
報名連結:#請見下方留言處
.
#銀享全球
#共生社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郵政櫃檯的秋天」現代詩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許赫 內容簡介: 透過短期大量寫詩的行動,發現詩也可以是一種寫故事的體裁。透過一首組詩,可以把許多聽過的故事,表現為一種充滿留白與餘韻的文學作品。 詩的特色,既精確又能引發思索,讀者也擅於在文字的留白之間,透過想像力...
「拜訪社區主題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臺南市日光幼兒園- <主題課程-我們的社區大地圖>... 的評價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幼兒園社區教案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幼兒園社區教案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幼兒園社區教案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主題活動 :: 新北社區住宅 的評價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去年2020年,對全球的人來說,都是悲傷又無法忘懷的一年,對於許多喜愛日本的台灣人來說,一定也是,因為無法去日本,甚至說回日本或回京都,如果說,在這樣的時間,能夠剛好待在日本打工度假,而且還是在京都,親眼見到受到疫情衝擊,完全沒有觀光客的京都,並且感受日本在疫情下的各種危機感,肯定會成為難忘的記憶,這次的訪談女孩-秋梅,正是在這樣的奇特緣分和巧合下,在這段期間在京都打工度假的。
這次京都迷訪談中,訪談了兩三位很年輕的女孩,都是到京都打工度假的年輕人,他們在去京都打工度假前,大概都只去了京都一兩回,然後就決定想在京都生活和打工度假,每個世代,所能擁有的機會和成本其實都相覷甚遠,以前我們年輕的年代,要出國不容易,要出國就得花上很高的成本,光飛機票就貴的不得了。但是現在的世代就不同了,很小就可以出國,更別說是有廉價航空後,往日本簡直就像是在國內旅行一樣方便,念語言學校或是打工度假,更是容易方便許多,國外的生活體驗,尤其是很多台灣人都喜歡的日本,無論是生活、念書或是打工,相對來說,真的比我的時代,要盛行和方便許多,這是現在世代的優勢,是我們遠遠比不上的。
這次訪談的女孩-秋梅,她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時間正好是2019.10~2020.10,剛好經歷了一年,也正是新冠肺炎最嚴重的時候,見證了許多觀光客無法見識到的疫情京都,秋梅是以文字訪談的,她寫的文字真摯誠懇,很能感受到她是個溫暖的女孩,她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溫潤情感,充滿感謝也感同身受,我請她選一張可以代表她自己的與京都有關的照片,她特地選了從京都塔望向島原的照片,我覺得選的很棒,因為在訪談中,也知道那是她第一次到京都許願要回來的地方。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大學主修觀光休閒,但慚愧的是大三前的我根本沒出國旅遊過。大學四年一半時間是在打工,待過咖啡廳、百貨業。因為科系和周遭朋友的關係,讓我萌生想出國「生活」的念頭,畢業前抱著緊張的心情申請打工度假。到日本做過民宿,也到餐廳、居酒屋打工,雖然遇到了疫情,但也平安快樂的度過一年。目前回到台灣,找到一份行政工作,讓自己有時間和家人相處。外出一年,家人一直都很希望我趕快回來哈哈。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2018年春天,和媽媽一起參加團體旅遊,那是人生第一次踏出台灣。旅遊主題是關西地區的櫻花季,當時去了京都的金閣寺、京都車站、伏見稻荷大社。當我看到京都塔時,只是單純從車站的方向望過去,心裡偷偷許願,將來會再拜訪這京都地標。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除了第一次短暫拜訪外,第二次是利用打工度假在京都生活一年,總共去了兩次京都。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在決定打工的地點時,考慮了不少地方,東京、大阪、福岡等等。一開始還沒想到要再回到京都,是某次看到民宿老闆的徵人啟事,環境上很適合日文不好的我,而且透過視訊面試,覺得不是詐騙集團,才決定獨自到京都生活。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距離第一次到京都隔了一年多,我的印象仍然是那座京都塔,出發前用google 地景看了公寓四周環境,是個很歷史味道的社區。要說有什麼感受的改變,大概就是初次拜訪時覺得京都只是個有名的觀光勝地,有不少古蹟保存卻又有現代建設的城市。但再次踏上京都的土地,看著熟悉又陌生的街道,是一種「啊這就是生活」的感覺。現在對我而言京都是地球上另一個單純溫暖的家鄉。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太多的經歷不知從何說起,但或許我分享的這個經驗是未來難以再遇到的。不管哪個國家在這次疫情下,觀光業都是大受打擊,不外乎京都也是深受其害。三、四月無人的櫻花季看起來很寂寞。那陣子街道上人煙稀少,到了清水寺、二三年坂也是空蕩蕩的,拉人力車的大哥們站在街口等待不知何時回來的客人。走在錦市場也不再人推人走路,看見市場的路面反而不太習慣,兩旁出現平時看不到的特殊鐵門,上頭是某位藝術家的水墨畫。有人說京都只是回到二十年前的樣貌,但背後卻是不少老店面臨倒閉的危機。站在二年坂,有一種世界似乎剩下我和京都的老風景。有些慶幸能看見與眾不同的京都,卻又希望它能恢復以往的活力。打工度假的一年,我看著楓葉季滿是人潮的京都,慢慢變成櫻花季的空城,心中總是有點感慨,直到回台灣的那刻仍期望著下次回去時能看到也朝氣的京都老街。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一年中,我認識了四位不同年齡層的日本朋友,相處過程中幫助我日文進步不少。年紀較大的奶奶是民宿的員工之一,她是個熱情可愛的奶奶,告訴我自己一個人來到日本已經是件了不起的事,有多少人沒有勇氣踏出這一步,未來的一年要努力繼續成為更好的人。另外三位朋友則是我透過交流中心認識的語言交換夥伴。她們有不同學習中文的目的,程度上而言我用日文比較能跟她們交流,藉此提升很多口語能力。對我來說認識她們不單只是幫助我的日文進步,在遇到疫情,生活變的緊張、煩悶時,是她們陪著我度過煎熬的日子。擔心我沒能買到口罩,奶奶親手做了一個送給我。疫情緩和時,朋友帶我去人較少的地方兜風、爬山。假如沒認識她們,我或許撐不到一年就會想回台灣了吧。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最喜歡的是京都的秋天,也是自己一年打工度假開始的季節。當時在百人一首裡,認識了位於京都高雄的神護寺,適逢楓葉滿紅的日子,於是決定選擇神護寺當作第一個賞楓地點。
帶著民宿店長給的巴士一日券,我搭上直達高雄的市營巴士。人潮擠滿整輛車,經過幾個站牌,我注意到旁邊有位四十幾歲的先生手上拿著跟我一樣的一日券,他有點困惑的表情,似乎不知道這張券該上車刷票,還是下車在使用。下意識的,我以為那位先生和我一樣是個外國觀光客,用中文跟他解釋一日券的使用方法,結果換來對方更疑惑的神情,大腦告訴我「他是日本人!!」。其實剛到日本的我,日文真的是破爛到不行,但都踏出第一步了,還是努力用僅會的日文表達。那位先生也了解了我所解釋的內容,親切的跟我道謝。
當巴士到達目的地,發現我們也是在同一站下車,他再度跟我說謝謝。心情從緊張到開心的想大叫,沒想到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也能幫助到了人。而這些都還不是真正讓我難忘的部分。回程的巴士上,再度遇見了那位先生,他也很驚喜地坐在我旁邊。
這個神奇的緣分,讓我們正式的互相自我介紹。才知道他是從東京來關西出差,過去也到台灣旅遊過,還會一點中文!40分鐘的車程,大概他跟我介紹了關東幾個不錯的地方,希望有機會我也去看看,我也稍微分享來日本的心得,那位先生成為靠自己認識的第一位日本朋友(算是忘年之交)。也因為這樣有趣的緣分讓賞楓之旅變得更珍貴。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會推薦以坐公車的方式到京都的各角落。京都的公車系統很健全,要抵達著名景點或郊區都不是問題。透過公車穿越在大街小巷,能看見京都每個區域不同的面貌,四条河原町的繁華、東山區的巨大鳥居、西陣的古色古香等等。而且京都有推出一日套票,也算是用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好好認識京都的街道風景。
同樣,因為訪談文章過長,如果大家喜歡,請繼續點下面的網址,觀看完整圖文(裡面也可以看到一些沒有觀光客的京都照片)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分享|Kate 的彩虹遊牧書車 GoGo Books
⠀⠀⠀
我猜許多追蹤這個粉絲頁的朋友都和我一樣,對童書有超乎尋常的熱情與喜愛,甚至在心裡偷偷期待著,或許「有朝一日」能開一間書店,但在資源與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恐怕不是人人都能放下一切去追夢。不過,一對住在美國的年輕夫妻 Kate 與 Sam 卻用了整整一年來籌備他們的夢想。
⠀⠀⠀
從小就熱愛閱讀的 Kate,大學主修英文,曾擔任婦產科護理師,她很喜歡這份能與新生兒家庭產生緊密連結的工作,參與他們人生的新轉變,但比起被排班表塞滿的生活,她更想做的是將閱讀的喜悅與大人小孩分享。
⠀⠀⠀
當她與先生前往紐約參加婚禮時,他們拜訪了好幾間當地的獨立書店,啟發他們開始思索,是否有什麼方式,能用較低的預算經營一間實體書店,將心底「有朝一日」的盼望化為現實。於是,經過許多準備,在 2019 年的春天,擁有漂亮紫藍色車身、能夠自由穿梭各地的 GoGo Books 終於誕生了。
⠀⠀⠀
他們開著這輛車在德拉瓦州各處駐點,也參加許多市集或活動,從早上十點到下午六點,為所有不分年紀、樂於閱讀的客人打開拖車大門,在不到 12 平方公尺的迷你空間裡,共精選了 2000 多本故事,從嬰幼兒硬頁書到青少年小說一應俱全。
⠀⠀⠀
全世界雖然有不少移動書車,但 GoGo Books 是少數以童書為主題、並在這個區域服務的小書店。在 Kate 的巧手之下,店裡擁有一片夢幻童趣的彩虹書牆,也有販售卡片、玩具和手工藝雜貨,甚至還有點綴植栽佈置呢!
⠀⠀⠀
開著書車,讓他們能夠前往沒有書店的社區,邀請孩子、家庭走進來,挑書、選書、與一本改變生命的書相識相遇。
⠀⠀⠀
Kat 說因為有了書,我們可以化為書中角色,體驗上千種不同的人生,而看到她的故事,也讓我不禁開始想像,如果我有一台移動書車,會放什麼樣的書、開往何方、舉辦哪些活動?希望這個「有朝一日」也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
照片引用自 GoGo Books
想更了解更多,歡迎追蹤官網
https://gogobooktruck.com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郵政櫃檯的秋天」現代詩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許赫
內容簡介:
透過短期大量寫詩的行動,發現詩也可以是一種寫故事的體裁。透過一首組詩,可以把許多聽過的故事,表現為一種充滿留白與餘韻的文學作品。
詩的特色,既精確又能引發思索,讀者也擅於在文字的留白之間,透過想像力,完成各自不同的情節與意義。《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神話」是我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本書構想幸獲國藝會出版補助,得以順利出版。
《郵政櫃檯的秋天》這本書有10首組詩,每首組詩由20首短詩構成,共分成街譚、巷議、神話、聽說四輯,分述如下:
1.「街譚」的兩首詩,是我日常生活中聽來的故事。
(1)年菜:社區裡有一位經常拜訪的獨居老婆婆。甚至有一年我們幾個同學與老婆婆一起圍爐。本詩記述老婆婆分享生活與記憶的點滴,發展為一篇餘韻幽深的作品。
(2)郵政櫃台的秋天:一萬首詩計畫開始之後,因為計劃設計的緣故,我們會與讀者聊天,把她的故事寫成詩。這是一個南部大男孩的故事,與我身邊幾個朋友一樣,有屬於鬼島世代無法掙脫的無奈,在龐大的大蕭條景象底下,要抓住小確幸,又衝反對未來毫無頭緒的徬徨。
2.「巷議」的三首詩則是我因為人類學背景,田野調查期間採錄的趣事加以改編。
(1)土地公廟紅燈閃爍:1998年,我跟著政大民族系上的老師們,到台灣各地尋訪廟宇,記錄台灣各地有趣的傳說。這個故事,是某個小鎮,地方公廟(土地廟)與庶民傳說的有趣田野紀錄。民間盛傳,這地方的土地公,因為幫助信徒解決困難,到酒家出任務,雖然任務圓滿,但土地公從此染上粉味習慣,不可自拔。
(2)妖行采風錄:求學時代,田野調查期間,許多鄉間耆老,會把村落大小事,比父為妖怪現象。恰逢1990年代,台灣環保公害問題嚴重,本詩將許多公害比附妖異的有趣見聞(從1998年到2016年),加以改編,成為台灣鄉間妖異傳奇。
(3)通靈人:依樣在廟宇調查期間,拜訪許多乩童、風水師、通靈人,以他們的遭遇、閒聊、垃圾話為基礎,想像他們現在的處境,發展為通靈人這個故事。
3.「神話」是我自己的幻想故事,採用神話研究的原則來鋪排。
(1)通勤死神:因為神話故事研究的興趣,發現神話充滿了當代性。於是想像了三個與神有關的故事。聊聊身邊的奇幻想像。通勤死神,講的是作為死神,每天引導這麼多的鬼魂,他們的遭遇,有血有淚的體驗。
(2)上班族阿智: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到身心受創,一個滿身身心創傷的上班族,真是可怕的存在啊。這個故事想像一個壓抑的上班族,擁有毀滅世界的力量,多麼的可怕。而現在網路上的情緒發洩,力道也一樣,足以毀滅一個陌生人。
(3)十二生肖:天地初開,萬物童蒙。這是一個人類稅開始之前,動物們與神的相處故事。
4.「聽說」則是自己與家人的故事。
(1)我有毛病:近年因為開設書店,接觸故事療癒、敘事療癒的領域。遂把相關理論,與自己的生活壞習慣結合,描述一個人格多重分裂的人(自己),展開認識自己,自己與自己認識彼此的多重對話。
(2)媽媽:我的身世,猶如一場肥皂劇。這次用詩,記錄我肥皂劇般經歷的雙親。
作者簡介:許赫
本名張仰賢,就讀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班。2000年開始以帳號harsh(謎語獸),在政大貓空行館BBS站詩版張貼作品,參與新詩推廣運動10多年,開設出版社與書店,斑馬線文庫出版社、心波力簡單書店負責人。輔大藝術與文化創意學程兼任講師,主講文化創意產業與故事寫作。詩作常見於衛生紙詩刊等刊物。發起新詩微運動告別好詩,認為掙脫好詩的枷鎖,詩人才可以自由寫詩,才能把寫詩這個書寫活動,確實在生活中實踐。正在進行告別好詩一萬首詩的寫作計畫。著有詩集《在城市,沒有人赴約的晚上》、《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診所早晨的晴日寫生v1.02》、《網路詐騙高中生-電腦工程師喜歡的詩》、《原來女孩不想嫁給阿北》、《囚徒劇團》等。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千里步道,環島慢行」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內容簡介: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就像一首永無休止的樂曲,沿線經過的社區、小徑、自然風光,既是千里步道上的珍珠,更是五線譜上美好的樂符。這一條美麗步道,因為你的啟程,譜寫出更多動人詩篇與行旅故事;而我們的美麗之島,也將因為眾人的夢想澆灌,不再有過度的水泥與工程、毒害山川農田的除草劑、和迫使我們閉上眼睛的夜間強光……。有一天,你我攜手同行,步道已然成蔭,化為綠道,串成一張美麗的網!
本書特色
1.台灣第一條環島慢速路網,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
「千里步道運動」是在二○○六年啟動,由黃武雄、徐仁修、小野三人共同發起的「大地運動」,集結民間社會力量一起探索、串連出一條美麗的環島路網!五年後的二○一一年,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的國家級環島慢速路網,經過多人探路、試走之後,首次透過出書形式公諸於眾,希望讓更多人體驗享受,並維護認養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
2.環島分段大旅行、精選路段小旅行,應有盡有、各取所需
沿途處處皆是自然風光且充滿特色社區的環島祕徑不獨享,完全公開分享給讀者親身體驗。因此,將全長三千公里環島路網,規劃成七至十天的十二段環島路網,分段路網方便彈性配合可能的時間,以順利完成環島壯舉。另外,以環島十二段大旅行為基礎,挑出最令人難忘且扣合步道運動核心價值的精選路線,非常適合成為單日或兩天一夜以上的深度小旅行。書中更提供在地帶路達人,推薦全台88個非去不可的景點與社區。
3.引動一波的「新環島運動」,響應綠色慢速深度旅遊
透過本書環島千里步道路網大公開,將引動一波「新環島運動」,舉凡離開筆直快速的大馬路,走向美麗蜿蜒的靜謐小徑;不依賴耗能的動力機具,而以雙腳雙輪雙手友善環境的方式展開行旅;跳脫走馬看花的套裝旅遊,代之以融入地方、綠色永續的生態旅遊方式;降低資源的耗費,強調減廢減碳、輕量化與食物零里程;不以達到終點為唯一目的,而是浸淫於過程的深層體驗之中……。
4.啟動守護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本書所要彰顯的,不只是環台千里步道路網的分享而已,更重要的是步道運動結合了很多專業者和在地達人,沿途勘查許多文史景點、生態環保據點,走在路上可以去拜訪、去參觀那些景點,而這些景點和社區都展現了台灣文化與自然的特色。本書希望透過環台千里步道的公開,讓大家關心生態保育、地方文史、在地產業,綠色交通、弱勢路權……,同時也讓地方文史、生態、旅遊登山、地方民宿等再次串連並活絡起來,共同認養與維護。環台千里步道,不但是一種兼具健康運動與環境運動的步道運動,更是一種守護台灣文化與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幼兒園社區教案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一) 課程緣起(二) 新北市私立育圃幼兒園教學特色與也說明:主題名稱:我的社區我的家【編號: 】. (一) 課程緣起. 每周五的公園日,是孩子們到公園踏青、採拾葉子 ... ... <看更多>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幼兒園社區教案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一) 課程緣起(二) 新北市私立育圃幼兒園教學特色與也說明:主題名稱:我的社區我的家【編號: 】. (一) 課程緣起. 每周五的公園日,是孩子們到公園踏青、採拾葉子 ... ... <看更多>
拜訪社區主題網 在 臺南市日光幼兒園- <主題課程-我們的社區大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 老師事先將學校標記出來,再請孩子討論路上有哪些店家是曾經拜訪 ... 耀陽幼教服務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