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世界 #期待疫苗到來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G7七大工業國結束峰會,聚焦在兩項跟我們的健康與地球的健康相關的結論:
✅承諾捐助10億劑COVID-19疫苗給貧困國家(一年之內)地主國-英國首相強森直言,全球對七大國抱有期待,希望他們可以屏除自私的國族主義並且發揮外交、經濟與科學上的實質影響力,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並且全面消滅病毒! 如果在年底前能夠讓疫苗普及全球,G7將功不可沒👍🏻
✅共同對抗氣候變遷與保育目標!
領袖們承諾會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至少3成的陸地及海洋 !
盡力維持生物多樣性,並且期待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至2010年水準的近一半!
過去一年多來,我們製作 #福爾摩沙守護者 系列節目,原因即是在走訪世界十年後,我們驚覺地球的陸地環境與海洋生態,在短短幾十年,已經變色,更有百萬物種因為人類活動瀕臨滅絕…😢
這離我們很遠嗎? 沒有。
因為就在我們的周遭海洋,在我們的山林荒野,生態環境正因為開發與汙染面臨浩劫…讓只生存在台灣的特有物種與特有亞種都在生死關頭下掙扎…😭😭😭
2020年,我們紀錄了地球上三種生態,沙漠.草原.雨林的關鍵物種瀕臨滅絕危機,2021年的系列節目,即是紀錄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以及那些需要我們守護的生命…
近一個月來,因為疫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遠了,我們期盼著,沒有死亡案例的記者會,那個拿下口罩.能面對面的日子到來…
☝🏻附上日前登上”大霸尖山”3492公尺的照片,這絕不是一段輕鬆的登山行程,但我這個軟腳蝦也達成了…😅
☝🏻或許要戰勝病毒很艱難,要對抗氣候變遷更加嚴峻,但我想,這將是拯救我們自己最後的方式。 #敬請期待 #找回人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9萬的網紅台客劇場 TKsto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加入」台客劇場會員,支持我們創作並記錄更多值得被看見的人事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hPiQIi_uyjF1YHKj-FhGw/join 你對飢餓了解多少呢? 這次我也要來體驗30小時的飢餓。 住在台灣的我們,真的很幸福,雖然目前有缺水缺電...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氣候變遷太任性,城市打造成韌性』
今天下午去南寮,風實在大!從旅客服務中心頂層鳥瞰南寮漁港,發現景觀變已經變得跟幾年前很不一樣。我心裡知道,未來幾年,配合再生綠能政策跟韌性城市的發展,漁港的景觀,又會變得更不一樣!😎
氣候變遷使全世界亂了套,還記得2016年台灣平地下起雪,今年則是無颱風,導致臺灣水情險峻,全台大規模限水,這些現象讓我們反思,當氣候變遷太任性,我們的城市該如何因應?
面對未來各種不可預測衝擊,城市需要具備足夠「韌性」:包括足以承受衝擊的容受力(提升城市應變,將災害最小化),以及迅速復原的恢復力(提升城市康復力,縮短災後復原時間)。因此一座城市韌性強度,取決於面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破壞,對應復原速度,以下我分三大部分帶各位了解,氣候變遷、韌性城市、能源轉型相關概念,以及相對應之因果關係:
一、#氣候變遷過去式
《正負2度C》,台灣第一部氣候變遷紀錄片,2010年上映,將全球暖化以紀錄片模式,呈現至民眾眼前,10年過去了,撇除COVID-19全球肆虐,氣候變遷至使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問題,包括三峽大壩氾濫、加州大火焚燒、暖冬影響降雪、蝗蟲災害糧食危機等,各國天災不斷,包括臺灣,今年也面臨缺水問題,極端氣候與我們息息相關,推動能源轉型,成了各國間處理氣候變遷一致認同的政策口號。
《時代雜誌》去年風雲人物為17歲瑞典少女,氣候鬥士-通貝里(Greta Thunberg),全球暖化問題最有力的倡議者,被譽為全球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運動的良心,帶領全球暖化抗議行動,也讓各國家正視氣候變遷議題,增加城市韌性強度來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破壞,已經是各城市間追求的目標之一。
二、#韌性城市現在式
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指出,全球所有城市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其中60%面對自然災害威脅,一座城市面對自然災害,提升容受率、恢復率,打造高標韌性城市,這是現在進行式。
全球暖化議題、氣候變遷問題,皆造成極端氣候,極端氣候使各國家、城市面臨災害,提升城市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以新竹市為例,今年水情短缺,新竹市也面臨缺水問題,水利署在新竹市南寮地區建置「新竹緊急海淡供水計劃」以解決新竹市缺水問題,這便是韌性城市展現的其中一項。
一座城市韌不韌性,包括城市面對急性變動(地震、自然災害)及慢性變動(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的容受率與恢復率。現階段以提升城市韌性為標準,打造韌性城市,未來政策規劃再生能源,將能源轉型,來延長環境的使用壽命。
三、#能源轉型未來式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為破壞環境、燃燒資源,至使溫室氣體指數上升,導致極端氣候的產生,當大自然反撲後,才發現,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能源的種類分初級能源、次級能源。
#初級能源:指天然形成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煤、風、水、太陽能等。依使用方式又可分為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
#次級能源:指初級能源經過處理後所形成的能源,包括電能、汽柴油、液化石油氣、煤氣等。
1、初級能源之「#非再生能源」:
臺灣自產能源相當匱乏,能源供給98%依賴進口,容易受到國際情勢動盪與能源價格波動影響。此外,(台電)電力系統為獨立系統,在面臨電廠擴建與未來電力需求,需考量有效替代方案,以降低風險。目前臺灣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天然資源)供應占比仍高,在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環境下,我們能源發展相較其他國家來說,面臨的挑戰將更嚴峻。
另外對於核能問題,中央推行非核家園受到高度討論,臺灣地狹人稠,雙北都會區距離核一、二廠不到30 公里,無法承受核災風險。因此政府特別在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下成立了非核家園推動專案小組,積極處理核廢料相關議題。
2、初級能源之「#再生能源」:
臺灣能源政策積極朝向非核家園發展,以確保國人能在安全、永續的環境下生活。再生能源發展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地熱能、生質能、海洋能等能源。為確保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能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政府於2017 年4 月完成「能源發展綱領」修正,明訂各部門配合能源轉型相關政策計畫、準則及行動方案訂定之政策方針,全面推動包含創能、節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與電業改革等面向政策措施。
能源轉型相關議題先與各位灌輸基本概念,詳情待續。接下來會與各位分享關於能源轉型,臺灣做了哪些努力?以及面對「非核家園」,使用再生能源,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風田,歡迎持續關注。
#氣候變遷 #極端氣候 #韌性城市 #能源轉型
能源轉型白皮書:https://energywhitepaper.tw/news01.html
————
🐣Line@(妍慧選民通報站):https://line.me/R/ti/p/%40leehui
🐣IG(日常妍慧都在這):https://instagram.com/hsin.chu.lee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在 呂翊榮的財經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池祥麟指出,以疫情來說,台灣管理相當好,但對其他國家的衝擊很大,而疫情從學術界來分析,不會只是一個事件而已,未來氣候變遷下,類似疾病可能不斷發生,因此要持續關注氣候變遷議題。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加入」台客劇場會員,支持我們創作並記錄更多值得被看見的人事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hPiQIi_uyjF1YHKj-FhGw/join
你對飢餓了解多少呢?
這次我也要來體驗30小時的飢餓。
住在台灣的我們,真的很幸福,雖然目前有缺水缺電的困擾,及新冠肺炎的威脅,幸好沒有炮火襲擊,無需流離失所。而這世界上卻大約有近八千萬人因為戰爭衝突、氣候變遷、貧窮等原因成為難民,其中一半是兒童及青少年。
世界展望會主要透過🍚糧食援助、💧水資源暨健康設施、📖教育與心靈關顧這三大項服務工作,幫助難民及流離失所的孩子們生存。
請持續關注👉 台灣世界展望會IG &FB:
▶ https://www.instagram.com/worldvisiontaiwan/
▶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VisionTW
#飢餓三十,搶救難民兒童
https://bit.ly/2TvvH9L
台客帶你一起體驗! Carpe the hell out of this Diem!!!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實驗,不管成功失敗,對或錯,總是想帶來美好的改變...
Enlightening points of view about culture, consumerism, social issues and well-being. We are proud to be Taiwanese.
➡每週五7PM 可以期待新影片 (台灣時間 OFCOURSE)
➡看更多
📷#這位台客 https://reurl.cc/NXkMWx
📷#台客環保 https://reurl.cc/5o6xjG
📷#台客社會觀察系列 https://reurl.cc/nn93a8
📷#台客生活實驗 https://reurl.cc/MA84MW
Director:Al K Lin 林冠廷導演
Producer: Azuma Chang 東風 製作
-----------------------------------------------------------------------------------
商業合作請洽 taikestory@gmail.com
-----------------------------------------------------------------------------------
台客劇場 IG & FB:
▶ https://www.instagram.com/taike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taikestory/
台客劇場也正在尋找更多有故事的台客🔎
歡迎加入「這位台客」FB社團跟我們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kestory
#這位台客
#台客生活實驗
#台客社會觀察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捷克參議院議長9月初帶團來台灣6天參訪引起不少國際關注,也等於是告訴中國,你有你的「一中原則」,我有我自己的「一中政策」彈性。被中國外長王毅威脅的議長也得到像是斯洛伐克、德國、法國還有歐盟的支持。看起來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也逐漸對於中國這種戰狼外交失去耐性,歐盟理事會主席國,德國,更著手調整對中國的政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中美逐漸走向兩極化的情況下,歐洲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捷克訪台的後續效應。首先在中國外長王毅歐洲行引起批評之後,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後腳跟著就到了跟中國友好的希臘跟西班牙,要趕在習近平參加歐中峰會之前打好關係。相較於王毅,他比較低調,而且都在強調一帶一路的合作,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只說「個別大國唯我獨尊,強權霸凌,毒化國際關係」。
中國在跟美國關係持續惡化下,是很希望可以拉攏歐洲的。但是王毅這次歐洲行之後,彭博的分析最好笑,用了一個新聞標題叫做,「歐洲剛剛從中國宣布獨立」,說歐洲在日益兩極化的世界裡,選擇團結對抗北京。所以王毅在記者會上威脅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才迅速回應說,「歐洲人會密切合作,而且要求中國尊重,說這樣威脅在歐洲是不合適的。他還說歐盟不會成為中美競爭中的「玩物」。要知道外交界是行禮如儀,馬斯直接打臉王毅其實象徵歐洲面對中國有新的基調和方向。
不過這是真的嗎?這些年來,很多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在中國侵犯人權、利用歐洲的開放市場和欺負鄰國時,出於商業上的原因,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想這次不是說說而已。就在王毅離開不久之後,德國政府在9月2日首次推出「印太戰略」,有沒有覺得這個詞很熟悉,印太戰略我們比較常聽到是美國的說法,過去德國會談亞洲政策或是對中國的戰略,但是用印度太平洋的概念去參與或是打造未來國際秩序的決心,真的是滿罕見的。
想當然這就是衝著中國來的,不管是宣稱有南海九段線主權跟中印邊界和巴基斯坦的分進合擊,還有對於民主台灣的侵略,甚至對於歐美國家在新疆、西藏、香港問題上的威脅,德國的「印太戰略」是強調跟亞洲國家,像是日本、印度以及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協一起合作。而且不只是本國,也要在歐盟層面推動架構21世紀國際秩序。裡面關心的議題當然就包括加強多邊主義,增進和平、安全和穩定,公平的自由貿易,和對抗氣候變遷,促進人權和法治。
在這個印太戰略裡,德國強調的是要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在這4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到了2018年,德國國內逐漸對於經濟依賴中國有所警覺。德國工業聯合會還站出來警告不要過多依賴中國市場。2019年開始,針對新疆還有香港議題,德國政府和德國大公司受到來自公眾更大的壓力和批評,要求他們不要為保護商業利益而忘記人權價值。
德國總理梅克爾就一直強調對話,因為她擔心如果政策太強硬會導致中國對德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以及德國對中國出口採取報復性措施。德國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還有醫療物資對中國的依賴性等等也突顯了德國的弱點。這些都是她知道,但要小心處理的。
中國《環球時報》在德國推出印太戰略的隔天就登了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忻華的評論文章強調,德國跟美國之間的分歧不斷擴大。德國強調的多邊主義跟川普政府推動單邊主義、民族主義和國家重商主義不同。還說川普點燃的美歐貿易戰,也不理會歐洲和德國的安全要求,說這個新的印太戰略實際影響力不大。其實他說的還是有一點有道理啦,川普繼續執政,我想美歐是很難有什麼新的局面,但中國別忘了拜登現在的民調也不低,他的路線跟德國就是一致的。
我想接續觀察的重點就是習近平在9月14日要在線上跟歐盟領導人舉行的峰會,習近平的首要目標是防止歐盟和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而且透過相互投資關係牽制歐盟。但是歐盟在德國主導新的印太戰略下,只會對於中國投資限制越來越多,並且把人權議題納入討論。不過實際狀況有待觀察。
以現在的美國來說,歐盟要施力還是有困難,比起美國現在逐漸讓本國經濟與中國經濟脫鉤,歐盟聽起來只是想更多元化,而且還要在兩個不可靠的超級大國所主導的世界中保留一點自主權。不管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這個目標都不會變。無論是哪種方式,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好在未來的訪問中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太囂張。你覺得歐洲能夠成功減少對中國依賴嗎?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能源時機又到?近年受油價拖累,新能源公司面對重重難關。不過隨著石油回暖,配合中國國策的轉變,新能源股份有何投資機會呢?快點下圖收看影片,如喜歡我們的分析,請給「Like」及「Share」告訴我們。如有任何意見或議題想我們分析的話,歡迎到下方留言。
新能源一直是市場備受關注版塊,可是近年表現並不理想,到底何解呢?最近中國亦發佈了許多有關十三五的新政策,到底又有甚麼啟示?今天將為大家一一拆解。
首先跟大家回顧一下全球的能源時代,分別有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時代。而根據環球主要能源國的生產情況,以木材為能源已所剩無幾,煤炭亦於近年減產不斷。相反增加較多的則是天然氣及新能源,但石油依然佔分較大,故筆者認為能源時代現在仍處於石油時代,不過已向天然氣時代進發。煤炭受到遺棄,新寵可再生能源受到追捧,是為近年急速增長的原因。
可是,為何新能源版塊及公司一直未能把握機會,而現在反而機會呢?原因有三。第一是政策的轉變。其實去年開始的十三五計劃已把新能源納入重點項目之一,並為行業定下了產量目標。不過中國去年則把焦點放於去產能中,而能源的去產能對象就正正是煤炭。在本年的上半年間,中國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已完成全年任務的74%;加上去年的2.9億噸,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佔「十三五」8億噸的總目標任務的50%。利用了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已成了五年計劃的一半,進度可人。而加快達到目標後,中國下一步又是甚麼?
從政策及處境來說,筆者相信能源的政策將迎來改變。本年初,北京空氣污染嚴重,霧霾的天氣持續多時。北京當局亦於早前公佈了無煤化的計劃,目標由本年底5個城區實施無煤化,直至2020年實擴展到全市平原地區。而煤炭的消費總量亦由去年年底的850萬噸減至2020年的500萬噸之下。由此可見,去煤炭的趨勢將持續。
第二則是新能源的政策出台。筆者曾提到其實新能源的公司基本上是依靠政府補貼,否則公司營運十分困難。而在煤炭產能過剩下,新能源並非發展主軸,出現補貼不足的問題。加上煤炭及其他能源主導市場下,新能源在規劃不足下,發展受到影響,股價亦無力回天。如今去產能任務進展良好,政府亦公佈了「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目的就是為了整理好新能源發展的路線,並為行業規劃好風電同光伏電站的新建方案,配合補貼的方案,長線有望向好。
第三是石油的價格,畢竟石油是現時能源的最大的市場佔有者,油價由2014年初$110美金水平大跌至$26美金,令對新能源的需求減少,不少公司因此而倒閉。現在油價由低位回升一倍左右,於$50美金附近徘徊。加上新能源的成本亦有所下降的背景下,這個版塊將有望重回發展的正軌。
從選股上,由於近兩年的營運困難,大部分的公司的基本面比較參差,如真的要挑選的話可留意信義光能(968.HK)作中長線部署。技術上,股價暫時受消息影響而反彈,如回到$2.45支持位出現轉勢的話可作考慮,上方留心下降的阻力線$2.87。另外,中國最大的煤炭公司中國神華(1088.HK)亦跟隨時代的變遷,開始把業務轉型至新能源的開發,在資金較其他公司充裕下,未來或有望回到昔日光景。
而美國方面,新能源看似受到總統特朗普排斥,由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可見一斑。可是細心觀察協議的細節,在眾多的簽署國中,美國每年就要承擔75%的減排費用,也就是大約750億美元。反觀兩大炭排放國,中國及印度則被允許增加排放,不受減排約束,對美國十分不公,令特朗普產生去意。不過在時代的變遷下,能源市場依然持續發展,新能源仍有具有潛力。美股方面同樣受到油價的影響,經選股下可留意Pattern Energy Group (PEGI.US)。技術走勢可留心$25.5阻力,長線目標$36。
持續關注氣候變遷 在 金管會- 【金融最前線】強化ESG資訊揭露,營造永續發展之 ...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 及新冠疫情 帶來之衝擊,各國皆將永續發展之推動列為首要議題,金管會亦將持續關注國際發展趨勢,研議相關推動措施,以強化我國資本市場永續生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