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家屬經驗分享】
中風這條路不好走,患者自己的意志要堅強家屬也須要有技巧的陪伴,才能成為患者身邊最強的依靠,以下為 腦中風復健照護交流 社團內的家屬的親身分享:
----------------------------------------------------------------
前幾天有人問到是否在病人還站不穩的時候硬練走路?又為什麼會有治療師會想要帶著虛弱的病友練走?
我個人的經驗是,一切可能都來自家屬的壓力。
我想,社團裡的每一個家屬或多或少都有迷惘過黃金復健期的時候,也曾經迫不及待的要病人趕緊從床上起身、趕緊練習走路、趕緊恢復正常的生活。
不顧病人是否疲累,不顧病人是否體力無法負荷。
但,這真的是病人適合的嗎?
我們要的是我們的家人在不安全的狀態下做超乎他當下能力的事情嗎?
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曾經,我先生才剛動完大刀(開兩次的腦)大概一個多月,第一次轉院去到了某教學醫院,到時候如廁都還無法自理要包著尿布,輪椅也都還無法好好的自行起身,但先生爸媽的意見是希望他趕緊開始練習走路,治療師勉為其難的說那就安排讓他練習走路吧!
不過經驗較為老道的看護先生有來跟我討論,他認為覺得體重近百的我先生,應該要多練習站立的肌耐力,再來練習走路較為妥當,我認同了他的想法也希望他課間安排一些姿勢讓他練習,包括滑輪椅,站立,蹲姿等。
以結果論來說,後者是沒有錯的,當我先生持續練習局部動作,把肌耐力練起來之後,久站不是問題,膝蓋微蹲也不是問題,一個走路連貫所需要的基本動作都具備了,走路就不會是問題了!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概念!
我聽過很多家屬責備病人,你就跟以前一樣走路就好有什麼好害怕的?為什麼要猶豫步伐?是不是你不想做?為什麼你不積極想要好起來?
但,身為病人的家屬你真的千萬要緩一緩,如果重新學習用失控的身軀走路如此的簡單,病人又何必拿翹不想練習不想做?
練習用無法隨心所欲的身體去做一個熟悉的事情,我想真的不會太容易,所以曾經習慣的動作要打破重來,內心伴隨的害怕又有多少,我想家屬真的要盡可能的感同身受!
想起那段曾經也是心急的日子,4年多過後的我再回首這些過去,還是老話一句分享給大家:
復健是一輩子的事情,千萬不要心急,但不能放棄。
===========================
我在振興醫院遇到復健科醫生跟我說了下面這些話,讓我從陪伴病人的迷惘中救贖了出來,分享給大家
“復健的目的是為了不要讓狀況更惡化,但復健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其實在你生病的當下就已經決定好的了!
別人復健可以恢復到幾乎正常,那是因為他腦細胞受損的沒有那麼嚴重,你可能比他努力10倍100倍還只能恢復到6成,大家可能一樣昏迷10天,但實際上就是你傷到的細胞比較多而已,跟別人比較恢復的程度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那很多人會問說既然這樣是不是就不用復健了?只能告訴你,還是有人在復健5年10年後,仍有進步的可能性,這也是復健科存在的意義,那你說,要放棄還是持續復健呢?就看你自己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
振興醫院 教學醫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內容簡介:
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王意中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振興醫院 教學醫院 在 陽明大學從2009年就與振興醫院結緣,迄今已共同執行200多項 ... 的推薦與評價
陽明大學感謝振興醫院多年來的協助,振興醫院也將繼北榮、市聯醫與亞東醫院後,正式納入陽明大學的教學醫院,提供師生更多元臨床與研究的場域。 ... <看更多>
振興醫院 教學醫院 在 振興醫院教學研究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學習成長在振興20161216 · 骨水泥灌注手術骨科醫學部20160419 · 人工血管外科部20160419 · 水療運動復健醫療部20160419 · 緩和醫療家庭會議內科部201604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