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捐贈之因果緣起
文:薯伯伯
我經常去捐血,亦早已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資料都存放在「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但暫時都未有捐贈過骨髓。自己去捐血、登記捐骨髓、以及登記死後捐出器官(並有跟家人提及自己意願),本身就是認同這種做法,願意身體力行。
但近日見政府高官局長、電台廣播、部份報章忽然高調呼籲香港人去登記捐骨髓,就覺得認真反感。香港每年有數十人需要接受骨髓移植,等待配對的人也不計其數,如果捐贈身體組織是重要的公民活動,為何早不呼籲,遲不呼籲,偏偏等到今天才呼籲?
哦,原來是因為權貴的千金需要骨髓,局長才高調出來呼籲?給人的感覺,就是權貴家人的生命值錢,才值得局長開金口。至於平民百姓條命,就等住先。更令人反感的是,醫管局轄下的紅十字會捐血中心又忽然為此而舉辦兩天「特別捐血日」,地點是長沙灣的工業總會總部,根據《晴報》的報道,更指明是次特別捐血日的目的,是「為協助 Serena 及同類患者」。
好一句為「同類患者」,醫管局轄下的紅十字會捐血中心發了聲明,聲稱是次活動屬常規安排,但該具名的患病女士本身是工總青委會會員,其父親是工總的名譽會長,特別捐笧日的地點又是工總總部,予人的感覺就是私相授受,為特權階層開路,做特別配對安排。
自己身為骨髓捐贈登記人、恆常捐血者、器官捐贈登記人,看到高官及醫管局的安排,難免覺得反感。
* * *
說起登記捐贈身體組織一事,其實以前香港有一間熱心媒體,多次以頭版位置報道及呼籲香港人去捐助他人,亦會廣傳遇難者的好人好事,遺愛人間。
這家熱心的媒體,正是《蘋果日報》。
在 2019 年 11 月 11 日,當日香港大多建制媒體繼續不遺餘力地在頭版譴責抗爭者,唯獨《蘋果日報》在頭版新聞標題寫道:「梓樂捐器官遺愛 千人哀悼」。過往《蘋果》多次訪問捐骨髓者,例如採訪前有線記者鄭思思的捐骨髓故事(原標題為〈鄭思思捐骨髓 辛苦但無悔〉,2015 年 11 月 18 日)。每次《蘋果》呼籲讀者登記捐骨髓,讀者均會踴躍響應,捐血站登記捐骨髓的人數亦明顯上升,這一點醫管局不會有官方數字統計,但相信問一下任何一間捐血中心,大家都是心裡明白。
壹傳媒的慈善呼籲效果比其他媒體都有力,我猜是因為《蘋果》的讀者,本身就是對公義有份執著,本身就係有義勇的心,本身就係對弱勢有關顧,而更重要的是,《蘋果》是傳媒當中,最願意在顯著版位(多次在頭版)報道捐贈身體組織的故事。想當年,每次《蘋果》叫人登記捐骨髓,總能起一呼百應之效。
可惜有些人一邊攻擊《蘋果》,卻不知道這個媒體一直致力及有效地帶動香港人捐贈身體組織的熱誠,少了這些人的幫忙,要找人配對白血球組織血型是否吻合,將會更難。
這非獎善懲惡,非道德審判,也非不爽報應,只是因果緣起。因果就是一切有意志的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其運作就像萬有引力、相對論等物理現象,自然運作之法則。現在失去《蘋果》,就少了一份熱心並關注病人權益的報章。少了一份熱心報章,就少了一把有力的聲音去呼籲讀者捐骨髓。少了人去登記捐骨髓,就少了人配對,也就少了人得救。最終禍及的,可能包括自己,或至親。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好自為之。
注:不過有一點想強調,我寫這篇文章,只是不滿權貴或其親人需要骨髓時,高官或醫管局居然為其大開綠燈,換作是升斗香港人,估計就難有這樣的方便之門。但是,我本身是非常支持捐血、登記捐骨髓及捐贈器官,亦有身體力行定期捐血及登記資料庫及名冊。
我並不是大愛上身,也不是要站在道德高地,只是以前出過嚴重意外,受過別人不少血,現在情況許可,就要回報。希望讀者可以分清兩件事:我支持的是捐血和登記捐骨髓及器官。我反感的只是為權貴開特別通道。
圖:Unsplash / Chris Jarvis
🔑 【加密通訊、虛擬號碼、超務實長清單整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365051
▶️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捐血因果」的推薦目錄:
捐血因果 在 啾啾成長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懺悔 #感恩 #寬恕 #接受 #放下
#勇敢 #不放棄 #柳暗花明又一村
#認識自己
啾啾教會拔拔的事情
再次感謝台大動物醫院 #謝家惠 醫師
她今天告訴啾拔她也有養狗,而且也在吃同樣的處方箋飼料
怪不得那麼富有同理心而且會幫我們省錢
啾拔現在就來實踐諾言,轉折點的故事
話說8/22中午謝醫師打來說啾啾要輸血,同時外科林宛儀醫師討論插鼻胃管,因為啾啾吃飯都不想吃,餵食困難,會有空氣跑進去腸胃,怕寶進去肺部就不好。
沒辦法,啾拔也尊重專業答應了,可是啾拔內心很痛苦的自責,我這樣是救她還是害她????後來我同修去問老師,師尊大人說可以過關,我們也一直盧老師保佑。
早在8/21謝醫師有跟我們討論去調處方箋ID罐頭,看能不能引起她的食慾,加上她討論可能面臨輸血,後來她說願意幫我們調捐血狗,已經同時進行了,果然隔天真的需要用到。記得8/16住院說冷凍血漿一袋15000,後來輸血狗幫我們省下2/3價錢。
謝醫生很含蓄問我狗的來源,而且問了二次,結果我去問原生家庭,她不敢直接說是同胎兄妹近親繁殖,後來我去看了族譜發現的,然後提醒一些同樣問題的主人,以後她們的狗要細心照顧。過程中我完全沒有生氣,只希望拜託原生家庭去結紮、有問題我們可以幫助,雖然我手頭緊但我也願意幫忙。
從啾啾生病的過程,我們學到上面標記的哲理,我們一直用正面的去感恩所有過程中出現的貴人,也感謝所有臺大的醫療團隊醫師,實習醫師也都超棒的。
8/22晚上去看啾啾,他正在輸血,很興奮的想撲向我,他額頭臉頰的毛已經被嚕了,去之前壹中告訴我他打去醫院,啾啾吃罐頭了,當下我激動得哽咽了,太感動了。後來內、外科醫師一起來跟我說今天狀況,外科醫師說他鼻胃管插不進去,因為啾啾想吐,或許這樣的危機加上總總的巧合,啾啾進食了。這真的是懺悔、寬恕、慈悲的力量。
而且前兩天我也幫啾啾作了某些的法施,經驗分享跟嚴禁買賣等行為,所以我想分享的是,寶貝在面臨痛苦時候,當爸媽不是抱怨,不是負面,我在分享過程中有一二個有負面的都被我拒絕在外,當作沒看見沒聽見,不隨之起舞。其實去醫院也有人說不要救了。拔拔都笑著說生命是無價的。我們沒有被負面打敗,真的關關難過關關過,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人的心念真的很重要,惟有正念正向才能獲得那麼多貴人的幫忙,而且都是那麼的及時。
經過8/23.24兩天觀察期,拔拔很變態的每天在追蹤拍他的大便照,可能養狗的才知道,大便是判斷狗狗健康與否的指標。
8/24今天中午過去,啾啾已經沒有打點滴,謝醫生說準備改用口服藥物,其實這也是幫拔拔省錢跟看他的適應情形,啾啾看到我狂想衝出籠外,而且也我帶他去散步後,先是小便後是大便,都是讓拔拔安心的指標。
目前啾拔決定住到下禮拜三,等作完檢查後再定論,以求更安心。否則離開後床位難求(臺大住院沒有特別嚴重病因跟外面醫院一樣,沒有特別貴、而且用心照顧),這個暑假不是狗狗的好日子,社群跟現場看到超多狗狗生病嚴重的,真讓人難過,我們也希望所有狗狗都能渡過難關。
現在每天我去醫院看啾啾,先經歷過他激動的反應後,中間時段拔拔就是有空念彌勒真經給他聽,他就會安定也乖乖的聽。大家也可以試試看,"彌勒救苦真經"妙用無窮,目前啾啾渡過難關,日後我們唸經也希望迴向給其他正在經歷痛苦的狗狗,你們要加油,啾啾也要加油。
懷著感恩的心,認真生活。人生的緣起緣滅都是因果註定好的,啾啾事件是我目前人生最痛苦的指數(雖然我都表現很鎮定,其實每天都像在賭博),不過也因為我們父女彼此堅持,相信彼此、相信上天,寬恕所有不順遂的人、事、物,這就是人生最好的法寶,可以過關斬將的寶物喔。過關感恩,即使沒有過關就接受,還是感恩,畢竟不要留有遺憾就好。
#笑話,啾啾偷跑不見
今天中午去醫院,對面病床說我們家昨晚小白(不知道他的名字)突然失蹤了,實習醫師去幫他準備晚餐,他說幫忙照顧,摸著摸著他趁空檔逃走了,這個小皮蛋。對醫院充滿好奇心。
捐血因果 在 Serrin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ie蚊s的
#每日一篇
男人最好要會撩妹,那女人呢?
答案是:女人最好成為能配合被撩的人。
如果你有在公共場所偷聽鄰座的壞習慣,可能偶爾會不小心聽到女人在男人說笑之後的勉強笑聲,那尷尬之明顯,只有說笑話的那個人無法查覺。
另外,在某些男人「追求不成」因此做出不禮貌舉動的社會新聞底下,偶爾會看到留言說「要是女人當初給點面子就不會這樣」或善意提醒女人要有「委婉拒絕的智慧」。
這些說法的問題,在於把責任不公平的加到受害者身上。這個社會有這種傾向,是因為社會認為女人應該一定程度配合被撩。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不能拒絕追求,只是你面對輕浮玩笑之類的「淺度追求」應該要有禮貌的回應,面對比較重度明確的追求,要拒絕,也要拒絕得有手腕。
在〈On being objective and being objectified〉這篇論文裡,哲學家哈斯藍爾(Sally Haslanger)懷疑,社會上有許多「女人的天性是╱應該如何如何」的既定看法,就結果而言其實是為了男性服務:
女性應該溫柔婉約並且有好身材和臉蛋,如果先天無法達成至少後天要在彩妝專櫃做夠多努力,女性不該意見太多,如果沒有意外,應該要負責帶小孩和家務。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性別文化變遷,你可以發現,這些觀念的去除,被視為進步的象徵。
雖然在這個社會裡我們並不會真的公開主張「女性聽到男性說笑話應該至少要禮貌笑笑、被調情應該要適時接受」,不過這類壓力,根據轉述,確實存在於一些女性身上。
我希望這個提醒可能讓你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大部分的「撩妹語錄」。我並不是在說這些撩妹語錄都有道德問題,也不是在說它們會啟發男性去造成女性困擾(畢竟應該不會有人真的把那些惡搞創作拿去用吧),不過能趁著熱潮討論一下背後的議題,應該也滿好的。
我在新書《画哲學》裡有一章就專門介紹上面哈斯藍爾那篇文章的論點。事實上,這張圖片就是插畫家 Summerise Kay為那個章節畫的插圖。我把該章全文貼在下面,給大家參考。
然後,我想感謝 YJ Wang 提醒我寫這動態。
-
▍哈斯藍爾和「自以為的客觀」
描述(descriptive)和規範(normative)是哲學上的一對重要概念。粗略來說,如果一個命題只是純粹在講世界長甚麼樣子,並沒有指導或價值判斷的意涵,那這個命題就是描述性的。如果一個命題是在講世界應該要是甚麼樣子,或者甚麼樣子比較好,這個命題就是規範性的。例如:
#描述性的命題
前任台灣總統是馬英九。放屁的時候點火會爆炸。我昨天捐了血。
#規範性的命題
馬英九是個好總統。你可以在同學放屁的時候點火。只要條件許可,人都應該要去捐血。
想想這個問題:「你是男性」這個句子是描述性的,還是規範性的?
第一反應上,你或許會認為這是描述性的:我是不是男性,看看我的基因或相關性徵就可以知道了,這哪裡涉及指導或價值判斷?
在生物學上確實是這樣,不過在社會上,有時候「你是男性」這個句子背後的意涵,並不限於描述你的基因組合和性徵,而是包括:
你應該要勇敢不懦弱、避免展現情緒、在別人面前哭泣。班上需要搬桌子的時候,你不該讓女生去做。你不適合當托兒所老師或護理師。你以後最好要娶個老婆,至少生一個男孩,除非你的兄弟已經先搞定了。
這些說法都是規範性的,當它們出現,代表既然你是男性,就應該要以某種特定方式過活,不然不算是個成功的人。
▍當規範成為事實
我們似乎可以說,就算「男性」這個概念不是規範性的,在社會上,也有一大堆規範性觀念,跟「男性」這個概念綁在一起。你可以想像,當這些觀念行之有年,下面這些現象真的會出現:
大部分的男性比較勇敢,很少在別人面前哭。大部分男性會主動搬桌子。托兒所老師和護理師大部分不是男性。大部分中年男性有家室,而沒有家室的那些,則覺得自己虧欠祖先。
規範性觀念在社會上起作用,讓自己成真了。在這時候,如果剛好有缺乏社會學常識的外星人前來地球觀察人類生態,他們恐怕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地球人大致上可分為有XX染色體的女性,以及有XY染色體的男性。除了少數異常案例,男性天生比較勇敢、喜歡搬重物、不會擔任托兒所老師和護理師、會成家立業。」
讓我們整理一下:
一開始,你因為描述性的性別差異,而在社會上背負一些規範性的要求,基於社會壓力,你最好照著做。再來,當多數人都照著做,看起來就好像大家基於性別差異,天生就會實現那些規範性的要求一樣。最後,沒有實現那些要求的人,例如具備陰柔氣質、力氣小、細心喜歡照顧病人小孩的男性,似乎變成某種「比較不正常」的男性。舉例而言,指責別人沒擔當時最直接的說法是「你怎麼這麼沒擔當?」但如果對方剛好是男人,我們可能會改用「你這樣還算是個男人嗎?」
然而,如果有擔當是種美德,應該適用於所有人,不是嗎?
▍自以為的客觀
以上那些說法當然不只適用於男性,想想這些:
多數女性不擅長數學,但善解人意。原住民普遍學歷不高,多數住在偏遠地區。新住民的小孩學業表現多半比較差。...
就算我們好像「客觀」觀察到某些族群擁有某些特質,並不代表那些特質是他們天生就有,有可能是社會觀念規範成功的結果。如果忽視這種可能性,草率判斷說女性「本來」就數學不好、原住民「本來」就不擅長讀書,我們恐怕就太自以為是了。
哲學家哈斯藍爾(Sally Haslanger)把這樣的情況稱為「自以為的客觀」(assumed objectivity),並用來分析現代社會的女性處境。
在多數現代社會,家務和育兒工作多半由女性負擔,涉及決策的工作崗位通常不由女性擔任,女性和男性擔任相同工作時,薪水通常較低,女性被認為不擅長邏輯運算,但細心和善解人意、個性輕柔不強硬。上述這些現象我們都看得到,甚至可以察覺它們之間互相的因果關聯。
如果前述外星人第一次來地球考察,或許會說這些就是女性地球人的「天性」。你可以猜到哈斯藍爾不滿意這樣的答案。她認為這些特質不但並非女性與生俱來,而且是女性在多數社會的歷史上長久以來被當作男性附屬品和工具(特別是用來輔佐男人成功、發洩性慾以及生育……的結果。例如說,現代人認為「溫柔體貼」是女人的天性,但從哈斯藍爾的觀點來看,歷史其實是這樣發展的:
男性希望女性溫柔體貼;男性藉由種種社會規範迫使女性溫柔體貼;男性觀察到女性溫柔體貼;男性判斷,溫柔體貼是女性的天性。
我們確實可以「觀察」到,比起男性,女性更溫柔體貼,因此自然很容易把溫柔體貼當成女性的天性。既然是女性的天性,「強迫」就被美化為讓女性「適性發展」;既然是「天性」,「欲求」女性符合女性的天性不但沒甚麼不好,而是真正地把女性當成女性,不但沒有貶低女性,而且是一種美事。
社會製造了事實,再觀察到這些事實,這些自以為客觀的觀察,讓整個社會誤以為說,繼續製造這些事實是正確的選擇,不容易發現這些結構其實限制了女性自主選擇並實現她們想要的美好人生。
哈斯藍爾的說法有說服你嗎?如果沒有,你會怎麼反駁她?如果有,這個社會上還有哪些「自以為客觀」的觀察?
捐血因果 在 捐血公益活動|紀錄影片出來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捐血 公益活動|紀錄影片出來啦 ... 土地公說:「這些生肖」48小時之內,遇上財神降臨命宮,財氣大旺,誰接走誰就發財| 佛門 因果. 佛門 因果. 佛門 因果. ... <看更多>
捐血因果 在 捐血贈品的發想(第3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基督徒但是我有聽到一個比較因果論的說法就是捐血可以消除血光之災~~ ... 個人估計,捐血的用途應該不是急診因為意外失血而需要輸全血的病患而是一些手術後、或是 ... ... <看更多>
捐血因果 在 Re: [經驗] 捐血布施消災- 看板sou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正好今年二月寫過類似的文章。
B師兄就是我之前發文,提供超級有錢人的八字。
===
我師父收的徒弟當中,
有兩位是有錢人,分別是A師兄和B師兄。
B師兄給人的印象是很客氣,笑嘻嘻,是位老菸槍。
如果你也愛抽菸的話,他會伸手一舉香菸盒,說「請。」
B師兄是靠合夥做生意起家的,
他謙虛地說「靠大哥帶頭,小弟我才能賺到錢。」
B師兄也是位命理愛好者,
早年拜了一位多才多藝的老學者為師,
只是那位老學者用的是傳統命理(坊間常見論述),故八字水平有限。
後來,B師兄遇到我師父,
才解決自己多年的命理疑惑。
這是2018年的事了,
師父講到如何看財運,
B師兄提供自己熟悉的友人八字。
這個八字,有個特性,
一眼就能看出來,是短命,活不過45歲。
可是,怪了,這人在2018年時,已經是五十多歲。
那他為什麼能渡過45歲這一關呢?
我師父為此解釋:
「上輩子,沒積德,遇上凶災,就掰掰了。」
「上輩子,有積德,凶災就能過,凶中有救。」
B師兄就說:
30歲之前,他是個窮光蛋,
30歲之後,日子愈來愈好過,
此人做生意,資產大概幾千萬人民幣。
原來他手頭有錢以後,
就每年買很多大米,放在慈善機構,
讓日子不好過的人,可以去那裡領取。
他之所以會這麼做,
就是出於自己也是苦過來的人,知道沒錢過日子的難處。
39歲那一年,做了換肝手術,過了這一劫,
至今,活蹦亂跳,性好漁色。
雖然我之前批評「袁了凡的算命故事是杜撰的」。
但是,袁了凡做那麼多善事,積了大德,
基本上,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幫他渡過難關。
所以,我師父就告訴我們,
「只有行善積德,把命改變掉,真的!」
===
以下是二年前寫的內容。
===
三十年前,台灣有位會天眼通的人,叫「馮馮」。
他寫了一篇文章《恐怖的因果神魔》。
有位居士問事,
馮馮用天眼通得知某位密宗高僧得病,
這位高僧修行五十多年,晚年卻不知什麼原因深受病魔折磨。
馮馮卻看出來,高僧善於風水看相。
他的風水本事很高,收了一批富豪為弟子,並且賺了很多錢,犯了「貪戒」。
居士問該怎麼辦?
馮馮回:散盡家產布施,種善因得善果,或許可以延壽,甚至會好起來。
結果,高僧不聽忠言,死於「肝癌」。
===
看出上面兩篇文章的共通點嗎?
古書上有說「財為養命之源」。
有錢、布施,才能換命也。
當然,也不是說「窮人遇死劫,就必死無疑」。
還要看窮人的「心願」,佛教有一個故事「貧女施燈」,就是一個例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14.1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8654215.A.A4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