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網友投訴告別式會場狀況:
防疫期間大家秉持著防疫使命更配合遵守政府防疫的規範,確保每一個人安全,從地方到中央也逐一發佈公文一直在宣導民眾「僅家祭,不開放公祭及捻香」大家共同為防疫把關
但完全不解的是...
難道民意代表參加公祭,
只要配合實聯制及量測體溫和酒精消毒,
就可以參加公祭?民眾不行?
難道穿著民代的背心就可以橫行無阻?
當時已有同仁在門口宣導不公祭
立法委員黃世杰秘書前議員林清松 及 大園區農會理事長秘書 許良謀 及 市議員游吾和到現場致意
(林清松說這是我們庄頭的人 怎麼可能不來?林也很不客氣的要求司儀一定要唱名表達致意)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所以我超不爽 耍什麼大牌啊
------------------------------------------------------
以上為轉貼訊息,敬平也呼籲所有的政治工作者仍須尊重喪家家屬及殯葬禮儀業同仁,以及配合遵守防疫規定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5/17/n12955183.htm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5464679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517/1984209.htm
捻香家屬要說什麼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下午,參加太魯閣號事故罹難者聯合公祭,心情非常難過。
在場看到許多罹難者的家屬,默默的流淚啜泣,他們的孩子、孫子、爸爸、媽媽,從此就離開了。
幾天前我到台中,來到台鐵司機員袁淳修的靈堂前捻香,他才33歲(他的太太說淳修7月才生日,所以她會稱他33歲)。
因為淳修的關係,太太對台鐵的狀況也很了解。
相愛的兩個人組建了家庭,一起努力打拼,還有很多的夢想要完成,如今已是天人永隔。
看到袁媽媽,也很令人心痛,這是他唯一的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
她們對我說,希望這樣的傷痛,不要再發生在其他的家庭身上。
不要再發生在其他的家庭身上。
這次台鐵太魯閣死傷事故,死亡人數高達49人,是近期台灣最嚴重的火車意外。
我們沒有人能夠預知意外,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降低意外發生時所造成的傷害。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斷地在交通委員會強調,台鐵應該要建置邊坡監測系統、異物侵入偵測系統、以及最基本的,應該要讓列車行車管理系統(TCMS)能夠與調度所即時連線,讓台鐵的應變機制可以更健全。
台鐵的改革,不該淪為口號。
看著每位受難者家屬哀戚的臉龐,擁有政治權力的人,都該深作警惕。
捻香家屬要說什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聖誕節,幫孩子們請了假
冬日五點半的天還未亮,我們便已起床回家
送外婆最後一程
.
爸爸過世後,媽媽帶著我和弟弟一起搬回外公家
從國小四年級到國中二年級媽媽在外買了房子搬出去為止
我們就在外婆家後院改建的小屋裡住了五六年
.
外婆是一個非常標準的莊稼婦人
家裡雖然開著雜貨店,卻日日下田
小時候看著嬌小的外婆忙進忙出
平日裡下田、顧店、與鄰居們打牌
節日裡炊製蘿蔔糕、甜糕販售
外婆的蘿蔔糕做得非常好吃,偶爾做得多了
也會拿到新港的市場上賣,總是很快就賣完
.
外婆不識字也很少跟我們好好聊天
小時候最常跟我們講的話大概就是:要吃什麼自己拿
還記得大學畢業剛出社會工作後有一次回去
外婆問我一個月賺多少錢
我:大概三萬多
外婆:蛤~讀到大學畢業一個月也才賺這樣哦!
我:...... (我同學畢業後去傳產工作一個月只有兩萬欸)
.
外婆從來不穿鞋子
即便是冬天,也總是只穿一雙襪子四處走
騎著她的腳踏車去巡田水
一直那麼瀟灑自在的,做她自己
這樣想起來
這種過好自己日子就好、不需要對他人交待
對身邊事物沒有太大興趣的個性
竟是從外婆、媽媽到我一脈相傳
都一樣
.
外婆從來不是一個好親近的長輩
我也幾乎沒有賴在她身邊撒嬌的記憶
我與外婆的緣分很淡,感情也淡
.
告別式安排在清早七點半
長輩們不想大肆操辦,通知的親友不多
家祭與公祭儀式上
在一次次跪拜與家屬答禮的過程中
回想著與外婆間共有的記憶
即便一起住過那麼許多年
留在記憶裡的竟是那麼的少
.
與外婆最後的見面停留在半年以前
那時的外婆已經躺著不能言語
睡在我們以前住的房間,由外勞照顧
遺憾的是明明上週一我才回去了一趟
卻沒有多走幾步路去看看外婆
而她週二夜裡便走了
.
外婆高壽88歲,離開病榻纏綿的折磨痛苦也是好的
告別式場上掛著紅燈籠
有兒孫跪拜送別、鄰里捻香弔念
我想外婆的這一生,也算圓滿吧!
.
回家路上與老公討論起我們倆的身後事
都想著要最簡單乾淨的處理就好
不設靈堂、不用跪拜、火化後花葬或樹葬不用入塔
只希望,在離去前能夠好好告別
與所愛的人說保重與再見
不留遺憾,這樣就好
.
外婆,一路好好走,
在另一個世界,不再勞苦、沒有病痛
謝謝你的照顧,我們都會好好的
.
.
#圖文不符之這是樂高聖誕花圈
#12月每日發文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