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排比修辭例子 在 Adelaide - 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天是香港中學文憑試,中文科閱讀理解,以及作文卷的考試。
卷一閱讀理解,今年有十篇範文可讀;
卷二作文,同學常覺沒跡可尋,素有死亡之卷之稱……
作為語文老師,每年都總協助同學備試。
其實語文需長期訓練,不過在考核前,有些技巧,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曾作為香港考評局中學文憑試作文卷閱卷員以及助理試卷主席,
我對同學寫作,有以下建議:
1. 同學考試前,可選定適合自己的寫作題型。
通常會有三類:
記敘抒情文,開放題,以及議論文。
記敘抒情文最容易掌握;
你可寫自身經歷,與家人的關係,
或寫一些讓你有感觸的事。
當然要扣題。
如果情感跌宕,多有反省,
最後能帶出正面的人生價值觀,文章通常能取高分。
至於開放題,其實並不難,可以是任何類型的寫作。
可記敘、抒情、議論等等,能表達主題便可。
其實開放題,是很容易發揮的。
議論題較有難度,因為需列舉中外古今多項例子作支持。
如你思維敏捷,可在短時間內扣緊題目寫作,也可選擇。
2. 你可用五分鐘,做一腦圖或大綱,讓自己知道,究竟要寫甚麼。
考試是緊張的,能夠用大綱列下寫作重點,寫時會更得心應手。
很多考生因為緊張,在寫作後期,會偏離題目。
如列下大綱,就不會出事。
3. 很多考生寫記敘抒情文時,
用了大量篇幅作記敘。
其實抒情,才是給分重點。
如你的抒情能夠讓人感動,
能夠體味人生,
能夠讓我知道,你比其他人知性;
你對人生有更深層次的體會;
那你的文章,就能取得高分了。
例如寫《沒有帶手提電話的一天》,不需用半版去解釋為何沒帶手提電話;
第一段,已可直接說出沒帶手提電話的感受。
沒有帶手提電話,我見到父母老了……
沒有帶手提電話,我見到身邊,原來有很多人被忽略了……
5. 如果寫開放題,請緊扣題目。
例如寫《足印》,你可用記敘抒情方法,或夾敘夾抒。
6. 文句方面,一定不可使用口語,需全用上書面語。
就算對話,也要用上書面語。
7. 修辭成語盡可能使用;
排比、比喻等,用上來並不困難。
不一定要用深奧字詞去表達,
只要行文流暢,不落俗套,
文句部份,一樣可取高分。
作文字數,最好能在一千二百字以上。
去年因為疫情,我檢視去年三份考卷,是容易了。
我相信今年,同學也必能應付。
同學不用太緊張,今晚請早睡,
明天定有清晰頭腦作答閱讀卷,
亦有快手可寫出一篇好文章。
我 facebook專頁置頂文章,
就是《足印》。
同學有興趣可閱讀參考,
當中有故事有場景,亦有大量抒情。
不過同學最理想的素材,
還是寫親情、友情、以及對生命的體會。
我的抒情句子,你當然可參考使用。
另外,我昨天《一頓午餐》 一文,是對社會及生命的一點體會。
當體會越深,抒情越多,
作文分數就會越高的了。
預祝明天大家考試成功!
各同學加油!💪💪☺
#DSE
#香港中學文憑試
#作文卷
#關於Adelaide
排比修辭例子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真醫生對民進黨抹黑造謠的手法與我的記憶和研究所知相同。
例如我之前分享過,資深記者鄭佩芬在其著作「近看兩蔣國事與家事」一書提及1985年陳水扁競選台南縣長,政見發表會故意躺在擔架上由人抬入,並聲稱是「國民黨故意在他的飲料放漏屎藥使其無法發表政見...」。
但演講結束,抬出小學禮堂之外無人處,陳水扁立馬起身快步離去。
(參見該書 P.211)
與陳真醫生不同之處在於,我受過的經濟學訓練讓我看到的是民主制度本質上無效率的根本問題。
———————————
轉載
陳真 | 2020.09.04 02:19 | #
厲害了,這個人渣黨!
陳真2020. 09. 04.
忘了是哪一年,只記得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的「台南段」剛蓋好時,我正好小學快畢業。記得有一天,學校說要帶我們去「參觀」高速公路,大家都很緊張很興奮,因為一聽到「高速」二字,以為一定很刺激很可怕。
結果,車子開啊開的,開了很久,「高速公路怎麼還沒到?」同學問我,我也覺得很納悶。為了盡點班長的義務,於是就舉手問老師。老師說,「我們現在就在高速公路上啊!」我回了一聲「蛤?」,同學們一聽都笑了。「哪來高速?跟一般道路開車速度差不多嘛」。
這麼一件小事,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深深印在腦海四十多年。
不管怎麼樣,在台灣蓋條高速公路總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吧?但是,當年的黨外人士卻藉著反對高速公路之興建,獲取不少民心;反對的理由是:「有錢人才有汽車,高速公路是給公子哥兒們飆車用的,一般人根本用不到」,因此譴責國民黨「不知民間疾苦」。
這可能不是一個有關詐騙政治的好例子,因為我相信黃信介等人當年應該不是故意要操弄民粹,而只是缺乏長遠眼光。
反對興建台北捷運就不一樣了,那是存心操弄,蓄意欺騙社會。我寫不出當年的操弄盛況,簡單可以這麼說,在各地的民進黨群眾場合,只要演講者大罵台北捷運,保證萬人空巷,歡聲雷動;民進黨人 (例如阿扁和謝長廷),不但把捷運罵得一文不值,而且講得極度危險,彷彿只要一搭上捷運,必死無疑。而且還捏造各種謠言與耳語,讓人們以為國民黨靠著蓋捷運來貪污。
記得當時民進黨捏造了一個數字說,台北捷運上的垃圾桶,平均一個造價要兩萬多元。然後根據這個自己捏造出來的謠言,進一步自我引用,大量引申,在各地群眾演講場合拼命操弄,創造各種充滿諷刺的笑料與指控,比方說故意嘲笑說「捷運車廂裏那些垃圾桶,應該都是18K金打造的」,把國民黨的市長候選人黃大洲給打成無能草包,打成與小市民對立的醜陋權貴。
黃大洲不擅言詞,一說一,二說二,完全不懂民進黨那套含沙射影活靈活現的修辭話術。黃大洲講起話緩慢平實,內容毫無一絲聳動性,溫溫吞吞,甚至沒什麼抑揚頓挫,於是被民進黨打成智障草包,說他連話都說不好。很多人真的相信這套宣傳,真以為黃大洲若非智障,便是草包。
事實上,黃大洲是誰呢?他是類似含冤而死的黃俊英教授那樣一個木訥寡言的學者,康乃爾大學的農經學博士,雄才大略,深具遠見。如今台北人所引以為傲的捷運和大安森林公園,就是他擔任「官派台北市長」時所規劃,卻因此被民進黨抹黑得臭不可聞。
我為什麼會從八零年代的阿扁支持者,來到1990年代卻開始大力痛罵陳水扁是「天下第一大壞蛋」,一部份原因就是因為那場台北市長選舉,太卑鄙了,類似柯文哲當年之抹黑連勝文,完全就是依靠各種醜惡的修辭渲染與數不清的謠言與耳語(那時還沒有網路和網軍),把黃大洲給徹底污名化,把他打成年輕人所厭惡的低能草包迂腐形象,而阿扁則包裝成「年輕有趣、美麗希望與夢想」的實踐者。人們普遍相信了這套宣傳。
選舉期間,台北捷運工程出了點意外,有一節車廂試車時著火。隔天綠營的媒體(若我沒記錯,應該是《自立早報》)的頭版頭條,刊登一張捷運車廂著火的巨幅驚悚照片。我當下一看,心裏就知道,阿扁肯定會當選。這個黨真的太厲害,太會搞選舉了。
我還記得,投票前幾天,民進黨在每個群眾演講會及政見會上拼命炒作這個其實根本只是雞毛蒜皮小事的車廂著火事件(天底下哪個重大工程沒有半點意外事件?)。謝長廷更在群眾演講台上嘲笑說,國民黨居然派一個連話都不會講的無能草包來競選台北市長,把「電車」(指捷運) 蓋成「火」車(現場數萬群眾哈哈大笑),「根本就是在侮辱咱台北人」。
我還記得,謝長廷接著問台下數萬群眾說:「這種『火』車,將來蓋好之後你們敢坐嗎?」群眾狂笑,大聲回應說:「不敢!」
厲害吧,這就是民進黨。不過,這只是牛刀小試。二十幾年來,民進黨不就都是玩弄這一套抹黑造謠與渲染的把戲嗎?玩得出神入化。特別是過去這二十幾年來,花用公帑大量豢養網軍,並且全面控制媒體與教材之後,更是所向無敵。
你看,民進黨過去是怎麼抹黑ECFA的。比方說,透過綠媒與親綠學者,大量散播謠言說,如果ECFA通過,台灣每年將會損失幾千億,會有五百多萬人失業,而且一千多萬個大陸人將會進駐台灣,透過人海戰術贏得每一場選舉;還說台灣人將會被迫淪為大陸人的奴隸。
民進黨還發明當年著名的台語順口溜說,一旦通過ECFA,台灣人將會「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意思是說台灣男人將統統失業,女人將找不到老公,而我們台灣人的子女將會被共產黨送往黑龍江進行勞改。
你現在看這些謊話謠言,理當能明白其荒唐可笑低能與無恥,但是,在當年根本不是這樣,整個氣氛剛好相反;這類謊言,幾乎就是全民共識,特別是年輕人的基本信念;誰敢說他支持ECFA,誰就會被打成舔共賣台的台奸。
當時我在某家醫院工作,剛上任不久,院方成立一個由院長及董事會成員和幾位科部主管組成的通訊群組。我不是主管,但不知何故也被納入群組。有一天,有位院方主管轉寄一則網路留言,「揭密」說,「為什麼大學生要拼死反對 ECFA?因為ECFA一旦通過,一千多萬個大陸人將入侵台灣,以人頭數量控制選舉結果,破壞我們的民主,奴役我們」云云。
我馬上公開回應說,「這根本就是胡說八道,為什麼要造謠、散播謠言呢?」對方聽了很生氣,我也很不爽,於是我就馬上退出了主管群組。
我至今仍保留一張當年民進黨在各大報紙刊登的半個版面巨幅廣告,是一張照片,幾個大男人在公園排成一列,以誇張姿勢撒尿。這是民進黨當時的主要宣傳內容之一,說ECFA一旦通過,我們將失去乾淨家園,失去美麗公園,因為「骯髒的中國人將會大舉侵台」,到處當街大小便。
但是,事實上,根據經濟部國貿局的數據,自早收計畫實施以來到今年 (2020年) 三月,台灣對大陸出口因此享受的累積關稅減免共計六十八億多美元(約台幣兩千億),而大陸卻僅有六億美元的減免。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形容ECFA是台灣經濟的「維他命」,台灣每年至少會有四千億產品免稅銷往大陸。
當年,民進黨誓言,將會透過公投與群眾抗爭等一切手段,廢除ECFA,絕不允許禍國殃民的ECFA把台灣推入萬劫不復的貧窮奴役黑暗深淵。但是,現在卻又呼籲大陸應該理性,不可企圖中止ECFA,彷彿當初的無數抹黑與造謠全無此事。當初不是說一旦ECFA通過,將會有幾千億的損失以及五百五十萬人失業,將會有一兩千萬名大陸人來台灣破壞選舉,並且到處當街大小便嗎?
這些政治操弄真的很醜陋,很卑鄙,講不完各種齷齪細節。二十幾年來的民進黨,就是這樣一個黨。我很難想像一個具有基本正直人品的人,怎麼可能支持這樣一群不擇手段的政治人渣、支持這樣一個無惡不作不擇手段的政治黑幫詐騙集團?
我更難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素質的選民,居然可以二十幾年來不斷熱烈支持這樣一個貪污犯罪集團,好話說盡,壞事做絕,不斷透過造謠抹黑來傷害社會大眾福祉,以奪取私人權位與暴利。
類似的例子,我可以一直寫下去,寫成一套系列叢書都沒問題。所謂民主,在台灣完全就是一場骯髒醜陋的騙局。
後記:
原諒我必須寫這些難看的東西,寫來滿紙污穢,實非我所願。我的左、右手是分裂的,心和大腦更是一國兩制。今天頭一次看了婁燁的《蘇州河》,一整天心裏全是「美美」、「牡丹」和「馬達」以及那條憂鬱的蘇州河:
shorturl.at/nxE07
https://bit.ly/3gXPTaz
晚上從電影院回到家,迫不及待想告訴小孩這個蘇州河美人魚的故事。她也許是我人生中唯一一個願意聽我說故事的人。我過去常跟上帝請求,求祂許我一個大海之濱的夜晚,能有個人,宛若怒濤般滿懷澎湃熱情地靜靜聽我說故事。如今,這個人總算出現了。
我有能力說故事把她說到哭,但每次在她快要熱淚奪眶甚至嚎啕大哭之際,我就節制了,甚至把故事給改編了,改成陽光些,愉悅些;也許那是因為我希望她不妨多點生活,少些夢,多點剛強,少些柔弱,別步上我的後塵。這麼一點小故事就要哭,如何面對往後人生偌大風雨?
《但丁神曲》說得對:
"Do not weep yet,for soon another wound shall make you weep far more tears than those!"
先別急著為夢哭泣,很快地,生活中將會有各種傷痛能讓你灑下更多熱淚。
窦鹏 - 恍惚的眼前
排比修辭例子 在 語文薈修辭教室 排比這節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例句練習 判斷下面兩個句子,哪句是 排比 句? 例1. 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啊,有蘋果 ... ... <看更多>
排比修辭例子 在 中文修辭學04 排比法(Chinese Rhetoric)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修辭 學04 排比 法(Chinese Rhetoric) Learning Chinese well is very difficult ... 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