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25早上我以學者專家身分參加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舉辦的「政府實施房地合一稅及是否推動囤房稅之政策評估」公聽會。
參加完公聽會後,對於業者反對的説法可以理解,官方政治態度也可以理解。但聽到有些學者說法,強調要求理想作為,稅基較稅率重要;或擔心配套措施不完備,會轉嫁租屋族;實施囤房稅未能達到抑制房價效果,完全呼應官方拖延說法,令人感慨!
大家都看到台北市早有囤房稅實施經驗,成效也已經有學術實證研究的成果可供參考。但還是有人說囤房稅定義與實施困難,中央與地方互相推諉,囤房稅實施沒有效果,真的令人無言⋯
房市不合理的稅制改革,今天公聽會的感觸是:「理想只是口號,真正實踐才是王道」!
—————-
根據立法院提供的六個討論提綱,我的發言內容大綱如下:
一、居住正義與產業發展如何平衡?
1、落實居住正義台灣整體產業才能正常發展,不會將資源聚集在單一房地產業, 許多產業使用房屋土地成本下降,空餘屋有效利用,其他非房地產業才能正常發展, 增加就業機會,人民所得提高,房價合理下降,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2、房地產並非火車頭產業,過去學術界已有詳盡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
二、實施房地合一稅、囤房稅之優點、缺點及面臨問題?
1、房地合一稅及囤房稅過去實施成效評估,請詳見「清華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報告。實證研究結果簡要說明如附 ppt 檔案。
2、房地合一稅乃短期交易利得稅,優點是抑制短期交易,但缺點是容易轉嫁、傷 及無辜、轉移增加囤房。
3、囤房稅乃長期多屋非自住持有稅,優點是抑制非自住者囤屋炒作、促進房屋有 效利用、房價緩跌、交易量正常穩定、稅賦公平負擔。尤其非自住囤房者人數極少, 但囤房數量相對很多,實施囤房稅對極大多數者沒有影響,其衝擊面很小,並可彌 補房地合一稅移轉囤房的漏洞。
4、不論如何,任何稅制改革都需要配套措施,以避免轉嫁消費者及傷及無辜,但 不能因配套措施未檢討而不進行根本的稅制改革,如此造成房市不公平、無效率、 不合理,因小失大,將得不償失。
三、如何訂定房地合一稅、囤房稅的課稅標準?
1、房地合一稅支持目前財政部的草案。
惟「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落實施行更是關鍵,尤其預售屋不像成屋的產權必須 在政府機關登記,未來如何稽查預售屋的短期交易課稅?這涉及「實價登錄 2.0」 有關預售屋能否落實登錄防止作假行為,相關稽查配套執行,應完備沒有爭議。
另外,不論成屋或預售屋為規避短期交易課稅,假借人頭或持續囤房,是否反助漲 囤房空屋現象?過去實證研究結果顯示,課徵房地合一交易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容易規避轉嫁,導致對房市價量影響逐漸減弱。換言之,房地合一稅若欠缺 囤房稅的支持,將大打折扣,惟有雙管齊下,政府「打炒房」才能真正落實。
2、囤房稅應配合房地合一稅同步實施。其「稅率」應明確且全國一致,明顯區分 「自住」與「非自住」差異,且採累進稅率。「稅基」先透過中央統籌分配款機制, 加強地方政府逐步調高。
囤房稅制的改革涉及非自住房屋「稅率」及「稅基」的訂定,以及非自住「對象」 的認定標準。由於過去稅率授權地方政府訂定的結果,成效不彰,因此本次修法應 明確訂定全國一致非自住房屋的累進稅率,以免造成一國多制,不公平稅制現象; 另外也可抑制囤房者過去在不同各縣市囤房,造成不同稅率的投機漏洞。
至於房地稅基偏離市價過低的問題,涉及地方政府對所有個別房屋及土地的評價認 定,也涉及當前房地分離課稅制度的改革,較為複雜。各地方政府是否有人力、能 力及意願逐步調整稅基,仍待中央與各地方政府的合作。當然,中央政府可以透過 統籌分配款的機制,加強提升地方政府逐步調高稅基的意願。
有關非自住房屋對象的認定標準問題,過去政府規定第四戶以上才被視為非自住囤 房課稅對象,顯然過於寬鬆。從稅賦的負擔能力及促進房屋的有效利用來看,建議 未來應對不同數量房屋的擁屋者採取不同累進稅率,當然營業與非營業用房屋也應 有差別稅率。另外,我們看到法人囤房現象嚴重,法人與自然人的稅率不應有所差 異。特別是建築業者,多已有預售 2~3 年期間,仍宣稱其房屋是存貨而非囤貨, 而給予優惠稅率,造成賣不掉的房子,價格仍不會下跌的不合理現象。
3、摘要朝野各政黨提出囤房稅的版本如下:
財政部初步研擬單一自住稅率維持 1.2%,擁有戶數 1 到 2 戶均值是 2%,3 到 5 戶 均值 3%,而 6 戶以上均值為 4%。時代力量版本將全國單一自住稅率調降為 1%, 第 2 到 9 戶稅率漸增,若是「非住非營非用」的囤房行為,稅率調高至 5%至 8%。 民眾黨版本不區分「自住或非自住」,改採「家戶持有全國戶數」,採累進稅率課徵 囤房稅,稅率依持有戶數最高至 4.8%。國民黨版本,則以「全國家庭總歸戶資料」 來認定持有戶數,將「非自用住宅稅率」上限從 3.6%提高至 5%,4 戶以上稅率不 低於 5%。
4、囤房稅應採較嚴格標準,並簡化稽徵方式及成本
檢視朝野各黨提出囤房稅修法版本,輕重程度並不相同。面對當前社會輿論各界對 囤房稅的壓力與期盼,而且政府公布囤房人數不多,但囤房數量不少情況下,建議 應採取較嚴格的修法版本,如此大多數的人並不會受到影響,也才能獲得社會各界 的認同,達到遏止囤房炒作的目標。
四、韓國打房政策經驗分析‧
1、各國國情,包括房市發展狀況、政府法令制度、社會文化背景均不相同,他國 經驗未必適用台灣。
2、為何只提韓國經驗?新加坡、日本、中國、美國、加拿大、甚至德國、英國等 歐洲國家,都有許多打房政策成功經驗,可供參考借鏡。
3、我們最近研究星、港、韓、台租稅措施對房市影響實證研究結果的結論,房屋 稅在新加坡及台北呈現抑止房價的政策效果。
4、韓國租屋市場非常特別,租金收取方式全球唯一,多採用非常高額押金(高於 房價的五成以上)一次給付,然後房東以押金利息抵扣房租,房客就不用再付租金。 如此租金約等一次付出的房價,房租如同房價,囤房稅容易轉嫁房租。韓國租金轉 嫁經驗完全不適用台灣。
五、實施房地合一稅、囤房稅是否會轉嫁給承租人?
1、根據剛完成的實證研究評估報告,台灣實施房地合一稅及囤房稅均會造成房價 下跌的效果。房價下跌,怎麼會產生轉嫁房租效果?因此,此二稅實施並無法證實 有轉嫁效果。
2、房租不合理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價上漲」,大家買不起,轉買為租;再加 上「租屋黑市」,資訊不透明,市場機制失靈,而非「囤房稅」實施,才導致租金 轉嫁上漲。反之,若實施囤房稅,根據過去實證研究結果,房價會有明顯抑制效果; 同時因為囤房稅的實施,將促使空餘屋的釋出有效利用,如此供給增加,房東想要 轉嫁房客,根本缺乏依據,不易發生。
3、雖然理論上任何增加稅賦都可能發生轉嫁效果,但這還要看市場景氣供需狀況, 市場資訊是否透明可以發揮市場機制,同時也要看政府是否有良好的配套措施。不 論如何,理論仍需實證研究驗證。
4、目前財政部說囤房稅會轉嫁承租戶,完全缺乏嚴謹實證研究報告基礎!政府對 台灣當前嚴重的「租屋黑市」都不敢面對,租屋地點、數量、品質及租金相關資訊 都沒有掌握,卻說囤房稅會轉嫁租金,令人無法信服!
六、日出條款的修法建議‧
支持財政部草案房地合一稅的日出條款自 2016 年開始實施,以為公平,杜絕短期 投資炒作。
七、結語
台灣的房市與房價的長期不合理,造成高房價、高空屋率及高自有率的「三高矛盾」 現象,根本的問題是在房地產「市場失靈」。因此,政府其他相關部會必須各盡其 職責,以避免「政府失靈」,打炒房並健全房市必須是要建立可長可久的法令制度, 讓房屋成為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而非投資炒作的獲利工具,如此政府才能獲得人 民的信任,居住正義也才能落實!
最後,有關「房地合一稅」草案爭議不大,應儘速通過實施。另外,「囤房稅」的 修法,行政部門及執政黨應體察社會各界的期盼,朝野政黨彼此捐棄成見,「不論 甲案還是乙案,拖延案最不好!」。猶記得 2014 年 4 月「雙張會」討論囤房稅,經 過一個月即立法通過,6 月實施。期盼本次囤房稅的修法,很快能成為朝野政黨的 共識,讓台灣不再成為囤房炒房的天堂!
—————-
今早立法院公聽會的現場完整實況影片。個人第一次主要發言在9:59。另外,第二次發言主回應財政部長及內政部次11:55整體回應後發言的二點回應在11:59。供參考。
https://ivod.ly.gov.tw/Play/Full/13461/1M/
——————-
附件:
1、清華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總體審慎措施(含金融措施及租稅措施)對房市 之影響(以亞太主要經濟體星、港、韓、台實證分析)」,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委託, 研究期間:2020 年 5 月~10 月
研究成果報告網址:https://ppt.cc/fjt5Zx
2、張金鶚,「從抑制炒房到健全房市」,聯合報,A12 版/2020 年 12 月 13 日
3、張金鶚,「囤房稅是健全房市的關鍵」,蘋果日報,A11 版/2021 年 2 月 18 日
4、張金鶚,「囤房稅,玩真的嗎?」,蘋果日報,A12 版/2021 年 3 月 11 日
5、張金鶚,「打炒房 要落實囤房稅」,聯合報,A13 版/2021 年 3 月 14 日
6、張金鶚,「囤房稅的稅基與稅率孰重?」,蘋果日報,A11 版/2021 年 3 月 18 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高雄空屋全國第二高!課徵空屋/空店稅提升出租誘因 ] 高雄車站、捷運美麗島站等交通站點週邊,可見到許多出租的長期告示,這個高雄人應該都不陌生。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六都低度使用(用電)住宅統計,高雄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戶數高達約11萬戶,在全國僅次於新北市的約12萬戶;高雄市低度住宅佔比10...
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迴避空屋問題,請執政黨實質落實居住正義!
日前柯主席參加國民黨舉辦願景台灣2030論壇,會中就台灣空屋問題、囤房現況討論解決方法,並拋出國會要處理稅制改革。遺憾的是身為國會第二大黨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當場並沒有回應空屋、囤房的現況,以及要如何透過稅制改革解決問題這件事情,然而昨日國民黨終於提出囤房稅法案版本,雖然晚到,總比不到好。
台灣目前房價居高不下,以致於年輕人與青年家庭已放棄買房規劃,轉向尋求穩定的租屋環境;然而,不只高房價與囤房問題嚴重,台灣目前閒置空屋也多集中於多屋者手上,導致租屋市場不健全,許多青年與家庭沒辦法有穩定的租屋環境。
財政部已提出數據佐證,根據「109年度臺閩地區房屋稅籍家戶歸戶統計表」,全台804.1萬人持有房屋,其中有近4%、近32萬人擁有4房以上,更有近2萬人持有10戶以上。此外,持有多房者可能會將房屋登記在家人名下,統計資料也顯示,持有4戶以上的家戶也達到7%,擁有台灣22%的房產。
此外,內政部委託廠商調查,將多屋者資料與低度用電戶資料比對勾稽,赫然發現:持有屋數越高群體,手上持有低度用電的空屋比率就越高,持有四屋者,其空屋的比例超過40%,五房含五屋以上者,則高達50%-60%。可見,空屋多集中於少數多屋者手上。
台灣民眾黨已於去年3月13日提出自己的囤房稅版本,包含#以全國為範圍計算戶數、#取消三戶自助優惠、#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縮短房屋稅基評定年限 等修法草案。透過多管齊下方式,盼能有效遏止囤房、抑制不當炒作房價行為,以落實居住正義。
台灣囤房、空屋問題嚴重,已成既定事實。未來台灣民眾黨也會針對#房地合一稅,提出自己的草案版本,包含#提高短期持有年限、#擴大適用至法人;居住正義刻不容緩,我們呼籲朝野各黨一起支持,盡速排審!囤房稅不能再等!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
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萬人擁10戶以上房 囤房稅不能再等!
居住正義不該是空頭支票,朝野齊心一同改變畸形房市,實現居住正義。
居住正義是民眾黨成立之後最關心的核心議題之一,希望房市健全,人民能買得起、租得到、負擔合理化,也是我們一直朝向的目標,看到政府公布的數據,令我們無比憂心,只能呼籲再呼籲:囤房稅不能再等!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109年度臺閩地區房屋稅籍家戶歸戶統計表」,全台灣有804.1萬人是有房一族,其中持有一戶者為71.19%。但攤開數據,可以發現竟然有近4%、近32萬人擁有4房以上,更有近2萬人持有10戶以上。此外,持有多房者可能會將房屋登記在家人名下,統計資料也顯示,持有4戶以上的家戶也達到7%,擁有台灣22%的房產。
過去財政部一再強調,9成以上的民眾多是自住需求,對囤房稅一拖再拖,對這種囤房歪風視而不見。
為此,我們提出房屋稅修正草案,降低單一且自住房屋的持有成本,並改以區間稅率課稅;多戶不動產持有者,則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期盼能藉由提高房屋持有成本的方式,遏止囤房、炒房的不當行為,並以稅率比照單一自住者的方式,鼓勵公益出租人將空屋釋出到市場,降低整體空屋率。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從統計數據看來,課徵囤房稅,對絕大多數買房自住的民眾影響不大,但政府卻不斷拖延,讓囤房族數量不斷增加,讓少數人持有越來越多的房產。
要實現居住正義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多管齊下,才能逐漸見到成效,除了希望政府機關將相關資料公開透明供全民檢視外,囤房稅修法的推動更是迫在眉睫,政府應該正視這個攸關民生的議題,別再放任囤房情況,更別拿似是而非的話語呼嚨人民!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
手刀訂閱「民眾之聲」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6udSKP
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高雄空屋全國第二高!課徵空屋/空店稅提升出租誘因 ]
高雄車站、捷運美麗島站等交通站點週邊,可見到許多出租的長期告示,這個高雄人應該都不陌生。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六都低度使用(用電)住宅統計,高雄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戶數高達約11萬戶,在全國僅次於新北市的約12萬戶;高雄市低度住宅佔比10.53%,在六都僅次於桃園市的10.90%。
除了空屋之外,高雄市還有上萬戶的新建餘屋,名列六都第三。我認為,如果能夠將空店、空屋釋出至市場,將有助於活絡市場、降低租客負擔。
#第四間以上空屋採累進稅率
在住宅用房部分,目前住家用(自住)房屋稅全國皆為1.2%,住家用(非自住)房屋稅課徵範圍1.5%~3.6%,
在高雄,無論有幾間住家用(非自住)房,全部都只課最低的1.5%,
但其實根據中央房屋稅條例,已授權各地方政府能夠"以戶數為基準設置累進稅率",台北、桃園、宜蘭等地便對於持有一至三戶者(視為自住範圍內)課徵1.2%,持有四、五戶者(非自住房)課徵 2.4%,持有六戶(含)以上者,課徵3.6%,透過累進稅率避免囤房。
我今天質詢中,建議財政局應研議,有了累進稅率,才能提供房東將房子出租即免徵累進稅率的誘因,鼓勵將空房釋出至租屋市場。
至於會不會對房屋持有者造成過大壓力?我舉資料顯示:高雄持有四戶以上的人數僅為0.48%,市府不必擔心衝擊過大。
除了持有戶數之外,稅制調整也可考量納入「低度使用」的情況。加拿大溫哥華在2017年立法空屋稅,針對「一年當中超過六個月列為低度使用之房舍」,加課1%稅金,加徵稅金用於推動居住正義,實施後一年空房驟降15%,其中過半皆回歸租屋市場。
所以,我呼籲高雄市政府透過房屋稅的稅制改革,達成去化餘屋、擴大供給、活絡交易的效果。
#鼓勵空店出租
在非住家用房(店面)部分,房屋的持有成本過低,導致許多財主只願意把錢拿去投資房市,而不願意去投資產業跟創業,造成創業需求的店面越來越少,同時因為投資房市,導致房價、房租位於高檔,一來一往之下,導致空店面越來越多,讓民眾覺得各地商圈門可羅雀,人潮越來越少,對庶民經濟是非常嚴重的打擊。
中央的房屋稅規定,店面之營業用房稅率為3%至5%,如提供人民團體等非營業使用(未出租空店視同非營業用)稅率為1.5%~2.5%,
而高雄現行房屋稅稅率分別為:營業用店面3%、非營業用(及空店)2%。
目前受制於營業用稅率受限於中央法已無調降空間,但空店仍有稅額調整空間,可上修至2.5%,提高閒置成本,鼓勵出租。
以上是我今天對於空屋 / 空店的稅率調整建議,財政局也允諾回去會調閱相關統計資料研擬可行性,希望高雄市府重視高雄空屋 / 空店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從基本面來促進高雄市內庶民經濟的提升!
採累進稅率課徵囤房稅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解決青年租屋買房困境,不能只靠興建社會住宅,透過房屋稅率調整,規範少數持有多數房屋的囤房大戶,才能釋出空屋、降低房價,逐步落實居住正義。北市府過去的態度是:問議會。然而中央在9/16日曾表態,要問地方政府意見。不能中央堆地方、地方推議會,無限卸責。我於9/20質詢時,要求北市府向中央反應北市支持囤房稅之態度。降低「全國單一自助」之房屋稅率,針對持有多戶、長年者採以累進稅率。後續也會持續追蹤,縱使中央不做,北市府在現有法規範內,也不應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