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帶來的困難
最近美國抗疫,大概就是遇上兩項問題
1️⃣ 有一定比例的人不願意接種疫苗或不願意配合措施,尤其年輕族群
2️⃣ 此時Delta來襲,導致CDC修改口罩令,這使得美國大眾更不能接受
以下是美國CDC與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衛生部門合作提出的近期報告
📌這份報告導致美國重新修改口罩令,接種完二劑疫苗也必須戴口罩:
美國普羅溫斯敦在7月多次大型公共活動後
7月3日至17日期間Massachusetts居民中發現了 469 例 COVID-19 新病例
其中 346 例,即 74%,發生在二劑完全接種疫苗的人身上。
並在 133 名患者的 90% 樣本,也就是119名患者發現是Delta。
CDC還檢查了127名接種疫苗的患者的 #病毒載量 (viral load)
發現與另外84名感染該變異、卻未接種疫苗的人的病毒載量 #相似。
但是該組 #住院率 相當低,有五人住院,其中四人接種了疫苗。沒有人死亡。
📌 CDC 表示,他們的調查指出
絕大多數接種疫苗的人(約 79%)都出現了明顯的 Covid-19 症狀。
Delta 變體在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都會導致高病毒載量。
📌 本週早些時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更改了其戴口罩指南,
建議即使是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以在美國 #部分地區 重新戴口罩
在這些部分地區,指的就是delta變異病毒正在加劇增幅的區域。
這表明接種疫苗的人群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一樣能夠傳播病毒
這一發現促使 CDC 再次建議高傳播地區的人們在室內戴口罩,無論疫苗接種情況如何。
CDC 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 (Rochelle Walensky) 說:
“高病毒載量表明傳播風險增加,並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與其他變種不同,感染了 Delta 的疫苗接種者仍有傳播病毒的能力。”
“這一發現令人擔憂,是導致 CDC 更新口罩建議的關鍵發現。”
--
這裡有三件重要的事情要知道。
1️⃣ Delta 似乎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並負責更多的突破感染。
2️⃣接種疫苗的人可能比預期更容易傳播病毒。(但是住院率極低,目前預估千分之四)
3️⃣ 這對於家庭中有免疫力較差的成員,是非常大的生命威脅
雖然以上似乎與我們從一些美國重症醫師現場的觀察相左
美國前幾周大部分重症住院者,幾乎都仍是現行未打疫苗的民眾
會不會是所謂被認為打完疫苗 #突破性感染 的患者
症狀不致住進醫院,而是在家觀察?
另外也有一個猜疑是根據7月29日Nature引用了一篇研究
該研究來自以色列接種BNT的醫護人員數據,於7月28日發表在NEJM上
認為突破性感染的原因,在於抗體濃度產生較低,是未被感染者的⅓
不過這研究是2021年1月到4月,當時delta未出現
Delta應該是明顯讓有效的中和抗體效價降低
這就是追求全球同步族群免疫的重要
如果變異一直從未能疫苗普及或措施效率差的開發中國家不斷出來
進步國家會也只能循環開發疫苗下一個版本的研發與補打
因為變異的速度很容易讓人前功盡棄
--
目前在美國,48.7% 的人已完全接種疫苗。並且方向朝著年輕族群在努力
拜登政府也全力對抗著國內的反疫苗訊息
反疫苗與疫苗疑慮,在不同的國家不同族群,就有不同的挑戰
在美國現在就是年輕族群遇到強大的挑戰,這和台灣很不一樣
📌 美國醫學期刊JAMA最近刊登一篇Opinion
Will Some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Forgo Adherence to COVID-19 Prevention Methods in Favor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伊澤特·拉尼爾(Yzette Lanier, PhD)是兒科醫師
這篇文章的背景,正是現在美國當下許多年輕人不想接種疫苗,卻Delta變異襲來的期間
指出青少年和年輕人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YAs)
除了施打疫苗之外,要他們接受公共衛生措施,是困難的
因為年輕人有自己的文化,是另類的 #社會支持
他們需要約會、牽手、接吻、性行為,稱為浪漫關係
雖然 AYA 可能了解參與 COVID-19 預防措施的益處,但有些人可能會優先發展和維持他們的浪漫關係。
因此強化年輕人族群中的衛教和疫苗、變異病毒的趨勢,是美國衛教的現行重要目標
讓同意遵守 COVID-19 預防措施,成為伴侶之間的共同目標
📌 在疫苗免疫的持續時間尚不完全清楚的時代
都再次驗證我們即便打完疫苗,公共衛生措施仍不能偏廢
這一點我對戴了超過一年口罩的台灣完全有信心
只是這考驗我們防疫下,經濟與社會文化的韌性,每個國家都是。
接吻增加免疫力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魔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科學界能夠啟動免疫和降低血壓的旁門左道方法!
到底行善、狗、大樹、驚嘆感、免疫和血壓有甚麼關係?
在1980年代時,有一位哈佛的研究者在某個早上幫了一個老太太過馬路,幫人過後當然有感受到助人之樂,不少人也會此刻覺得心情變好了,不過這位研究者發現他不只是心情好了,他覺得自己的身體好像也變好了。這位哈佛研究者是一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專家,因為那一次幫人後的體驗,他決定做一個實驗。
當時是針對上百位的哈佛大學生做的實驗,先檢測了他們唾液裡面「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成份,然後一半給他們看關於希特勒的殘酷電影,另一半給他們看一個特麗莎修女關愛窮人的慈善大愛影片。
看完後再檢測他們的唾液時,發現看了特麗莎修女影片的,在唾液裡面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變多了。
這種分泌的功能是口腔裡,免疫力對病毒的第一防線。
而這效應後來也被他們稱為 Mother Teresa Effect(特麗莎修女效應)。
換句話說,這些學生的免疫力提高了,而且效果還維持幾個小時。
我相信這個效應對我們目前的疫情來講,或者是口罩、社距、洗手和打疫苗之外,可以保命的輔助性方法。
我還會說這一位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當年在帶老太太過馬路後,他很自覺的感受到身體上變好,是因為當我們關愛另一個人的時候,助人之樂事會讓我們的身體釋放催產素和一氧化氮。
催產素有保護心臟的作用,一氧化氮是會讓血管擴張,這些對我們的血壓會有正面的影響。
另一個實驗則是要求實驗者心中生起慈愛和惻隱之心,維持5分鐘,之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也會增加50%。
我覺得這種能夠激發慈愛心的,從上面的幾則故事來看,似乎不管是你看到人家行慈愛、自己行慈愛,甚至是只是激發慈愛之心,這個口腔內唾液的免疫第一防線就會被激發得釋放更多。
而且特麗莎修女效應的激發,不可能只是看特麗莎才有效,就算看虛構的故事,只要是有個角色是能行大慈愛的,應該也能激發口腔裡面免疫防線。
而我們目前網路世代的人,可能這方面會更容易可以做到,網路上不少的影片都有類似的主題。
我記得我以前第一次看宮崎駿的《風之谷》,有一個情節是讓我很感動的,就是女主用身體阻擋如一只大象那麼大的小甲蟲走進硫酸湖,結果硫酸燒傷了她的腳跟,小甲蟲才停了下來。
這裡要歸功宮崎駿的功夫,因為影片開場不久,女主跟一只小鼠類見面時,小鼠的防備心很強,一下就兇猛的咬了女主的虎口。
一咬之下,發現女主沒有反抗而讓牠咬,小鼠反而平靜了下來,然後還舔她的傷口。
這一幕很重要,這個伏筆一早就埋好,到最後女主為救小甲蟲而傷害了自己身體時,那個慈愛的感動效應就飆升得更大了。
所以當時第一次,是看到我冒淚的。之後我發現就算我再看,一樣有同樣的感動,一樣眼泛淚光,甚至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再看這一幕或看它的電影配樂的交響樂表演的影片,一樣在這一幕的音樂也會感動泛淚。
我私測如果有人對《風之谷》做類似的免疫分泌測試,可能也會有「宮崎駿效應(The Miyazaki Effect)」。
宮崎駿另外一個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龍貓在夜裡幫那兩位小妹把種子快速長成參天巨樹,我每一次(我重複,真的是每一次)看這一幕時,也是很感動。
這種感動雖然我沒有淚,後來我發現原來科學界有研究。
Paul Piff叫人走路經過一個地方,一半的人經過一座很大的建築物,叫他們停下來觀賞一下這座龐然的建築物,然後他們在繼續行走時,附近就會有人恰巧的掉下了東西。另一半的人所走過的地方,會有一顆參天大樹,他們也是要求停下來觀賞一下那顆大樹,然後繼續走動時,附近又會有一個行人掉了東西。
你可能會問「掉東西來幹嘛?」
這個科學研究所要看,觀賞了建築物或大樹,對於幫人會不會有影響。他們發現看很大的建築物,不會讓他們更主動幫人撿東西。但觀賞了參天大樹的人則遠比看了建築物的,更加積極的幫人。
他們稱這個體驗為 Awe。
當我看到這資訊時,也突然間明白我看龍貓參天巨樹的那一幕,應該就是感受到Awe(魔註:我有限的翻譯能力,暫且翻譯成驚嘆感)
這種驚嘆感之所以會讓人更加的肯幫人,應該是這種體驗會融化掉部份的自我界限,小我開始融入大我,所以很自然的對他人的需求會更敏感、更有惻隱之心。
(魔註:佛家的修行,有四無量心的禪修,把自己的慈愛心放到無邊,目的也是要把小我的界限融化掉。丹道的修行在所謂玄關開的時候,物我兩忘才能感招先天炁,所謂的物我兩忘也更自我界限的融化有關連。)
這段期間如果各位宅在家裡泡劇時,或打了疫苗後為減輕壓力,每個星期不妨回顧一下以前那些有救人而讓你感動的角色吧!
另外的一個實驗是Richard Davidson做的,為人打有感冒病毒的針,掃瞄他們的腦袋,然後觀察身體所生產的抗體。
他們發現掃描到當事人的左邊腦帶比較活躍的話,就代表那個人是比較帶正面情緒,也比較開心,他們的身體生產的抗體量會比較高。反之,如果是右邊腦袋比較活躍,其實就是比較負面,他們生產的抗體是相對的少。(魔註:是的,這完全跟那些相信右腦開發的相反,因為右腦開發其實在科學界是不存在的)
基於此,不幸被感染的朋友,或者上網去泡那些可愛小貓狗或小孩的影片,身體的抗體產量可能會受好心情強化。
而且在一些國家的醫院,他們有時候會派出寵物狗跟病人打招呼,當中一個研究是只要人摸摸寵物貓狗的頭幾下,你的身體也會釋放催產素,血壓也是會下降,因為你的心情會被狗狗弄的更放鬆。
當然,另外一個會釋放催產素的方法,就是抱著你的愛人。
不過如果你很討厭你另一半的話,勉強抱著他可能會啟動壓力,大家自行斟酌吧!
另外如果你剛打了疫苗,衛生局是建議一個星期內不要有劇烈運動。所以你記得不要抱了抱,然後接吻,然後你伸手摸她的胸部,她伸手捉著你擼,你的手指又伸進去……
總之,疫情期間,除了我們應該都要做的防護,在家的時候,不妨有愛人的話,就多抱抱;有寵物的話,就多摸摸;有讓你感動的慈愛助人救人的電影角色,就多泡泡;家附近有參天大樹或美景,就多嘆嘆!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接吻增加免疫力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未有時間再寫新的HIV文章 (別打臉,會盡快啦)
先loop一loop之前寫過的文章
——————————————————————
性教育《HIV不等於愛滋病》《同性戀不等於愛滋病》《愛滋病不等於世界末日》
發現香港仍然有好多人對愛滋病(AIDS)有好多誤解,所以決定寫一篇關於HIV同AIDS的文
------------------背景資料------------------
1.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的病毒。感染途徑包括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口水並非一種有效的感染途徑)。HIV會攻擊人類的免疫細胞(CD4)從而令免疫系統逐漸減弱。HIV是極為脆弱的病毒,只要暴露在空氣中就會馬上死亡,所以要感染HIV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食飯、打波、擁抱、接吻等是絕對無法傳染的。
2. 愛滋病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愛滋病是當人類感染HIV之後沒有治療一段非常長的時間之後令HIV病毒廣泛繁殖,大幅感染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嚴重低下。
所以HIV不等於愛滋病、HIV不等於愛滋病、HIV不等於愛滋病
3. 急性HIV血清轉化(Acute HIV Seroconversion)
Seroconversion是當人類感染HIV後最早期免疫系統開始製造抗體的反應。一般會在感染後1-3星期內出現,患者會出現類似嚴重流感的徵狀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發燒、頭痛、喉嚨痛、疲倦、紅疹、肌肉骨痛、胃口不佳、淋巴腫大
需知道seroconversion的時候一般病徵都會非常嚴重而且以複數出現。所以單一病徵,例如只有發燒的話並不代表感染HIV
*只有大約8成的患者會出現seroconversion,所以就算無任何病徵都不代表沒有受到感染 (注8)
--------------------------------------------------------------------------------
1. HIV性交的平均感染風險(已發展國家數據,以高至低排列)(注1,2)
零號肛交並有內射(receptive anal sex with ejaculation): 1.43%
零號肛交但無內射(receptive anal sex without ejaculation): 0.65%
未割包皮一號肛交(insertive anal sex uncircumcised): 0.62%
已割包皮一號肛交(insertive anal sex circumcised): 0.11%
陰道交(女性)(vaginal intercourse, female): 0.08%
陰道交(男性)(vaginal intercourse, male): 0.04%
口交:無論有無口爆,風險都極低
--------------------------------------------------------------------------------
2. 如何減低感染風險?
*感染風險與病毒數量成直接正比,所以愈多精液或其他體液(如血液,陰道分泌)就愈容易受感染。
每次性交都使用安全套是現時最安全的做法
如果口爆的話,強烈建議口爆後把精液吐出或吞下,別讓精液在口內停留(以減少精液所含的病毒量),HIV是非常脆弱的病毒,吞下後會被胃酸殺死。
口交前請勿做口腔清潔,刷牙後最好等1小時後再口交,因為刷牙過程容易在口腔造成微小傷口而增加感染風險。
但有時候慾火焚身的時候又真的可能會不用套,咁點算呢?
現時有兩款主流的風險控制藥物
PrEP暴露前預防藥物(prep exposure prophylaxis): 每天服用,藥效可減低感染風險73-92% (注3-6)
PEP暴露後預防藥物(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 在暴露風險後(例如無套性交)的72小時內服用,愈早服用愈好,需連續服用28日。
*這些藥物只針對HIV,若果你無套的話你仍然可以感染其他性病
無論你是熱愛無套的同學定還是剛巧無套事後後悔的話,最適合的行動是及早求醫讓醫生給予你最適當的建議和治療。
***如果無套性交後認為有感染的可能性請立即去香港大型醫院急症室,在分流時跟護士說想要PEP,把握用藥的黃金72小時
----------------------------------------------------------------------------------
3. 感染HIV後是否代表從此與性交絕緣?
剛感染HIV時的病毒量會極高,在空窗期間是非常具傳染性,所以如果認為自己有感染的話,請暫時停止性生活及咨詢醫生意見。
感染HIV後一樣可以有多姿多彩的性生活,大前題是及早求醫、及早治療。只要治療效果理想,病毒數量可控制至醫學儀器不能量度的水平。
研究發現只要當病毒數量控制至不能量度的水平時,基本上感染者就變得沒有傳染性,無論你無套、有套、中出、口爆、零號一號、同性戀異性戀都好,感染別人的風險微乎其微,醫學界將風險定義為「可以無視(negligible)」(注7)。所以都係果句,及早求醫、咨詢醫生!
--------------------------------------------------------------------------
醫學昌明,2020年的今日HIV和愛滋病已不再是絕症,不幸感染都不代表世界末日。治療得宜的話預期壽命與常人無異。做個負責任的人,性交時請使用安全套,熱愛無套的話請帶伴侶咨詢醫生,抽血檢查再建議最適當的風險控制措拖。無套都可以無套得無憂無慮。
最後,希望社會各界對HIV和愛滋病不會再有這麼多誤解,從今天開始向歧視說不。
如讀者有任何疑問可以在這裡發問或向醫生查詢。
注
1. Boily MC et al. Heterosexual risk of HIV-1 infection per sexual act: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Infect Dis 9: 118-29, 2009.
2. Jin F et al. Per-contact probability of HIV transmission in homosexual men in Sydney in the era of HAART. AID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10.
3. PrEX: Grant RM, Lama JR, Anderson PL, et al; iPrEx Study Team. Preexposure chemoprophylaxis for HIV prevention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N Engl J Med 2010;363(27):2587-99.
4. TDF2: Thigpen MC, Kebaabetswe PM, Paxton LA, et al; TDF2 Study Group. Antiretroviral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for heterosexual HIV transmission in Botswana. N Engl J Med 2012;367(5):423-34.
5. Partners PrEP: Baeten JM, Donnell D, Ndase P, et al; Partners PrEP Study Team. Antiretroviral prophylaxis for HIV prevention in heterosexual men and women. N Engl J Med 2012;367(5):399-410.
6. Bangkok Tenofovir Study: Choopanya K, Martin M, Suntharasamai P, et al; Bangkok Tenofovir Study Group. Antiretroviral prophylaxis for HIV infection in injecting drug users in Bangkok, Thailand (the Bangkok Tenofovir Stud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3;381(9883):2083-90.
7. Rodger AJ et al for the PARTNER study group. Sexual activity without condoms and risk of HIV transmission in serodifferent couples when the HIV-positive partner is using suppress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JAMA, 2016;316(2):1-11. DOI: 10.1001/jama.2016.5148. (12 July 2016). Full free access.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doi=10.1001/jama.2016.5148
8. Martin Hoenigl et al. Signs or Symptoms of Acute HIV Infection in a Cohort Undergoing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 Full access: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2/3/pdfs/15-1607.pdf
接吻增加免疫力 在 接吻能延緩衰老,卻也容易罹患胃癌風險?!健康2.0(完整版)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知道嗎?親吻不只給人幸福感,還能讓你更健康!科學家研究發現,每舌吻10秒就會「交換」高達8000萬個細菌,讓你抵抗力變強,有助於 免疫 調節。 ... <看更多>
接吻增加免疫力 在 親吻對健康的5大好處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接吻 為什麼讓人覺得美妙? ... 親吻能提高免疫力:雙唇緊密相觸時,難免會接觸到一些細菌,不過,美國科學新知月刊《Popular Science》的文章指出, ... ... <看更多>
接吻增加免疫力 在 接吻魚 的推薦與評價
... 健康 親親可以可以預防蛀牙 親親可以讓心情變美好 親親可以減緩疼痛 親親可以降低血壓 親親可以減輕壓力 親親可以提高 免疫力 哇嗚~這麼棒,趕快分享出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