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種現象,與其責怪立委本人,恐怕更該責怪選制,以及理論上身為「頭家」的選民,到底希望推選出什麼樣的公僕來。>
回顧陳委員在立院13年,讓外界留有較深印象的,卻多半是一些「出格」的發言。例如2016年台南大地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她在立院舉行記者會,現場拿出一包泥土,用手指插入,以證明「當地土讓液化嚴重」,頓時成為笑柄。此外她曾舉出國軍蛙人訓練的紀錄片為例,表示有學員在訓練過程中流鼻血,質疑國防部是否有虐待官兵之嫌?結果這番「美意」反而引發陸戰隊退伍官兵的一陣奚落。
如果回顧陳委員每天自扮發言人的擬答,會發現她對各類問題表態的原則,其實是立場先行,反正遇事先罵國民黨就對了。比對2016年政黨輪替前後,她質詢官員的態度,也頓時180度轉變,由咄咄逼人變為溫情理性。當然有時候,尺度拿捏可能不準:例如她先前曾連署同黨立委林淑芬的「校園禁萊豬」修正案,後來在黨團壓力下撤簽;這次的克拉夫特事件,也是第一時間想當然爾認為,美國貴賓不能來了,事情然是國民黨的錯。沒想到單槍逼馬衝出去才發現,原來府院高層對此的尺度都不一樣。
【重磅快評】是誰造就陳亭妃這樣的立委?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174275
推選人團理論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大選:爭議會摧毀美國民主?- Billy Tong
2020 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說是舉世矚目,各國不少媒體都指出這次是史上最重要的美國總統選舉,會左右全球格局發展。選情亦遠較預期之中激烈,多家傳媒都指拜登已經勝選,惟杜林普指會展開法律訴訟,爭拗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今年美國社會十分兩極化,但克拉克森大學政治學家 Alexander Cohen 就仍然深信,美國民主堅實,不會被選舉爭議摧毀。
選舉的其中兩個用途,就是提供和平的權力交接渠道,以及賦予執政者政治認受性(Legitimacy)。認受性即是指民眾集體認可一個政府擁有管治他們的權利,這也是現代民主制度的重要根基。若果一個政府為民眾所認同,即使他們推出一些不得民心的政策,例如加稅,人們普遍都會認為政府有合法權益去實施。然而,當一個政府沒有民意基礎,同時又沒有認受性,就很容易爆發革命。
在民主制下,人們有份參與推選總統的過程,理論上政府較具認受性,政局也會更穩定。Cohen 指出,在美國歷史中,其實多次出現極富爭議的選舉,可是美國民主依然可以安然渡過這些危機。Cohen 認為美國有行之有效的議會及司法制度,能處理種種選舉爭議,即使落敗一方會感到不公,但最後都會傾向服從制度。
他列舉五次美國史上的選舉爭議。第一次是 1800 年,美國開國功臣傑佛遜與他的黨友伯爾(Aaron Burr)同得 73 張選舉人票,最終要由眾議院根據憲法,進行特別投票,推選傑佛遜當總統。1824 年,傑克遜(Andrew Jackson)選舉人及民選得票都最多,但就未能超過當選門檻,亦要交由眾議院決定,但當時眾議院投票時,大選得票第二多的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卻獲勝。
到 1876 年,美國處於後南北戰爭的重建期,共和黨的海斯(Rutherford Hayes)與民主黨的蒂爾登(Samuel Tilden)對決,當時蒂爾登獲得更多普選票,選舉人票也領先 19 票,但是南方 4 個州分,共 20 張選舉人票卻一直不分勝負,各自宣佈勝利。經過國會的選舉委員會作跨黨派商議,最後宣佈海斯勝選,海斯則同意對南部各州民主黨人作出多項政策讓步,以和平解決糾紛。
20 世紀以來,美國也出現兩次重大選舉爭議。1960 年,民主黨的約翰甘迺迪和共和黨的尼克遜同樣選情激烈,結果甘迺迪得票率僅僅比尼克遜高 0.1%,共和黨人認為選舉出現舞弊,並要求多州重新點票。然而,在當時美蘇冷戰的大形勢下,尼克遜認為國家經不起另一場憲政風波,最後沒有提出重點要求,選擇承認落敗。甘迺迪最終在 1963 年遇刺,尼克遜在 1968 年勝出大選。
最近一次則是 2000 年大選,當時共和黨喬治布殊與民主黨戈爾交鋒。雙方得票非常接近,要鬥到最後開票的搖擺州份佛羅里達州,方能分出勝負,最終雙方只相差 537 票,喬治布殊險勝。戈爾一方要求重新點票,事件鬧上聯邦最高法院,當時法院以保守法官佔多,最終以 5 比 4,阻止戈爾一方的重點要求。戈爾事後聲明,不同意法院判決,但只能接受。
唯一一次例外是 1860 年的選舉,當時共和黨的林肯總統當選,可是南方的州份不承認選舉結果,因為選舉結果關係到奴隸制之存亡。選舉爭議導致美國分裂,在翌年林肯就職後就爆發南北戰爭,60 萬人喪生。可是,Cohen 認為今天美國的情況與當年極為不同;當年的政治分歧十分清晰而且尖銳,加上地理分野很明顯,南方蓄奴州份的人民也能跨階級地團結。相反,地理上,今天美國雙方支持者混雜在一起,意識形態的構成也有很大差異。
美國憲法已清楚闡明如何處理選舉爭端。總統不能隨意宣佈選舉無效,選票有甚麼異常,政府都有權調查。如有爭議,可以在各州法院或聯邦最高法院解決問題,如有極為充分的證據,證明選舉舞弊,法院才有能力推翻結果。即使在任總統不服,到就職典禮當日,候任總統依然會接掌政府。在絕大多數的案例中,落敗一方都表示不滿,但最終經過議會及司法程序後,都會接受結果,而美國民主也恆之有效地運行下去,這就是法治制度的優點。
原文:CUP
#政治 #社會
推選人團理論 在 老天鵝娛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鵝嗑瓜時間
康軒道歉,全教總不接受 (・⊝・)
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因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被爆料外出運動、開會,遭新北市府開罰100萬元,沒想到事後李要求揪出吹哨者,波及1名任職18年的經理級女員工,在公司內被霸凌甚至「被離職」。
雙方12日調解,康軒答應給付包括資遣費、業績獎金並在官網放置道歉啟事7天。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揚言李萬吉今日若不出面道歉,明日將會公布進一步的抵制行動。除非李萬吉親自出面,針對違反防疫規定、揪出吹哨者、霸凌員工等事件公開向社會大眾道歉並提出補救措施,否則全教總不會停止抵制措施。
by阿鵝
【老鵝掃報】
《蘋果日報》
★ 霸凌女員工 康軒道歉賠償
董座神隱 全教總:老大犯錯小弟呼攏 續抵制
《聯合報》
★ 房市過熱 官員示警 政府出手打房?
蘇建榮提出跨部會合作 推「選擇性信用管制」
★ 改善拍賣理論 「使世界各地買家、賣家與納稅人受益」
美2學者 摘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國時報》
★ 東洋取得德國BNT代理權
明年首季 1000萬劑新冠疫苗來台
★ 難以傳統方式銷售商品及服務 發明新競標規則
美2學者拍賣理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自由時報》
★ 護盤207天 投入7.6億最少
國安基金賺3成退場
★ NBA總冠軍 湖人笑捧第17冠
★ 患者平均壽命僅有13歲
台團隊發現早衰症致病機轉
動動手指輕鬆瀏覽一日新聞
✔️ 「#老天鵝娛樂」FB 👉🏻「追蹤」點選👉🏻「搶先看」
✔️ 手刀訂閱「老天鵝娛樂」YT頻道👉🏻👉https://lihi1.cc/cGDGe
✔️ 老天鵝專屬社團 #老天鵝的第一個家!不定期優惠好康社團底加👉搜尋👉「老天鵝的第一個家」
✔️ #鋼鐵鵝粉 現正募集中!👉https://lihi1.cc/e1Zhb/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