ラブソング (Love Song) ◎amazarashi
沒有未來 亦無灑落的陽光 地下墓穴將時代埋葬
被從油田冒出的黑煙 嗆得直咳的妹妹掛著微笑
去西邊兵營領取配給的哥哥沒有回來
只有電視嚷著「要買要快喔」 那令人厭煩的噪音
你們可是生在富足的時代啊 以前老被大人如此揶揄
何處才是安寧的所在 發覺時已經太遲
躁動的煙直直升起 問那是什麼的聲音嘈雜起來
那些傢伙一個個消失 如今城鎮已成墓地
連愛也不懂的人 確實存在著
為什麼將其無視呢 將其無視才是愛嗎?
ATM 電椅 Strelka和Belka* 紙鈔及硬幣
愛即是一切
下下輩子和下輩子 社會性 人指骨製成的項鍊* 花飾
相信吧 愛即是一切
在傾盆大雨中 傘也不撐地行走
呢喃著「沒有傘啊」 其實連買傘的錢也沒有
即使回到那狹小公寓 也悽慘到又想死去
只有電視放著「要買要快喔」 那讓人厭煩的噪音
連夢也沒有的人 確實存在著
不能將其譜寫成歌嗎? 將其無視還能稱為是歌嗎?
資本主義 non-fiction fiction 個室播映間* 虛無 人生回顧
愛即是一切
席格納和席格列斯* 首發列車 自殺 歌手和商業主義
相信吧 愛即是一切
對未來沒有期待了 連呼吸也感到困難
在夜的闃黑中 因不安而難以成眠
不管是被愛 或是去愛
在那之前的我們啊 要先買到愛才行
消費吧 消費吧 如果不先有那些 就活不下去
消費吧 消費吧 只有如此你才能得救
社交恐懼 買春 輪迴轉世 Love song Love song
愛與和平 白吃白喝 墓碑
愛即是一切
自動步槍 壽險 物慾 電玩遊戲和殺人犯
愛即是一切
得趕快去買才行 買得比誰都多才行 用搶的也要到手才行
不買到愛不行
◎譯註
*原文:ストレルカとベルカ。1957年,為了測試太空飛行對生物是否安全,蘇聯科學家們挑選出12隻流浪狗進行訓練,其中表現最佳的,便是Belka和Strelka兩隻狗狗,牠們在1960年8月19日乘Sputnik-5號升空,和一些小老鼠、昆蟲、植物、微生物等一起升空。飛行途中與結束後,兩隻狗兒狀況良好。(連結請見留言處1)
*原文:人の指の首飾り。典出自釋迦摩尼的弟子之一央掘魔羅(梵文名Angulimala),他曾因師母的陰謀,聽信老師的指使,要殺千人並用他們的指骨串成項鍊,方能得道。當他殺到只差最後一根手指、因而想殺害自己的母親時,佛祖出現並開示,央掘魔羅痛改前非,成為佛陀弟子。(參考:(連結請見留言處2)
*原文:個室ビデオ。是日本一種提供私人單間與成人影片租借服務的商店,部分店鋪不接待女客。(連結請見留言處3)
*原文:シグナルとシグナレス。宮澤賢治一篇短篇童話。(連結請見留言處4)
◎作者簡介
amazarashi,日本青森出身的搖滾樂團,核心成員為秋田ひろむ,及豊川真奈美,詞曲由秋田ひろむ創作。樂團名取自雨曝し的拼音,意為「暴露在驟雨之中」,秋田ひろむ說:「若將日常的悲苦比作風雨,那我們都是暴露在風雨中之人,想至少把『即使如此』的感覺歌唱出來。」因此命名。作品重視文學性及與MV的搭配,希望能創作出讓人想看著歌詞聽的歌,專輯部分版本會附上主唱秋田撰寫的小說,也曾有詩作於文藝春秋刊出。此外,為了使觀眾著重歌詞的內容與世界觀,amazarashi在現場LIVE也採用不露臉、在前方搭建紗幕投影歌詞的方式進行。
◎小編朱豈鈺賞析
不知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感覺?螢幕中、包廂裡,一直到各大賣場,到處都播放著情歌,「愛」一詞被掛在嘴角大聲傳唱,彷彿愛即是一切、即是全世界,但世界又不是這樣一回事?這首題為「情歌」,卻不是情歌,是amazarashi主唱秋田弘,有感於情歌氾濫到感覺快失去了價值,結合其對社會的反思——尤其是同樣氾濫的消費主義——而寫成的諷刺歌曲。
秋田的歌詞常帶有敘事詩般的氣質。這首歌開篇兩段,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小說般的場景:汙染、貧困從領取配給等描述,讓讀者聯想到較落後地區的圖景,也使最後一句電視宣傳的消費主義噪音顯得對比與批判性強烈。
在消費主義氾濫的時代,許多地區的人擁有了充足(甚至過剩)的物質生活,但面對心靈匱乏與所謂未來卻愈發茫然,此處,作者放了句或許各個地方的年輕世代都有共感的兩句歌詞,想必你我也可能聽過長輩們調侃:你們現在活得比我們以前好多了!然而我們看見的卻是累增又越來越難解決的各種問題。短視使人類覺察不到危險,無論是心靈的崩潰或製造的各色社會問題,就如同看見騷動的煙升起時危險已然釀成,無論騷亂指涉為何(戰爭、環境破壞、隨機殺人……)都使這段描述呈現出作者的觀察與思考。
在第四段的副歌中,作者羅列了數個彼此之間跳躍度極大的意象,彷彿人類社會中各種現象的切片式快照,創造聯想遊戲般的效果,詮釋空間極大,並交由讀者自行感受、聯想、與意象碰撞。舉例來說,小編提到這串時,第一個聯想方向是以「文明」為主題去感受:ATM與紙鈔、硬幣等當然是人類文明的經濟面向,而Strelka和Belka則是對蘇聯太空犬,也是首批在太空軌道上存活的生物之一,被視為文明躍進的象徵,這些都較接近閃亮輝煌的文明產物,但電椅,它或許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產物,在某段時間甚至被看做維持社會秩序的正義化身……但同時,若用文明的角度看這串詞彙排列,電椅在其中卻像大理石地面上一塊黑色突起的礫石,有同質性卻又彷彿一個刺點。
不過,這也只是一種聯想可能,這一張張並列的社會快照要如何感受,全由讀者自行思索。但只要願意思考,就能咀嚼出「愛即是一切」這句如何用武斷的結論,製造出強烈的反諷感。當思考被膚淺的口號替代,當人們習慣將反思導向強硬的單一解,但這些解答卻往往缺乏深思,就像高呼愛即是一切,但前段也不斷反問:將許多困惑無視,也是愛嗎?這些意象與歌曲中其他反問一樣,作者並不意圖給出固定解,甚至不一定有個明確方向,而是將觀察與反問不斷擲出,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解答。
接續的主副歌兩段,與前面結構大致類似:場景→叩問→意象羅列,與最後武斷卻諷刺強烈的「愛即是一切」。到最後三段起,歌曲語氣急轉直下,前面的反問、觀察被一連串帶有焦慮感的、口號式的論斷取代,這三段間的一次副歌,其所羅列的意象也更明白地往「社會問題」的方向選取,尤其自動步槍到電玩與殺人犯一列,很明確能勾出不同社會爭辯已久的價值觀問題,也使整段歌詞顯得更加尖銳。
這首歌的前半段,主歌原本以場景方式鋪陳,而副歌則多為短語、呼告,形成鬆緊交錯的節奏;而最後三段將節奏催急,宣洩出對消費主義時代的焦慮:想靠消費填補所有空洞,甚至「要先買到愛才行」,使筆者聯想到市面上許多綑綁愛行銷的商品,例如鑽戒、花飾,或這首歌主要諷刺的情歌氾濫——第三次副歌中連續出現的點題「love song」放在此處是筆者很喜歡的節奏,歌詞經營到此處,已經從前面的觀察、辯證,激化到彷彿衝撞的力度。
最後四句簡單有力,承接兩段前兩句「消費吧」所述,將買到渴望的東西(愛)當作擁有的唯一出路,只是簡單的直述句,卻明確將整首歌堆疊出的焦慮推至高點,彷彿看到賣場中爭搶到瘋魔的人群,但架上賣的卻是一片虛無。
以「令你想邊看歌詞邊聽的歌曲,現在有幾首了呢?」作為主流出道宣傳語的amazarashi,意圖將他們的想法用敘事詩般的精緻歌詞傳遞給聽眾。如果今晚有時間,看著歌詞、點開曲子,聽聽不願忽視連夢都沒有的人的主唱,如何將他心中的感受譜寫成歌,或許也不錯呢?
-
美編:林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杜氏數學 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 Title: 被莊家永遠隱藏的機率原來很易計? ---------- Subtitle: 一張凳、一本簿、一枝筆,便可以簡單運算? ---------- Script: 要知道某投注方法會否為你...
擲 硬幣 三次 在 梁軒安 Eagle-軒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初學者必看》高爾夫⛳️
球場
一般球場是由18個球洞所組成。它區分為前九洞(OUT COURSE)與後九洞(IN COURSE)。所謂球洞包括發球台(TEE GROUND);球道(FAIR-WAY)於果嶺(GREEN)。一洞比賽的完成即是由發球台開始發球,擲到將球打入果嶺中的球洞內為止。在這段過程中所使用的揮桿次數(包括果嶺上的推桿),就是這一洞的成績。
18動的球場通常由4個短洞(PAR 3)4個長洞(PAR 5)及10個中距離的洞(PAR 4)所組成。因每個球洞的長度不同,所以訂有短洞(男250碼,女210碼以內)標準桿3桿,中距離洞(男251~470碼,女211~400碼)標準桿4桿,長距離(男471,女401碼以上)標準桿5桿的成績標準。
全世界球場的球道設計;球道距離及地形地物等並無完全相同的球場,所以高爾夫比賽無世界記錄,只有單一球場紀錄。
球桿
球桿(GOLF CLUB)依桿頭(CLUB HEAD)形狀的不同,可分為木桿(WOOD CLUB)與鐵桿(IRON CLUB)二大類
從前木桿的桿頭是由柿木所造。近期由於科技的發達,桿頭及桿身改為金屬;碳纖維;航太金屬等材質所製,其功能為減少桿身重量,擴大甜蜜點,增加擊球距離等。
鐵桿的桿頭是由特殊的鋼材或熟鐵等所製,其趕面較薄。因趕面的協度(LOFT)及桿身長度不同,而有長鐵桿(1-3號鐵桿)、中鐵桿(4-6號)、短鐵桿(7-9號)、特殊桿(S、W、P)等之分。
在果嶺上專用的球桿稱之為推桿(PUTTER)。
由桿身的彈性(FLEX)來看球桿,可初略分為五個等級
必備用具
球袋(CADDIE BAG)
高爾夫球鞋(GOLF SHOES)
手套(GLOVE)
球座(TEE PEG):每一洞的發球,在發球台上可用球座將球墊高打擊。
標誌物(BALL MARKER):球上果嶺後,依規則可將球檢起差是,但是必須先以標誌物將球為標示出來,才可取球,職業選手通常以小硬幣為標誌物。
服裝:高爾夫是非常紳士的運動,所以宜有乾淨的服裝,圓領或無領的上衣及牛仔褲,在部分有制度的球場是禁穿的。
成績計算
每一洞均有其基準桿數稱為標準桿(PAR)。當成績比標準桿多或少時其名稱如下:
博蒂Birdie 該洞成績低於標準桿1桿。
老鷹Eagle 該洞成績低於標準桿2桿。
雙鷹Double eagle該洞成績低於標準桿3桿。
一桿進洞Hole in one
柏忌Bogey 該洞成績高於標準桿1桿。
雙柏忌Double Bogey 該洞成績高於標準桿2桿。
三柏忌Triple Bogey 該洞成績高於標準桿3桿。
雙標準桿Double par以標準桿兩倍桿數完成。
Par 該洞成績平標準桿。
比賽制度
比桿賽(STROKE GAME):
以一場18洞打完的總成績來決定勝負的比賽方法。趕數最少的人為剩(稱總桿冠軍)
但在業餘比賽時通常會以總桿(GROSS)扣除差點(HANDICAP)所得的成績來決定勝負(稱淨桿冠軍)
職業選手每一場比賽均已四天72洞的成績計算,總和最少者為勝。如有二人以上成績相同就需進入延長賽(PLAYOFF)。
比洞賽:
比洞賽是兩位選手的對決,每打玩一洞就決定該洞的勝負,以獲勝洞數較多者為勝,比洞賽的勝負並不需要打完18洞。如A選手在比完16洞時以領先B選手3洞剩餘2洞,就可不必打完,成績登記為3&2。
個洞中勝者為領先(UP),負者為落後(DOWN)平手為(HALF),18洞平手時為(ALL SQUARE)。
四人二球賽(FORE SAME):
由同一隊的二位選手(A、B)輪流打一棵球,如A先開球;B則打第二桿,然後再由A打第三桿,直到將球擊入洞中為止。在比賽開始之前,必須先決定A、B支開球洞數,若A在奇數洞開球,則B在偶數洞開球。
四球賽(FORE BALL MATCH):
兩人一組,但是各打各的球,取每棟最好的那人的成績與對手相比較勝負。
伍;何謂差點
所謂差點(HANDICAP)代表的就是個人的技術水準,差點越低技術越好。差點是制度僅在高爾夫球比賽項目中才有的。其功能是要讓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技術高低皆可同時競技。
例如A差點5,B差點10,C差點15,D差點30
比賽結果:
總桿A:78桿,B:82桿,C:90桿,D:101桿
淨桿成績:
A:78-5=73,B:82-10=72,C:90-15=75,D:101-30=71
淨桿冠軍為D君71桿
正式差點的取得,必須由正式的球場一客人在奇球場中最近20次的擊球成績中取取其最佳的10次,將其總桿數的平均數,扣除球場的標準桿數乘以0.96,所得數即為差點。
一般球有的差點,通常都以自由心證或球有間相互的認定為準。
陸;重要比賽簡介
男生組:
一、四大賽
1.英國公開賽1860開始,1871停辦1年,1915-1919停辦,1940-1945停辦,西元2000年為 屆
美國公開賽,1895開始,1917-1918停辦,1942-1945停賽,公元2000年為第129屆。
美國PGA錦標賽1916開始,1917-1918停賽,1943停賽。
美國名人賽1934開始,1943-1945停賽。
二、萊德杯(RYDER CUP)
1927年英格蘭人山繆萊德(SAMEL RYDER)捐贈一座金杯,作為由英國愛爾蘭與美國組隊參加的兩年一度的比洞賽獎盃。1927-1977年間舉辦的22次比賽中英國與愛爾蘭隊僅獲得三次冠軍。1977年決議往後的比賽變成全歐巡迴賽的選手對抗美國選手的比賽,此後一面倒的情況便不復見。
比賽規則:賽程的第一二天上午各舉行四組的四人二球賽,下午各舉行四組的四球賽(球員可重複)第三天賽程為12人的比洞賽。
(以上資料摘自高爾夫百科全書)
三、總統杯(PRESIDENT CUP)
1994年由歐洲以外的球員與美國隊的比賽(兩年一次),其比賽制度仿效萊德杯。
二屆美國隊勝,第三屆國際隊勝。
賽程的第一二天上午各舉行四組的四人二球賽,下午各舉行五組的四球賽(12球員均需下場)第三天賽程為12人的比洞賽。
女子組:
美國女子公開賽創於1946年。
英國女子公開賽創於1976年
#高爾夫 #雄鷹高爾夫 #Golf
擲 硬幣 三次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親摸寧星期二給自己一個閱讀的機會
書名:沒有臉的肖像畫
作者: 連城三紀彥
原文作者: Renjo Mikihiko
譯者: 吳季倫
出版社:獨步文化
如果你是喜歡類型小說的朋友
那麼獨步文化這家出版社也許你有聽過
他們出版的類型小說包括推理、恐怖、奇科幻小說...等等
一般我們對推理小說的印象
比較多都是跟殺人等恐怖的印象有關
但其實現在也有許多在故事中談到社會議題
談到日常生活與情緒煩惱的推理小說
阿啾曾在節目中
介紹過他們出版的《被殺了三次的女孩》
蕙馨也很喜歡《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
今天阿啾要介紹的呢
是獨步文化希望能透過 #日本推理大師經典 系列的出版
讓所有熱愛或即將親近日本推理小說的讀者,一睹大師的文學風采。
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耀.直木獎得主
戀愛&推理小說雙棲傳奇巨匠──連城三紀彥
以《花葬》開創極致推理美學、遺作《小異邦人》留下永恆嘆息,
重新定義「真情」的價值,絕不可錯過的巔峰短篇集!
【故事介紹】
「我不能跟素昧平生的人收下如此貴重的畫……」
「既然互報姓名,就算相識了吧?況且,你不是為我深深著迷?」
荻生仙太郎——初登畫壇到撒手人寰僅僅十年,曇花一現的天才畫家。儘管留下驚人的作品,大多未流入市面,傳聞臨死前皆親手化為灰燼。歿後三十年,一場備受矚目的拍賣會即將舉行,世人無緣得見的夢幻逸品也名列其中。
美術大學生旗野康彥,天天前往觀賞荻生的一幅少女肖像畫,為她彷彿凝視死亡的雙眼沉醉不已。一日,他發現畫遭到替換,正感到錯愕,一位氣質高雅的夫人喚住他,表示畫是為了送給他才取下。
對方自稱是荻生的遺孀,以那幅畫為報酬,希望康彥接受一項任務──以假身分參加拍賣會,無論出價多高,都要將一畫作拍下。然而,那竟是一模一樣的少女肖像畫!雖然嗅到不尋常的氣息,他卻無法抗拒觸碰畫中祕密的誘惑……
◆以同名作〈沒有臉的肖像畫〉為首,連城三紀彥透過七個故事,讓你不知不覺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坐在夜晚奔馳的計程車裡,甚至困在充滿謎團的房間,親身經歷愛情的幻想與陷阱,婚姻的驚悚與絕望,人性的偏執與算計。到底什麼是謊言?什麼是真相?如同拋擲一枚硬幣,在落地前你永遠不曉得會翻轉多少次,只能屏息以待!
書籍連結看這裡: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423
擲 硬幣 三次 在 賭Sir【杜氏數學】HermanToMa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杜氏數學 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hermantomath.com
----------
Title:
被莊家永遠隱藏的機率原來很易計?
----------
Subtitle:
一張凳、一本簿、一枝筆,便可以簡單運算?
----------
Script:
要知道某投注方法會否為你帶來長期穩定盈利,你要靠EV;而EV的計算,則涉及賠率(Odds)和機率(Probability)。一般賭局,賭率無論是固定,抑或不固定,都必定會顯示(例如球賽主勝、賽馬獨贏、六合彩派彩等);然而,勝負機率卻永遠隱藏。
計算機率可以非常複雜,看過賽馬博彩經典名著《計得精彩》的,相信都會深深感受得到。但計算機率亦可以非常簡單,有些連小學作業都有教。
為什麼又可以簡單?又可以複雜呢?這要由「機率是什麼」說起。
首先,機率就像重量、長度、價錢等,是一個量度值。當你想知道自己的體重,你會站在電子磅;當你想知道自己的身高,你會用尺量度;當你想知過大海船票幾貴,你會查一查價錢;而當你想知道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你便要計算機率。
那麼,有什麼事你會想知它的可能性呢?擲一粒骰「擲到七點」的可能性,你會想計算嗎?不。因為擲一粒骰「必定」不會擲到七點。那麼,擲骰擲到整數的可能性,你又會想計算嗎?不。因為擲骰「必定」擲出整數。由此可見,當你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是鐵定的YES或NO時,你不會問可能性。換言之,當你不肯定某事情是YES還是NO時,你才會想窺探可能性。
最家傳戶曉的例子,非擲毫莫屬:究竟下一回是公定字呢?
雖然機率是數學之中的一個範疇,但機率在語言之中也佔了一席位,縱使未曾學過機率,都會以「五十五十」來描述擲毫的結果,即擲到公和擲到字的機率均是百分之五十(50%)。
對有分數概念的則會以「二份之一」描述之。兩者相通,因為一整份是100%,各分一半自然是各佔50%,亦是兩份之中取一份,二份之一也。
分數概念對機率非常便利,將虛無飄渺的機率圖像化,轉化成「切蛋糕」的情況--由於你深信擲公和字的可能性均等,公和字就像一對雙胞胎,要吃相同份量的蛋糕,身為父母你便得把蛋糕一分為二,一份給公,一份給字,二份之一也。
此平平無奇的「二份之一」概念,更足以延伸至更多情況:
擲一粒骰子,擲得一點的機率是多少?
由於你深信一粒骰子六面的可能性均是相同,它們就像六胞胎平分生日蛋糕,你把蛋糕一分為六,一仔、二仔、三仔、四仔、五仔和六仔各取一份。擲得一點的機率,六份之一是也。
只要看得穿多少胞胎在分蛋糕,便能運算出機率。
雖然擲毫的機率十分顯淺,顯淺得令不少自稱患有「數學恐懼症」的人也會對機率產生興趣,然而,由擲毫和擲骰引起的誤解,同時惹來不少人放棄了機率,甚至徹底訴誅運氣鬼神之說。最常見的誤解是:
「擲公字的機率是二份之一,那麼,要是第一局己擲到了一次公,下一局將必定擲到字嗎?」
當然不是!否則每次擲硬幣不就只會公字公字公字……梅花間竹地出現嗎?這是天方夜譚吧。再者,若「必定」梅花間竹地出現,機率該是100%,這一點也抵觸了「二份之一」的說法。
「既然二份之一的機率,並不代表能夠預測下一局,對賭客來說又有什麼意思?」
答案很簡單,就是用來計算EV,預知定然的長遠結果。
明白了機率的意思和功用之後,接下來正式講解機率的3大運算方法:
1. 窮舉法(Exhaustive Method):一次隨機事件
先前提過,基本的機率運算,是平均分蛋糕的遊戲。由此可見,「有幾胞胎」以及「拿幾件蛋糕」都是舉足輕重的問題。幸好,這種「有幾」的問題,都只是嬰孩學「數手指」(即數數目)可以應付的問題。
由擲公字的例子起步,全部的情況有「公」和「字」,我們就這樣數:
「公……第一個;字……第二個。總共兩個。」
即問題涉及雙胞胎,將蛋糕分成兩份。
如想知擲得「公」的機率,我們又再數過:
「公……第一個。總共一個。」
可見「公」的機率便是「兩份之」中的「一」份,二份之一也。
擲骰子亦同樣,這樣數全部的情況:
「一點……第一個;兩點……第兩個;三點……第三個;四點……第四個;五點……第五個;六點……第六個。總共六個。」
即問題涉及六胞胎,將蛋糕分成六份。
如想知擲得「雙數」(即2、4、6)的機率,我們又再數過:
「兩點……第一個;四點……第二個;六點……第三個。總共三個。」
可見「雙數」的機率便是「六份之」中的「三」份,六份之三也。
兩題的答案,分別是「二份之一」( )和「六份之三」( ),究竟誰大誰小呢?欲比較分數,可以先將它化簡,繼續直接觀察,或者相減或相除。然而,分數的觸覺並非人皆有之,曾有趣聞說超過一半的美國受訪者誤以為「四份之一」比「三份之一」大。由此,我建議採取較「平易近人」的百份率(%),換算方法是--將分子除以分母,再乘以100,便是百份之多少,即多少%了。
機率(%)=分子÷分母×100
以上述的結果為例,先把1除2,再乘以100,得出50,即擲得公的機率為 50%;把3除以6,再乘以100,得出50,即擲得雙數的機率同為50%。平分秋色,「一樣那麼可能」。
由這兩個例子得知:只要能夠準確細數可能發生的情況(我稱之為懂得數手指)便能夠計算基本的機率了。
當然,懂得數手指並不等如一定數得清,當數量太多的時候,例如打麻雀(144隻牌)一起手便食糊(又稱食天糊)的機率,逐個數並非明智之舉。雖然「理論上」只要有一位有無比耐性的人,的確能夠把所有可能性徹底列出,但整個過程也拖太久了吧?
因此,數數目亦應該要有聰明的方法。
2. 列表法(Tabulation):兩次隨機事件
以擲骰子為例,擲一粒骰當然能夠「數手指」,因為只得6面。可是,如果擲兩粒骰呢?總有多少個可能的結果?
「第一粒骰一點、第二粒骰一點……一個;第一粒骰一點、第二粒骰兩點……兩個;第一粒骰一點、第三粒骰三點……三個……」給些少耐性,最終便會得知,總共有36個可能發生的結果。
列出來當然可以,但無可否認實在太煩了,而煩,亦自然代表較易出錯。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將情況整齊地表達出來呢?
日常生活中,有一種表達方法,很值得參考,就是馬經表達「連贏」賠率的列表法。由於「連贏」是要預測單一賽事的冠軍和亞軍馬匹,因此會是兩個馬匹號碼互相配搭,例如「一號馬匹」搭「六號馬匹」,情形就像2粒骰的點數,「一點」加「六點」。
由「馬經作圖法」可以將擲兩粒骰的情況歸納如下:
每一格分別代表一個情況,例如橙色的格子代表「啡色的骰子五點,綠色的骰子三點」。 由此可見,擲2粒骰總共有36個可能結果。換言之,將蛋糕切成36份。
如問擲得總點數為10的機率,使用「馬經作圖法」答案一目了然:
非常明顯,共有3個格子,是兩骰點數相加為十(分別是(4,6)、(5,5)和(6,4))因此這三十六胞胎,現在有三胞胎說要吃蛋糕了,在「36份之」中吃了「3」份,答案是「36份之3」( )。(試利用公式把它轉成%吧!)
值得留意的是,這招「馬經作圖法」有一個值得每次使用之前都要小心思索的地方:
試想想,現有6張卡,分別畫了骰子的6面,現在你隨機抽取兩張,請問2張卡的點數相加為十的機率是多少?
很多人會照舊作答「36份之3」,原因是問題只是將骰子變成卡片,情況不甚改變,而且,使用「馬經作圖法」會得出了一幅相同的列表:
可惜這是錯的,答案錯,列表也是錯的,錯在算少了一著:擲骰子可以擲到相同數字,例如2粒骰都是一點,但抽卡並不能抽到相同數字呢!卡片只得1張,你怎樣也不能抽到2張都是一點。因此,列表應修正如下:
灰色代表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即不存在的胞胎。根據這個修正後的列表,蛋糕應平分為30份,而不是36份。符合相加為十的結果,亦不是3個,而是2個,因為根本沒可能抽出2張都是五點的卡片。有見及此,修正後的答案為「30份之2」( )。(試利用公式把它轉成%吧!)
3. 樹狀圖(Tree Diagram):兩次或以上隨機事件
雖然列表可以將可能性整齊地列出來,但列表也有它的局限之處,就是只能解決兩次隨機事件。如有三次或以上隨機事件,則要靠樹狀圖了。
以擲毫為例,如連擲三枚硬幣,擲得至少一次公的話,你便可以獲得8000元,這個遊戲值得花5000元去玩嗎?
首先,你得知道勝出這賭局的機率,即擲三枚硬幣能夠擲得至少一次公的機率。由於這涉及三次隨機事件,因此無法使用列表法,非用樹狀圖不可:
樹狀圖就像旅行路線圖,每一條路都是一個行程,每一個行程就是每一個可能性,不妨逐個寫出來看看:
由圖所示,這年遊戲總共有8個結局,而當中有7個結局能使你獲得8000元獎金,由此使用「分蛋糕」概念,你勝出遊戲的機率是8份之7,換算成百分率,即87.5%。
賠率則這樣計算:以5000元當作1注,如得勝則淨贏3000元,即贏3000÷5000注,又即0.6注。因此,你若參與這個賭局,你的EV = 0.6 × 87.5% - 12.5% = 40%,是一個正數。長賭下去,你將會獲取40%的純利,當然值得參與賭局。
----------
杜氏數學 Herman To Math 考試戰績:
A ── 會考 Math 數學
A ── 會考 Additional Math 附加數學
A ── 高考 Pure Math 純粹數學
A ── 高考 Applied Math 應用數學
5** ── DSE Math 數學
5** ── DSE M1 數學延伸部分(一)
5** ── DSE M2 數學延伸部分(二)
A ── IAL Core Math 1 2
A ── IAL Core Math 3 4
A ── IAL Further Pure Math 1
A ── IAL Mechanics 2
A ── IAL Mechanics 3
A ── IAL Statistics 1
A ── IAL Statistics 2
----------
精選系列節錄:
《賭Sir數學戒賭》糸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L-dRcIN5I&index=1&list=PL_CM4U5au2k1cfK2zSph8XOLqIjOPQmv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5eHDlXDr3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TQRX59MedYUeZZX1UkRlpnZhu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