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更新:就在文章編輯的同時,Onlyfans突然更新了他們的決定不再禁絕色情內容(見留言)
│Onlyfans 脫色之後:色情創作平台如何重新做人│
• 上週四社群平台 Onlyfans 無預警宣佈將完全禁絕該平台上的露骨色情內容,理由是來自部分股東的壓力,希望藉此滿足該社群平台往來銀行和支付平台的道德要求。媒體的消息來源指出,Onlyfans 近來一直努力尋求融資,但因為銀行和投資人對於色情內容的禁忌而不斷碰釘子。這個令人措手不及的轉職在上週獲得大量報導,滿一星期後我們可以來檢視一下各方的反應和分析——
• 紐約時報指出這是美國社會的第二次色情大戰。1970年代福音派電視傳教士Jerry Falwell(也是X戰警中的變種人迫害者原型人物)和尼克森總統發起了對於色情產品的全面圍堵,最後是1980年代色情工業在法院以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保障打贏了這一回合。近年來網路色情平台的匿名性和毫無底線的自由性使管制色情內容的聲浪再度成為主流意見。紐約時報指出這次仍然有極端主張認為應該全面禁絕色情,但也有新的聲音認為應該有色情的公平貿易準則來幫助消費者和生產者在減少剝削的情況下滿足需求。雖然 Onlyfans 的崛起就是讓色情表演者有更大的權力跳過中間人直接和消費者交易,但這次率先曝光爭議的 BBC 調查指出賺走高額抽成的 Onlyfans 並沒有善盡把關的義務,讓不合法的內容逃過審查機制得以上傳平台。因此也有人主張革命的重點是把更多控制權交給色情表演者自己。
• Forbes 則把過去一週的時間用於在創投圈到處問「誰和 Onlyfans 談過了」。Forbes 提醒多數創投之所以會和過去一年表現大好的 Onlyfans 保持距離,是因為創投管的資金大部分是別人的錢,而出錢的人多半會跟創投簽訂一個同意條款講好哪些形象不好的產業不准投(比如色情和菸草)。許多知名創投還會跟大學或是NGO有合作關係,因而更難在這些大學或NGO的參與之下投一個和色情內容有關的平台。未來 Onlyfans 剝離色情內容之後,基於過去盛名之累,很多創投仍然會敬而遠之。不過其中一名受訪的創投認為最終仍會有人有興趣投資,畢竟那些發誓不投菸草的人最後還是投了換湯不換藥的電子菸業者 JUUL。只要還有機會攪動市場,沒有色情的 Onlyfans 仍然還有機會拿到資金。
• The Verge 則注意到早在幾個月前 Onlyfans 上的色情表演者 Kimberly Kane 就已經告訴紐約時報精準的預言:雖然疫情期間許多失業的性工作者和色情表演者湧入該平台,造成表演者和消費者大爆發(前者達到100萬人,後者達到9000萬人),但這個榮景只是一時的,遲早他們還是會一如往常地奪走色情表演者和性工作者的一切。最終可能只有少數最高等級的色情表演者可以適應這個劇變並重新找到出路,其餘的人將再度無助地回到街頭。數位權利遊說團體 Fight for the Future 也認為這些銀行和支付平台根本沒有權力可以決定誰或什麼內容可以出現在網路上。
• Techcrunch 說這一切都是歷史不斷重演。類似的事情早就在 Tumblr、YouTube 等等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上發生過,創作者每每以為終於得到去中心化的平台可跳過中介人來經營自己的事業,最終仍被輕易地奪走一切,再次痛苦萬分地搬遷至下一個平台。作者認為加密貨幣和 NFT 之類去中心化的工具可能是創作者最終的救贖,因為他們有機會透過這些去中心化工具來徹底擺脫支付平台、銀行和政府法規的無預警突襲,真正成為自己/作品的主人。
• Techcrunch 這篇專欄文章還有另一個具體方法,很適合用來作結。作者認為應該建立一個網路創作者的憲章,確保他們在五花八門的網路平台上享有基本的權利保障。他提出的網路創作者基本權利包括:
1.自主決定從任何平台上移除內容的權利
2.創作者和粉絲之間必須建立直接的支付關係
3.創作者必須有創作平台的決策主導權
4.平台的(演算法)運作應該追求作品的質而非量
5.創作者應該拿走最大比例的營收
6.創作者有權參與平台的投資或分享平台經營的財務成果
7.演算法和審查機制必須透明並提供創作者參與機制
8.違規的創作者應該被給予改過向善的機會
◇ 新聞來源:
How OnlyFans Became the Latest Casualty of the War on Porn(https://flip.it/LQEYHG)
Inside OnlyFans’ Limited Venture Capital Options—And How VC Would Handle An OnlyFans 2.0(https://flip.it/sizoFt)
Sex workers made OnlyFans valuable — then it sold them out(https://flip.it/smJcSd)
OnlyFans' explicit content ban should spark a conversation about a creators' Bill of Rights(https://flip.it/tMTYtx)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NBCUniversal 宣示將打破傳統由 Nielsen 所定義的收視調查,催生一套自己的測量工具│
◇ 新聞來源:NBCUniversal calls for ‘declaration of measurement independence’ as Nielsen comes under pressure(https://flip.it/L1j8kp)
│釜山影展將首開先例增加串流節目單元│
◇ 新聞來源:South Korean’s Busan Film Festival Adds Showcase for Streaming Series(https://flip.it/B-4JV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收視調查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慣性收視開始失效?
以往,只要大台黃金時間的港劇收視低過20點,都會成為新聞,因為在慣性收視的力量下,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不過,今年的情況有所改變,只是半年時間,930已經有三套劇集收視不到20點,《大步走》計埋跨平台收視,平均收視只有19.3,《一笑渡凡間》直播平均收視18.9,《欺詐劇團》直播平均收視15.4,而今年重頭劇《刑偵日記》首周直播收視更只有17.5。表面來看930時段收視跌了不少,慣性收視真係開始崩堤?
要留意的是,大台由六月一日起改了宣佈收視的方法,之前只公佈自己的收視,為了整靚條數,仲計埋一個星期的網上點擊入去,所以收視都是滯後一個星期才公佈,其他兩台一向都沒有提供直播收視數字。六月一日起大台改為每週公佈三個電視台的收視數字,用意當然是話俾公眾,尤其是廣告客戶知道,她們在直播收視上,仍然擁有壓倒性優勢,ViuTV最高平均5-6點,香港開電視最高約4點,這兩台有不少時段,只得一、兩點,甚至一點不到的收視,這種公佈相信主要針對ViuTV今年廣告收入大増,希望藉著收視數字壓低對方聲勢的商業行為。
雖然得幾百部電視做收視調查,不過八點半同九點半劇集線,收視率平均相差4-5點,有成25至30萬人選擇熄機或轉台,慣性收視的情況已經開始有變,如果計埋近年大台的整體收視年年遞減的情況,她的觀眾其實續年流失中,這並不奇怪,因為目前選擇太多,而她的節目質素,未有明顯進步,加上形象問題,這個情況也是合情合理的。
劇集一向是大台的王牌,點解九點半連續三套劇都收視唔理想呢?近年不少詬病大台劇集情節千篇一律無新意,來來去去都是幾條公式加三角戀,警匪查案仲多到煩厭,但偏偏這些公式查案劇,仍然保持到20點以上的收視,闊別螢幕三年陳展鵬的《逆天奇案》,更以平均收視約26點,暫時成為收視冠軍,看來大台的觀眾並不介意劇情倒模無新意,睇開習慣左,反而介意去睇創新同另類。日日食開A、B、C套餐,俾fusion菜他們吃反而唔喜歡。
被某傳媒捧為「TVB十大最cult劇」,本年度「神作」的《一笑渡凡間》,其實仍然是大台傳統的三角戀、寃家變情人、兄弟反目、查案加搞笑的公式,再加抄Marvel《奇異博士》的異能和一些電腦特技,雖然有不少劣評,但因為都是「套餐式劇集」,還是有接近19點收視,如果用舊計法隨時過20點,唔夠吸引原因可能同卡士有關。
《欺詐劇團》個人幾喜歡,只有8集,似日劇模式,有長澤正美《信用詐騙師》影子,一team電影人被迫變成欺詐師,唔搞感情線同倫理,劇情直接爽快,不過結局困住班編劇條橋,明顯參考自2020年電影《叛譯同謀》,劇集應該針對網上觀眾,放棄了套餐公式,但偏偏睇開套餐班觀眾唔喜歡,可能亦同卡士唔夠吸引有關,所以只有15點收視。
《刑偵日記》的驚憟沉重、多專業名詞、較為深奧及燈光暗黑的設定,真係唔啱班愛吃套餐的觀眾睇,就算卡士強大都唔俾面,甚至有人轉左去睇「大叔的愛」,不過感覺上這套合拍劇,有意遷就國內觀眾口味,多於香港觀眾,內地豆瓣的高評分,可能已經令老闆高興。個人欣賞這劇製作上的認真,同刻意唔遷就「套餐派」觀眾口味,不過,玩左八集都未見姜皓文又令人有點失望。
大台幕後的尷尬位是,繼續寫套餐劇情遷就班唔多願轉口味的觀眾,就會被批評無新意,唔遷就他們收視又跌,廣告商同老細又唔高興,點解決好,梗係要靠副總經理同首席創意官啦,我這些塘邊鶴只能夠亂嗡幾句,未來世界是網上的,依賴直播收視,只會見慢慢跌這個趨勢,慣性收視也會續步失去作用。
#慣性收視 #一笑渡凡間 #欺詐劇劇 #刑偵日記 #套餐
收視調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在其位_不評其事
否則不是凸顯自己很愚蠢,
就是讓自己陷入看不透事情的窘境。
這個道理用在職場、人際、夫妻相處、親子都是。
以前我在電視節目製作公司時,不理解電視台為什麼老給這麼少的預算做節目。電視台一筆費用給出來後,製作公司還要發薪水給員工、公司必須賺到錢,以至於實際能用到節目上時,預算少到可憐,於是:紅牌的主持人發不起、改景預算只有幾十萬、來賓費用少到一位只有起千元扣打、連錄影便當都只能壓到50元以內。
要咖沒咖、道具沒預算....好像是惡性循環,節目越來越不精采,觀眾流失率越來越高,收視率低下但是電視台依舊一直砍預算!那時候我們都好怨電視台,不懂他們鬼打牆什麼?要有咖又不給預算,然後嫌棄收視率低,每個節目做一季就再見。
電視台長官就是毒瘤啦!害台灣電視產業一蹶不振
(當時我們這樣想)
\
後來我到電視台上班了。
公司最賠錢的節目,也是綜藝台的指標紅牌節目。大牌主持人讓節目精彩絕倫,甚至因為屬性業務置入非常多~~儘管如此,每個月燒掉好幾百萬回不了本,最終....節目停掉了。
為什麼賠錢?因為預算多的廣告商,寧願把錢撒在戲劇中間的廣告;收視調查高、廣告時轉台率低、連片尾音樂都可以賣超多錢,綜藝節目收視低,轉台率高,相形之下節目真的成為了賠錢貨。
還不止呢~有的戲劇買進來很貴,但是二播、三播、四播都還有高收視率,攤下來後真是金雞母,廣告超好賣!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甄嬛傳不知道電次台播了幾百萬次吧~賺錢啊!
自製節目很賠錢,那就買國外綜藝節目吧~同樣的道理因為國外通常電視台少、每一個節目預算都多,所以節目精彩絕倫,大咖都可以當小丑耍,自然大家都愛看。
製作公司都懶得要死啦!一點創業都發揮不出來!
(原來很多電視台工作人員這樣想)
電視台也一樣要養員工,不可能做虧本生意......後來逐漸變成主力購買外來的戲劇與節目,台灣製作公司逐漸式微下去。
\
在製作公司時抱怨電視台不給預算所以做不了好節目;
在電視台時抱怨製作公司創意力缺乏,害節目沒收視率;
其實雙方都有苦難言~
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因為台灣電視台太多、台灣的收視率調查被獨霸......
當曾經身處多種位置後,才知道問題會發生,原因很廣很深層;
你能點出來的問題叫做表象,真正核心問題卻需要經驗累積、眼界開拓、多面向理解產業,才會看得到!
但是多數人看不到,只有毫無幫助性的抱怨,也徒增了雙造衝突。
~謾罵對事情好轉一點幫助都沒有~
\
這段人生經歷後,我學習到 『不在其位不評其事』。
#爬得越高看事情層面越廣
#多數難題是層層堆疊而來_但經驗少者只能看到表面
雖然聽起來很討厭,但也是事實。
譬如上司、老闆:
很機車很討厭,午飯時間只想跟同事一起罵翻他;但他的雞歪可能有下屬看不到的理由,他不機車公司就很難營運下去;與其抱怨批判謾罵,不如學習多觀察、從不同面向思考,或許就能找到箇中理由,而自己才能針對實際狀況進行分析,決定轉換工作或者繼續奮鬥。
譬如夫妻相處:
在外工作的,每日拼搏壓力爆棚,回家只想安靜休息卻還要聽一堆牢騷覺得厭煩,忍不住抱怨起在家的不懂體諒、刁鑽找麻煩;
在家照顧孩子的,感覺失去自我,孤單脫節,結果配偶一回家亂丟東西不懂體諒、不陪聊天還脾氣暴躁,也開始抱怨起他為什麼不懂自己的犧牲;
但這會變成惡性循環,直到忘記雙方原本的初衷。
我開始成為主要經濟來源後,才知道當薪資變少,回家面對家人可愛的臉蛋時,想好好照顧他們卻又不敵環境因素,那種憂心恐懼的感受;
筋肉爸成為家庭奶爸後,才知道教養孩兒細節藏魔鬼一點都不可馬乎,長時間在家與社會逐漸脫節後,世界只剩下另一半的不安全感;
然後,當我們都懂了彼此的難處後,就再也沒有了抱怨。
#最近夫妻面面相覷時間多_不妨彼此練習以關心替代抱怨喔
#照片呈現的畫面_是讓我努力不畏懼任何事情持續向前衝的動能
收視調查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1PHbgaXeQw/hqdefault.jpg)
收視調查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各位粉絲上週收視率創新高! 感謝 ...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粉絲上週收視率創新高! 感謝各位的收看! 本週<數字台灣>因選前超級周末,暫停一次,請大家要繼續支持本節目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