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翔的議會質詢-民政局、十二區區公所(9/23)】
#桃園市未立案宗教場所用地合法化
上個會期智翔關心到未完成合法化的宮廟辦理登記的進度,同時也為許多宮廟請命,包括座落於公有地上、或財務紊亂難以報表呈現,申請上又礙於人力短缺、對於法規不熟稔、公文往返的時間花費,諸多困難之處都需要市政府花更多心力來協助。
智翔也知道,民政局的宗教科目前都十分盡力在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但期望能更進一步,系統化現有的問題與解方,例如在協助處理不同的個案時,也能吸取經驗,規劃出更精準的配套措施,以利下一次的宣導,或建立更便民的輔導窗口。
財務方面,立案後的宮廟每年都需要製作財務報表,這一點宗教科是否也可以研擬相關辦法,也許簡化流程、或增加研習及培訓課程,輔導宮廟走上財務健全的軌道。
宗教科則補充,財務方面有先從財團法人宮廟著手,導入會計師輔導機制,也預測未來狀況會逐年改善,智翔也肯定宗教科目前所作的努力,仍期待宗教科持續精進做法,讓宗教場地合法化的那天早日到來。
#桃園市立殯儀館焚化爐空污管制
上個會期智翔曾建議,桃園殯儀館是否添購燃燒效率更好的設備來焚化,但礙於經費難以執行,而昨天在市長施政報告中,智翔也提出證據,從鄰近學校的空品監測可看出,殯儀館周遭確實存在空污的威脅,那麼我們就回過頭來檢視殯儀館焚化爐現行的空污管制是否有效?
針對廢棄物,目前有法規《廢棄物焚化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來規範,而桃園殯儀館也有檢測焚化爐廢氣排放的結果,但是很可惜,在總計八座焚化爐中,只有針對1~6號焚化爐,也就是專門焚燒遺體的焚化爐進行檢測,剩餘兩座平時焚燒大量庫錢、紙錢、紙紮屋等物品的焚化爐卻沒有檢測。
就算環保局沒有納管,殯儀館內的焚化爐仍是客觀上的焚化設備,所以今天也再次建議,桃園殯儀館應比照廢棄物焚化爐的規定,設置監測儀錶,並針對污染源定期檢測;其二,請民政局與環保局共同研擬桃園市立殯儀館的空污管制及監測辦法,另請針對周邊業者進行輔導擬定方案。
智翔同時也以台南、高雄、屏東三縣市的環保金爐為例,其設置集塵器、活性碳等作法,提供桃園市政府作為焚化設備升級的借鏡,尤其桃園區居住人口持續增加,千萬不可讓殯儀館周遭成為空污的破口。
#建立公園遊具資料庫
公園的更新與活化,包括二代公園的提倡是智翔一直關注的議題,過去智翔曾建議桃園市政府學習台北市,建立公園的資料庫,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台北市連公園遊具都有資料庫,資料庫的資訊,盤點公園內所有設施的數量及種類,也方便評估使用狀況及年限。
應用在公園的新建與更新,就可以知道減少重複的遊具,讓各別公園的特色凸顯出來,遊具的種類對應到使用率,也能讓遊具更新時,更能符合社區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建議區公所能著手盤點公園的遊具,技術方面也可考慮與資科局來合作。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NCR2bY_zhPQ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民政局、十二區區公所(9/23)】 #桃園市未立案宗教場所用地合法化 上個會期智翔關心到未完成合法化的宮廟辦理登記的進度,同時也為許多宮廟請命,包括座落於公有地上、或財務紊亂難以報表呈現,申請上又礙於人力短缺、對於法規不熟稔、公文往返的時間花費,諸多困難之處都需要市政府花更多心...
改善人力短缺的做法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在交通委員會,針對公車司機勞動權益、電動公車的佈建速度、自行車道不連貫的問題、以及士林北投的行人安全,跟交通局長與公運處長討論,希望能夠一步一步改善台北市的交通環境。
1️⃣ #公運處長也承認公車司機過勞!如何改善司機勞動條件?
上個月 #內湖公車車禍 造成一死一傷,引發社會大眾的關注,再度凸顯出公車司機過勞的問題。在交通委員會上,就連公運處處長也承認,公車司機仍有過勞的狀況。
而現行無論透過稽查與裁罰來遏止業者違規、或是加強招聘新司機以改善人力短缺,司機都還是有過勞的情況,就代表目前 #政府把關公車安全與司機勞權的制度,仍是 #漏洞百出。我在現場立即要求, #公運處在三個月內提出司機勞動條件改善報告,不能再放任遺憾的事件發生了。
2️⃣ #在2030年全面改為電動公車,台北市來得及嗎?
台北市目標在2030年,將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從數據來看,從2017年到2019年之間,#平均每年僅有16輛燃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台北市總共有3500輛公車,要在未來十年內逐步汰換,換算下來 #每年需要汰換350輛,才趕得上2030年公車電動化的目標!
此外,公車停放的場站與起迄點,也需要 #加速建置充電設備,才有辦法讓電動公車上路更順利,我要求公運處兩周內提出相關規畫,一定要提早佈建,讓電動公車政策能真正落實!
3️⃣ #自行車道不連貫!擴大設置自行車道前,要先提解方!
台北市的自行車道,長期存在一個問題:自行車專用道一般是劃設在人行道的最外側、公車亭也設在人行道的最外側, #自行車專用道被公車站給隔了開來,自行車騎士該怎麼騎呢?
直直往前騎經公車站,容易撞到人;往馬路最外側車道騎,反而危險;如果繞開人多的公車站、往一旁人行道騎,卻會因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4條第一項第五款而 #被罰款。
就有自行車騎士跟我反應,他就因為這樣被罰過,以後經過公車站都只用牽車的方式走過去。我想,這樣的折衷做法,長遠下來還是會影響到民眾使用自行車道的意願。
交通局長現場答應,會在年底前完成通盤檢討、並提出解決方案。
4️⃣ 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士林北投推動速度要加快!
交通局推動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希望讓台北成為 #對行人更友善的城市。
然而,不僅交通改善工程施作里數比例, #士林與北投雙雙吊車尾,其餘行政區均在八成以上、士林卻僅有七成、北投更僅有六成;在發生事故次數最高的前18個鄰里中,更有 #接近4成集中在士林與北投。
我希望交通局不要漠視士林北投的行人安全,強化士林北投的交通改善工程,給民眾安全的鄰里交通環境。
改善人力短缺的做法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者黃以敬/專訪
醫師人力五大皆空、血汗爭議頻傳,衛福部宣示擬將醫師納入勞基法,在野黨立委更傳出欲加速明年就要入法。
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談醫師納入勞基法的爭議。(記者朱沛雄攝)
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談醫師納入勞基法的爭議。(記者朱沛雄攝)
當了數十年醫師的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憂心指出,醫師勞動權益需要合理保障,但應從血汗工時等問題本質、改善現有制度。如果制度配套沒有建立前,草率納入勞基法,現有問題反而惡化,醫病信任關係也將質變,病人及醫師都將成為受害者。
Q:觀察醫師的勞動環境,有哪些問題嚴重?
A:就我觀察,目前醫師應是對於連續工時過長、勞逸不均、待遇不理想、職災欠缺保障、醫療糾紛多等不滿較多,確實需要改革。我支持縮減目前每週八十八小時的醫師工時;醫生不宜連續工作太久,過勞會造成醫療品質下降,因此訂出更合理的工時及勞動環境規範,是有必要。
國衛院曾調查全台四萬多名醫師的工時,外科醫師多則每天工作十五小時(以每週五個工作天換算),其次內科、婦產科、兒科及急診。被視為救命科的五大科都面臨人力短缺。這些科別多是壓力大、風險高且醫療糾紛多,因此很多醫生寧願轉醫美等風險較低科別,形成五大科、偏鄉醫院更找不到人,醫師被迫長時間工作的惡性循環。
無彈性 反製造更多問題
Q:要改善醫師勞動權益,衛福部計畫所有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國民黨執政時,衛福部及勞動部都不贊成,如今在野卻與其他政黨提案加速納勞基法。許多醫界人士擔心會對醫療環境造成衝擊?
A:納勞基法未必就能解決醫師血汗等沉痾。上述許多問題必須從健保給付調整、醫糾法立法、醫師職災保障等現有制度徹底改善。如果沒有對症下藥,也沒有配套,草率就把所有受僱醫師都納入勞基法,表面上縮短醫師工時,但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
勞基法目前對於所有勞工的工時規範過於齊頭式,不只是實習醫生或住院醫師,連主治醫師也納入勞基法,等於每週工時只能四十小時,每日八小時、上限十二小時等等諸多限制,超過就開罰。但醫院若安排看病、開刀的醫師每日都只能工作八小時,將嚴重影響醫療品質。
醫師主要工作是救人命、把病人醫好,但病人生病或生產等醫療需求是沒有時間性的。一個醫師每天排二至三個手術開刀,可以開到一半就下班,讓其他醫師輪班接手嗎?
醫師工時被法令限縮,也將造成看診人次、服務量減少,醫院如果關床、減少醫療服務量,病人接受嗎?病人看病更要等待、不然就得到處換醫生?就醫權益將受衝擊。
醫師的工作有持續性、緊急性和夜間急救性等諸多特性,過去各界大多反對直接納入勞基法,就是因為有太多不可行的現實。
輪班制 減損醫病信任度
Q:納入勞基法,主治醫師將是輪班制?傳統醫病關係也會改變?
A:各界對於醫師納入勞基法一直有很大疑慮,也因這對醫學倫理、醫事教育以及最基本的醫病關係,都會造成質變。醫學生要宣誓成為醫生,都是要以醫治病人為最優先,未來若納勞基法,勞雇關係變成醫師工作及內容的法定依據,這對醫師其實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醫師與病人有很強的信任關係存在,病人會希望指定或由信賴的固定醫師診療,醫師也需對病人病況有較長期與系統性了解。若醫師每日固定工時、迫使變成輪班制,一個產婦讓A醫師產檢,但如在半夜或假日、或主治醫師工時超過十二小時突然要生產,可以讓B醫師接手嗎?癌症病人可以讓不同的輪班醫師救治嗎?醫師如果變成可輪班替代,醫病關係中恐怕再也沒有專業信任度。
Q:交通運輸納入勞基法,叫苦到處找不到司機;一旦醫師也納入勞基法而強制縮減工時,相對人力就應該增加。醫學生每年一千三百名現制應解禁嗎?醫師收入會被稀釋?還是健保給付要增加、病人要多付錢?
A:醫師入勞基法限縮工時,如果要目前的醫療服務總量維持不變、人力勢必不足;醫師員額增加,若健保總額大餅不變狀況下,醫師收入及可享資源自然被稀釋;醫師若要維持待遇不降,那當然就是健保給付總額須再增加,不然就是病患自費項目或商業保險需增加,這些也都是必須去考慮的衍生影響。
鍵點 人力不均非不足
但其實目前醫師人力最大問題不是不足,而是不均。台灣約每六、七百人配一名醫師,在國際上算還好。如果為了納入勞基法而增加醫師人數,除必須考慮到醫師素質會否因此下降,更大問題是增加的醫師還是不願從事急診等高風險、壓力大等五大科工作,不願到偏鄉服務,更多人力投入醫美等非急性救命的醫科領域,五大皆空及醫療城鄉差距問題更惡化,這是人力資源的浪費,也是無謂耗損更多社會資源。
Q:蔡英文總統的醫療政見主張,受僱醫師應受到與勞工等同權益保障,建議在現行勞基法八十四之一條「責任制」的框架下,採用勞雇雙方約定工時的精神,因應工作與訓練內容彈性調整工作時間。但目前修法談的都是直接納入勞基法,「彈性」精神卻完全被忽視,人力增補、醫療品質維護等諸多配套更還未確立。醫師勞權與醫療品質要兼顧,有何建言?
改制度 比入法快速有效
A:醫師呼籲要保障勞權,但很多問題其實從現有制度面去改善,會更有成效與快速。如果只片面談要把醫師強制納入勞基法,不夠負責任,尤其各種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規劃都還沒看到,很憂心台灣社會只怕未受其利而會先受其害。
醫師工時是應該合理縮減,但也一定要有彈性,應從「每週總時數」觀念去做合理規範,可參考國際,例如美國醫療系統訂在每週七十八或八十小時上限、或是兩週一百六十、四週三百二十小時等,容許可彈性調整的空間,除給加班費,也可用補休或補假去做挪移。此外,也必須要考慮到病人醫療的現實需求面,畢竟這是醫師工作最基本的目標與責任。
因此許多人建議在醫療法中規範工時、醫院工作環境、職災保障等等,更可從醫療專業角度去看問題,這或許是兼顧醫療專業與醫師勞權保障的兩全做法。
就算真要納入勞基法,也應是另外針對醫療專業制定專章或量身制訂彈性準則,一定要讓醫師工作可以視實際狀況去做彈性調整。如果只是把醫師比照一般勞工強制規範醫師工時,恐怕血汗問題沒有解決,台灣醫療體系及品質將受到更大衝擊,全體醫師與病人也都無法避免要去面對惡果。
改善人力短缺的做法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民政局、十二區區公所(9/23)】
#桃園市未立案宗教場所用地合法化
上個會期智翔關心到未完成合法化的宮廟辦理登記的進度,同時也為許多宮廟請命,包括座落於公有地上、或財務紊亂難以報表呈現,申請上又礙於人力短缺、對於法規不熟稔、公文往返的時間花費,諸多困難之處都需要市政府花更多心力來協助。
智翔也知道,民政局的宗教科目前都十分盡力在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但期望能更進一步,系統化現有的問題與解方,例如在協助處理不同的個案時,也能吸取經驗,規劃出更精準的配套措施,以利下一次的宣導,或建立更便民的輔導窗口。
財務方面,立案後的宮廟每年都需要製作財務報表,這一點宗教科是否也可以研擬相關辦法,也許簡化流程、或增加研習及培訓課程,輔導宮廟走上財務健全的軌道。
宗教科則補充,財務方面有先從財團法人宮廟著手,導入會計師輔導機制,也預測未來狀況會逐年改善,智翔也肯定宗教科目前所作的努力,仍期待宗教科持續精進做法,讓宗教場地合法化的那天早日到來。
#桃園市立殯儀館焚化爐空污管制
上個會期智翔曾建議,桃園殯儀館是否添購燃燒效率更好的設備來焚化,但礙於經費難以執行,而昨天在市長施政報告中,智翔也提出證據,從鄰近學校的空品監測可看出,殯儀館周遭確實存在空污的威脅,那麼我們就回過頭來檢視殯儀館焚化爐現行的空污管制是否有效?
針對廢棄物,目前有法規《廢棄物焚化爐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來規範,而桃園殯儀館也有檢測焚化爐廢氣排放的結果,但是很可惜,在總計八座焚化爐中,只有針對1~6號焚化爐,也就是專門焚燒遺體的焚化爐進行檢測,剩餘兩座平時焚燒大量庫錢、紙錢、紙紮屋等物品的焚化爐卻沒有檢測。
就算環保局沒有納管,殯儀館內的焚化爐仍是客觀上的焚化設備,所以今天也再次建議,桃園殯儀館應比照廢棄物焚化爐的規定,設置監測儀錶,並針對污染源定期檢測;其二,請民政局與環保局共同研擬桃園市立殯儀館的空污管制及監測辦法,另請針對周邊業者進行輔導擬定方案。
智翔同時也以台南、高雄、屏東三縣市的環保金爐為例,其設置集塵器、活性碳等作法,提供桃園市政府作為焚化設備升級的借鏡,尤其桃園區居住人口持續增加,千萬不可讓殯儀館周遭成為空污的破口。
#建立公園遊具資料庫
公園的更新與活化,包括二代公園的提倡是智翔一直關注的議題,過去智翔曾建議桃園市政府學習台北市,建立公園的資料庫,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台北市連公園遊具都有資料庫,資料庫的資訊,盤點公園內所有設施的數量及種類,也方便評估使用狀況及年限。
應用在公園的新建與更新,就可以知道減少重複的遊具,讓各別公園的特色凸顯出來,遊具的種類對應到使用率,也能讓遊具更新時,更能符合社區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建議區公所能著手盤點公園的遊具,技術方面也可考慮與資科局來合作。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NCR2bY_zhPQ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CR2bY_zhP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_DEZ5FoQ74A8cGfvpArPkPJIB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