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經引發許多博物館領域與文化界討論的故宮組織改組與隸屬問題,這週還新增了一個「行政法人化」的可能性。為什麼故宮的改組會引起那麼多正反兩面的意見?當時以權宜的方式,投入許多規模來營運與維持故宮,到了今天是否需要調整?調整過後,台灣唯一排在國際前十名的博物館會不會因為組織架構的變化而逐漸後退到前十名之外?這不是一個單純博物館領域或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牽涉到近十年社會大眾對於「公平」概念的變化。我們希望政府經費與資源以公眾性的角度去分配,還是希望將資源集中在某幾個少數的精英機構,讓他們得以維持國際競爭力?這兩者是否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兩個方向?
—————
故宮傳出將改隸文化部引起各界議論,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赴立院報告時表示,已啟動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立委黃國書提案,認為故宮應思考轉型為行政法人的可能性,對此吳密察指出,故宮目前正在進行「最適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已邀集專家學者,參考國際級博物館做法和院方所堅持的原則,再衡量台灣現行法規進行組織型態改變的評估報告,其中討論已久的「行政法人」亦在規畫方向中,預計今年底完成評估報告。
昨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們關心故宮改隸文化部問題。立委萬美玲表示,故宮若改隸文化部,是否會緊縮編制或預算?吳密察強調,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在立院總質詢時明確表示,故宮若改隸文化部,「在人、錢上不會有所改變」,但萬美玲進一步質疑,若預算、員額都不會有所改變,那麼現行已運作得頗有成效的故宮,為何仍要規畫改隸文化部?
立委林奕華、李德維等都指出,若故宮改隸於文化部轄下,勢必編制不同,以國立台灣美術館(三級機關)為例,館長為簡任12至13職等,副館長為簡任11職等,主任祕書簡任10職等;而故宮院長為特任,副院長簡任14職等、主任祕書簡任10職等。
李德維更指出:「若故宮改隸文化部,意味將來將和升級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學館平起平坐?院內員工心聲如何?」吳密察強調,博物館實際因藏品和表現而有區別,但立委仍指出,「降為三級,可預期未來人力、物力都會遞減」畢竟應與其他三級機關平起平坐。
立委並進一步詢問吳密察說:「現在是部長級,改隸變為局長,會接受續任嗎?」吳密察則表示,自己下周就65歲了,續任與否仍會考慮自己的能力、健康等問題,雖無法用「保證」二字,但自己作為院長,認為組織若要變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專業,讓博物館量能發揮。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8vGz7q?fbclid=IwAR2fEBcsondzi0J1x8ScKMQy8k-zTg4QYre_4UArCqdo7_W4cnntNaaLEPQ
故宮博物院院長職等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進黨的用人哲學
故宮是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顯然有人不這麼認為。在賴清德、蘇貞昌就任閣揆以後,是這麼安排故宮人事的。目前故宮博物院的代理院長是這位女士-李靜慧女士。如果仔細看她的資歷,最特別的是這條:
2016/05- 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2011/11-2016/03 財團法人天主教蘭陽青年會/執行長
一個規模不大的民間機構主管,居然直接被任命為故宮的副院長,以至於現在甚至直接代理院長了。故宮博物院在我國的層級比較特殊,非同一般的博物館。它的位階是比照政府部會的,就連「副院長」都已經是文官系統裡的最高職等:簡任14職等(之上為特任官),這個位置有多大呢?其他比照簡任第14職等的職位,如:「總統府副秘書長、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五院政務副秘書長、部會政務副首長(政務次長)、直轄市副市長等。」更何況是「院長」,自然是相當於部長了。
這種人事升遷的速度,又豈只是以「直昇機」來形容?從專業性來講,她的「北藝大碩士肄業」的學歷,以及他過去所歷練的經歷,也主要為某官方機構(或某政治人物)的機要秘書和辦公室主任,這些也都與故宮院務主掌的性質差距甚遠。
民進黨這種一旦執政後,就把親信、熟人拼命往公部門裡面塞,並沒有審慎考慮專業和資格問題,眼前不就是個好例子?如此,在那些辛苦求學、考試、競兢業業奉公的公務人員眼裡看來,他們的專業和努力又算什麼?
****
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本院置院長一人,特任;副院長二人,其中一人職務比照簡任第十四職等;另一人職務列簡任第十四職等,必要時得比照大學校長之資格聘任。
故宮博物院院長職等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故宮跳加官、人民埋單嗎?
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正在審查「教育人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突獲知周三要與教育委員及文化委員會聯席審查「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草案。然而,明日教育委員會早已排定審查故宮的基金與預算,故宮院長院長和一級主管都將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恰巧李靜慧副院長又剛好出國,不知屆時故宮怎有閒暇餘力再去司法委員會討論備詢?
如此審查故宮的組織大法,實在有被突襲的感覺。故宮原先編制兩名副院長,一為政務副院長由李靜慧擔任,另一名常務副院長何傳馨自去年12月退休後,懸缺至今,遲遲未能覓得適當人選。以故宮目前人力編制足已能負起故宮的運作,從未聽聞有增設為三名副院長的必要。更何況副院長是十四職等高官,政府才說為了節省國庫支出,立院才剛初審將刪減所有已退及在職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如今再急於增設十四職等的高官,不僅讓民眾有瘦基層、肥高層的負面觀感,更讓人質疑有因人修法、大開巧門之嫌!
事實上,故宮的業務有那麼偉大繁重嗎?故宮106年度單位預算才14億多,相較教育部主管編列的2432億、文化部194億、財政部1847億,故宮的執行經費與業務量可說比其他部會輕薄單純,不知為何需要三位副手來輔助林正儀院長?若說為了南北平衡,必須增設一名副院長來專責管理南院院區,也難說服人。故宮南院固然重要,但嘉義民眾期待的是盼能增加故宮南院的參觀人數以帶動地方發展,這不就是當初林正儀院長能雀屏中選的原因嗎?因林被推薦的理由就是博物館營運的能手,那麼,就請林正儀院長好好發揮專才呀!若一定要表達對故宮南院的重視,非得專人專責,不如趕快補齊現任副院長職缺,由此副院長進駐、專責、管理故宮南院也可,何必再新設副院長的虛名、浪費民脂民膏呢?
國事如麻,故宮卻急於"跳加官",竟還打著南北平衡的口號,有誰聽過遠比台灣面積大的國家,需要在該國東西南北增設辦公室辦公呢?況且如今網路無國界,早已藉由電腦視訊可以快速傳遞公文、民意到天涯海角了,還需要為了故官南院加官晉爵、派高官坐鎮嗎?說穿了只想覬覦國家名器、酬庸分賞罷了!
🔸相關新聞:
南北平衡?立委提案故宮南院多設1個副院長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51480
故宮增設1副院長?文化界:南北不會比較平衡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5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