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守護部落文化的勇士,查馬克·法拉屋樂Camake Valaule的精采人生謝幕,安息主懷⋯
大家知道的查馬克,或許就是最近《斯卡羅》劇中,眉頭深鎖擔憂部落未來的大股頭卓杞篤,人生初次演出就展現強大氣場,以丹林腔排灣語讓全世界看見屏東的歷史,更展現福爾摩沙豐盛的生命力。
其實,查馬克42歲的人生一步一腳印寫下傳奇,更是金曲獎和師鐸獎的得主,每次遇到他,總是笑容滿面跟我述說部落的故事以及文化傳承的理想,希望透過排灣族的isancaucau成為真正的人,我們擁有太多屬於部落的美好回憶。
「我想當一個排灣族的孩子」,查馬克傳承父親的教職,年輕滿懷著熱血投入教育志業,回想2017年師鐸獎的頒獎典禮,永遠記得他哽咽地說教育是遺傳愛人的力量,將琉璃珠串起來,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根,更年年帶著孩子爬上排灣族聖山北大武山,回到祖靈的懷抱。
他雖然不是音樂科系畢業,但是靠著口傳心授,成為部落古謠的傳承者,帶領泰武國小孩子們唱出大武山下的天籟,以部落之名唱自己的歌,以音樂之名說自己的故事,將部落耆老、青年、孩子三條生命的線,透過傳唱彼此編織成文化的繩子。
除了帶著古謠隊到世界各地傳唱,2019年我們邀請世界三大男高音卡列拉斯前來屏東,查馬克也帶著和孩子們和卡列拉斯合唱,創造最美的歷史畫面,更投入「排灣族群本位教科書」,讓部落美學結合知識傳授,為孩子找回文化的根本。
每年斜坡上的藝術節,查馬克肩負品牌總監,從音樂到工藝,一年一年逐漸累積口碑,成功打造屬於屏東原住民族的代表品牌kacalisiyan,讓更多人一起感受斜坡上的魅力。
查馬克的眼神充滿著靈魂,更是一位做什麼像什麼的人,曹瑞原導演籌拍斯卡羅時,一眼就指定要找查馬克,我和伍麗華委員多次邀請,半開玩笑的跟他說一定要代表原住民族演出首部史詩歷史劇,加上導演多次拜訪,最終順利出演,我想,看過第1.2集的大家,一定能感受到他全心全意地投入,沒有人可以取代他。
上週首映記者會,他和病魔奮鬥不克出席,特地透過主持人帶上祝福:「《斯卡羅》一定會翻轉台灣的視野,《斯卡羅》一定會讓世界看見台灣,《斯卡羅》讓我遇見用心耕耘台灣的劇組,你們太棒了!繼續加油!」一字一句仍不忘對台灣土地和文化的讚美。
查馬克的人生,是對生命和文化豐厚的禮讚,再怎麼不捨,也必須祝福,讓我們繼續透過《斯卡羅》,悼念查馬克榮耀的一生。
就如他在劇中飾演的卓杞篤說:「土地從來不拒絕任何種子」,他更曾在臉書寫下:「種子可以決定想成為什麼樣子。」查馬克已在古謠傳唱和文化傳承中,埋下希望的種子,現在種子已經萌芽、正在茁壯,絕對會長成大樹,永久守護部落。
查馬克老師的兒子樂可艾.法拉屋樂,在今天獲頒總統教育獎,穿著排灣族服飾,「用最傳統排灣式、最查馬克的方式」北上領獎,將榮耀獻給爸爸,更傳承爸爸的領袖魅力,在足球、木雕、古謠傳唱都展現大將之風,成為排灣族的勇士。
查馬克臨終前,我也曾到家中探視為他禱告、祝福,看到他仍以堅韌的意志力與生命力奮鬥,沒想到昨天深夜還是傳來令人不捨的消息,我們會全力協助家屬處理後事,讓查馬克走得瀟灑與光采,持續守護大武山下的天籟與靈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尹昭德 #李淑楨 #楊思標 #大愛劇場百歲人醫 #慈濟護專 #花蓮慈濟醫院 #大愛電視 #百歲賀禮 #大愛劇場 #臺大醫院 #臺大醫學院 #杜詩綿 #曾文賓 #大愛劇場20周年音樂會 《緬懷百歲人醫 楊思標教授》 1920年出生的楊思標教授,昨天5/26下午安詳辭世。 曾任臺大醫院、臺大醫...
教育志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些心聲與反思。
上週、的確是一週前,網路上傳開了一些關於我的謠言,內容是屬於本年三月就已經傳過、並已進入司法偵查程序的謠言。
我因此也只有在囧星人分享該訊息的貼文下方直接回應,並沒有在爆料公社等其他平台回覆。
我針對囧星人所說的完整內容回覆,請見此文的第一留言。
這一週內,我收到不少朋友的問候,熟悉的我都已回覆答謝、不熟悉的也請容我在這裡致上謝意:謝謝你們的關心,熊仁謙沒事,依舊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不過的確剛剛經歷了一週的深思期。
眾多問候的訊息中,我受一個一向尊敬的老朋友問候訊息影響挺大:他提醒我,名與利的介入,會讓事情被放大、改變扭曲與重製。這讓我開始深深思考,我在做的工作意義是什麼呢?
老話重提,熊仁謙與快樂大學這組子品牌,不過是我的公眾教育志業體脈絡中的一個角色,不但並非我的生活來源、反而是我從創辦至今近五年來,自行補貼了近百萬台幣的空額進去。
為什麼我想做這件事情?是因為我想做個試驗、也想改變下世界,盡自己作為一個哲學人的義務:我希望自己分享的內容,可以真實地對他人的生命產生質變的影響。
所以,我其實不在意是否出名、更不在意受不受大量關注,因為一來我的生活支撐不來自此,二來我有我覺得有趣的生活、喜歡的研究與創作也同時進行著。我的內心生活與自我實現都挺富足的,自認不需要靠這方面的表現來證明什麼。
甚至可以說,名聲對我來說是一個負擔,因為這容易扭曲我想做的事情:根本上來看,何謂質變?我認為印度哲學的核心是「自由」,而當我能夠影響他人而達到質變,意指他人因為我的書、影片、Podcast或任何的創作,而變得更加自由一些。
這段時間我陷入思考的原因是,我發現:「咦,大家真的有更自由嗎?」畢竟看到不少人寫出類似「原來熊仁謙......天啊我不喜歡他了。」之類的留言。
可想見的是,不少人是因為我這些年來累積的小小名氣而接觸到我,進而產生各種論述與想法。當然,事件真相為何在最下方可見,但我想說的是:這種思維,本身就是不自由的一種表現。
任何認為「世界就是得按照我認知的樣子存在」的單一價值觀、對多元聲音的無法理解與想像,進而過度的擁抱與排斥,本身就是一種不自由、是一種對自我想像的偏執。
簡單來說,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單純在分享我想分享的東西:你要為此,覺得我的論述與你全然相符、所以恣意喜愛我或美化我,這與我無關。
同理,事後,如果因為任何原因、讓你覺得你的美化不值得,所以要大力地憎恨曾經美化我的自己,這也與我無關;更具體來說:這傷害的只是你,不是我。
說句老話,沒有人為了取悅你的價值觀而存在、熊仁謙更不是:我平常備受讀者誇讚時不喜、我備受批評時自然也不憂,我只在意自己所定義的價值而已。
回到主題:我最近思考的是「大家真的有因為我的分享,而變得自由嗎?」正因為看到不少人仍然用「世界就是得按照我認知的樣子存在」來喜愛或抨擊,所以我進入了這樣的沈思,也詢問了讀者的大家:你們真的有因為熊仁謙、生命因此質變嗎?因此而更自由嗎?
或許值得開心的是,我收到超過一千個回答「是」,更收到近一千則文字的回覆,鉅細彌遺地描述生命質變之所在。另,讓我覺得暖心的是像這樣的一則訊息:
「你好!我考慮了很久你的作品對我的影響,因為我認為你為我帶來了影響,但未至質的改變,所以我並沒有投下我的一票。
「我是看到快樂大學的youtube頻道再來追蹤你的,你製作的影片為我解了很多疑惑,亦令我對印度哲學和書籍產生了興趣和希望自己能夠和你一樣談吐清晰句句中的。
「但我認為本質在於自己,雖然我的確因為你的影片開始學習到哲學的皮毛,但自問我並沒有再繼續深究,或是去看你推薦的書籍,所以並沒有產生質的改變,我仍然和原地踏步沒有兩樣。」
許多朋友傳來這樣的訊息,更彰顯了一個事實:大家真的,或多或少,有因此而開始辨思、重視「自己」,而不是檢討別人。
k, cool, 看來我做的事情還是有些意思,不過我發自內心挺感謝這次的機會讓我能有這樣的內觀與反思,石頭就是石頭、既非絆腳石也非墊腳石,端看你怎麼看它。
如我所述,我真心的不在意名聲、而是在意是否能用所學啟發他人:如果某人喜歡我的作品,是基於原始部落基因的「黨同伐異」思維、認為我符合他的期待與喜歡所以追蹤我,那就算我有破百萬的Followers,對我來說也是莫大的失敗。
最後,我想與抱持這種價值觀的朋友說:「期待世界照你要的樣子活著,那終生只會在恐懼跟激情中搖擺喔。」
經過這些思維後,我日子依舊、該幹嘛幹嘛,只是也會因此去調整一些在分享的內容,不論是換個形式、換個方法或換個渠道,都是。
謝謝你閱讀這些文字,希望你與我的關係,不存在任何兩相辜負。
希望你能從我分享的各種內容中取得生命質變與自由的機會。
而這,取決於你,不是我。
教育志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台灣拍手︱向阿貫老師與齊柏林導演致敬】
http://yt1.piee.pw/3k7an5
齊柏林導演拍攝《看見台灣》時,希望邀請原住民孩子登上玉山之巔唱一首歌,鼓舞全台灣的人民繼續努力向前,於是聯繫了 #原聲童聲合唱團,造就《看見台灣》最動人的一幕—讓世界聽見玉山在唱歌。幕後推手,除了馬彼得校長,還有廖阿貫老師。
從建中退而不休的阿貫老師,動員身邊親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與馬校長共同創立 @台灣原聲教育協會,就是為了讓布農族孩子替自己發聲,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選擇。
教生物的阿貫老師曾說:「從生物學的觀點,我們都是宇宙的孩子,我們應該都是能量充滿的!所以,只要堅持下去,心想一定就會事成!」因為有阿貫老師的堅持與韌性,我們才能讓世界 #看見台灣,#聽見玉山在唱歌。
今年四月,一生投入教育志業的阿貫老師回歸天家,與齊柏林導演一同在雲的高度繼續守護台灣的土地、照看台灣的孩子;然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與原聲童聲合唱團的緣分會繼續,一年、五年、十年……攜手讓世界看見台灣。
#台灣有齊柏林導演_有阿貫老師_有默默付出的有心人
#看見台灣有很多種好_因此我們變得更好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追蹤 #齊柏林空間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polin_space/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
教育志業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尹昭德 #李淑楨 #楊思標 #大愛劇場百歲人醫 #慈濟護專 #花蓮慈濟醫院 #大愛電視 #百歲賀禮 #大愛劇場 #臺大醫院 #臺大醫學院 #杜詩綿 #曾文賓 #大愛劇場20周年音樂會
《緬懷百歲人醫 楊思標教授》
1920年出生的楊思標教授,昨天5/26下午安詳辭世。
曾任臺大醫院、臺大醫學院院長的楊思標教授,是慈濟護專(現為慈濟科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三十多年前,是他邀請當時臺大醫院的兩位副院長,杜詩綿與曾文賓醫師,一起到花蓮協助證嚴上人創建慈濟醫院。對於慈濟的醫療、教育志業,他貢獻良多。
退而不休的楊教授也布施他豐厚的生命故事,成就慈濟的人文志業,使得大愛電視能夠製播「百歲人醫」這齣大愛劇場,見證良醫典範,做為他一百歲的生日賀禮。
2019年9月7日在大愛劇場20周年音樂會上,飾演他的演員尹昭德特別出席與他喜相逢。
「對於楊教授,我非常感佩、感動、感恩。」相信尹昭德的這番話,也是有緣與楊教授相遇的人的肺腑之言。
虔誠祝福楊思標教授。
大愛阿明❤️
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