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5/17
* 泰國週一(5月17日)通報新增9635起冠病病例,為單日新高,其中有6853名囚犯確診。
泰國新增9635起冠病病例 單日新高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7-114735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週一(5月17日)通報,截至當天零時,韓國較前一天零時新增冠病確診病例619起,累計13萬229起。
韓國新增冠病病例連續三天逾600起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7-114736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紐約8個月大男嬰恩佐明寇拉12日注射第2劑輝瑞冠病疫苗,成為全球施打2劑輝瑞疫苗的年紀最小接種者。依據父親的說法,恩佐明寇拉施打疫苗之後,睡眠、飲食均未受影響,並未出現副作用。
全球最小輝瑞疫苗接種者僅8個月大 https://www.zaobao.com/news/story20210517-114741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沙烏地阿拉伯星期天(5月16日)宣佈從大多數國家乘坐飛機抵達的外國旅客如果已經接種了冠病疫苗,將不再需要接受隔離。
沙烏地宣佈接種冠病疫苗的多國旅客入境無需隔離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7-114737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新加坡昨天(5月16日)新增17起無關聯病例,包括一名濱海灣金沙賭場荷官、一名萊佛士醫院護士和一名新加坡理工學院學生。
新增無關聯病例 包括濱海灣金沙賭場荷官和萊佛士醫院護士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517-114722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指出,一旦有學生確診,就算是校外感染,教育部也會迅速採取行動為整所學校進行冠病檢測,以及讓學生轉為在家學習;這是考慮到B1617毒株的特性所採取的預防措施。
印度B1617冠病變種毒株似乎對兒童的影響比較大,促使教育部採取比去年更謹慎的態度應對,目前染病學童雖然有一些出現了症狀,但沒有一個屬於重症。
剛就任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衛生部長王乙康,以及教育部長陳振聲昨天(5月16日)傍晚在記者會上,針對這一「雙變種」毒株比過去的病毒更容易感染兒童的觀察發表意見。
一有病例迅速為全校檢測 ,新加坡應對方式已和去年不同。
王乙康指出,一旦有學生確診,就算是校外感染,教育部也會迅速採取行動為整所學校進行冠病檢測,以及讓學生轉為在家學習;這是考慮到B1617毒株的特性所採取的預防措施。
他在記者會開始之前曾與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通話,對方提及B1617毒株似乎對兒童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你可以注意到,學校此番的應對方式和去年相比有所不同。」
陳振聲則指出,雖然目前染病的學童沒有出現重症,但局勢仍然令人擔憂。
他也強調,目前還沒有疫情在學校傳播的確鑿證據,但現階段絕對不能自滿,當局須擁有不同的防疫措施選項,才能保證民眾能在這個冠病還在傳播的世界中學習和生活。
他說,學生長期在家學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可能的情況下,教育部會盡量為學生提供面對面的授課,這就須要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為更年輕的群體進行疫苗接種,以及通過更快的檢測方式,迅速圍堵疫情的傳播。
新加坡政府同時宣佈輝瑞疫苗接種將降低年齡,凡12歲以上者皆可接種疫苗。
陳振聲指出,輝瑞目前已經向新加坡提交允許12歲以上的群體接種疫苗的申請,教育部和衛生部將緊密合作,在疫苗供應足夠以及獲得批准之後,制定年輕群體的疫苗接種計劃。
過去輝瑞疫苗只獲允許在16歲及以上群體中使用。王乙康昨天也補充說,疫苗並不是對兒童不安全,而是輝瑞的早期臨床試驗中並沒有足夠的12歲至15歲年輕人參與。隨著輝瑞對這一群體進行更多測試,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已經緊急批准12歲至15歲群體施打輝瑞疫苗。
B1617變種毒株對兒童影響似乎較大 但未出現重症情況 https://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210517-114723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德1萬3000人完成接種依舊感染冠病】根據德國聯邦衛生部當地時間週五(5月14日)發佈的數據,該國目前完成全部疫苗接種的人數已超過800萬,但其中仍然有約1萬3000人的冠病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佔比0.16%,死亡人數為662人;接種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數已超過2850萬人,其中有約4萬4000人感染冠病病毒,佔比0.15%,死亡人數達到約2000人。
根據德國聯邦衛生部的說法,目前還不能確定完成全部疫苗接種人員的具體感染時間,究竟是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的14天之內還是之外。
* 【印度北方邦官員首認:冠病死者遺體遭人拋入恆河】印度冠病疫情嚴峻,恆河早前出現疑似來自北方邦的數十具遺體。路透社看到的北方邦政府文件顯示,當地官員首次承認一些死於冠病和其他疾病的人士,遺體遭人拋入河流,而非按適當儀式處理。
北方邦高級官員辛格在上週五(5月14日)發給地區領導的備忘錄中證實浮屍來源,估計拋屍量激增可能是貧困和偏遠地區民眾沒錢買火葬用的木柴等材料、一些社區的宗教信仰,以及有家庭恐懼屍體傳播冠病病毒。
* 英國星期天(5月16日)達到2000萬人完成兩劑冠病疫苗接種的里程碑。
據英國政府數據,目前有2010萬3658人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即成年人口的38.2%。另外,有3657萬3354人已接種一劑疫苗,即成年人口的69.4%。英國自去年12月8日以來,共接種5667萬7012劑疫苗。
英國達到2000萬人完成兩劑冠病疫苗接種里程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7-114737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以色列星期天(5月16日)對加沙地帶發動的空襲,造成42名巴勒斯坦人喪命,這是以巴衝突這近一周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以色列周日空襲致42死 一周內最高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517-114734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以色列炮轟加沙地帶哈馬斯首腦住家 也炸毀國際媒體大樓引發國際強烈反應】
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空襲,目標包括哈馬斯領袖葉海亞·辛瓦爾的住家。衛生官員說,有至少26名巴勒斯坦人被炸死,包括八名兒童,而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和南部城市貝爾謝巴則遭受火箭彈攻擊,約10人受傷。
* 由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等創立的湖畔大學一塊刻上大學名稱的巨石,被工作人員「除名」。
網上流傳的視頻和照片顯示,工作人員疑似使用燒焊工具,抹去鐫刻在巨石上的「湖畔大學」四個字。香港《明報》報道,工作人員昨天(16日)進行「除名」工作,而這塊巨石位於湖畔大學的杭州西湖浴鵠灣校址。
不少中國網民將除名行動解讀為湖畔大學走入歷史。微信賬號「遠東銳評」今天上載除名視頻,並在標題打上「湖畔大學,成為歷史!」
馬雲等創辦湖畔大學石刻字疑被清除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517-114735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教育部美國社區大學承認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同學寄來的讀書感想
今天稍早接到老同學寄給我的「讀書感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韓宜博士很多年前和我一起經由教育部特殊資優輔導計劃保送上台大物理系,後來轉向財經及企業管理,當上教授,現在還和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顧佳一樣,經營高品質有機茶葉的事業,她的簡介列在文章後面,讓讀者認識她。大學畢業後,大家都忙於進修、工作、家庭等,二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聚在一起聊聊。這次新書一出版,老同學不但馬上閲讀完整本書,心中感觸很深,立即寫了「讀書感想」,還多買了八九本新書來分贈親友。非常感謝韓博士的支持及鼓勵!
=====
李宗恩醫師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讀後感
韓宜博士
前幾個星期才和我在英國幫我調整骨骼的大師Barry Pluke和他傳承的兒子Benjamin Raphael Pluke談到人體和重力的問題,討論到西方醫學不承認重力對人體的影響,我當時提到了在美國矽谷及華人圈以中醫赫赫有名的台大物理系同學李宗恩,於是我們開始討論中醫及許多東方傳統醫學與物理的關係,難怪一位懂物理的優秀同學可以把中醫融會貫通到極致!幾小時後,在物理系群組得知了李醫師新書要上市的消息,我馬上跟大師和所有在現場的朋友分享這個好消息。可惜他們都看不懂中文,而這也凸顯了即使西方有很多想要在中醫上面精進的有心人,若無相當的中文基礎,難以深入探討,更不用說在西方主流醫學上能夠有辦法取得任何的發言權。
然而,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李宗恩醫師,大學後即赴美深造並長年居住矽谷,這本中文新書『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至少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是一位在西方土地上發揚與實踐中醫的世界級大醫師,以多年的各種案例及最近的新冠肺炎治癒成果,讓全世界各地的中文讀者可以最科學邏輯的思維進入中醫的大門。
我從小在台北長大,從小到大看病都是去西醫,前公公也是知名的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及前連戰副總統的家庭醫生,為什麼這十年來我選擇完全拒絕西醫的醫療?
當年我三歲大的女兒突然跟我說他背痛,我不想要他從小穿著矯正鐵衣,於是有位朋友介紹我去給中醫看,當時我也如同李醫師書中寫的很多人對中醫的刻版印象,認為中醫不科學、不可靠、江湖術士…..但我沒辦法之下,開始到處問人。
『中醫是五千年人體試驗的結果,人類知識有限,如何能對不知道的東西說他不科學?』第一次在波士頓與一位在知名西藥廠當研發主管的朋友討論西藥和中藥的事情,他接著說『中藥是複方、西藥是單方,中藥一次可以打多個機轉、西藥一次只能打一個機轉。我們想要從中藥裡面得到有效成分去研發西藥,就算投入了巨額經費,也只知其中一兩種成分,你怎麼可以說中醫和中藥不科學?我們人類的知識太淺薄了』。這位高中老朋友給了我很多觀念的糾正。
在我父親去世前一週,我和母親被台北榮總的主治醫師請到房間,他打開電腦給我們看一些難懂的數值,說『因為你父親的肺積水造成感染,我們給他用抗生素,但是他又不能喝很多水以免產生更多積水,所以腎臟的指數一直上來,預計下週就會出現紅字……』。我母親一直哭,我很生氣的問醫生說『你們早就知道會這樣的,不是今天才知道,為什麼先前一直跟我母親說你們可以治?現在擺明了就是你們沒辦法治!為什麼不早一點承認,好讓我母親可以接受我建議的中醫及第三類醫學的治療?』
如同波士頓的朋友所強調,多重問題根本不可能透過西醫和單一的西藥去處理,就算不同科別的西醫會診、聯合用藥,所有的西藥研發過程與上市許可都是嚴格控制在單一機轉上,無法對交叉效果去作預測。
父親的喪禮上,我沒哭,因為我還在生氣。到現在,我也很少哭,因為我還沒生完氣!一直等到看到李醫師的這本書,我才大哭,中醫和中藥一直被包括華人在內的台灣人所不信任,這本書至少得到了一次平反的契機。
但誠如李醫師書中提到許多人的困惑,甚至有些有名的中醫也是故弄玄虛以賺錢為目的,以致中醫背負了許多罪名。『中醫有沒有效?你看了以後自己身體會有感覺。感覺變好,就是有效,如果兩三天都沒感覺,你就再換一個中醫』我在洛杉磯UCLA醫藥管理畢業的表妹建議我。
就這樣,我與朋友介紹的一位台中的中醫師結緣,到最近這十年來,我感冒也看中醫,如果症狀很輕,一帖藥下去就好。後來我每天忙事業和學校,有一天下課後我突然暈眩,學校叫救護車來,我在救護車上要求把我送去中醫,醫護人員說一定要把我送到西醫的急診室,結果檢查搞半天弄不出所以然(我本來就知道會是這樣),給我打了一瓶點滴後,放我離開,我就直接去找中醫,他幫我緩解幾個穴道,躺了一小時後就恢復了。這也凸顯了在現代醫藥制度下,甚至在台灣這麼多優秀中醫的環境裡,我們沒有辦法完全選擇自己的醫療方式。回應到李醫師開頭寫的新冠肺炎可以100%用中藥醫治重症甚至預防的成功經驗,世界各國甚至包括台灣防疫模範生是否可以讓患者選擇使用100%中醫的治療?這真的不是是非題,寧可花大錢用昂貴的西醫西藥,讓醫護人員疲於奔命,讓重症無助地離開,我相信是中西方醫界的發言權位階問題,更是各國政治角力的問題。
借用洛杉磯表妹說的,如果西醫和西藥無法改善,為什麼還要繼續去?
我不能理解的是,我們總是覺得西方先進國家一切都科學,從小被洗腦,但有腦子思考的人,為什麼不問上面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要一直在西醫拗下去?這就是我在台北榮總生氣的原因,台中的中醫幫我爸爸治好中風,可以下床自己走動,當時也是因為在台北榮總請我中風的爸爸出院時,醫生跟我說『你父親就是要這樣躺一輩子了….』在我母親絕望下,他們願意『試看看』我說的中醫。中醫總是在西醫沒辦法下,成為那最後『試看看』的選擇,好,我也認了,但是已經幫我爸爸治好中風的醫師,為什麼我的母親和妹妹卻在最後還是要選擇那個從來就無法治好爸爸的台北榮總?
後續,我也因此接觸到第三類醫學,每週固定去給一位老先生治療,這位老先生精通易經八卦和氣功,其實身體有很多西方醫學檢查不出來的問題(像是我的暈眩案例),是『氣』不通暢造成。我一直和這位老先生討論各式各樣的這些課題,讓我領悟到許多事情,其實中醫就如李醫師說的『宏觀』,人體是一整個系統,無法用西醫的『微觀』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頭痛可能是其他的原因造成,就像我長期開車跑農場,坐骨下半身很容易痛,但是那是因為我本來就有脊椎側彎曲問題,導致長時間坐著開車時更加壓迫,不是坐骨本身的問題。李醫師在書中寫到的許多案例,看似表象是什麼問題,但其實另有其因,都是同樣的原理。這就是西醫『治標不治本』,大家從小都聽過,但你有沒有認真想過?尤其人過中年有很多是西醫儀器測不出來的病,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經驗。
長期跑農場,我深信健全的生態平衡是最好的永續。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西醫的微觀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失掉生態系的平衡!就像我父親最後腎衰竭離世,絕對不是他的腎臟有問題,而是他的身體生態平衡嚴重失衡造成的。
同樣的,新冠肺炎致死?新冠肺炎就算是世紀瘟疫,也只是身體失衡的一個促動點,和其他流感致死沒有兩樣。至於為什麼要獨厚『新冠肺炎』?為它封國封城、為它隔離、為它在家工作、為它放棄人類文明的基本尊嚴……明明中醫有有效的治療甚至防範方式,卻仍然蒙閉眼睛,告訴大家什麼西藥、什麼趕鴨子上架的疫苗?
這就是我母親和妹妹當年眼看著我父親在西醫的治療下,愈來愈糟,卻仍然不承認他們選擇的錯誤,直到今天,他們還是相信西醫和西藥的『科學』。
以李宗恩醫師深厚的『科學』訓練背景:台大物理系、史丹佛電機博士、矽谷科技新貴…..。他這樣有多重紮實背景的中外知名中醫寫出來的書,希望能取信更多曾經不願意面對中醫科學和有效五千年人體試驗的事實。我在英國有許多朋友也是寧死不打COVID-19疫苗、更不會去NHS(UK N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的。我一直相信,中醫會在海外發揚光大,因為華人自己很難相信自己五千年的智慧累積會比西方更科學,因為我們的知識太有限了。所以,從李醫師的這本書開始,讓我看到了『中醫史丹佛』的未來!加油!
作者簡介
韓宜博士,Dr. I Han,畢業於台大財金系與經濟系、英國University of Reading國際管理碩士、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博士,目前任職於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副教授,並為亞格農時尚社會企業創辦人(Agra Boutique 亞格農時尚),協助台灣小農手作精品,以Taiwan Tea & Co.品牌進軍美國和Formosan Farms品牌進軍英國與歐洲市場(www.taiwanteaco.com, www.formosanfarms.com.tw)。代表著作Soci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in Taiwan為紐約Palgrave Macmillan邀請出版,十多年來專注於台灣農業、農村偏鄉社區、弱勢農民的研究、教學、輔導,近年研究與實踐皆以農村永續環境與商業模式,和女性社會創業為主軸。
=====
(http://andylee.pro/wp/?p=9270)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博客來 https://bit.ly/05100135-B
誠品 https://bit.ly/3ocbxvw
金石堂 https://bit.ly/3nruSsq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05100135
教育部美國社區大學承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新增3例,1例本土感染源不明;遊樂園風景區擬人流減半;在家開趴最高罰30萬】
今(8)日台灣新增3起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例,其中有2例境外移入,1例本土病例。本土病例是一名30多歲的女性,目前還找不到感染源,沒有出國史,生活單純沒有工作,指揮中心表示,「因為一些因素,她無法很清楚說明暴露可能性」,但到底是因為何種因素,指揮中心三緘其口不願透露。目前台灣累計379人確診,包括案379在內,有4例尚未結案的本土不明感染源個案。
■本土病例疫調有難度
這名30多歲的本土案例(案379),4月4日出現發燒、流鼻水症狀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今日確診。指揮中心初步掌握接觸者共21人,包括個案同住家人及就醫接觸者等。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案379住在北部,只就醫一次就確診,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及周邊地區為主,自述都在家中,沒有上班,偶爾走路去購物中心買東西,「有一些因素,她無法很清楚說明暴露可能性,還在用其他方式做疫調。」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則補充,她的先生曾到廣州工作,1月回來,案379去過東南亞,2月9日回來,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現場媒體數度追問案379說不清暴露史的原因,指揮中心都未正面回應,只否決各種可能性。莊人祥說,案379不是無法言語,不是重症,只有輕微發燒、流鼻水,也不是失智症。
針對媒體不斷追問,莊人祥後來索性表示,「大家就不要再問了,有些真的不方便講。」希望媒體再給一天時間,追查感染源。
包括案379在內,台灣目前有4例尚未結案的本土不明感染源個案,其中案268(50歲個人工作室老闆)仍住在加護病房,案322(師大學生)、案336(女保全)都屬輕症,莊人祥表示,這些案例都還在調查感染源中,有消息就會公布。
■1境外移入個案在西班牙讀書,出現腹瀉症狀
今日另新增2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20多歲女性(案377)及60多歲女性(案378)。其中案377在西班牙就學,3月22日入境後進行居家檢疫,3月23日出現喉嚨乾痛及腹瀉症狀,並自行服藥。
4月4日地方政府追蹤個案健康狀況時,她表示持續有流鼻涕及鼻塞情形,且有輕微腹瀉、胸背痛等症狀,因此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
案378於2月16日至3月29日前往印尼探親,返國後進行居家檢疫,於4月1日出現咳嗽症狀,4月4日因身體不適就醫,經診斷有呼吸困難、發燒、全身倦怠無力及肺炎等情形並收治住院,5日由醫院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
■夜市將採單一出入口,樂園風景區人流減半
近2天都只新增3例,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威脅減輕中,接下來重點是清明連假的群聚人潮,預計到週日可以了解趨勢。
為避免之後再度出現連假風景區高密度群聚,今日指揮中心也針對遊樂場、主題樂園、風景區、夜市、菜市場、商圈、百貨公司與寺廟等場所,提出了進一步的管制說明,以達到減少人流總量的目的。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目前預計會以總量為概念,交通部所管理的風景區、遊樂場所、主題樂園,面積規模大小不盡相同,會以周邊停車場控管流量,管制量以停車場車位的50%為準,若車輛數達到管制量的一半後會提出警訊,提醒用路人改到別的地方,也會導引到周邊的風景區。
夜市、菜市場則是規劃為單一出入口,基本上會依照夜市、市場通道、人行走的空間,計算流量,也會一併要求夜市餐飲做隔板、減少座位數,商圈和百貨公司美食街也按同樣概念處理。陳宗彥表示,經濟部週日提出這些措施後,已跟地方政府開會,很快時間內會提出完整計畫。
至於飯店來客數是否要限制,陳宗彥表示,飯店暫時不會做訂房管制,但有請交通部在連假前7天,陸續提供訂房資訊,讓指揮中心預期連假會有多少人潮。飯店早餐也會請觀光局輔導業者改用套餐,避免用餐時間擁擠。
寺廟參拜部分,指揮中心也請地方政府輔導,將參拜路線單一化、管控參拜廳人流,避免人流交錯。
陳宗彥指出,還有些細節要補強,2天後會開會,訂出指引。陳時中則表示,若風景區的地方政府有相關管制措施,在不違反人權的前提下,「報上來我們都會欣然同意」。
清明連假出遊人數高於指揮中心預期,各學校收集家長和學生身分證資料、國內旅遊史,預計註記在健保卡上,引發爭議。
陳時中表示,的確有請教育部協助,要求學校調查旅遊史,用途是監控疫情,但目前只是先收集資料,還不會註記到健保卡,「如果看到疫情有浮動,就會註記。」
他解釋,因為大家都關心連假後疫情是否有變化,指揮中心必須要有目標群,這些旅遊史資料可以核對就診情況,如果監控發覺疫情陡升才會註記健保卡,沒有大的變化則不會註記。
■居家檢疫者朋友不當來訪,最高罰30萬元
由於先前曾發生居家檢疫者找朋友來家中,莊人祥今天表示,已修改居家檢疫通知書內文,將不當拜訪、開Party部分寫進通知書裁罰事項,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38、58條,可處30萬罰款,目前已在簽呈,至於何謂不當拜訪,則有待細節出來後進一步說明。
今天指揮中心也宣布,從第4輪口罩實名制預購開始,除了四大超商,口罩取貨地點新增全台各地的全聯及美廉社。
第4輪口罩實名制預購從4月8日早上8點起到4月10日晚上8點,4月11日早上8點到4月13日晚上8點完成繳費,4月16日到4月29日可取貨。
■武漢解除封鎖,逾400滯留台人返國仍遭限制
湖北省武漢市封城76日後於今天凌晨零時解封,撤除進出武漢的交通管制點,民眾仍需憑健康碼綠碼進出小區與搭乘海陸空大眾運輸。但有專家從近期普查資料推估,武漢的無症狀感染者仍有大約1至2萬人;武漢官方統計有70個「無疫小區」因出現無症狀感染者等原因被摘牌,建議市民「非必要不外出」。
目前仍有超過400名滯留在湖北省與武漢的台人,因有湖北旅遊史被註記,不能自行買機票回台,不得入境台灣。
陳時中表示,目前武漢仍然有登機管制,也用橙色或綠色健康碼管制小區出入,「解封確實的情況怎樣,還要再觀察。」未來是否會實施類包機或包機則需要再協商。
為何至今仍未解除註記,陳時中坦言,「我承認我們對武漢比較嚴格,」因為武漢是第一個封城,是發源地,「做決策的人都會對武漢持以高度警戒。」
但他強調,台灣是對武漢比較嚴格,但是對中國沒有,2月10日要求中國到台灣需要全面檢疫時,中國每百萬確診人數是28.7人,當時台灣是0.76人,3月19日要求美國、日本來台要檢疫時,美國每百萬人確診是23.6人,日本則是7.3人,那時台灣是4.2人。
他表示,當然會根據社區爆發情況、速度,予以研判限制和相關措施,沒有刻意要針對哪個地方。「所有措施都是按照當時情況,沒有說要對誰好對誰不好。」
外傳下一趟接返行動可能會採上月的上海類包機模式,讓國人自行前往有直飛台灣航班的機場後,搭乘指定班機回台,時間可能安排在4月中旬,上一批類包機回台者解除隔離之後,若兩岸協商順利,則採武漢包機模式。今日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各種模式都不排除,都會持續和對岸協商達成共識。
上一趟類包機未經過和中國的協商程序,為何這次需要?邱垂正表示,從媒體報導可知,武漢宣布解封同時仍強化小區管控,部分國人可能需要出行、交通方面等協助,經過溝通會讓接返更順利。
陸委會今則發布新聞稿指出,從湖北疫情防控單位強調「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陸方其他省市仍對武漢人入城要求須接受核酸檢測等訊息,顯示武漢疫情狀況仍需密切觀察。對於滯留在湖北民眾維持註記,目的在控管風險,使滯留民眾在返台過程及返台後,能做好相關防檢疫安排,保障他們的健康平安,同時避免國人擔憂疫情擴散而惶恐,請外界勿做負面解讀。
■陳建仁接受BBC專訪,重申台灣可以幫助其他國家
台灣近來在國際頻頻引起關注,英國BBC今早訪問副總統陳建仁,他首先祝福英國首相早日康復,特別提到2003年抗SARS經驗,讓台灣了解到設立疾病指揮中心的重要,以及加強檢疫隔離、疾病控制,「迅速採取行動、超前部署,是防止疫情擴散的重點。」
BBC特別詢問台灣是否會幫助其他有需求的國家,陳建仁表示,總統蔡英文已明確指出,台灣基於人道主義會幫助其他國家,例如提供口罩等醫療物資。目前台灣也與美國合作,研發疫苗、快篩試劑,期盼也能與英國合作。
(文/林慧貞,曹馥年;攝影/余志偉)
#延伸閱讀
【圖表看疫情: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疫情下的陪病風暴/1天2千6仍找嘸看護,陳時中鬆口:全責照護擬納健保】https://bit.ly/2ybtR3p
【COVID-19三大希望之藥,台灣全數備戰到位/「法匹拉韋」台製藥原料啟動,東南亞多國都想要】https://bit.ly/3aAYFZv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