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菜大廚阿龍師(鄭文龍)上第二道菜
鄭文龍 (阿龍師)參選恆春鎮長登記時,提出12項政見,那是阿龍師的第一道菜,今天配合總部成立,上更拿手的第二道菜。
配合政策、導入科技、打造恆春為陸空無人載具的示範區
行政院已於107年5月17日通過全球首創的陸、海、空無人載具監理沙盒《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待立法院三讀通過後,預估最快2019年上路實驗。
無人載具科技興起,已是國際發展的趨勢,包括陸地的無人(駕駛)車及空中的無人(駕駛)機。為期領先全球,政府透過立法鼓勵國內產業投入無人載具創新應用,建構友善、安全、創新發展的法規環境,並透國「無人載具監理沙盒」,媒合金融服務業與業者在這個領域共同發展,無人載具業者,將可以申請在道路、領空、領海,啟動最長四年的實驗期。
環顧國內最適合無人載具試驗的示範區就是恆春半島,尤其是恆春鎮。現在不只政策環境成熟,相關科技的發展更是已經達到商業化運用的階段,無人(駕駛)車固不用說,無人駕駛的自動導航飛機,以及較小型可以直昇起降的旋翼航空機,波音公司已經開發完成進入量產,就等時機成熟,直接投入「無人機」的廣大市場。
配合政策、導入科技、天菜大廚阿龍師(鄭文龍)上的第二道菜如下:
第一、恆春五里亭機場綜合開發計畫:
1、五里亭機場設為「無人機」的母港;航線分為兩種,一種是境外航線,開闢屏東、高雄、台南直飛恆春的中程航線;一種是境內航線,開闢以五里亭機場為基地的凌空觀光航線,一種是原地起降環繞恆春半島的觀光機,一種是扮演運輸工具,將遊客疏運往已配置起降基地的恆春各大景點,作為運輸機兼觀光機。
這個計畫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恆春觀光旅遊業轉型以及五里亭機場起死回生的一石二鳥計畫,因為有政府政策以及成熟先進科技的支持。唯一要克服的還是冬季落山風是否影響飛安,根據波音公司原型機的實驗,機上備有六座陀螺儀,可以在強風中仍維持機身的平衡,可以安全飛行及起降。
2、在五里亭機場建多功能小巨蛋:可舉辦大型室內的體育競賽、大型演唱會、多功能的歌劇電影院,文創展館,周邊興建機場過境旅館,搭配觀光休閒設施,結合觀光旅遊以及小兒美的機場,開闢為國際性會展中心。
第二、恆春鎮市中心規劃為「觀光無人車」的示範區:
1、恆春鎮內的開發已近飽和,加上舊有街道狹窄,缺乏停車空間,每遇假日,車滿人滿為患,大型遊覽車一旦駛入市區,動輒塞爆,嚴重影響遊客進入觀光消費的遊興。
解決之道,就是將恆春市區劃為徒步區,所有觀光客的大中小型車輛全部集中於鎮外停車場,(恆春鎮民憑身分證明可以駕車入境)配合遊客性質,再以大中小型的電動「觀光無人車」,接駁進入市區住宿、觀光、逛街、消費,以徹底改善交通、停車與空污問題。
2、以「觀光無人車」的乘車卡式票券為主,與悠遊卡、支付寶等公司合作,結合市區及各景點商家發行「恆春卡」,作為消費支付工具,憑卡搭車及優惠支付消費金額。恆春鎮民則可憑卡免費搭乘「觀光無人車」。
3、恆春舊市場的文創中心改建為「北飄鄉親國宅」,提供給旅外恆春鄉親返鄉探親、訪友、觀光短期住宿,加強與旅外鄉親的聯繫,並合理回饋。
第三、與文化部合作,擇公有地興建「恆春國際藝術家聚落」:
「國際藝術家聚落」將邀請國際大師級知名藝術家,如影劇、音樂、攝影、繪畫、書法、文學等免費進駐,請他們以恆春半島為創作題材,從不同的藝術角度,頌讚恆春之美,透過他們來為恆春代言,一方面行銷恆春,一方面充實恆春的藝術水平與文化內涵,進而培植在地的藝術家。
免費住宿期為三個月,期滿提出相關作品成果,若有需要延期續住,經過審核,得延長三個月。
配合「恆春國際藝術家聚落」,定期舉辦「恆春國際藝術家聚落成果展」,並配合成果展於落山風淡季舉辦國際性「恆春嘉年華會」,藉此招徠大批國際觀光客。
文創徒步區申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傳統技藝的再發揚與舊城復甦如何更好?
文/ 洪正
感謝 三民惟新 陳柏惟 ,上週末我們一起大港開唱,柏惟介紹了 言成金工坊 - 駁二 的創辦人洪明雄、洪明輝與我認識,從他們的故事可以一窺老高雄的近代轉變。
✦ #高雄都市化的濫觴
日治時期總督府自二十世紀初期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填海造陸與築港計畫,打造當時高雄最現代化的區域,包含寬敞平坦的街道、西式建築、鐵道、銀行、學校、公園、市場等,更有自來水與電氣設施,帶動了哈瑪星與鹽埕一代成為高雄的政經中心,可以說是高雄近代都市化的起點。
儘管戰爭帶給高雄莫大破壞,但這波隨著築港工程帶給高雄港龐大的商業驅動力也持續到戰後。
1950 年韓戰爆發,美軍為穩住亞洲情勢,在台的中國政府(你沒看錯,當時的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代表)允許美軍艦泊靠在鹽埕區的三號碼頭。隨著人流物流金流的湧入,鹽埕埔穩坐高雄商業中心歷久不衰,直到 1960 年代更是全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而本月初剛拆掉的大新百貨更是台灣戰後首家大型百貨公司。
當時的盛況可以這樣想像:到銀座買衣服或布料請人裁製、至堀江尋找舶來品,逛累了就到大溝頂品嚐美食,最後再到新樂街買個金飾回家。而言成金工坊的故事,或許可以從這裡說起。
1960 年代的鼎盛時期,整條新樂街上有三、四十家以上的金飾店,言成金工坊創辦人的父親洪清發更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金工師傅。但隨著金價飆漲、金飾設計品牌與新的銷售通路興起、機械化大量製造的飾品擠壓傳統金工業的生存空間,加上外在環境——都市擴張與商業機能轉移,使得鹽埕埔的榮景在 1980 年代後就不復見,逐漸轉變為具有慢活感的舊城區。
這段期間,洪金發師傅轉為金工教學,而後兩個兒子洪明雄、洪明輝更立足於傳統工藝,融合創意元素,與因應市場變化成立《#言成金工坊》,並於 2016 年向高市府文化局申請「人才回流計劃」、進駐 駁二藝術特區 The Pier-2 Art Center 持續發展至今。
✦ #駁二如何更好?
為了振興經濟、重回榮景,市府在 2000 年前後多次編列經費改造鹽埕埔,包括在制定統一規格的商店招牌、設立新式路燈、規劃新樂街行人徒步區、改善堀江商場周邊道路景觀、光榮國小地景地貌改善等,加上駁二的發展,結合高雄從過去到現在的諸多獨有特色,例如海港碼頭、工業倉庫、臨港鐵道⋯⋯其效應也擴散到高雄早年的市中心鹽埕埔,讓舊城區的重生與藝文能量的帶入相輔相成。
近年鹽埕的復甦,雖然和駁二有相當關係,但駁二以外的老鹽埕,包含最精華的新樂街,一方面有老屋復活再生,但老店也不斷的凋零。不論產權、租金的困擾、跨業合作的障礙,或城市環境的欠缺友善,都讓老市區再生的步伐無法盡如人意。
鹽埕的發展,應該已經跨過了點和線的階段,進到「面」的全市型提升,台北大稻埕、台南正興街、文華街,都結合了不等程度的在地商家與庶民文化。我認為在不斷的引進「文創」元素之際,現有業種與在地商家傳統技藝的發揚與設計宣傳,再到民間自主組織的合作發聲(如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 叁捌地方生活 等),都會是區域復甦的基礎動能。
我認為,駁二的魅力來自新與舊的結合,我們期望新建設與新建築帶來更豐富機能,但在鹽埕近年老屋仍繼續消失、鐵道文化資產日漸凋零的遺憾下,我期許「#老屋修復」、「#工匠傳承」、「#鐵道文化」能以駁二作為櫥窗,結合適當場域與商業/行政模式,#讓年輕團隊可負擔場租的成本,獲得發展機會,才能使老高雄過往的繁華記憶,能成爲下一代的資產!
--
今晚《言成金工坊》頭家洪明雄也會上節目唷!歡迎大家收看:
🍍直播時間:3月27日(二) 19:00
🍍主持人:陳奕齊(台灣學堂副執行長)
🍍來賓:洪明雄(言成金工坊掌櫃)
🍍直播網址: 鳳梨直擊台 https://goo.gl/Qaoy7J
🍍四季線上影音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4gtv.tv/videos/1776968229278043/
#鹽埕 #傳統技藝 #新樂街 #金仔街 #舊城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