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孩都看得懂 #讓博物館走進生活
#宜瑾質詢報告
博物館是許多人休閒的去處,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場域!近年來,許多博物館、科教館,都用創意的網路行銷、商品設計,吸引了民眾的到訪,故宮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不過,故宮的展覽陳設,往往讓民眾大嘆看不懂!也並非所有民眾都會租借導覽器,許多展品缺乏明確的解說,使民眾與故宮的距離太遙遠,讓民眾接近博物館的契機,成了惡性循環的可能,不再造訪博物館、社教機構。
宜瑾以台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為例,向故宮來建議,應配合整體展區的設計,配置適當的解說牌,讓民眾也能充分理解展品的展出意涵,達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
另外,目前故宮中許多的 #互動性 設備,對小朋友的身高不夠友善、觸控螢幕流暢度不佳,這些都可能影響民眾的博物館體驗,宜瑾也將繼續督促故宮以 #使用者中心 的角度,來改善目前故宮的互動性設施。
宜瑾也特別關心故宮南院與蒜頭糖廠五分車合作,讓五分車從嘉義高鐵延伸到故宮南院,促進觀光交通💪
文化與教育是國家的重要根基,宜瑾將持續與故宮來溝通,讓每位大眾都能看得懂博物館,也讓博物館走進大眾生活,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特別誇獎南院小編和故宮精品小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故宮精品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文化涵化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時代講堂:【創業家夢想講堂】
時間:9/23(四)20:00 - 21:30
講師: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鄭涵睿
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曾說過:「沒有失敗,代表你不夠創新。」失敗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經歷失敗後失去信心與再次挑戰的勇氣,今天我們想跟你分享在成功案例背後,那些被遺忘的失敗例子,當我們面對失敗時,該如何重拾勇氣面對?如何把失敗視為成功的動力?
這場講座我們將帶領你看見:
1. 對你來說失敗是什麼?它能帶給我們什麼價值?
2. 在經歷波折後,身為領導者該如何整頓團隊找到共識前進
3. 在團隊中,如何創造「容錯文化」讓團隊在快速迭代中,產生創新的點子
文化涵化例子 在 法語兔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面子」的法文怎麼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週課堂有學生詢問:「是否有面子文化的法語呢?」面對學生的疑問,我這才意識到,關於東西方「面子觀」這麼重要的議題,自己卻從未寫過專文。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和比較吧!
面子在我們的文化圈中有多重要?
爭臉、爭面子、爭光、爭氣、丟臉、丟面子、
看在某人的面子上、無臉見人、不要臉、賞臉、給面子……。
真沒想到我們居然有這麼多關於「臉」和「面子」的表達語!
臉,在法語中是le visage,而面子,則是la face。這兩者在西方的面子觀中所指涉的意義差不多,都是指「他人所給與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但是在我們的文化中,臉指的是:在個人的形象(涵蓋家世、知識、氣質、外表、才華和道德素質等個人條件)符合社會期待後,從自己內心生出的自尊和滿意。
而面子則跟他人有關,這是一個必須在社交互動中,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東西。面子無法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
舉個例子:
人們會因為亂丟垃圾(或其他不好的行為)而感到很丟臉,而不是很沒面子。會因為得不到他人的敬重而覺得沒面子,而不是丟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幾種關於面子的法語說法:
🇫🇷 丟面子 perdre la face
Les Taïwanais aiment conduire des voitures de luxe de peur de perdre la face devant leurs amis.
台灣人喜歡開豪車,惟恐在朋友面前沒面子。
🇫🇷 挽回面子 sauver la face / sauver les apparences
Il s'est moqué de moi devant tout le monde, comment puis-je sauver la face ?
他在大家面前嘲笑我,我該如何才能挽回面子?
🇫🇷 給面子 donner de la face
Faut pas réfuter les gens de façon directe, il vaut mieux leur donner de la face.
不該太直接駁斥他人,要給人面子才好。
🇫🇷 保留面子 préserver les apparences
Il s'est efforcé de préserver les apparences mais il a fini par se ridiculiser.
他努力想保留面子但最後還是出醜了。
在西方的面子觀中,因為不像我們細分為「臉」和「面子」,所以法語中的面子la face指的一律是「他人所給與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百年前,有位英國作家說:
" L'Orient c'est l'Orient, l'Occident c'est l'Occident, et les deux ne sauraient se rencontrer. "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者不能相遇。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東西方是多麼的不同。
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文化,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自由和民主精神。這在西方逐漸形成了一種以「個人自由」為核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
而我們的文化源於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是「和諧」和「仁愛」。因此,我們的文化重視社會整體,並且強調個人服從整體,是「集體主義」的價值觀。
簡而言之,西方重視「個人」,而我們則重視「關係」。在西方,和別人搞好關係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不特別注重「給人面子」。而在東方,因為關係高於一切,因此面子運作就成為生活的必須。這也是東方和西方文化根深柢固的差異。
要理解東西方的不同並非容易的事。同學若對於東西方的面子觀有其他體驗,也非常歡迎分享喔!
文化涵化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文化涵化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文化涵化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