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上午在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及 #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聯席委員會中質詢文化部長李永得,有關「#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史博館)」、「#國立臺灣文學博物館 (臺文館)」升級(由四級機關升為三級機關)一案。
適逢 #臺灣文化協會 成立百年。臺史館及臺文館此次升級對 #臺南市 這個以文化歷史古都升格超過10年之直轄市也別具意義。
🔺國文針對 #臺灣文學館 館藏空間是否足夠提出以下建議:
1. 升格勢必要將軟硬體升級,硬體包含館藏、人事編制等空間擴展以符合未來需求,從前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置於 #臺南州廳 後半部使用空間是否挪移他處?將臺南州廳全權交給臺文館使用。
2. 挪移後,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可將藏品置於 #官田 即將成立的「文化資產保護園區之臺鹽倉庫」。
3. 臺南州廳過往不當拆除部分,李部長任內有無將其重建之計畫?
🔺周邊館際合作串聯,#臺南美術館 👉由「市府」管理,#司法博物館 👉由「司法院」管理,#臺灣文學館👉由「文化部」管理。每個館參觀人次不同,建議文化部及臺文館長回去研究,統籌結合市府,發揮專業與司法院合作,創造 #臺南 文化藝術博物館之共榮景象。
🔺「臺史館」與「史博館」兩者定位混淆不明。臺史館發展願景及史博館館展望大致相同,姊妹館簽訂目前集中於史博館身上,未來臺史館姊妹館之簽訂與臺南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城市的任務,文化部應賦予臺文館更大責任及,期望張館長需有更大野心及企圖。
李部長回應文資保存中心使用空間,目前已在溝通,會在一個月內答覆國文未來轉移適合地點,同時也承諾對臺史館及史博館的定位有進一步規劃。最後,張館長也提到臺文館與日本歷史民俗文物館、日本民族學博物館有長期合作,將來也會朝歐美地區、澳洲等開發著手進行姊妹館洽談。
#國文在教文
#歡迎大家來臺南參觀博物館
#臺南文化歷史
#好看好吃又好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藝!(小編)
今晚九點請鎖定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
翻轉美術館連結城市美好生活李玉玲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李玉玲來分享囉
高雄市立美術館
#李玉玲
《黑盒-幻魅於形:湯尼.奧斯勒》
展覽時間:
2021/01/23 – 2021/05/16
展覽地點:
高美館本館101 – 103展覽室
周二的晚間九點邀請到兩位手作達人
一針一線刺繪繽紛璀璨繡畫—莊央姍
刺繡藝術家莊央姍將要來分享故事囉
央的刺繡工坊
#莊央姍
《刺繡工藝傳習記憶-師生聯展》
展覽時間:
2021/03/05 – 2021/03/14
展覽地點:
斗六文化中心
《世紀刺繡工藝修復成果特展》
展覽時間:
2021/01/01 – 2021/12/31
展覽地點: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1F、B1
第二位登場的是編織藝術家—葉書聞
#桌上行纖維実験所
#葉書聞
週三晚間邀請兩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第一位百變長笛多元跨界玩音樂華姵
長笛藝術家華姵來節目分享人生故事
華姵-長笛百變天后
#華姵
《還我一個青。白》長笛跨界分享會
演出日期:
2021/03/18(四)
演出時間:
19:30入場 20:00-21:00正式演出
演出地點:信義誠品音樂館 免費入場
第二位登場的是創作歌手以莉.高露
她以溫潤歌聲來尋找音樂生命的記憶
以莉.高露 Ilid Kaolo
#以莉高露
黃子佼
#主持佼出來
#創藝多腦河
#人間衛視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瀛藝術與物質文化 等你一起來探討🔍
#文化局 辦理 #南瀛地區之藝術與物質文化 ,邀請大家一起認識從過去到現在踏過大臺南留下足跡的族群。讓我們從不同族群的角度來探討不同時代、不同物質在服飾、建築、藝術等不同面向的使用。
☑️活動時間|2020.10.17(六)-18(日)
☑️活動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B1(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1號)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限制160人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 https://tinyurl.com/yy8xvda9
✨研討會流程|
2020.10.17(六)
08:15-08:40|報到
08:40-09:10|開幕式&臺南研究獎學金頒獎典禮
09:10-10:30|牽戲與牽曲:論臺南頭社公廨牽曲的流變&Migrant
countributions to the Tainan soundspace
10:30-10:50|休息
10:50-12:10|洪通.例外如何被島嶼文化圈觀看&災難凝視下的記憶風景—談楊順發《台灣水沒》負面風景的美學介入
12:10-14:00|午餐
14:00-15:20|Place identity of Tainan Shophouse Facade: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Architectural Formation Arts Components from the unexplored approach & 記憶、藝術展現與地方: 臺南市民權路做為藝術文化傳統與創新之路
15:20-15:40|休息
15:40-17:00|荷蘭時期普羅民遮堡建築復原研究&Foreign Elements in Early Architecture and Town-Planning of Anping
2020.10.18(日)
08:50-10:50|物作為想像的媒介:臺南與他地的送瘟&西拉雅服飾文化復振與認同&藝術風格與物質文化的象徵:試論臺南蔦松文化的源流
10:50-11:10|休息
11:10-12:30|建築類空間 3D 掃描技術應用-以臺南國定古蹟為例&傳統建築門神彩繪保存修復研究以「臺南彩繪大師陳壽彝作品-朝天宮凌虛殿門神彩繪『天干地支』」為例
12:30 -14:00|午餐
14:00 -15:20|西洋藝術收藏中的過去、現在與未 來-許文龍的臺南奇美博物館&四散與俱全:臺日國立博物館典藏之府城匠師陳瑞寶作品探析
15:20 -15:40|休息
15:40 -17:20|"Calligraphying the Tainan Area with Chen Shih-hsien 陳世憲"&記憶空間與身體記憶:從 <臺南公園的身體地圖-百日行 走>舞蹈創作來探討編舞家周書毅 對臺南公園的感知與身體詮釋
17:20-17:40|綜合討論
😷防疫須知|課程要全程配戴口罩,配合測量體溫!
圖片來源👉🏽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南瀛 #藝術文化 #物質文化
#Ingay資訊分享 #臺南活動 篇
ℹ️臉書搜尋「臺南活動」,可以快速找到Ingay與團隊為大家整理的在地活動資訊喔ℹ️
—————————————————————
加入Ingay的Line好友,各項資訊不漏接📲
Line連結|https://lin.ee/fykSmOb
Line ID|@ingaytali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
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臺北建築的影像──凌宗魁
凌宗魁簡介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曾任職於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原大學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等,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規畫師。著有《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圖解臺灣近代經典公共建築》、《Brick Taiwan:積木臺灣經典建築,用樂高積木打造43個古蹟與地標》。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簽名版)
作者: 凌宗魁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繪者: 鄭培哲
出版社:遠足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8/05/30
語言:繁體中文
梁實秋故居
106 台北市
雲和街11號
02 2363 4598
故居星期一二三公休(但可接受團體導覽報名)開設課程與活動讓大家在故居的空間裡交流與學習。
參觀費用:50元(附贈明信片或棉襪)憑殘障手冊免費,身心障礙者憑証含陪伴者ㄧ人免費
課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