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景的街道】 京都、大阪、奈良的文學空間與敘事軌跡 / 李長潔
.
有一種觀光的方式,叫做文學散步,隨著文學作品書寫下的軌跡與空間,探訪文本中所指涉參照的地點,身體力行地參與作者在文學空間裡設置的幻想、思想、情緒、感覺、體驗。原本,由野田宇太郎提倡的「文學散步」作法,是一種文學普及的期盼(舛谷鋭,2018),讓大眾可以沿著文學書寫,挖掘作品對地方的描述,參照實際的空間體驗,增添生活的雅致樂趣。
.
▓ #文學散步的文化功能
.
文學研究者前田愛的《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2019),則更進一步地讓文學散步帶著意識革新的都市文化論功能。也就是說,透過文學作品中的「幻景」(前田愛,1989),積極地使讀者/行者,散步於意義交融的虛構與真實空間之間,瓦解現代都市帶給人類的「無聊煩悶」,這有點國際情境主義者的意味。
.
▓ #前田愛的文學空間現象學
.
我們在以前的很多次旅行中,大量運用河合隼雄的神話學角度去對日本空間作認識,時常發現,有相當豐富的故事敘事去描述山林、水流、海岸、神社、廟宇、住宅、小街,它們可能是神話、怪談、小說、和歌、或是電影。表現上看來,這些敘事支撐著日常世界、顯而易見的穩定整體,但仔細推敲後便會發現,存在於深處、不穩定且無法理解的片段隱喻。
.
前田愛的文學空間現象學,便是能將符號機能的物件所構成的意義脈絡辨識出來,並且瓦解,露出了意識中最現實的部分。這有點像是,河合隼雄在傳說中找到的那些日本人的心靈。
.
▓ #我的文學散步
.
我們這次的旅行,將以前田愛的文學空間為方法論,透過《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交織共感語言文字在心中打造的意識空間。像是川端康成《古都》中的西陣,或是《拱橋》裡的住吉大社;西田幾多郎在哲學之道思辨著《善的研究》,而太安万侶則在磯城郡誕生了《古事記》;更多日常生活中流傳的敘事,控攝著人們的空間想像,無論是大阪地方故事《織女傳說》,或浄瑠璃《夕霧阿波鳴渡》。
.
在讀者的日常現實世界裡,發現虛構語言的潛行埋伏,在讀者與作者的意識交換間,我們看見了詮釋學式的真實。
.
#參考文獻:
.
1. 前田愛(2019)。《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 中譯本。臺灣商務印書館。
2. 前田愛. (1989). 幻景の街: 文学の都市を歩く. 前田愛著作集, 5.
3. 舛谷鋭. (2018). 観光研究としての文学散歩. 立教大学観光学部紀要, 20, 95-99.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