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惟的課程,其實蠻適合研究入門者來學,講師會拆解各個段落應該如何寫作:
⠀⠀
☑️避免 introduction 無法引出整個研究問題的核心價值,以及在探討過去研究時無法深入的盲點。
⠀⠀
☑️講解 discussion 該如何探討自己研究與他人研究的差別與優缺點,有效呈現自己實驗結果的特色。
⠀⠀
☑️連題目該如何訂定才能捉住 reviewers 的眼球,都有教!尤其臨床類型的研究,可能因為族群或是介入在各個研究都差不多,如何訂一個讓 reviewers 想繼續深究的題目就更顯重要。
⠀⠀
⠀⠀
#課前菜味十足
😢即使念了研究所,還是不懂學術寫作?
⠀⠀
雖然在碩士時期有投過幾篇到台灣的期刊,但是對於要如何投 SCI 期刊真的是完全沒任何概念。Introduction、discussion 兩段寫完之後,自己都覺得兩段相似度爆表,由於菜味十足,整篇完稿還會掉菜蟲。
⠀⠀
接下來就是統計部分,明明學校都有教,還學習用 SPSS 或是 SAS 計算,課本買了,課也上了,也確定老師是用中文講解,怎麼換我算的時候會初一十五結果不一樣?這是怎麼投稿……
⠀⠀
對於一個入門者來說,上述問題還不包括研究問題發想、論文語法、圖片與引用文獻格式這些基礎且瑣碎的工作。不幸的是,到了博士班,這些我通通要自己來,而且要做得好也要做得順。
⠀⠀
⠀⠀
#課後投資有成
💪 成功發表第一篇 SCI 論文
⠀⠀
投出去的稿件終於被接受了,開心之外,還真的讓我鬆了一口氣。除了要感謝指導老師耐心潤稿外,新思惟的上課內容也是大大推了我一把。
⠀⠀
💗恭喜💗 #林孟緯物理治療師團隊,研究多發性硬化對動態步態穩定度之影響,獲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刊登!
⠀⠀
⠀⠀
👉從寫作到投稿,初學者如何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配合國家防疫政策,室內空間大幅降載,名額有限,請把握機會!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搶下一席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
「文獻探討引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Dr. 廖主民的論文寫作雜八湊| 0180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文獻探討引用 在 文獻探討抄襲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PTT.CC 的評價
文獻探討引用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在上次看完蔡醫師談伊維素菌的影片後,花了兩天時間,把影片中所談及關於國際間探討伊維素菌療效的相關影片與文獻,仔細的讀了。
發現這麽有效,能防疫、能治療,又這麼無害、這麼便宜的藥品,居然被衛福部給開記者會,警告人們不要使用,感到非常不可思議。
隨即託旅居日本的大姐 Ueda Eve幫忙問問日本藥局能否購買,我最近研讀了七十幾篇有關奈米氧化鋅殺菌作用與治療武漢肺炎研究的國際文獻,想拿回伊維素菌進行簡單的實驗。
沒想到日本跟台灣同樣被列為處方用藥,而且一顆高達1300塊日幣。日本資深名醫奉勸我別在日本找,應該試著去他國找找看。
後來我們從美國網站找到預防用的3mg、6mg跟治療用的12mg藥錠,12mg的一盒30顆含運費要166塊美金。隨後朋友建議我們去印度找,最後我們跟印度的藥廠詢價,他們報價6mg的藥錠300顆只要130塊美金,平均一顆不含運費售價不到14塊台幣。
只是因為是處方用藥,我們至今仍未找到醫師協助開立,無法取得進口。
提出研究報告的醫師表示,只要每日一顆連續五天,就能有效抑制感染,國內很少人知道,多數伊維菌素後來都是醫衛人員自己留著備貨。
連衛福部引用世衛組織立場來否定該藥使用,實際上世衛是鼓勵醫界投入該藥臨床使用的,希望衛福部人員真的花點時間去研究這顆藥的療效。
世衛組織建議在臨床試驗中使用伊維菌素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https://ppt.cc/f14R2x
轉蔡凱宙醫師精心錄製講述疫苗的影片:
https://youtu.be/0TZVzx-wej4
當前疫苗「絕對有效率只有1%~2%」,何來說到「60%~94%呢」?
相差如此甚大?問題出在何處呢?
用心聽完便能知曉
有DNA病毒、RNA病毒。為什麼RNA的病毒,不可以隨便打疫苗?
因新冠病毒就是RNA
良心的蔡凱宙醫生把「AZ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疫苗」原廠說明書,講的非常清楚⋯
#用心聽完,清楚明白,再做選擇,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才不會有遺憾⋯⋯
文獻探討引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分鐘閱讀
女性主義思想家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生於1908年,1986年逝世。
西蒙波娃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知識分子、社會運動行動主義分子及社會理論家。她著有一本暢銷全世界、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她投身法國女權運動;更被世人關注的,是她與當時最著名的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的開放式戀情,他們堅定忠誠,又各享自由,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沙特為存在主義下的定義是「存在先於本質」。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樣,有人說品性是「天生」的,人的本質天注定。「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是,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人首先存在著,面對自己,然後界定自己」。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規條。道德和規條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出生,我們存在。我們用行動來界定自我,每個人的本質,是由存在之後的言行所創造所決定的。
西蒙波娃於1949年寫下的經典著作《第二性》,為當時的女性地位,提出存在主義思辨的名言:「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也就是說,女人憑性徵生為女人,只是存在,而女性的本質、地位,則是後天被「定義」的。「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註定她的本質是被動的、愛撒嬌的、富於母性的,而是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素。於是她從小就受到灌輸,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有一本最新出版的書,《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 A Life),以「成為」(Becoming)做書名,是對波娃的思想同人生的最佳概括。
《成為西蒙波娃》
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
西蒙波娃撰寫了許多哲學、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隨筆、傳記、專著,其中她生前的自傳也有四部。她晚年,在沙特逝世後寫的作品《告別儀式》也帶自傳成分。她編輯出版過沙特給她的書信。加上幾十年許多寫作者對她的分析與評論,關注女性主義及存在主義的讀者,西蒙波娃她已經甚有認識了。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以及會涉及他人,所以她豐富人生中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思未公開透露。
最近幾年,她的日記和私人信件陸續曝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講師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鑽研哲學、女性主義和宗教,寫有幾本關於沙特、存在主義的著作,2020年8月出版了《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中譯本上月在台灣出版。作者全盤檢視了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近幾年曝光的資料,補足了未曾被看見的細節,看到了波娃立體、真實而細微的面貌,澄清了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
「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自古希臘哲學以來,西方哲學家都討論「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是人類知識的兩大分類。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Become who you are)。但波娃在哲學上卻這樣反問:如果女性真實的自我根本就被禁止存在呢?如果你在成為自己的同時,人們卻因你沒有能夠成為你理應該成為的人——好女人、好情人、好母親——而視你為失敗者呢?如果成為自己令你蒙受揶揄、蔑視或羞辱呢?
在波娃在世的那些年,即1908-1986年,女性所擁有的可能性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學開始以招收男性相同的條件招收女性;女性取得投票權,也能合法離婚與墮胎。波娃經歷了三十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亞狂潮、六十年代的性革命。女人於公共領域中思考、進而坦率談論自身的方式已有所改變了。但即便如此,人們談論「女性主義」一詞時,所講的內容仍然令波娃覺得粗劣、愚蠢和難以忍受。波娃因此寫了《第二性》。當她寫下「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這句名言時,她並不知道《第二性》這本書竟會對自己往後的人生及後世的人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已有諸多文獻深入探討這句名言的意義、探討人究竟如何「成為」女人。《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則旨在探究波娃是如何成為她自己。人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是永無休止地成為自己的過程——這是波娃在十八歲時就作出的結論。
因此,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人生的波娃,她的生命與思想的書寫就由凱特‧寇克派翠完成了。
波娃一生的哲學追求,就是女性要努力「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但諷刺的是,她最受世人關注的,卻依附於沙特,是與沙特的「知識分子情侶檔」關係。
在《第二性》中,波娃說,「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多也僅是極不牢靠的力量:無論她是奴隸或是偶像,決定她命運的人從來都不是她自己。」她的哲學也讓她瞭解,她能做的只有持續成為自己。
女性感情生活被無限放大
1927年某天,19歲的西蒙波娃和她父親對於什麼是「愛」起了爭執。那個年代裡,社會期待所有女性都能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夢想。波娃的父親表示,愛就是對他人的服侍、愛慕與感激,而波娃就強烈反對,說愛不只是感激,不只是因為他人對我們付出而欠下的債。波娃在日記中寫:「有這麼多人不曾明白什麼是愛!」
在波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中,她提出,女人因為體力較差,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女人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而女人還是甘心服從。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說的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使男人重新獲取權力,她認為歷史上女人從沒有得到過權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她無畏時代限制與社會成見的枷鎖,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解放女性,鼓舞每個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但即使這樣,她和沙特組成非婚姻的終生情侶檔,仍然使波娃在社會輿論中被認為是沙特的附屬。大眾普遍認為「知識分子」指的是沙特,而波娃只是構成「情侶」的另一人。波娃在1986年於巴黎過世時,《世界報》(Le Monde)的訃聞標題說她的著作「偏向通俗讀物而非原創作品」。1994年,一位知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表示:「若有人認為西蒙波娃的重要之處主要在於她與沙特和其他情人間的非典型戀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在社會未脫離男性主導的情況下,由於對女性感情生活的無限放大,而導致對她的哲學成就的低估。事實上,很可能波娃才是促使沙特發展出存在主義思想的人。
被看見好還是不被看見好
法國的哲學家長期爭論著人活著到底是被人看見好,還是不被人看見好。笛卡兒表示人得「不被看見,才能過得幸福」,沙特認為,他人物化的凝視如何將我們囚禁於次等地位中。但波娃並不同意這些說法,她認為人要過得好,就得被他人看見——只是必須以正確的方式被看見。
波娃生前陸續出版了四本回憶錄,其他著作有些也具有自傳性質,比如她的美國和中國紀行。她也將沙特寫給她的信件整理出版。 她讓自己被看見。
不過,波娃逝世後的數十年間,新的日記及信件陸續出版。許多人震驚得知波娃不但擁有過同性戀情,對象更是她過去的學生。她寫給沙特的信也透露出她在哲學上對於沙特的影響。
終其一生,波娃受困於人們對於她的能力與原創性的質疑之中,有些人甚至說她的著作其實是沙特寫的。有人說她像是「引用宗教經典一般地」引用沙特。
當年女性作者經常面臨這樣的指控,而她們往往也會將這樣的看法內化。波娃某些原創的論點,很可能正是令沙特聞名後世的論點。有一年,因為沙特太忙了,波娃便用沙特的名字替他發表文章。沙特說過,《嘔吐》(Nausea)原本只是一篇抽象的哲學論文,是波娃建議將其擴寫為一部小說。沙特也說過,在他漫長的哲學生涯中,波娃以她嚴謹的批評與深刻的洞見,幫助他在發表前將文章修改得更為出色。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
由 衛城出版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文獻探討引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你是否想過,今日以中文書寫的地名,背後可能有漫長的演變與你想像不到的來由。大灣、大員、大冤這些用來指稱台灣的用語,原本僅是指台南的安平。而蘇澳的地名或許不是來蘇士尾這位漢人移民,而是四百年前一個橫越大海而來的西班牙聖人名字。至於以烏龍茶聞名的凍頂,據說地名來由是因為先民窮到只能光腳上山採茶,聽到這樣的解釋,難道你不會心生懷疑?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福建語、客語或北京官話。於是,要探討地名真相,得能聽其發音,分辨真義,而不是看著中文字妄自解讀,自己說了算。
透過兩位作者的完美配合,這本史無前例的新台灣地名著作終於得以問世。由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直接解讀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地圖史料,引用清、日文獻佐證。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則將兩人嚴謹推論的成果,以精鍊但親切的文筆介紹給讀者。
因此,從本書的三大單元,一段段不同以往的地名真義將被挖掘出來:
一、 地名源流:台灣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地名,例如九份之所叫九份真的是因為過去住有九戶人家,每次都要把物資分成九份的緣故嗎?而生番空真的是取名自漢人把原住民殺光的歷史傷痕?亦或只是地名以口語傳述時,語言差異產生的誤解?
二、 常見地名:有些地名處處都可見,但它們的意思真的相通嗎?你是否想過處處可見的紅毛港與紅毛城,這些紅毛指的是哪國人?荷蘭、西班牙,還是英國人?
三、 命名邏輯:地名可能蘊藏某些特殊現象,有的來自台灣的地形氣候,有些則是人文環境,因此仔細回想便能發現台灣的河流大多叫做溪,而且有些地名明明叫湖,卻又沒有水。但,這又是為什麼?
要去探索這些真相,必須懷著對這片土地的溫情,以及對於過往歷史的尊重,才可能做出最接近真相的解答與討論。只有這種有趣但深入的追索,才能讓你感受到台灣地名是一種融合長久的歷史演變與多元族群的智慧結晶,因此這些探索,將不只是一則則文獻地圖上的田野考查,也會是你回溯自身與土地從何而來的一段過程。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文獻探討引用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鐵路高架化在今年即將啟動,
市民關心的當然不外乎就是沿線的定線問題。
議員由衷希望,也拜託市長,
參與開會的同仁必須以市民利益作為第一考量,積極爭取該有權益,將損失降到最低。
---------------------------------------------------------------------------------------------
影片從01:24開始,接續對「市長的施政滿意度」做質詢與探討。
市長不信任市場的民意調查的結果,這反映出
市長不願面對→不願意承認短處→不會去改善檢討→進而變成態度傲慢。
2016年,六個面向調查,嘉義市表現成績不差。
但為什麼,施政滿意度持續低迷不起?
議員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市民對首長的不信任。
我們引用「政府信任關係」參考文獻來探討施政滿意度持續低迷的原因。
再來我們拉回「北港路區段徵收小組會議」召開的前一天。
Q:市長的時間如何敲定?
A:透過議事組與市長秘書敲定的時間。
既然約好了,基於誠信原則,我們相信市長一定會到場!
議員以召集人身分信誓旦旦向同仁保證市長會出席。
就因為同仁跟議長尊重與市長的對等關係,也重視小組會議。
但是今天
市長以「不知道」、「我沒有答應」、「不是我答應的」回應,
這不是透過正常管道聯繫所決定的會議時間嗎?
這凸顯出市長不重視北港路區段徵收、不重視市民與沒誠信。
回歸所引用的文獻,為什麼民調無法有起色?
因為沒有遵守承諾,等於導致信任崩盤也導致市民對首長的信任感下降!
當一個人習慣於說空話,誠信被大打折扣,市民該如何放心將嘉義市交給你呢?
文獻探討引用 在 Dr. 廖主民的論文寫作雜八湊| 0180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0180 【引用文獻:證據力排行榜】 在179【最值得相信的知識】說到, ... 請參考0126【文獻探討論文】中介紹的英國牛津大學實證醫學中心(OCEBM)所提出的學術研究論文 ... ... <看更多>
文獻探討引用 在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的推薦與評價
文獻探討的部分
可以全部都是用抄的嗎?
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 有的甚至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不過都有附上出處
拼湊出來的東西這樣是ok的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48.34
> -------------------------------------------------------------------------- <
作者: Mtakako (唸書倦怠期)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0:05:18 2005
這點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跟老師有討論過。老師說這的確是介於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
你的確是放了出處沒錯,但是放了一大段原作的文章還是難免有抄襲或灌水的嫌疑。
有時候引述原文可能是因為那一段很經典,或是原作的文句比較模糊擅自解釋可能會
曲解原意。我想都已經是研究生了,要summarize一段想要引述的話也不應該是什麼
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另外我想引述一大堆拉哩拉雜的也不會讓論文變得更有價值,
所以我是覺得引述"一大段"原作的文句並沒有實質的必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15.162
> -------------------------------------------------------------------------- <
作者: vsfranky (自以為是足球先鋒 笨蛋)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1:09:03 2005
※ 引述《Mtakako (唸書倦怠期)》之銘言:
: 推 laisharon:M大我也一直感到困惑,我在這部份也都會看到"誰誰誰說.." 10/27 23:51
: → laisharon:幾乎這部份都是這樣,但是整篇論文都寫自己意見好像也很 10/27 23:52
: → laisharon:怪? 10/27 23:54
: 這點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跟老師有討論過。老師說這的確是介於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
: 你的確是放了出處沒錯,但是放了一大段原作的文章還是難免有抄襲或灌水的嫌疑。
: 有時候引述原文可能是因為那一段很經典,或是原作的文句比較模糊擅自解釋可能會
: 曲解原意。我想都已經是研究生了,要summarize一段想要引述的話也不應該是什麼
: 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另外我想引述一大堆拉哩拉雜的也不會讓論文變得更有價值,
: 所以我是覺得引述"一大段"原作的文句並沒有實質的必要。
文獻探討簡單說就是整本論文主題大方向的相關理論或論述,也就是說,有用的文獻
才寫,沒用到的就不要寫進去。
寫法很多種,我自己是先寫完我的推論與看法,之後再用文獻來證明,跟板主講的是一樣
的方法。
舉例來說,你也許看了某一本碩士論文,裡面有你要用的某個理論,你應該在看完後,
簡單的把這些理論用你的方式解讀出來,或許會擔心曲解原論文的意思,不過還是有
辦法彌補這個缺點的,就是去找出國外文獻的原文來對照,自己看完原文就知道有沒有
問題了,有時或許還是別人寫錯。
這樣講或許有點模糊,更簡單的方法就是您去找貴系畢業研究生的碩士論文來看吧,
應該會有幫助才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76.115
> -------------------------------------------------------------------------- <
作者: coyot (coyot+e)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1:35:56 2005
※ 引述《duduyoo ()》之銘言:
: 文獻探討的部分
: 可以全部都是用抄的嗎?
: 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 有的甚至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不過都有附上出處
: 拼湊出來的東西這樣是ok的嗎?
如果這樣能拼湊出一篇好論文 當然也ok
問題是能嗎?
別人有他自己的理論架構 你有你自己的 如何整個主題抄了一大段而無廢話?
我不曉得你的"文獻探討"是指前言還是討論
前言部份是依你的論文理論來架構的 別人的相關研究是當你架構中的填充物
當然是要去蕪存菁只留對你論文理論有幫助的部份
而若是討論部份則要拿別人的相關研究來對照你的結果
結果沒有寫的 討論就不能出現!
因此也是要去蕪存菁只留對你論文理論有幫助的部份
把握這些原則 應該不會有需要個主題抄了一大段 或所謂東寫一點 西抄一點的問題
不管東還是西都是你的論文在當主幹 他們是支葉
要寫成榕樹而非像茶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34.104
※ 編輯: coyot 來自: 61.228.134.104 (10/28 01:37)
> -------------------------------------------------------------------------- <
作者: intefan (不好玩) 看板: Master_D
標題: Re: [請益] 論文"文獻探討"部分就是拼湊別人的文章嗎?
時間: Fri Oct 28 03:29:33 2005
真的很遺憾看到這樣的問法.
機械撿拾性的拼湊他人的文章怎麼可能是一個學術論文的要求呢?
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很不客氣的說, 恐怕連研究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
文獻回顧的目的是在於針對"自己論文主題"跟過去"已經有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檢視,
用論文撰寫者的眼光跟角度(論文的主題與脈絡),
來針對文獻做個人性解釋基本上是無可避免的, 而且也是學術原創的重要根源之一.
達爾文演化論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配合許許多多的研究成果統合成一套理論.
那些研究成果早就在那邊躺很久了, 但是他用他的方式來建構理論.
例如說: 假如我做的主題是用"人類普同性的角度"來檢視過去的文化理論,
跟我是用"文化相對論的角度"來解釋過去的文化理論, 雖然都回顧文化理論的文獻,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用自己所站的理論高度或角度來回顧過去的成果.
因為正確處理一個研究主題的過程, 通常是對過去的文獻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掌握,
才能夠從已知的研究成果中找出不足的, 找出不合理的, 找出不能令人滿足的解釋.
而非先把自己要做的做完, 然後再來找一些相關的文獻來填充, 合理化自己的結論.
我並不是說這個過程一定都得先唸了一百本書再來建構自己的研究主題,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先有想法在前面, 後來才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
但重點是: 如果回顧完文獻後跟沒回顧文獻前的想法都沒改變,
那你不是神, 就是根本不具批判力的去唸那些相關的資料.
學術研究強調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結. 連結的品質, 連結的水準, 就各憑本事.
至於剽竊與抄襲別人的想法, 這根本是另外一回事, 是道德的問題.
什麼是剽竊與抄襲, 恐怕已經有太多資源讓你去找他們的定義與認定方式.
--
"老婆的一聲吼遠遠超過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每次看到我夜讀三國,
她就杏眼圓睜, 把我一腳從床上踹下......."
俞敏洪 2005/05/1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58.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