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在面對文物的清理與保存時,往往費盡心力尋找最適合而且能夠最大限度減少文物破壞性的方式來進行。因此,清理文物的方式不像我們平常將衣物洗去髒污那樣的,能夠使用化學藥劑或是刷洗的方式來進行。面對生物性的無損,有的時候就要使用生物性的處理方式來清潔。
我們都知道細菌中有食肉細菌的存在,也知道這些細菌是一般情況下參與屍體分解的成員之一,但是它卻被博物館人員用來清理屍體滲出的生物性殘留影響到大理石雕像的污漬。尤其諷刺的是,原本作為墓葬裝飾品的大理石雕像如今成為了博物館文物,而原本墓葬的主人卻成為了污染源需要被清理。這樣的反諷自然也顯示出了兩套不同的文化價值,一個是歷史上的社會階級與喪葬體系,另一個則是當代的博物館文物保存體系。
————————————
文藝復興貴族屍水汙損米開朗基羅雕像,科學家出動肉食細菌清潔
距今將近500年前,亞歷山德羅‧德‧麥地奇公爵(Duke Alessandro de Medici)受了與美艷寡婦共度春宵的誘惑,結果遇上了遠房表哥雇用的刺客,一命嗚呼。這位佛羅倫斯統治者的遺體被安放在他父親的墳墓裡。
現在呢?他在「漏水」。
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和修復師在2019年注意到,由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設計建造的麥地奇小聖堂(Medici Chapel)大理石雕像,比過去看起來更髒。雖然早在1595年就有雕像被汙染的記錄,但當時沒有可以除汙的工具。
2019年11月,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發現了污漬背後的原因:除了膠水和石膏隨時間積累而成的化合物,還有未經適當防腐處理的亞歷山德羅滲出的屍水。亞歷山德羅的屍水,滲入了裝飾他父親墳墓的《昏》和《晨》兩座雕像。義大利國家新技術機構(Italian National Agency for New Technologies)的生物學家安娜‧羅莎‧斯普羅卡蒂(Anna Rosa Sprocati),從她1000多種細菌目錄中,精挑細選了各種細菌測試除汙效果。有些成功有失敗,有的細菌不僅吃人類遺骸,連細緻的卡拉拉大理石(Carrara marble,產自義大利卡拉拉,羅馬萬神殿、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皆是使用此種大理石)都吃。但教堂博物館方認為,細菌比刺激性化學物質或研磨劑更有效。
斯普羅卡蒂的全女性團隊挑選出最被看好的八種細菌,在教堂祭壇後面進行了測試,接著才把測試有效的細菌放到朱利亞諾‧迪‧羅倫佐‧德‧麥地奇(Giuliano di Lorenzo de' Medici)的墓,《晝》與《夜》兩座雕像上。細菌成功清除了《夜》頭髮上和眼睛裡的殘留物。
在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短暫停工之後,斯普羅卡蒂的團隊用微生物凝膠,把她們手上最棒的肉食細菌——無花果沙雷氏菌(Serratia ficaria)SH7——放到被汙染的墳墓上。
麥地奇小聖堂博物館莫妮卡‧比蒂(Monica Bietti)告訴《紐約時報》:「SH7吃掉了亞歷山德羅。」修復師瑪麗娜‧文森蒂(Marina Vincenti)說:「它吃了一整夜。」
這種待遇搞不好還是頭一遭,因為麥地奇家族通常習慣處在佛羅倫斯食物鏈的頂端。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3790?fbclid=IwAR0xfy3bUYfORMF1vpI7TkC1URQ4-bnzpqssN1k1lnvixOBpZRYro1g_Xb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半瓶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神鬼戰士】開頭的這場羅馬軍團與邊疆蠻族的戰爭,是一齣足以被放入電影教科書的戲,一開始緊張氣氛的鋪陳用的是一般的攝影格率與剪輯、中場戰鬥利用高快門攝影與短CUT的剪輯、快節奏的音樂呈現戰鬥的慘烈,到結尾讓悲憫的女聲吟唱搭配混亂、失焦、抽格的戰場畫面,六分鐘的戰鬥摻雜了多種的情感,角色的個性也在這六分...
文藝復興三傑 影響 在 張齡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會動的文藝復興」史上最齊全的文藝復興主題展覽,今夏必看! 齡予報好康,預售票現在開始限時搶購(只到6/24) ❤️❤️❤️❤️❤️
預售購票資訊
預售單人票:390元(展期票原價490元)
預售售票時間:2021/5/01-2021/6/24
預售購票通路:翡冷翠文創官方網站 https://reurl.cc/1g5gzp
-
齡予真的愛藝術~大學時期因為逛畫廊時太認真看畫,被老闆一秒聘請,留在 #永康街 畫廊工作超過兩年,期間學習策展、買賣藝術品,更被藝術家老闆磨練了 #藝術鑑賞 的眼光~
當然家學淵源有很大影響,齡爸媽過去只要有餘力就帶我跟齡姐(有時候還有奶奶)出國增長見聞,他最愛的國家是 #義大利、#法國、#西班牙。我們好幾次在這些地方long stay超過一個月,在當地跟當地居民過著一樣的生活,走在路上看建築,看路人穿搭,吃當地美食,最重要就是必須去買當地博物館、美術館的月票,一去再去,節儉的爸爸說這叫做值回票價(呵)
不能出國的疫情期,齡爸也只能看著電視或網路望梅止渴,但現在他有了新的希望: 6月25日要開展的「 #會動的文藝復興」~在 #台北花博流行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 同時展出,一展三個月,齡爸可以同步跟住在南部的奶奶討論,彷彿當年一家人一起出國玩一樣。
不用出國,在台灣就能一次飽覽偉大的文藝復興300年名畫! 來自台灣的跨國團隊,與義大利藝術巨擘Scripta Maneant 集團合作,首次把來自義大利 #烏菲茲美術館、 #英國國家畫廊、#梵蒂岡博物館 、法國 #羅浮宮 十多個國家,超過30家博物館的文藝復興傑出畫作帶到台灣!
那些課本上的名畫、「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及喬托、提香等20位大師的藝術風采,都用了科技結合藝術的方式,以原尺寸仿真、AR介紹及 540° #環場投影 搭配立體環繞音效等前所未有的手法,創造出世界唯一 #沉浸式展覽,名畫會動,還有超美的光影變化,連老外都驚艷!
我最期待的就是「#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 穹頂的巨幅濕壁畫「末日審判」,「會動的文藝復興」是 #全世界第一個與世界著名教堂合作的藝術展,身為文藝復興的標誌,「#末日審判」有天堂有地域,遊於世間善惡,表現了當時人們勇於開創的偉大精神,舉世驚嘆,到現在無可取代。
我曾經看過本尊三次,但每次都看不太清楚細節,因為圓形穹頂有夠高的,但現在「會動的文藝復興使用數位多媒體的方式,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紅磚大圓拱頂的壯麗宏偉,還有繁複精細構圖的 #濕壁畫,靠著透視法讓穹頂無限伸延”的視覺震撼,從義大利 #佛羅倫斯「搬」到台灣來!
暑假一定要看的展覽,
門票原價490元,
6/24前購買有 #預購優惠!
「會動的文藝復興」官方網站
手刀快搶👍👍👍👍🥰
https://www.firenzeculturex.com/
#主播 #張齡予 #展覽 #文青 #三立 #女主播
文藝復興三傑 影響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了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V&A博物館)在2019年啟動「#拉斐爾計畫」(Raphael Project)。館方原計畫於去年揭幕重新翻修後的拉斐爾展廳(Raphael Court),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展廳重新揭幕日期仍未定,便由 #線上展覽「#探索拉斐爾圖稿」(Explore the Raphael Cartoons)率先開幕。
這項線上展的起源是V&A博物館與事實基金會(Factum Foundation)的數位修復計畫,重新「詮釋」了七幅為製作織毯所繪製的「圖稿」(Cartoons),成果直接於網上展示。這批拉斐爾圖稿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1515年:教宗李奧十世(Leo PP. X)委託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為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繪製十幅約5公尺長、3.5公尺高的巨型織毯,內容呈現聖彼得和聖保羅兩名使徒的生平,包括「捕魚神蹟」、「羅馬總督皈依」、「保羅雅典講道」、「耶穌給彼得鑰匙」、「亞拿尼亞之死」、「保羅在路司得城」和「治癒瘸子」等宗教故事。
不可否認地,親見藝術品的真實感受仍無可比擬,但線上展提供了某些實體展無法達到的效果,例如拉斐爾圖稿上細小的筆觸記號,或是畫面上的細節,皆是觀眾站在巨幅畫作前難以看見的部分。線上觀展的使用者可透過三種不同模式看畫:看彩色圖稿(visible)、透過紅外線看炭筆底稿(infrared)和稿紙表面的質地(surface)。每張圖稿皆有專屬頁面,詳述其背後的聖經故事與含意,而圖稿上的白點則會跳出畫面細節的解析,以供詳閱。這項線上展對於圖稿的未來研究和維護至關重要,同時也讓世界各地電腦螢幕前的觀眾,得以前所未有地「細讀」這批具歷史意義的傑作。
全文見內: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NewsDetail/0986f72e-15a2-430b-b6dc-035d9fb0f834
「探索拉斐爾圖稿」線上展首頁:
https://www.vam.ac.uk/articles/explore-the-raphael-cartoons#slideshow=3891&slide=0
文藝復興三傑 影響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神鬼戰士】開頭的這場羅馬軍團與邊疆蠻族的戰爭,是一齣足以被放入電影教科書的戲,一開始緊張氣氛的鋪陳用的是一般的攝影格率與剪輯、中場戰鬥利用高快門攝影與短CUT的剪輯、快節奏的音樂呈現戰鬥的慘烈,到結尾讓悲憫的女聲吟唱搭配混亂、失焦、抽格的戰場畫面,六分鐘的戰鬥摻雜了多種的情感,角色的個性也在這六分鐘一覽無遺。
雷利史考特原本就是受過美術繪畫訓練出身的導演,因此他的電影畫面永遠都是作品的看點之一,這種戰鬥畫面的色彩與構圖,其實在歐洲系的史詩電影中經常出現,我印象當中,【瑪歌皇后】的聖巴托羅繆之夜以及【大敵當前】的史達林格勒之役也有很相近的處理方式,影片的色澤、人物的動作都像是會動的油畫般,戰場的畫面與其說是寫實,還不如說是唯美化了,只是雷利史考特所能調度的資源與場面比前兩者更大更滿,他在這部電影之後的【王者天下】、【出埃及記】的戰場戲當中也都看得出一貫的「繪畫影像」風格。
綜觀整個好萊塢電影界,能夠拍出這種浩大的戰爭場面同時還兼具藝術美感的導演,除了雷利史考特之外,還真找不到第二個人。
這部電影的音樂由漢斯季默作曲,在當時,電影音樂界已經超過三十年沒有出現過關於「羅馬」這種比文藝復興時期更古早的音樂主題出現了,音樂旋律調性依舊聽得出來受到了【賓漢】的影響,要知道現存最早的古典音樂也是在有樂譜之後才能留存下來的,羅馬時代可沒有樂譜,因此音樂早就沒人知道是什麼樣子了,現存的「羅馬」風格音樂都是由米克羅斯羅薩這些音樂家在早期的好萊塢所創作的音樂,不過漢斯季默所做的是把過往【賓漢】的「羅馬」式弦律現代化,諸如加快音樂節奏、賦予更流行化的編曲等等,而漢斯季默與麗莎傑若合作出來的音樂則是在之後接連影響了【絕地再生】、【300壯士】、【超世紀封神榜】、【怒戰天神】、【星際大爭霸】甚至是【權力的遊戲】等影視作品的音樂。
其他出沒地區
►【半瓶醋】臉書粉專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QDDQT
這邊其實是每天都在出沒的區域
►【半瓶醋】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ofuzhang/
其實一直沒有很習慣用IG...
►YouTube頻道【半瓶醋】
https://pros.is/RDVPU
每週五晚上九點半固定會有【半瓶醋夜未眠】的實況節目,然後會不固定的發佈一些影片,以前很多電影影評與少許的遊戲介紹,不過最近比較少了。
►Twitch【半瓶醋】
https://www.twitch.tv/bpf1980
會聯播每週五晚上九點半的【半瓶醋夜未眠】,之前都會用這個台玩遊戲,可是因為老是被Ban,所以最近轉戰YouTube了
Podcast
基本上就是把【半瓶醋夜未眠】當中的精選討論片段放上去,不想看畫面只想聽聲音的朋友可取用。
►iTunes Podcast【半瓶醋】
https://pros.is/SRYWZ
►Spotify Podcast【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N9AN
部落格:之前有很多個部落格,不過目前縮減到只有兩個還在更新
►GQ【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HT4V
►巴哈姆特【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PSUU
專欄:媒體合作的供稿,不定期出影評
►派特88【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3HRD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文藝復興三傑 影響 在 獨家地方報- 米開朗基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 的推薦與評價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女性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