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林誠意呈獻*
*《地藏菩薩360°》短片系列*
*第七集 – 九華陵陽(下)*
上一集音樂劇歌頌了新羅國王子金喬覺如何渡海到大唐,輾轉抵達九華山。這一集故事繼續,講述金喬覺如何以一袈裟感化地主閔公獻地,並建廟廣度眾人,被後世稱為地藏菩薩的化身。
請您留守 *8月21日(六)晚上八點*,音樂劇短片的首映直播。
感恩您的支持,歡迎訂閱、點讚並分享。
_*Kṣitigarbha Bodhisattva 360° *_
Short Film Musical Series presented by *Di Zang Lin*
*Episode 7 - Legend of Nine Peaks II*
Jiuhua Mountain is one of the four sacred Buddhist mountains in China. It was originally known as Jiuzi (Nine Peaks) Mountain in the Tang Dynasty. Kim Kyo Kak, a Silla prince (today's South Korea) came to Nine Peaks and practiced for 75 years. Many people believe he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Kṣitigarbha Bodhisattva.
Please join us for the premiere of this episode at *8pm, 21 August 2021 (Sat)*. Together let us spread the sound of Dharma.
_Please subscribe, like, share and drop your comments below!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_
https://youtu.be/6ujTfXkglXQ
https://www.facebook.com/dizanglin/posts/1015816359976151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匈牙利布達佩斯漁人堡Fisherman’s Bation是一個新哥德式和新羅曼風格的觀景台,位於布達一側多瑙河河畔的城堡山。它修建於1895年到1902年之間,設計師是弗里傑•舒勒克(Frigyes Schulek)。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漁人堡近乎毀滅。1947年至1948年之間,弗里傑•舒勒克的兒...
新羅國王 在 阿聖的魔法咻啦啦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地藏菩薩聖誕,非常巧的是聖媽今天帶了一尊地藏菩薩聖像來給我,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地藏的宏願意志。
地藏菩薩最有名的經典宏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我們來探討,地藏菩薩給我個人的啟發,和實現宏觀願望的技巧。
人生能有一個終極目標,下定決心不顧一切的去想辦法實現,真的讓人敬佩又羨慕。
所以當我們尚未有這個終極目標時,有些人容易對未來充滿問號和迷惘,假設買房是你的終極人生目標,當你房貸付清後,之後的人生目標呢?
這是個好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這個終極目標最後實現了,我之後會空虛?會滿足?還是會造成我們更多困擾?
所以設定宏觀目標很重要,你可以大膽的假設任何目標,但再慢慢延伸各種情境,探討實現後自己是否會得到真正想要的結果,最後再決定是否要以這個宏觀目標當作人生追求的方向和意念。
例如上面說的買房為人生目標,但後續帶來的子孫爭產、房屋老舊帶來危險、或是惡鄰帶來困擾等等的問題,都是可能隨之而來的衍生問題。
但我們看看地藏菩薩的宏願,就真的幾乎沒有bug!
大家都解脫了,沒有人會成為我的惡鄰!
大家都解脫了,沒有人會受苦受難難過!
大家都解脫了,沒有人需要被誰來解救!
這個終極目標,真的讓人讚嘆又敬佩。
地藏菩薩給我的啟發,就是找到你人生的終極宏觀願望,然後再三的檢視有無衝突或是漏洞,最後確認無誤後,開始將宏觀願望拆解成諸多微觀小任務,然後一個一個完成微觀任務,你最後將能完成那個究極宏觀願望!
例如:
【地藏菩薩究極宏觀願望】
度盡一切地獄以上的六道眾生!
分解諸多微觀方法:
1-人類比較願意當我的同盟,所以我多找人類當我的隊友,一起完成這個終極目標,同時他們也能一起解脫。
2-天人實在過的太爽,但還是有很多想給我助力的好天人,那我請他們到處分享按讚我的文章和經書,讓祂們去散播給人類效率最快最廣。
3-動物好朋友礙於認知與我們不同,諸多限制和障礙,那我就引導他們轉世為人,我在讓他們修福修善,最後再引導他們成就解脫,步驟是這樣安排比較妥當。
4-地獄餓鬼眾生就比較難溝通,他們大多活在自己的痛苦和憤怒與不安惶恐中,所以我單一能力無法轉移他們注意力,所以我將與諸佛菩薩、天人、信任我的人類結盟,一起聯合起來幫助他們,力量和訊息網則強大起來,也結合各種不同能力互補之下,地獄餓鬼眾生則能看見一線生機與得到一個好的機緣可以有一天回到人道,好好找到自己人生終極目標,一起解脫。
以上只是舉例,所以將宏觀願望細分成諸多微觀後,將看起來比較不會這麼難,也比較有組織和步驟,力量也強大許多,甚至還能規劃出實現願望的時間日期。
最後說說,我自己找尋宏觀願望的幾個注意重點:
1-不為他人眼光和評價來定這個宏觀願望。
2-不要怕失敗和錯誤,那些都讓你更靠近究極宏觀願望。
3-若找不到宏觀,可以從微微觀願望反推向上,也是一個很棒的方法。
4-不要怕被笑,不要怕無法實現,不要怕自己孤獨一個人。
5-當你找到宏觀大願時,大願將會成為我們的意志,也成為我們的生命目標,也成了我們的生命,所以要很慎重與尊重的看待這個宏觀願望!
以上,分享給各位!
下面這篇文章則是介紹地藏菩薩種子字的好文,分享給各位參考:
悉曇梵文ha(發音ㄏㄚ)訶字門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地藏王菩薩) by Sallyna
什麼是種子字?
種子字的觀念是指用一個字(音節)來代表一位本尊,種子字跟咒語一樣代表本尊(佛、菩薩) 種子字。每一佛部聖尊,不論其為部尊抑或為明王,都有種子字以及標幟。種子字是生起一位聖尊的種子,因為用梵文字母來表示,故稱為種子字。
ha:
「呵、哈」在咒語裹很常見,它有強調的意思,英文是 indeed, certainly。《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謂四個ha 代表四身、四喜、四灌頂或四無量心【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頁29】。【吉祥喜金剛外生起次第釋.善說日光,頁143】 則以「huj」加上四個「ha」代表五智。[另見 「hoh」]
地藏王菩薩種字ha,是風大也是業識,亦是作業羯磨,亦是願行、願力之表徵。
地藏王菩薩種子字『ha』字表「風」表「作業」,在眾生來講是無量無邊煩惱無明妄識,但就佛來講是無量無邊的慈悲誓願,所以在持誦地藏咒時,我們要進入到離開一切善惡分別,猶如六祖壇經所講:『不思善不思惡,也不取當下,任由它去…』讓你的心如此自然解脫清淨。
持地藏咒若是這般修觀、念誦,才是跟地藏菩薩相應、如此也才是地藏菩薩的再現。而一切眾生聽到這樣的咒音,他們也能跟我們一樣契入清淨、自在解脫之地,離開三惡道,直驅菩提。最後再加以開示般若心要,了解般若空性,一切眾生皆能夠契入佛性。(摘錄9/1盂蘭盆法會中 上師部份開示供大德分享)
hoh:
【生起次第釋論集.三身建立論及儀軌通則口訣總集,頁215】釋其為「歡喜中安住」。【金剛界咒語解記,頁117】說:「hoú金剛鈴菩薩之種子字,歡喜之義。 ‘Ha’ 歡喜, ‘o’ 流住生滅之義,皈順不生不滅寂靜涅槃,故附加遠離點(h)。云為真歡喜也。」又【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頁29】說是笑聲;【吉祥喜金剛外生起次第釋.善說日光,頁143】則解作無別。 [另見 「ha」]
jah:
字面無義。【生起次第釋論集.三身建立論及儀軌通則口訣總集,頁215】釋其為召請。【金剛界咒語解記】將其象徵意義解說得十分明白:「jah金剛鉤菩薩之種子字,鉤召之義,「ja」 (生),「h」 (涅槃點),令眾生入法界。」在此處大概指召請金剛薩埵清淨行者一切罪業;或請金剛薩埵清淨行者罪業後,在將眾生引入涅槃或法界【金剛界咒語解記,頁115】
【關於 「地藏王菩薩」的名號】
地藏菩薩(梵文1: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或稱地藏王菩薩,曾音譯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在佛法中,菩薩是依其特德來立名,不像我們一般人的名字,與自身的心行毫無關係。中國熟知的四大菩薩,於其名號都加上一個讚詞,如:【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大願地藏王】,由地藏王菩薩 「大願」的讚詞來看,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特別深廣的。
地藏王菩薩或稱地藏菩薩的梵名為 「乞叉底檗婆」(Kṣitigarbha)而其中的(ksiti),是ksi轉化而來的,由具有地或住之意是地與大地,也是 「地大」。而「檗婆」(Garbha)是胎藏或含藏、伏藏之意,如金礦、銀礦、煤礦、鐵礦等。於佛法中名為「藏」,則足指庫藏的意思。
「地藏王」的含義,從「地」來說;也是四大之一,能擔當一切,一切高山峻嶺,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所以,以「地」來此喻地藏王菩薩的功德,能夠荷擔一切眾生的難行苦行。
「地」也有依止義,一切草木皆依地而出生成長。比喻世間一切自利、利他功德,依地藏王菩薩而存在而引發。
地藏王菩薩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荷擔一切難行苦行,救度眾生,所以名之為地藏王。世俗稱為地藏王王,這名稱的由來,也許是因為地藏王比丘為新羅國王子的因緣,而加「王」字以尊稱之。
由唐朝的不空三藏大師所翻譯的《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中舉出。地藏王的梵名為 「乞灑訶羅惹」(ksal arana)的梵名。「乞灑」Ksa是地之意,「訶羅惹」harana是含攝之意,可知追也足地藏王的梵號。經中並說明地藏王菩薩與金剛界曼荼羅南方費生如來的四親近菩薩中的金剛幢菩薩同體異名。
【關於 「地藏王菩薩」的註解】
梵音乞叉底蘗婆(Kṣitigarbha)譯名地藏,地謂土地,大地;藏是含藏,秘藏。皆屬譬喻,以喻菩薩的功德。地能生、能育、能持、能載,能蘊藏珍寶,能為萬物所依,所住。宇宙萬物,情與無情,無不依止大地;華果樹木,五谷蔬菜,無不生長於大地;名貴珍品,治病眾藥,無不孕育於大地;一切七寶,無不蘊藏於大地;一切種子,無不攝持於大地。
用以比喻菩薩,心如大地,能安住眾生於菩提園,能攝持眾生的菩提種子,能生長眾生的菩提芽,能運載眾生至菩提果。令一切眾生,究竟證得佛道的三德秘藏,因名地藏。
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俗謂: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嗡 缽 囉 末 鄰 陀 寧 娑 婆 訶 (中文摹擬音)
湡‧盲亙僅市‧送扣‧ (梵文)
oj‧pra-mardani‧svaha‧(拼音)
oj‧祈願
pra-mardani‧超越一切-自我意識、食色煩惱根、錢財、口業之災 (NI的長音)
svaha‧圓滿成就 (V可發音成U音,因為很多語言沒有V這個音)
整個音義就是:祈願能超脫一切自我意識/貪食好色/爭錢奪利/口業紛爭/等煩惱根而速速圓滿成就。
註:pra-mardani 摧伏;散滅;粉碎p864。在顯教經典中都稱此咒為「滅定業真言」,其實咒音 pra-mardani 就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的意思,所以自古來皆稱此咒為「滅定業」。
地藏菩薩神咒
(oj)‧ha-ha-ha‧vismaye‧svaha‧(拼音)
ha有「強調」、「加強」之意,經上解為「三乘之因」。vismaya有「希有、驚歎、奇哉」之意p1258,經上解釋為「一切有情常有我相種種煩惱。裁若念真言我相即除。此為希有亦甚希奇也」。
【關於 「oj」的註解】
oj :咒語最常見的起始句。vajra,音譯又作伐闍羅、跋折羅、越闍等。意為金剛。在印度,金剛被列為轉輪聖王的七寶之一,其體堅固,任何物質都不能破壞,但能破壞一切物。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四曾廣列金剛之涵義,如諸寶中最勝、能摧破一切有物、在日中則色不定、一切世人不能評價……等。此外,《大乘義章》卷九也說金剛有十四德,即:能破、清淨、體堅、最勝、難測、難得……等。
【關於 「svāhā」的註解】
svāhā:祈禱之終的用詞 。【唐‧不空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陀羅尼念誦儀軌》,大正藏,頁994 】載:「此云成就義, 亦云吉祥義,亦云圓寂義,亦云息災增益義,亦云無住義。」《金剛頂續》云:「所謂梭哈 (svāhā) 云何義,一切罪業能消除, 善業資糧得增長,一切過患能減滅,摧一切苦中最勝」【引自生起次第釋論集.三身建立論及儀軌通則口訣總集,頁377-9】。《仁王經道場念誦儀軌卷下》謂娑嚩訶即成就、吉祥、圓寂、息災、增益、無住之義,依無住義,娑嚩訶即是無住涅槃,依此無住涅槃盡未來際,利樂有情,無有盡期。《大日經疏卷六》則謂莎訶乃驚覺義,即驚覺諸佛不違本誓,滿足所願,令道場具足嚴淨之意。又同經疏卷十三載,莎訶乃打擊諸障礙,令彼退散,具有摧魔之義。蓋此語原為古印度對神獻供時所唱之感嘆詞,又意謂良美之供物;後世作為神聖語,附於咒文之末,係表示成就、吉祥、息災、增益等意。印順導師在【般若經講記】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所有大成就者都有定下宏觀大願,我們也一起來找尋適合自己的究極宏願吧!
我們一起找到人生究極宏願,這樣活著,才有意義和好玩呢!
-阿聖筆-
新羅國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匈牙利布達佩斯漁人堡Fisherman’s Bation是一個新哥德式和新羅曼風格的觀景台,位於布達一側多瑙河河畔的城堡山。它修建於1895年到1902年之間,設計師是弗里傑•舒勒克(Frigyes Schulek)。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漁人堡近乎毀滅。1947年至1948年之間,弗里傑•舒勒克的兒子亞諾什•舒勒克負責了修復工程。從塔和觀景台,可以看到多瑙河、瑪格麗特島、東面的佩斯,以及蓋勒特丘陵(Gellért Hill)的全景。七座塔代表七個馬扎爾人部落在896年定居喀爾巴阡盆地。漁人堡得名於漁民行會,他們在中世紀負責守衛這一段城牆。城堡前的騎馬像是匈牙第一任國王聖史提芬。
馬加什教堂是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座教堂,位於布達城堡區的心臟。它最初建於1015年。目前的哥德式建築興建於14世紀下半葉,19世紀後期大修。它是布達中世紀第二大教堂。教堂的正式名稱是聖母教堂,但是通常以國王馬加什一世的名字稱為馬加什教堂。1867年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於布達佩斯分別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和王后。這座教堂不僅是幾個加冕儀式的地點,例如1916年的最後一位哈布斯堡君主卡爾一世,還是馬加什一世兩次舉行婚禮的地點(第一次迎娶Podiebrad的凱瑟琳,她去世後,又迎娶阿拉貢的比阿特麗斯)。堂內設有教會藝術博物館,開始於中世紀地穴,直到聖史蒂芬小堂。收藏了大量聖人遺物和中世紀石刻,以及匈牙利王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5ljtF5j0l4/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JYMvK38S1Cm-C9OCvm60_enH7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