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環球視野】繼中國大陸於本月16日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後,台灣行政院周三(22日)亦宣佈當局已正式遞交加入CPTPP申請。
—————————————————
【TapNow玩樂著數優惠】
K11 ARTUS海景套房Staycation優惠!
連雙人早餐 + 下午茶【 bit.ly/3Ch7pSU 】
南豐紗廠 EONIQ手錶組裝工作坊
心意禮物之選【 bit.ly/3xrEjN9 】
—————————————————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請追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businessfocus.io/
—————————————————
追蹤 MarketFocus 看更多詳盡財經及投資分析
—————————————————
時刻接收市場最新資訊,請追蹤Telegram頻道:
t.me/businessfocusofficial
—————————————————
請於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然後選擇『See First』
—————————————————
若有任何商業、財經及科技資訊的新聞稿,歡迎
Inbox或電郵至info@businessfocus.io!
廣告合作請電郵至sales@businessfocus.io
—————————————————
如果你對初創、商業及科技界有所見解,敬請投稿
至info@businessfocus.io
訂閱BusinessFocus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hannel/UCzZszEpbE87Mfh-q7D472BA
歡迎"Join" BF討論區暢談財經、商業及創科話題:BusinessFocus.io 討論區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新視野後台」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BusinessFo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錢線百分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亞利桑那州州務卿設法阻擾審計,後台老闆索羅斯浮現 ... 的評價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新視野多米諾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新視野多米諾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遊戲影音大放異彩YouTube 開拓電玩新視野 - T客邦 的評價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新視野_網頁設計公司-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新視野後台 在 【情報】YouTube遊戲影音電玩新視野記者會後報導 - 創作大廳 的評價
新視野後台 在 錢線百分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錢線百分百09/17精彩重點!】
※網路版與電視版 播出時間
《YOUTUBE網路版》
周一至周五 完整版(上集)22:30 完整版(中集)23:00 完整版(下集)23:30
《非凡新聞台》《台視財經台》
周一至周五 21:00(首播) 00:30(重播)
◎Gogoro將赴美借殼上市 鴻海成新股東!
◎持有"晶圓雙雄ETF"獲利 中秋後留?賣?
◎全球投資環境風險評比 台灣居世界第4
◎陸房企到期債務將衝高峰 中秋後台股?
◎中秋後台股三情境 操作應對獨家教學!
◎MIH"台製電動車"曝光 新科技搶先看?!
◎疫情改變習慣 國人旅遊偏愛數位服務!
◎股市盤整! 印度.石油.金融ETF逆勢漲
錢線百分百 提供您財經新視野
非凡主持人 胡睿涵
#歡迎分享
※更多內容 敬請鎖定 【非凡新聞台】【非凡商業台】
錢線百分百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stv.money100
非凡電視台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stv.fans
非凡電視台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ustv
非凡電視台官網
http://www.ustv.com.tw
新視野後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月21日 #GMA32 內心的部份:
人老了就很愛說故事,不管有沒有人聽過,這次的金曲讓我特別想起2010年。
2010年,是我第一次入圍金曲獎,那時是靠著《Winter Sweet》入圍了最佳新人,同屆的還有徐佳瑩、謝和弦、藍又時和高以愛,最後是拉拉拿到了獎項。
比那稍早的《黃金年代》其實更像是一種自我期許,而不是描述盛況,那時間點前後,在華語流行音樂視野裡,饒舌大部份時候還被當成一種特技表演或娛興節目。但在所謂的地下饒舌圈裡,憑著被熱狗激起的創作欲望以及《Wake Up》得獎後的激勵,饒舌的創作已是暗潮洶湧。
洶湧歸洶湧,真的有搞頭的還是沒幾個,在那時能混到靠face ID進夜店,或是在裡面坐包廂喝王八,就已經算混得不錯了,穩定的演出跟作品收入想都不敢想。大家都沒正事可做,beef就多了,但除此之外,同好們大多相濡以沫,就算有beef也還是同溫層。
我跟頑童大約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在台北熟起來的。那時顏社和好威龍兩個廠牌很像,除了饒舌戰將外也都有一群兄弟,比起廠牌來說更像是兩個family,工作室就是各自的窩,除了寫歌錄音外,大家都在那胡混、打電動、pass友情。氣味不太相同的兩家人雖然也有點點比較的關係,但又都一起打球、一起趴體,拍MV、有活動互相挺一下,沒事也會到對方家裡串門子。頑童在2008年發了第一張專輯,我的在2009年,同是寶哥信任圈裡的人。
2010年,大家都還正愛玩,也正覺得圈子有點起色、自己開始有點搞頭了。這時不管是誰,只要有向金曲叩關、向世人展示的機會,都會是圈子裡的大事,得不得是一回事,重點是有個聚在一起大喝的理由,當晚包廂先處理起來,準備喝個爛醉。
金曲典禮當天,我最在意的就是好好走一趟星光大道,讓電視機前的人知道有我的存在,那個時候有種土炮的自信:你笑我是誰?我還笑你他媽草包不懂!……這就是嘻哈態度。結果當晚傾盆大雨,我們到典禮現場時身上已經不乾爽,紅毯流程也大delay,在後台等了又等等了又等,才終於坐上了開向紅毯的轎車。
大雨中成排的轎車裡頭載著不知是誰的成排藝人,緩緩地走走停停,我也不敢坐得太放鬆,緊張地頻頻整理著服裝,深怕弄皺了,就在快到我下車時,突然另一台轎車霸氣地從旁插入前方約莫兩台距離的隊伍中,其後的車就開始倒退-前進-倒退-前進,然後駛離原本的隊伍,開回小巨蛋的地下停車場……。
說是典禮延誤了太久,紅毯環節要取消了,讓精心盛裝打扮的某位天后作為圓滿收尾。聽到這個消息既是洩氣,又感覺窩囊……沒辦法,對他們來說我其實誰也不是。典禮之後的故事你們知道結果了,沒得獎倒也還好,心裡早就期待著晚上嘻哈掛要喝一攤大的,不管怎樣都要慶功。
典禮結束後,興奮地踏進Primo,許多朋友早就到了,往包廂一路都是熟人,又是抬下巴又是handshake的,然後也不知誰遞來了酒,就開始酒瓶撞酒瓶。威龍們都來了 、顏社們都來了、參劈來了、熱狗來了、各自的誰誰朋友都來了,男的女的、原本就會出來喝的也來了……麻吉大哥也來了……那本來就是他的店。一定還有誰,但在杯觥交錯之間我已認不清或記不得了,就記得兩件事:一是每個朋友都把我拉近了貼在耳邊說「在我們心中得獎的是你!」二是,當我跟小個訴說著沒走到星光大道的沮喪時,他指著眼前的場景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星光大道!」……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了起來。
滄海桑田人事變幻,當時的朋友們有的繼續饒、有的工作去了,誰誰出國、誰誰被抓,誰跟誰在一起誰跟誰又分了,誰生了小孩、誰離婚了……我們這種幸運能專心在創作上的,事業越來越上正軌,雖然也高潮低潮一陣一陣……然後團體壯大了,某些老友卻遠了,現在的顏社和威龍都不是最初的顏社和威龍,現在甚至沒有威龍了,惋惜終究有,但這就是人生。
回到2021。
那天在等待娃娃宣布結果時,我跟瘦子對看了一下,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我看到的是十幾年的時光-成長、分離、獲得、失去-飛快掠過,我們的相視而笑背後其實背負著各自的太多,然後變成了眼前的對方。
雖然我老多了,倒不覺得我是他前輩,我覺得我們是同梯,甚至以發片時間來說他還比我早。在之前我心裡覺得應該會是韋禮安得獎了,但相視之後,又突然好想是我們,不管是我或他……我知道如果是他,我也會一樣站起來給他一個handshake加擁抱,就像十年前那樣,是一起在對抗什麼的。
我的歌詞本裡有這麼一句,現在還沒錄進歌裡:「一人代表一個族群,誰能撥開那片烏雲?」說真的,那當下我覺得誰撥開都好。
結果是我……擁抱的時候我有點迴避他的眼神,因為覺得拍寫,於是影片裡的我看起來有點尷尬。
第一次上台時,因為震驚,腦袋還一片空白,講話都在抖。我還是有想過要謝謝誰,但說不出其他人那樣美好的感言,自己也還來不及感動。直到我又坐回台下座位,手機不斷震動訊息湧入,拿出來瞄了一下……除了家人還有好多許久不見的老友……我突然就濕了眼眶,也突然懂了得獎的意義:我想我的得獎,如果能讓誰在螢幕前歡呼甚至感動流淚,其實重點不在我,而是嘻哈的節奏,是我們這一群人的青春歲月。
在做<2021手牽手>時,我跟瘦子為了討論歌詞,很難得地在多年後能有幾個小時窩在一起,更難得在事業都上軌道後首次能有深聊,我們還約了等典禮結束後再像以前那樣喝一下……結果典禮結束後,他一樣去喝了,我回家了,這就是人生。
新視野後台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新視野後台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新視野後台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新視野後台 在 新視野多米諾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财经新视野原经财新动力,《财经新视野原经财新动力》是大陆综艺节目。节目简介:东南卫视财经类栏目。(原《经财新... 美联储这一跟,推倒全球市场多米诺骨牌! ... <看更多>
新視野後台 在 新視野多米諾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财经新视野原经财新动力,《财经新视野原经财新动力》是大陆综艺节目。节目简介:东南卫视财经类栏目。(原《经财新... 美联储这一跟,推倒全球市场多米诺骨牌! ... <看更多>
新視野後台 在 亞利桑那州州務卿設法阻擾審計,後台老闆索羅斯浮現 ... 的推薦與評價
喬治亞州州務卿作梗票。密西根審計進展緩慢。 ... 我們力求在紛亂的世事當中,還原真相,領悟真諦。 新視野 的節目,包括新聞與時事評論,原聲翻譯(中文字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