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校限定⚠️⚠️⚠️」
「陳顥國文✅ vs 奇諺英文🔥」
2021 國英主科全年班
3/20起隔週(六)13:30-16:30 陳顥國文學測班
要開課囉!!
#迎戰111學測 #士林北投 #升大學
#簡評110學測國文選擇試題 #陳顥撰
#總評
難易適中,難度較去年(109)提高。試題選材扣合高中國文本位,具鑑別度。
#基本特色
1、閱讀理解比重略增,國學常識題減少。
2、文言占比與往年相近,但難度提高。若廣義計算,文言與白話比例約為5.5:4.5。(文言題約23題)
3、直接或間接從「核心古文三十篇」出題約佔22分,略低於去年。
4、試題取材回歸文史領域。跨領域(哈士奇20-21、背景知識41)試題大幅減少。
6、第15-34題全為題組題(共九題組)。考生宜針對題組題加強練習。
7、挖洞題(4、8、22、31)高達四題,甚為罕見。
8、新詩題(7、42)雖非課內選文,但選項設計明確且合理。
#試卷亮點
1、選材兼顧古典與現代、韻文與非韻文。選項設計用心,測驗考生擷取資料與推理文意的技巧,頗具鑑別度。
2、題組題多控制在兩子題(26-28為三子題),降低考生因一篇文章看不懂而錯一整排的風險。
3、爭議多年的素養題,在今年劃定出題範疇,不再為素養而素養、為跨領域而跨領域。回歸國文考科的任務。
4、連續四年沒有考看不懂、令人痛苦的朦朧新詩,值得肯定。「通靈」式的新詩考題可望走入歷史。
5、排序重組題選自尉師天驄散文,操作容易。
6、卷末(42)的新詩題呼應考生的應考心情,頗具巧思。考生若理解文意,當能會心一笑。
#心得與建議
1、文意挖洞題出了四題,占分比例似乎過高。
2、諸子思想考兩題組的儒家孟子(18-19、31-32),以及一題組的法家商鞅(24-25)。其他選文雖有《戰國策》(33-34)與列子(40),但多偏向文意理解而非思想核心,廣度稍顯不足。
3、文學批評考題多(8、12、26-28),且選文的學術味較濃厚。
4、國學常識題比起去年,減少甚多,對費心研讀知識點的考生較不友善。
5、課本白話選文與作家幾乎沒出題,可能導致學生選擇性、賭注性押寶閱讀,不利完整學習與授課。
#小結
作為舊課綱、舊制學測末代考題,這份考題頗有「繼往開來」的氣勢!
選文及考題難易度趨向指考化,未來只考一次大考國文,推測難度只會繼續拉高。
考題文白比例大致確定,未來幾年文言文占比應該不會低於四成五。
中上程度的鑑別度提高,低分群則更低,預測五標原始分數都會下降。前兩年頂標與前標同級分的情況應該會改變。
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將是未來應考的關鍵能力。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Boba ETtod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播吧YT https://bit.ly/2TZO7ep 《 #八年級生》青春版姊妹悄悄話,八年級生想什麼聊什麼玩什麼 看完這集的你.......有喚起你考學測的回憶嗎😲😲😲 主持人:控ㄅX哈妹 來賓:表哥 【快速點選】 00:00 史上最難學測登場 03:37 控ㄅ一開場就對來賓爆氣啦 0...
新詩考題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詩作從國高中,大學,研究所筆試,昨天又出現在學測試題中。
但是,對於新詩的解答標準,我覺得有很大問題。尤其是考填充,重組字句這兩項最為厭惡。這並沒有幫到現代詩的推廣,而是仍要學生死背正確答案。吼,文學是用來理解跟自我追尋的,哪有固定的答案?
我也覺得不適合。 因為新詩的張力個人理解不同 ,誰說吸塵器一定要用吞沒?我當初在寫的時候,整個的畫面選擇了這個詞, 那你說用其他的字詞來講吸塵器xx夕陽,也是可以的。
曾經有參考書要我授權某詩,作為新詩考題,結果我看考填空,立刻洋洋灑灑寫了我的意見。後來他們就不選我的詩。
新詩考題 在 Boba ETtod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播吧YT https://bit.ly/2TZO7ep
《 #八年級生》青春版姊妹悄悄話,八年級生想什麼聊什麼玩什麼
看完這集的你.......有喚起你考學測的回憶嗎😲😲😲
主持人:控ㄅX哈妹
來賓:表哥
【快速點選】
00:00 史上最難學測登場
03:37 控ㄅ一開場就對來賓爆氣啦
09:03 這艘小舟考倒全員啦
14:07 以前不用考公民與社會
17:53 表哥講解時間
19:12 後悔提議考學測啦
23:57 史地題組控ㄅ大反攻
30:14 達爾文要生氣囉
33:20 最後結果公布
-------
題目底家,跟著三個文組一起來答題!
《國文題》
施先生參加朋友舉辦的宴會,贈詩一首:「桂已飄香菊作花,門前遙駐七香車。競傳丰度誠端好,定卜咸宜到室家。」依據詩意,最適合這場宴會的題辭是:
( A )珠聯璧合
( B )椿萱並茂
( C )君子攸居
( D )望重桑梓
關於下列新詩,解讀最不適當的是:孤獨的小舟都是歪斜地擱著/全世界的沙灘都是如此的/而如同歪斜的頭/裡面充盈著悲哀(方旗〈小舟〉)
( A )以「舟」喻人,凸顯生命被擱淺的悲哀
( B )用「沙灘」的單調,暗喻生活千篇一律
( C )「都是如此的」強調人舟孤獨的普遍性
( D )兩次「歪斜」描寫人舟頹然無力的姿態
-------
《社會題》
公民與社會課堂中老師介紹幾種民主理論如下:
甲:多數決無法顧及公共政策品質,重視決策過程的對話與討論才能提升決策品質。
乙:人人都具有理性且平等,因此應讓所有人積極參與政治並藉此培養德行。
丙:人人參與政治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應將政府決策權力交給專業政治人物。
丁:利益團體是民主政治的主角,應由各團體競爭爭取選票,以獲得決策權力。
政府與民間團體針對較具爭議性的公共議題,近年來曾舉辦過多次公民會議。此做法與上述何者最為接近?
(A)甲 (B)乙 (C)丙 (D)丁
有人回憶:當時,食物都要配給,沒有咖啡,但有糖和紅茶。每次參加茶會,都要自備糖和茶葉。原本商店中還有牛油和乳酪,大多來自紐西蘭或加拿大,現在也少了。經常一個月也吃不上一斤肉,天天吃鱈魚。有一段時間,政府領導人還提倡自己種植糧食作物,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這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景象?
( A )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
( B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
( C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
( D )首次石油危機時的伊朗
◎某國為興建首都,從統治的各地徵集材料,包括:來自黎巴嫩的針葉林木材;埃及的銀、銅;印度的象牙。請問:
文中某國徵集木材之來源區,其林地最可能具有下列哪種環境特色?
( A )夏乾冬雨,樹叢低矮且枝幹堅韌,利於林木砍伐
( B )氣流對流旺盛,終年有雨,林木樹冠寬大且茂密
( C )位居北極圈附近,多灰化土,林木枝幹筆直高大
( D )山地攔截西風水氣,降水豐沛,利於林木的生長
-------
《自然題》
有關達爾文的演化論,下列哪些敘述正確?(應選2項)
(A)親代競爭力較強的性狀在後代族群中出現的頻率會提高
(B)達爾文提出天擇說時,未參考孟德爾的遺傳定律
(C)越常使用的器官會越發達,且此優勢會遺傳到下一代
(D)當環境資源有限時,可經由突變提高優勢並增加個體數
(E)特有種皆是由不同地理環境的不同始祖演化而來
-------
想聲歷其境,來收聽高音質Podcast
搜尋訂閱★Today is my day/八年級生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ibJl8F
《Spotify》:https://spoti.fi/3oncnFv
《SoundOn》:https://bit.ly/2YmHNRW《KKBOX》:https://bit.ly/2Yn4bKQ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KVyG7H
★ 更多節目推薦 Watch More★
《播吧編talk》 :https://bit.ly/38k3qXG
《地產詹哥老實說》:https://bit.ly/2KEcpL0
《我在案發現場》:https://bit.ly/2K9lMmf
《尚恩帶你上車》:https://bit.ly/3pjsW6n
#110學測挑戰 #Podca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cXDKkoJVKI/hqdefault.jpg)
新詩考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收視率背後的祕密」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劉旭峰
內容簡介:
明星、老兵、歡場女子、彩券行老闆……,
新聞報導中的主角躍出紙面,宛如生活在你我周圍,
資深媒體人劉旭峰以三十年現場觀察,犀利勾勒出螢光幕後的社會眾生相!
一本資深媒體人的懺情錄,一部新鮮人進入媒體圈必讀的職場指南,
資深媒體人劉旭峰,以畫面感十足的戲劇筆法,引領讀者一窺當代臺灣的媒體大觀園!
觀眾天天守著電視看新聞,自以為了解人生百態,但可能不知道……當你在看電視時,電視臺卻躲在螢幕背後數鈔票!
觀眾給電視臺打賞的是收視率,電視臺拿著收視率去兌換真金白銀。收視率代表的是MONEY、MONEY、MONEY!收視率是電視媒體存活的命脈,是節目和主持人能不能「混」得下去的根本依據。但收視率真的準確嗎?有沒有可能作假?怎麼作假?
臺灣部分電視媒體傳達的錯誤和荒謬訊息不勝枚舉,觀眾邊看邊罵,但可悲又弔詭的就是──「觀眾邊罵還是邊看」。
臺灣傳媒不重視「真正新聞」的惡習難改,製造出虛偽生態、劣質新聞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在這個惡質的生態裡,又有多少懷抱著「無冕王」憧憬的年輕人,他們良善的初心遭到扭曲?這些浮面的「低、小、下」新聞訊息又是怎麼被生產出來送到觀眾的眼前?
作者劉旭峰曾擔任電視新聞操盤人,擁有近三十年的豐富經歷。他將自己在媒體圈的所見所聞,以戲劇張力十足的短篇故事呈現,深刻描寫看似精明的媒體人在職場中的亢奮、浮沉和茫然,在生活中的荒誕、無奈與無知,並揭露出暗黑收視率背後所隱藏的金權詭計;寫實諷刺的背後,更多的是悲憫臺灣媒體可憎又可憐的真實面目。
作者簡介:劉旭峰
曾獲文建會最佳劇本獎、新詩獎,在媒體圈混跡近三十年,幾乎以媒體為家,工作生命裡幾乎都是媒體。現職wintv節目部總監,仍舊與電視節目廝殺拼搏。
曾出版過:散文集《收視率萬歲!?》、《收視率葵花寶典》,文章被列為大學學測參考題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DgphHI_TK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