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底下的惡夢,石化高雄
11日前鎮區發出乙烯異味至今,我們尚未得知氣體的漏點何在。環保局昨天表示,原住民故事館地下室的地下水有汙染物,至於汙染物的來源,還須待經發局做管線最後確認。
長文討論之前,我們先把幾項重點簡短整理。
➜ 氣體洩漏未察覺,顯示管線管理或有不當之處,若遲無法確定事發原因,應廢管停用,供應量由中油管線替代運送。
➜石化業者應依規定儘速裝設「LDS即時洩定位監測系統」;工業區應補強加設FTIR紅外線監測儀器。
➜ 加速二港儲運專區建設,中島儲運及中油前鎮儲運中心儘速遷移,減低人口稠密區及亞洲新灣區安全風險。
➜啟動大社降編準備作業,確保廠區調整後,勞工勞動權益獲保障。
➜加速履行大社工業區降乙編、遷廠承諾(可廢除管線16 條)。
➜ 加快大林蒲遷村作業,根本減低高雄管線風險,推動城市永續安全。
--
要擺脫城市底下恐懼蔓延的老舊石化管線,同時肩上仍得扛著台灣石化供應的重大責任,兩個核心問題是:大林蒲遷村與大社工業區降乙編。
高雄坐擁全台最佳的天然良港,工業腹地等自然與人文優勢,因此從日據時代開始,高雄就成了台灣材料產業的發源地與重鎮,發展至今,北高雄有仁大工業區,中高雄有十大建設開發的全台最大煉油廠—大林煉油廠,南高雄則有林園工業區與中油的輕裂廠。
於是,用物質流來分析,原油用海上浮筒裝卸到中油大林煉油廠,煉製出來的汽柴油再透過地下油管往北輸送到中油全台(台中以南)各油庫,再由槽車轉送到各加油站及下游業者。
而煉油的副產品—石油腦再用地下管線輸往高雄最南的林園工業區,生產出來的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再用管線輸送到林園及大社等工業區。也因為這樣不合時宜及城市發展的產業區位,造成目前石化管線南北貫串高雄市區、這個不安全的城市現況。
其中,高雄工業管線接收端大宗的大社工業區至關重要。
仁大廠區內所生產的化學材料有60%都供應給國內產業,若大社由特種工業區降為乙種工業區(供公害輕微之工廠使用為限),國內每年必須進口約600億元的工業原料,以滿足國內需求。換句話說,廠區內11家廠商、每年約900億元的產值、2700位員工和其背後的家庭,若未來降乙編後將面臨產業存續「困境」,整個高雄石化業將面臨斷鏈危機。
另一面來看,守著石化大業的高雄,就是與空污、有毒物質、工安意外、氣爆…這些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的危機一起生活。
高雄市衛生局於2014公布一份,針對左營、楠梓、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居民進行健康風險評估。研究發現,從1971年至2010年的40年間,左楠仁大工業區的男性在40~49歲年齡層的癌症死亡比,顯著高於全台。而且不論男女性,在高年齡層的癌症死亡率皆高於全台灣和高雄市其他非石化曝露區。
石化工業除了影響健康,這些藏在城市底下、老舊又缺乏有效監測的管線,就像是不定時炸彈。
根據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資料,接收端在大社工業區的石化管線至少16條(其中11條是使用狀態),全長共計163.5公里,共輸送8種化學原料,包含乙烯、丙烯、丁二烯、氫氣、苯等;2014年81氣爆是由於其中一條4吋丙烯管線破洞,這次前鎮乙烯外洩事件發生後,周圍有3條華運運送乙烯管線洩漏可能性較大,市府已要求業者停止運送,但最令人擔憂的是,目前仍無法確定漏點。
很顯然,高雄城市產業區位重整、產業轉型已是當務之急也刻不容緩。
---
要解決高雄市區石化管線纏繞夢魘,同時必須兼顧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根本之道是將管線源頭仁大工業區遷出,移至高雄西南外海填海造陸的土地,也因如此,首當其衝的大林蒲遷村必須加速進行。
大林蒲遷村若未順利進行、大社工業區降編無法遷移,那麼南北貫串高雄的16條石化管線仍對城市造成危害。這些產業區位調整環環相扣,我們該朝著這個共識的大方向前進。
行政院既然已核定大林蒲「循環經濟園區」,接下來也該儘速對產業、低碳、低汚染、低耗能、低廢棄物的產業入園標準,提出計劃,對「循環經濟」要有明確定義;而考量產業轉型、就業衝擊,我要求市府也應對大社工業區中,哪些公司願意轉型遷循環園區進行調查,並擬定延遲過渡期間的工安及降汚計劃,而且必須經過大社居民同意。
上述是長期產業轉型的治本之道,但眼前燃眉之急仍待解決。
目前情況來看,我們對於管線未知程度過高,遲遲找不出漏點的情況下和其他事發原因時,凸顯工業管線管理問題,管線管理單位無法以科學證據提出讓市民安心的說明及應變措施,以及市府各局處仍缺乏明確的指揮體系與SOP之際,我建議先行停用乙烯管線,在這段管線遷移重整的過渡期,不足的供應量可暫時向中油購買。
因為現階段中油和台聚等廠商進口乙烯的路徑,是從前鎮河口輸送,該處199座儲油槽本來就計畫於民國110年前,全數遷到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二期計畫區內(能否遷移,前提也是要大林蒲遷村案順利進行),等同為安全緣故提前一年廢管。
這次乙烯外洩意外暴露整座城市對石化管線仍有防備不足之處,當前固然有些檢討措施可以「亡羊補牢」,但追根就底,我們再也無法承受被不安全的石化產業包夾,對生活、生命財產所造成的風險。
既有化學物質定義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會想要知道社區附近有哪些爆炸的致災因子嗎?】
依據內政部提報「爆炸災害防救業務計畫」,
#統計自80至104年底為止重大爆炸災害案件,
#有6成發生在工廠作業場所,
都顯示著除了天然災害以外,
政府不能忽視人為因素的潛藏災害,
人民更有知的權利,
因為知道風險才能做好防災、救災準備!
依法內政部應針對風災、火災及爆炸災害辦理「災害潛勢、危險度、境況模擬與風險評出之調查分析,及適時公布其結果。」
也就是說,
政府有責任告訴人民,
人民的生活周遭究竟會有那些致災因子,
有多高的風險程度。
但是,內政部卻於104年修訂辦法,
將火災及爆炸災害改成,「得」不公開災害潛勢資料。
修正理由為,
「火災及爆炸災害屬於人為災害、不具特定災害區域及發生潛勢,難以分析潛勢區域。」
令人不解,
就人為災害而言,輻射核災、毒性化學物質等都有可能是人為因素致災,卻同樣必須製作潛勢資料分析,並適時公開。
但為何火災、爆炸災害不用?
然而,
依據「爆炸災害防救業務計畫」(p.9)應變機制之建立,
第3點內政部應依潛勢資料公開辦法建置爆炸災害潛勢資料庫,
國防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衛福部、環保署、勞動部、地方政府等應配合提供資料。
顯然,該資料庫有各機關應管制爆炸致災因子清單,
究竟內政部是有資料未辦理災害潛勢調查分析?
還是有調查分析卻不公布?
不公布的考量又是什麼?
查了2011年一份關於潛勢資料庫建置先期規劃報告,
#評估爆炸災害潛勢資料庫公開的影響─#易影響房價地價。
大家也認同這種說法嗎?
房價或地價會比社區知情權,建立防災意識更重要嗎?
或許科學定義上,
災害潛勢圖有分析嚴謹性,
這可以再討論公開爆炸潛勢資料的內容要有多細,
但不應成為政府卸責的藉口。
#淑芬已要求內政部消防署立即檢討辦理如下:
#1應檢討修正風災震災火災及爆炸災害潛勢資料公開辦法。
#2內政部消防署應依災害防救業務計畫,
#將既有各機關申報資料以圖資化公開,#以方便民眾閱讀資訊。
既有化學物質定義 在 有機誌-有機生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肥胖和水腫悄悄地溜走
只要你靜靜地去觀察,會發現自己的身體時刻都與空氣、水和食物中的分子有「親密接觸」,而且在既有的本能下進行特別「行動」。傳統古印度醫學認為,與大自然保持和諧生活,順應季節、吃當季食物、隨遇而安,才有助於提高健康和精神狀況。
又是炎炎夏日,也是女生們爭奇鬥艷的季節,大部分女性第一時間都會詢問有甚麼方法可以不運動又不用節食就是可以減肥?或者可不可以該瘦的部位瘦,不該瘦的就不瘦?我不禁要反問,哪裡應該瘦,哪裡又不該瘦?別作夢了!!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仙丹'妙藥,我一定早早將它公諸於世,賺大錢去了!
肥胖(Obesity) 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有過多脂肪。通常體重超過正常值的百分之20%,就是肥胖。形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吃太多垃圾食物、工作超時、缺乏運動、過度刺激感官,飲食作息不正常,食物中農藥和其他化學物質改變激素活性,促使體內脂肪產生,失眠時出現飢餓感,晚飯吃得太豐富和吃點心的習慣等等。
不得不說,有些人飲用少量奶類或吃少量澱粉質的食物,也會容易變肥胖,假如一杯牛奶含有100卡路里的熱量,無論誰喝下去都一樣,但有的人喝下去將卡路里轉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而有的人卻是將其轉化成能量。大多數人如果不強迫自己進行足夠的體能鍛鍊,那麼一旦發胖將難以遏制,愈來愈肥胖。其實就要靠自己去觀察及留意身體吸收食物的情況。
減肥能達到自發性成效的唯一前提是,促使體重調節機制恢復正常。肥胖其實代表代謝能力和消化能力出現異常;此外也表示體內積存慢性毒素。所以,我不建議只管解決超重卻不先排清身體內的毒素。
(全文未完更多報導,請詳閱"有機誌 www.organic-magazine.com"第97期)
既有化學物質定義 在 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辦法修正草案總說明 的相關結果
第九條中央主管機關審. 查登錄人提交之新化學. 物質資料,判斷新化學. 物質之毒性有符合本法. 第三條所定第一類、第. 二類或第三類毒性化學. 物質之分類定義之虞. 者,應於 ... ... <看更多>
既有化學物質定義 在 台灣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說明 的相關結果
目標: 2020年前將化學品重大負面效益降到最低。 © 2018 Intertek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4. 歐盟在2006年通過REACH. 2010年 ... ... <看更多>
既有化學物質定義 在 我國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法及登錄規劃介紹 的相關結果
新增既有化學物質與新化學物質定義. – 五、既有化學物質:指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各.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後,建置於既有化學物質清. 冊中之化學物質。 – 六、新化學物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