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DJ劉軒的故事
我從1991年當DJ時開始接觸黑膠,然後在大學電台WHRB放深夜節目。當時我常跟一位同學,一個很酷的台灣女生,一起介紹自己喜歡的另類電子舞曲,把節目錄在卡帶上寄回台灣,在當時的中廣流行網播放。
畢業後,我和那位同學也時常在紐約碰面,連同身邊一些熱愛house music 的朋友們一起辦party。每次放歌前,我都會去紐約的DJ專賣店挖寶。那種黑膠店架上所有的唱片都可以直接拆開試聽。店員也兼DJ,你可以把挑選的黑膠交給他,他會用店裡的音響系統直接大聲放出來,讓你感受到曲子在夜店裡播放時的感覺。時常一首好歌播出,其他客人也都會紛紛跑過來詢問,整個氛圍很刺激,因為如果唱片只有一張,那就看誰走運先搶到了。
有一年為了準備放跨年派對,我去一間在紐約West Village的老店,叫Vinyl Mania,花了幾個小時挑了幾張熱騰騰剛發行的唱片,其中一張就是Jerome Sydenham and Kerri Chandler Present Saturday。這張專輯的兩個製作人都是紐約客,是圈子裡眾所皆知的鬼才,他們的唱片通常一出爐就一掃而空,我當時交給店員一張來播放,再跑去找其他唱片,結果回去結帳時,店員跟我說:「你沒跟我說你絕對要那張啊!所以我剛把它給賣了!」我說:「蛤?!賣給誰?」他就指著我旁邊的一個傢伙。
你買了我先選的唱片欸!」我對那傢伙說。
那個人就用濃濃的英國腔回答我:「哎呀!很抱歉,我剛下飛機就直接過來這裡,我是個DJ,很想要找紐約風的唱片!」
可是你買了店裡最後一張!」我很不爽。
哎呀!拜託啊老兄!我從老遠的地方來,就把這張唱片讓給我吧!」
我想了一下。「既然你是第一次來紐約,我接下來要去另一家店,你跟我一起,如果那裏有貨,這張就給你,況且你也可以多認識一家店。但如果沒有,你要賣給我。」他說:「沒問題!」於是我們就出發了。
另一家店在下城的東邊,走路要20分鐘左右,沿途我們閒聊,這傢伙也蠻有意思的,瘦瘦的,嘴巴很大,笑起來很喜氣。他之前在英國空軍,一個人跨年前跳上飛機來紐約朝聖,想見識這裡的派對,對紐約的DJ如數家珍。
我們走著聊著,後來就到了下一間店Dance Trax。走進去問,店員說全賣完了。
我就跟那英國人說:「那你要賣給我了!」
哎呀~老兄!我真的是第一次來紐約,可不可以就放我一馬?交個朋友嘛!」
天哪!他真會盧。
實在沒辦法,而且我覺得他其實人也不壞,就說:「好吧!我跟你講,今晚我要去放跨年派對,你直接帶這張唱片來,起碼讓我今晚能放,好嗎?」他說:「好!沒問題!一言為定!」
當晚他真的準時出現了,我也放了這張專輯裡的兩首曲子,皆大歡喜。凌晨三點多派對結束,在收拾東西時,我發現那個傢伙居然待了整晚都沒走,而且就在跟我那位一起主持節目的女同學聊天,且互動很開心。
我看著他,不得不搖頭感嘆他瞎掰的功夫。
這故事的下文就是:他們兩人認識、成為男女朋友、他搬來紐約工作,後來兩人結婚,生了一個女兒,還在哈林區買了一棟小房子。
有一年我生日,他們送我一個禮物,一看大小就知道是一張黑膠。我心想,不會就是那張吧?!
拆開來一看:不是。
他們說,那張實在太難找了,而且因為那張黑膠促成了兩人的緣分,意義非凡,我也不好意思叫他們割愛。我現在會有這張,是因為自己後來在別的黑膠店挖到寶,趕緊買下來。
話說,現在下載那麼方便,這種事哪會發生?
這種緣分,只會出現在黑膠的世界裡。
———— END————
感謝 黃子佼 佼哥邀請我參加這麼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若你喜歡這個故事和這個袋子,請在照片下方的留言競標,
希望你可以十月就把這個藝術品帶在身邊!
https://www.facebook.com/rootote.tw/photos/a.4534807696539239/4534618049891537/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蔡其昌說,陳柏惟怎麼會阻擋疫苗,他非常支持疫...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就抱你吧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是一篇無解的文章,遇到兒子總是無解~~
#高敏媽與直男兒
#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1_囤積癖
一直很想寫寫「關於兒子的迷惑行為」這個主題。其中最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行為就是「囤積癖」。
直男兒從小就熱愛囤積各種「資源回收品」,如果是顏值高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類如漂亮的紙袋或包裝紙之類的東西,我還可以理解。
畢竟,身為「前幼兒園老師」,我也曾經瘋迷收集好多年。
可惜,他不是走這種路線,舉凡空寶特瓶、紙盒、紙袋、用完的原子筆筆芯、修正帶替換芯、餅乾塑膠盒、衣服吊牌、路上撿的石頭和樹葉…反正,你能想到的他都要留著。
如果我纏著他整理,甚至不計髒亂下海幫他,他還會跟我翻臉。問他為什麼要堅持。
他說:「這個這麼好,怎麼可以扔!」
「誰知道我以後會不會用到!」
感覺我們母子角色對換了,收集東西捨不得扔的不該是父母嗎?結果我生出一個像老大爺一樣的直男兒,而且不小心青出於藍勝於藍(泣)😅
每次去他房間,看到那些佔地方又積灰塵的資源回收品,我都要心中反覆不斷默唸:「是親生的。」
深呼吸這招不能用,因為吸入灰塵會引發高敏媽的咳嗽和過激反應。🤷♀️
/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被我說服扔了一箱資源回收品,結果好死不死學校說要帶紙盒。
吼,他把我罵得狗血淋頭,從此後要他扔東西簡直比登天還難,開始囤得坦蕩、囤得爽快😅達到囤積出快感的境界,享受被物品包圍的滿足感。
也更加謹慎地防範高敏媽我(是防賊逆?)
之前看過一篇報導,說囤積症被定義為精神科疾病,要判斷囤積症有兩個標準,其一是患者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在正常人眼中沒有價值的物品。
其二是囤積帶來的壓力會影響正常生活。
直男兒既沒有出現大量收購,也沒有讓囤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顯然罪狀不足,也不好強迫他改變。
不過,已經嚴重影響媽媽我的視覺感受。我沒有嚴重潔癖,只是比較愛乾淨一點的那種程度。(認真)🤔
既然造成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很少談到教養,也很少寫「正統的教養文」,因為我認為青春期的孩子特別討厭大人的教導。
因此,比起教養,我寧可謀求親子間的相處之道。也換一種比較生活詼諧的筆觸記錄。
我和兒子之間的差異那麼大,意味著面臨的相處挑戰也很大。書寫過程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如何認識,理解和接受一個全然陌生的個體。
/ #收集和囤積的界線
我跟兒子說,有時候越是他人眼中沒有價值的東西,越是能給我們帶來微小且綿密的幸福感。
所以,只要他開心的話,我願意接受他囤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但是,資源回收品要保持乾淨,集中在一個區域,例如放在紙箱裡,只要超過這個紙箱的東西就要嘗試斷捨離。
畢竟,我們旅居在異鄉,所處的空間有限,根本放不下那麼多東西,再加上隨時都有搬家的可能,請不要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來上海後,我們已經歷兩次搬家,一次他們年紀尚小無法幫忙,另一次爸爸訂下嚴格規定:
房間裡的東西如果不整理出一個範圍,要他們自己整理裝箱自己搬,東西太重的要請工人幫忙,搬家費要從他們的零用錢裡面扣。
還是爸爸英明懂得小孩也有人性,一說到要自己搬自己付錢,馬上就肉痛起來,傾刻斷捨離得乾乾淨淨,所有的資源回收品都投入黑色大垃圾袋的懷抱。(媽媽竊喜)😁
結論就是,如果你家也有一個不改初心,堅持囤積的孩子,可以考慮搬(叫)個(爸)家(爸),再不行就搬兩次,如果實在不想搬家就換個更小的房間給他吧!
不過,我實在不忍心告訴大家,直男兒搬了新家之後又收集了新的資源回收品。(結果還是說了)😅
/
#後記:我們年底又要搬家了,兒子聽到這消息馬上跟我說,媽媽你不能搬到一個更大的房子嗎?這樣就可以裝得下我所有想囤的東西。
媽啊!我暈~~
好啦好啦,也許,囤積也是一種生存哲學吧(顯示為媽媽已放棄掙扎)😅
/
#照片故事 | 兒子戴女兒的髮箍,感覺他換了女裝就是我本人了❤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就抱你吧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就抱你吧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蔡其昌說,陳柏惟怎麼會阻擋疫苗,他非常支持疫苗。大家都知道疫苗的市場是賣方市場,全世界都在搶疫苗,執政黨立委當然全力支持政府,我們反對的是當時中國的科興疫苗,並沒有得到人民的信任、國際的認同,所以大家認為如果忽然之間要政府買四千萬劑疫苗,可能會去買到中國的疫苗,這是台灣人民所不願意看到的,國民黨利用民眾不了解議事規則,以反對國民黨提案購買四千萬劑疫苗,就說陳柏惟阻擋買疫苗。
蔡其昌說,政府有沒有在買疫苗?當然有呀,政府很認真在買疫苗,但是你不能因為你自己提了一個不知道怎麼算出來的數字,跟政府的提案不同,就說陳柏惟反對,這完全沒有道理,這是利用議事規則,「移花接木」、不是事實,因為國民黨有提案,否決了國民黨的提案就變成了反對,這個完全是一種抹黑的手法。】
可是 @蔡其昌 ,你也投反對票的案324上面清楚寫著【盡速完成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使用清單」上新冠疫苗的採購,並擴大採購至4千萬以上,確保疫苗涵蓋率高達90%以上】,那裏面有az、有bnt、還有默德納呢,議案裡面哪裡寫中國疫苗啦?哪裡是抹黑,是不是認為選民都是白癡不識字?你們都投票不要買啊~~~是不是現在後悔了?
你以立法院副院長之高度跟基進黨一起硬ㄠ,是不是內心其實很想哭,現在塔綠班已經缺人到副院長也要站第一線蝦挺了嗎?
另外,老盆友吳子嘉董事長特別分享了一個好棒棒的資料,就在過去一個月傳唱塔綠斑的民間風氣中,唱著唱著蔡英文總統的信任度就跌掉7.3%,不信任度上升5.5%,蔡英文總統執政滿意度跌了7.2%,不滿意度上升5.1%,塔綠斑,不是,民進黨滿意度下跌6.4%,不滿意度上升1.9%。難怪全黨都翻臉氣噗噗,動搖黨本了對吧,連各種側翼紛紛跪舔的邏輯都出來了,逼得我還必須向全世界各行各業各個地方的綠畜道歉,我對於讓這麼多綠畜氣撲撲,還讓翁達瑞跟著被起底打趴都感到非常抱歉,希望各位綠畜接受我誠摯誠懇,全心全意的道歉。
既然這麼可以讓社會動盪,我真心想要去報金曲獎啊~~~哈哈哈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立法院今天排定行政院長蘇貞昌施政報告並備質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不滿行政院送來的3+11補充報告沒有交代3+11政策和5月本土疫情爆發的關聯而杯葛議事。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反問「3+11跟800條人命有什麼關係?」蘇貞昌今天赴立院備詢,民進黨團昨天三度與國民黨團溝通,允諾蘇貞昌今天「重提」3+11專案報告,在書面報告向染疫亡故家屬道歉,並說明3+11造成破口原委。】各位弟兄,這一條大家不會覺得最好笑的地方是陳時中的人設因為自己的暴怒而破了嗎?他變成一個跋扈不講科學的人啦!
第一,根據法規資料庫中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施行辦法第九條:
【進駐本中心各機關應隨時掌握最新動態資訊及狀況,並於情報收受後,依下列程序辦理:
一、各機關情報處理及因應建議,應陳報權責長官,並通報相關機關。
二、機關遇有需跨機關協調或通報時,應即會報相關權責機關迅採措施,同時陳報權責長官。
三、機關有責任歸屬之情報通報、因應建議、下令、督導及電話,均應作成書面紀錄,並陳報權責長官。
四、機關應填寫工作日誌,陳報權責長官。】瞎說甚麼自己會議太多每天很忙沒有做紀錄,就明顯違反了第九條的第三款和第四款啊,結果沒人處理這件事?
第二,後續的病毒感染基本上都跟3+11系列都是同一個病毒株,在基因上相同,並非在國內自己產生的,那麼不是由國門進來,難道是蟲洞進來的嗎?如果是從國門進來,那就一定是跟邊境開放有關係啊!
根據ettoday的報導:【國民黨主席選舉今(25日)落幕,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在選舉最後關頭緊咬前主席朱立倫,激出黨內基層「亡黨感」,雖然未能當選,但已在各地囊括3成以上選票。藍營人士分析,以張亞中的得票率,有望續攻6都地方縣市首長,尤其張在雙北得票率約4成,有機會成為一名活棋。
藍營人士表示,目前台北市有立委蔣萬安、市議員羅智強2名強棒,張亞中若要參選,恐會釀成黨內分裂,且台北市選民結構不利張亞中參選;但高雄自從韓國瑜被民進黨惡意罷免後,目前苦無人選,可成為被派去艱困選區的一名超級大黑馬。】藍營最棒的就是內鬥的時候選完還要繼續,你怎麼看這就是一個放屁等級的說法,直追上次民眾黨不知道哪個白癡說要派學姊去選新北市長的那個爛提案,狗也不信,到底是誰說的?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reaOXYUwEA/hqdefault.jpg)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就抱你吧 在 Niki 妮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本BL不得了2021《你都說到這地步了我就上你吧》攻部門No.1&傲嬌部門No1!
にやま老師史上最強雙面帥氣「玩咖攻」,當玩咖對上"自以為"的玩咖,誰會先認輸呢?
📌本集推薦腐漫書單
00:00 BL漫畫家:にやま
01:52 率真的你與做作的我/無邪気なわんこと猫かぶり
03:24 我的警察先生/僕のおまわりさん
05:29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就上你吧/そんなに言うなら抱いてやる
07:34 結語
📌成為頻道會員加入「專屬聊天室」: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MJvCNKFYjOjcwh2b4f7pbA/join
#Niki妮奇 #BL漫畫 #腐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cial Media
✔YouTube:https://pse.is/Niki_YT
✔IG:https://pse.is/Niki_IG
✔FB:https://pse.is/Niki_FB
✔微博:https://pse.is/Niki_weibo
✔B站:https://pse.is/Niki_bilibili
✉️ 合作洽談信箱:loveniki0108@gmail.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st
►相機:Canon G7X Mark III
►剪輯軟體:威力導演365
►製圖軟體:PhotoScape X RP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相關必看內容
►BL小說/ BL漫畫/ BL動漫:https://bit.ly/32ISBJU
►BL戲劇:https://bit.ly/32Ejr5W
►旅遊:https://bit.ly/33I1J2t
►美妝穿搭:https://bit.ly/2CG7ulr
►生活Vlog:https://bit.ly/33SgzE1
【頻道關鍵字】Niki妮奇|美妝保養|穿搭|旅遊|耽美|BL|美食|Vlog
【使用聲明】 本頻道影片為介紹之用。所使用的素材包括聲音與影片都無意損害著作人權益的意圖,只是用來幫助說明與協助觀眾了解。若您有任何疑慮或損害,請立即與我聯絡,謝謝。
【DISCLAIMER】 This channel is only used to videos. All the videos are not intending to against copyright law, only to assisting commentary and recommendation. If you have any concerns, please contact me immediately. Thank yo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QLFc14ODrk/hqdefault.jpg)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我就抱你吧 在 MischaIpOfficialVEV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去年葉巧琳(Mischa)參加了《全民造星3》重新出發,這次經歷讓 Mischa 帶來極大的衝擊,不僅令她找回自己的初心,同時亦令她有感而發,創作了全新派台歌〈浸浴〉。
Mischa 前往《造星》的舞台,進行了 Casting後,她內心的感覺洶湧而出,她很想將這一切紀錄下來,於是就找來曾經憑電影《七月與安生》與金培達一同奪得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好友波多野裕介一同創作新歌,不過波多野裕介覺得既然內心的感覺這麼強烈,倒不如今次的創作,就先由歌詞開始,於是乎Mischa 就寫下了 Demo 用、名叫〈勇氣〉的歌詞:「從前的我像個超人一樣 / 強大 充滿夢想 / 現實多殘酷 / 聲音沙啞了 我還剩甚麼 / 跌倒過傷過背叛過迷失過被罵過踩過說過 / 以後怎樣過 / 手再抖還想到以後 / 還不想放棄」這個雖然只是Casting 階段時的感受,但字裡行間卻已看到Mischa 對演藝事業的毅力與決心。
大概到了8月《造星》pre-round 之時,Mischa 與波多野裕介完成了粗略的編曲後,沒想到公司同事跟監製 Edward Chan 聽後都隨即愛上這歌,並為 Mischa 找來林若寧著手填詞。那時候林若寧知道 Mischa 參加了《造星3》以及她的想法後便寫出了〈浸浴〉的歌詞。Mischa 覺得〈浸浴〉的歌詞是無可挑剔的,她說:「成首歌講緊我洗晒所有唔好嘅嘢,重新上路,喺《造星3》重新出發,重新開始認識自己,搵返自己嘅初心,喺過程裡面可以學到好多,比以前更加認識自己。」Mischa 更回想起在《造星3》決賽當晚演繹〈浸浴〉時的那個畫面,與同行的參賽者其實都經歷著同樣的洗禮,所以她很想將這歌送給所有參賽者。
如此貼身、Personal 的題材,Mischa 自然感受至深,所以今次灌錄〈浸浴〉的時間也比過去的歌曲短,Mischa 說:「因為疊住《造星3》拍攝期,嗰排瘋狂練歌,再加上成個人進入咗戰鬥mode,所以錄〈浸浴〉時好快已經達到 Edward嘅要求,最記得有一次係我入到去開聲試唱嘅 take 反而用最多,最後預多嘅錄音 session 亦冇用到,都幾 Surprise!」
立即到各大數碼平台收聽:https://sonymusichk.lnk.to/bath
Follow Mischa葉巧琳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ischaip/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ischaIpOfficial
⋆⋆⋆⋆⋆⋆⋆⋆⋆⋆⋆⋆⋆⋆⋆⋆⋆⋆⋆⋆⋆⋆⋆⋆
〈浸浴〉
曲:葉巧琳 / Yusuke Hatano
詞:林若寧
編:Yusuke Hatano
監:Edward Chan / Yusuke Hatano
唱:葉巧琳
我想 清洗一身幽怨的嫉妒
我想 清洗肌膚剩餘的黑色素 重新上路
我想 清洗哭泣做成的臉上泥土
洗去自卑的焦躁 形象更清高
新一個人 對鏡子讚好
走失過自己腳步
觸得到只有霧薄弱到像番梘泡
流落到孤島
拾回活著的依據 面對我畏懼
將缺陷 將泡沫 浸在水裡
拾回活著的知覺 是有血有淚
新構造 比較敏銳 誰要作傀儡
最好 香水終於找到新味道
最好 挑選新的浴袍翩翩起舞 全新舞步
最好 更改新的造型比舊日還好
洗髮水洗走苦惱 回復我的好
貶低我換取愛慕
當擁抱親切度薄弱到像番梘泡
無論惡補怎惡補反正都不會得到
拾回活著的依據 面對我畏懼
將缺陷 將泡沫 浸在水裡
拾回活著的知覺 是有血有淚
新構造 比較敏銳 如一缸清水
完善我身軀
工作上再爭取
從此以後洗走你都反正失去
拾回活著的生趣 為愛太過累
想快樂 可以快樂 切勿望穿秋水
拾回活著的精髓 自信再結聚
洗過臉 經過浸浴 融化了眼淚
浸到水底裡 忘掉我負累 這個新的我比較敏銳
洗吧洗吧 洗吧洗吧 洗吧洗吧 溶化我過去
#葉巧琳 #MischaI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4KzXkqO1L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