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舊城區散策】
身為一個台中人,對於台中建築歷史卻是近一年才慢慢認識~感謝許多前輩攝影師的緣分
初秋午后,從東區帝國糖廠到中區台中車站週邊的宮原眼科、中山綠橋、綠川、全安堂、臺中彰化銀行總行,一路步行到中央書局、舊華南銀行及西區台中市役所,透過漫步的方式拍攝紀錄屬於台中人的建築並且重新體認歷史。
河川是城市之母,台中市沿著重要的河川開啟了一連串街區的活動提供市民漫步,從台中車站開始到綠川水岸、柳川水岸到了歲末總是妝點了繽紛色彩,讓舊城區重現繁華熱鬧的景色。
台中車站
站上三代車站新穎寬廣的平台,望向二代車站,仔細觀察仍然可見一代車站屋頂的身影,所以台中車站其實三代都目前都依然保存著,你看見一、二、三代車站的身影了嗎?
帝國糖廠
前身是「日本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之臺中工場」,位於現今臺中市東區。然而目前大家所見的建物,則是建於昭和10年西元1935年,隨著時代變遷,在戰後作為臺灣糖業公司臺中辦公處。
宮原眼科
興建於1927年宮原武熊日本眼科博士建,在日治是臺中州規模最大的診所,直到戰後博士返回日本,光復後也曾經為台灣日報營業處所,之後經歷921大地震、颱風等天災受損,所幸2010年由知名日出乳酪蛋糕接手改建經營至今,目前為止是許多旅人到台中旅行必定規劃的景點之一。
中山綠橋(舊稱:新盛橋)
建造於1908年(明治41年)
當年日本政府為慶祝臺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當時地點位於臺中公園舉辦慶祝典禮而修築橋梁,在歷史上別具有意義。
宮原眼科與中山綠橋
中山綠橋越綠川的拱形橋梁,鋼筋混凝土橋樑
橋上細膩鑄鐵欄杆與浮雕能感受到前衛時代感
綠川
圖為綠川中區段
綠川以前從無名溪流到後來稱為「新盛川」,並於西元1912年(明治45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參加台中神社祭典而巡視河川,因當時河川景色綠意盎然,所以將「新盛川」重命名為「綠川」根據史料紀載日治初期綠川曾有多次整治之規劃。
戰後;1970年代以後因綠川在環境上面臨了危機,由知名攝影記者余如季先生發起了《綠川•同心花園》活動在當時引起各界迴響。
近年;2016年底台中市府執行了「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又再一次改造綠川中區段的景。隨著近年綠川成功整治後,於2018獲得日本優良設計獎,已成為全台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全安堂、台灣太陽餅博物館
興建於1905年,並於1909年完工落成
是日治時期台中三大富商之一,盧安發跡地
更開創全安堂,販售進口名藥,百年來歷經許多故事
最終於2014年整建為太陽餅博物館至今
臺中 彰化銀行總行
臺中中區彰化銀行總部為中區的銀行建築,由白倉好夫與畠山喜三郎設計,建於1936年,並於兩年後的1938年完工落成。
現今依舊由彰化銀行使用,中區為總行營業部,二樓設有行史館,可採預約參觀。
中央書局
1945年開始起造,1948年開幕的「中央書局」,屹立近百年
2015年3月由信誼基金會共同承租建物,歷經三年規劃改建,於2020年重新開幕,早期中央書局在台中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更是當時人文與知識的交會地。
華南銀行舊址 寶雅台中中正店
建造於1952年的華南銀行舊址,座落於中區台灣大道、市府路口
見證了中區的興衰,記得我在拍攝時,有一位伯伯前來搭話,他問,我在拍歷史嗎?
原來這位伯伯是老台中人,從學生時期就在中區走跳,就學、創業至今退休,他也算是見證了中區的興衰,週遭的建物與攤販他暸若指掌,從他的分享感受到了他對於眼前現況的樣貌與他年輕的記憶截然不同。
台中市役所
臺中市役所興建於明治44年(西元1911年),為仿歐式建築,至今已超過百年,更是臺中第一棟鐵筋混凝土的建築,是為了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創建,1920年,台中市成立,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遷隊台中州廳內辦公。
市役所主體建築為L字型平面三層樓建築,其建築風格融合日本明治維新時代,以日式官署建築常見的西洋古典主義風格。市役所建築形式為仿巴洛克風格,開口部位特別強調造型表現,各種門窗多變,裝飾相當講究。入口的聳柱式及以八組木屋架組合而成的華麗圓頂,除造形搶眼,更是臺灣同時期少見的木構造圓頂。建築採用包括磚構造、木構造、鐵筋混凝土構造及鋼構等組合而成,可說是日治時期建築構造技術具體展現的經典案例。(資料來源: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台中 #建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00的網紅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G旅遊日記:rebecca_tsai - 將軍府位於花蓮美崙溪河畔的民生社區,時間是日治昭和11年1936年建立,通通都是由檜木建造,牆身結構是傳統日式雨淋板,屋頂反而是以歐、日式混合的形式呈現,四周排水溝為水泥單斜坡式,這些建築都是很漂亮的傳統日式建築,全部建於 1930 年代左右。據說,當時花...
日式屋頂形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月因為疫情爆發,原本要刊出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完全都被打亂沒有進行,終於,還是趕緊把他整理出來,這是京都迷訪談計畫的第10篇,也快要到尾聲了,剩下最後兩位朋友,都是住在京都的朋友了,第10篇要訪談的朋友,很多喜愛京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因為她是一位用迷人圖文來記錄京都生活的插畫家,也出版過書籍,那就是京都迷子少女。
第一次看到京都迷子少女的圖文,應該是在背包客棧,記得非常受歡迎,充滿清新的圖畫,以及在京都生活的溫暖文字,當時就讓人印象深刻,後來京都迷子少女理所當然的出版了京都圖文書-我在京都討生活:迷子少女的打工度假繪日記,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非常推薦,她自己做的紀錄京都生活的網站,內容也非常豐富,相當好看。
她取作「迷子」(まいご)的暱稱,我也非常喜歡,希望能以迷路來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這正是探索自己與世界最好的方式,迷子很擅長人物畫,所以看到她在京都繪日記裡的許督人物,不論是她自己或是京都的人們,都很有味道,繽紛又迷人。
這次的訪談計畫,跟迷子連絡上,她一口就答應了,而且發現我們也有共同認識的朋友,也就是第一篇訪談計畫-旅人之森的喬茵,覺得頗有緣分,迷子本身就是日文系的,後來到了京都打工,也開始將她喜歡也擅長的繪畫,紀錄了京都的生活,再請大家好好欣賞。
尤其在這段疫情嚴峻的日子裡,看了迷子的訪談與圖文誌,會很暖心。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迷子少女,畢業於日文系,曾經去日本打工度假(以京都為主要據點)一段時間,回台後決心做與日本觀光相關的工作,便在沖繩縣位於台灣的官方辦事處工作。
我從小就喜歡日本漫畫,所以小時候就拿著漫畫開始學著畫到現在。開始用手帳紀錄自己的生活是從大學時代為了去日本旅行,想留下不一樣的紀錄,於是第一次從文具店買了手帳本子跟紙膠帶。一剛開始的手帳非常陽春(現在回頭看真是不忍直視),後來漸漸參考別人的圖文記錄,並添購不少文具行頭如紙膠帶、貼紙、花邊帶、印章等等,才一步步寫出比較豐富的內容,當然也成為一名文具控。(笑)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第一次的京都是大學時代與家人一起去關西自助行。當時候其實只去了京都兩天(清水寺、金閣寺等),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觀光去了幾次,並曾經打工度假停留在京都8個月左右。
當時我曾經嘗試過幾份工作,做得比較長的是民宿「樸宿」的小幫手、以及在京都的小公司做觀光宣傳。比起工作的內容,求職上的碰壁讓我更印象深刻。曾經面試過好幾家服務業都失敗,最後才頓悟到自己根本不適合去服務業(笑)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選擇京都作為打工度假的主要據點有幾個考量:
(1) 想住在生活比較方便的區域,但東京與大阪這樣的大城市已經去過不少次,因此選擇同樣生活機能佳、且日本味十足的京都。
(2) 對打工度假族來說,京都的觀光市場需求高,需要會說外語的工作機會多,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3) 京都市區內的景點眾多,能夠長住一段時間也不會膩。
因為一直有寫手帳的習慣,所以去打工度假理所當然會想要紀錄更多生活點滴。當時候我準備了兩本手帳本,一本拿來寫生活雜事、一本是旅行遊記,後來又增加了水彩本等等。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某次我在鴨川邊閒晃的時候,發現一群穿著制服、來修學旅行的高中男孩們坐在河堤上,正吃著五顏六色的日式便當。我心想這真是好棒的一幕,於是偷偷舉起相機想拍下,沒想到幾個眼尖的男孩發現了鏡頭,活潑大方地笑著比出YA的手勢。忽然我心裡一呆,不禁也舉起手,和男孩們交換了YA。
我那時候才意識到:「原來我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日子,就是我的修學旅行啊!」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走在京都巷弄間,隨處可見「地藏菩薩」的身影,當地人暱稱為「お地蔵さん」。雖然說地藏菩薩清一色是以石頭雕刻而成,但大小高矮、精緻程度差別萬千,有的表情栩栩如生、有的看起來只是一顆普通石頭,多數都圍著紅領巾,模樣可愛。京都市區內的地藏菩薩大部分都住在小祠堂之中,我很喜歡觀察這些祠堂的造型,屋頂的樣式、門窗的格線、供俸給菩薩的鮮花和鮮果⋯⋯都顯示出當地人對於菩薩的虔誠,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自從在京都認識了地藏菩薩的信仰,回到台灣後我也不禁變得更加注意台灣路邊的小祠小廟,學會去發現這些事物的迷人之處。雖然與京都形式不同,但對傳統宗教的信仰心是一樣的。
7.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時候,身份從短暫觀光的旅行者變成了短住在當地的生活者。
當時住的地方在京都車站南邊,是相對比較沒那麼熱鬧漂亮的區域。從京都車站的八条口走出來沒幾步路,經過的第一個地下車道,我看到有幾位街友睡在裡面。當時我其實感到非常衝擊——過去當觀光客的時候都是看到京都精心打扮過的妝容,第一次看到京都沒裝飾過的另一面,真實感受到自己即將住在這個城市中,未來會看到更多從前沒看過的京都素顏。
8.我知道迷子在網路上以繪畫發表京都生活,應該收到不少回應和鼓勵,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呢?
剛開始發粉絲團的時候很想把自己所知的京都介紹給大家,時常會有網友留言回應「我也去過那裡」、「我推薦OOO」,真的覺得大家都是京都通!
我還記得有次我發京都的「仁丹路牌」的貼文,大驚小怪地說仁丹將軍的造型喜感可愛,結果下面馬上有人回應仁丹藥丸以前在台灣也有,原來是我少見多怪啊!(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最喜歡紅葉季節的京都,至今東福寺的紅葉仍然是我心中最美的夢幻仙境。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因為我對京都的神社佛寺其實比較還好(汗),所以比起一般的觀光指南書,我覺得找個一兩本跟自己品味相符的生活風格雜誌(例如d design travel、& Premium京都特輯等),去探索上面介紹的風格小店。許多小店都隱藏在京都巷弄深處,通常這時候又可能再發現許多細膩的京都美好。
10.你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以整個區域來說的話⋯⋯西陣那一帶吧!那邊的巷弄都保持著很純樸、很傳統日本的風情。屋子都是清一色的深褐色,外頭隨性地放著許多花花草草,牛奶的木箱、水道的貼紙、懸掛著的雨傘,堆疊出的各種生活感很迷人。我喜歡在這些巷弄中迷路閒晃,時常會發現一些細緻的美好。
另外哲學之道沿路的景色及小景點我也很喜歡,沒什麼事就順著那條小路走,看看水道、沿途逗貓,多愜意。
PS:同樣的,訪談文章很長,如果要看完整的訪談文章和迷子的圖文,請點留言的網址繼續欣賞,京都迷子少女的網站與連結也在下方,也非常謝謝大家對京都迷訪談計畫的支持與鼓勵。
日式屋頂形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年 #嘉義公園 #嘉義神社 #昭和十八J18 #史蹟資料館
建於西元1910年的「嘉義公園」,位於市區主要幹道中山路最尾端,依山仔頂山勢而建,整個公園腹地無敵大。
漫步在公園裡,濃蔭遮陽,綠葉搖風,絕對是我心中第一名的都園公園。
射日塔、昭和十八J 18(台灣史蹟資料館)、陳澄波畫架列為心中三大重點。
1915年在此創設嘉義神社,當時同社格的還有台中神社及新竹神社,直到1994年因火災燒毀,才改建為射日塔。
嘉義神社依興建時間有第一代與第二代,第一代現留有遺址,在手水舍旁,二代的即是今射日塔所在地。
嘉義神社雖已不存在,但有些建物仍殘中,如手水舍、祭器庫(看解說才知道是以混凝土模倣木作建築的外牆)及參道。另原神社齋館與社務所,現則作為史蹟資料館火,由昭和十八團隊經營及維護,另附設咖啡館及門口小市集(一攤)。
光是日式老建築、老樹就值回票價了。門票也很佛心,還可折抵消費。裡頭的資料,有重點、易理解,完全沒有史蹟資料的沉悶。
和日本許多神社境內相同,種有代表著屹立不搖、長長久久之意的黑松,這裡也保有數棵百年日本黑松,但不知是否水土不服,未見茂密枝葉,但一樣高聳參天,充滿元氣💪🏻
境內另一側則是我也十分喜歡的變色葉樹木~楓香,同樣具有百年樹齡。
日本總喜歡以能量之地來形容許多神社,嘉義神社雖已不復見,但光是這些百年大樹,便讓人見證屹立不搖的生命力。
齋館與社務所兩棟建築物,皆為典型的日式建物,很幸運剛好遇到導覽老師,跟著聽了建築的解說。
「入母屋式」形式的屋頂,從屋簷、屋脊、破風、正脊、垂脊等,都展現傳統日式建築元素,而重新修建時,也保留十分完整,包括外廊道、橫拉門,連咖啡館的座區也以此來設計。
兩棟建築間以通廊相連,一側為資料館,一側為咖啡館兼賣店。非常喜歡社殿的建築元素,以及修復後的盡善盡美,有工藝藝術性,也有實質內涵。
日式屋頂形式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G旅遊日記:rebecca_tsai
-
將軍府位於花蓮美崙溪河畔的民生社區,時間是日治昭和11年1936年建立,通通都是由檜木建造,牆身結構是傳統日式雨淋板,屋頂反而是以歐、日式混合的形式呈現,四周排水溝為水泥單斜坡式,這些建築都是很漂亮的傳統日式建築,全部建於 1930 年代左右。據說,當時花蓮地區軍事指揮官"中村大佐"入住此處,附近居民並不知情其身份,只知道有位官階很高的大將軍住在此,就將這裡稱為「將軍府」,而將軍府四周有著圍牆環繞,前院有著獨立的花園,佈置的讓人賞心悅目,綠意盎然,遠離塵囂,不禁讓人盡享在這愜意之美當中~
旁邊有一棟看起來又特別修復的建築,走進裡頭有浴衣租借300元1小時,有男生/女生/小孩的浴衣~穿著和服在社區中拍照,去不了日本但也能稍微感受一下,志工阿姨會替你穿上浴衣,還有些道具可提供拍照, 讓人在充滿日式風情的將軍府漫步,感受「小京都」的魅力。
提醒:這是個很有代表性的文化古蹟,可惜了沒有好好整修,幾乎都成廢墟了,這些宿舍完全沒有整修過,外型看起來還可以,但是內部幾乎都壞了,也不能進去參觀。園區不大,如果不是穿浴衣體驗或喜歡廢墟且愛聞房屋有檜木的香氣來參訪的你們,不是很推薦來看,期待未來可以整修的更值得參觀。
日式屋頂形式 在 日式空間設計觀察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周圍是傳統有黑瓦的日式平屋住家,緊密的相鄰關係讓彼此的採光和通風都受到影響。建築師以不同的屋頂形式來平衡社區的日照問題,同時也讓住家室內獲得極大的視野和空間 ... ... <看更多>
日式屋頂形式 在 檜皮葺為一種傳統屋頂形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檜皮葺為一種傳統屋頂形式,可見於日本神社及日治時期台灣日式建築。 檜皮的採取,依地方的氣候及氣溫變化有所差異,「原皮師」以不傷害內樹皮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