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校規
最近在日本,「#改革黑心校規」(國高中)成為話題。原因是,過去學校裡往往是老師們的一言堂,老師規定什麼就是什麼,再莫名其妙都沒有學生置喙的餘地,校方也不曾重新檢視校規。以至於到今天,社會開始重視人權與性別平等,大部分的學校還保留了很多老掉牙的 #奇葩校規。
最普遍的算是嚴格的 #髮禁,除了禁止染、燙,男生只能普通的短髮,ツーブロック(上面稍長、下面剃短的二分區式)或是各種老師覺得礙眼的髮型都不行。而女生則不能綁把脖子露出來的高馬尾或盤髮,以免讓男生心神不寧(翻白眼)。另外,髮飾只能選黑、藍或茶色,瀏海也不能長過眉毛。
有些孩子天生髮色淡或自然卷,為了自清沒有染、燙,還得事先向學校提出「#地毛申請書」,並附上幼兒期的照片與家長簽章作為佐證,來避免紛爭。
大家可別以為這麼古板的校規,只存在於鄉下地方。據調查即使在東京都內,也仍有44.6%的高中仍保留了地毛申請書的手續。
不過,髮禁對台灣人來說也許不陌生,最讓台媽覺得莫名其妙的,是竟然還管到內衣、內褲去!到現在還是有許多學校規定,學生在校服內 #只能穿白色或肉色的內衣褲。
台媽本來猜想,這種無聊的校規應該只是形式上的而已,畢竟不會真的有人檢查,沒想到我大錯特錯耶!!更扯的是,部分學校檢查內衣顏色時,不但沒有把男生女生分開,還讓學生們統一站在走廊上打開襯衫扣子讓男老師檢查,要是被發現顏色不對,還要把內衣脫掉當作處罰。這種羞辱性的逞罰,對於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不知道會造成多大的傷害,不只侵害人權,也相當變態。
此外,還有各種讓人看了問號一堆的校規,例如:上下課途中不能喝飲料(是要渴死誰?)、看到校長銅像要鞠躬(有拜有保庇?)、制服外面不能穿外套(日本冬天會下雪誒)、女生只能穿裙子(所以女老師也要每天穿裙子嗎?)、眉毛不能修(帶著海苔眉上課比較有精神?)、男生女生不能一起上下課(牽手會懷孕?)等....。
台媽覺得,學校畢竟是個規模數百到上千的小型社會,作為管理準則,校規還是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是打著管理的名號,行人權侵害之實,就會讓人懷疑學校能否教出思想自由、充滿想像力的未來領袖,還是只是在摧殘幼苗?
台灣的學校是不是也像日本一樣,還保留許多黑心校規?在大家成長的記憶中,又有哪些你認為最莫名其妙的校規?歡迎跟台媽分享。
#管太多 #社畜就是這樣教出來的
____________
台媽好討厭校服,因為很多校服都又貴又醜又不實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同工同酬 #世足賽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
日本性別不平等原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日本性別不平等原因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過去曾經分享過不少從文化、性別、族群以及歷史觀點來談論「歧視」的文章,不過,這些「歧視」都並非由單一原因所構成。如何從某個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的現象來討論多重原因構成的「歧視」,以及這樣的多重「歧視」又是如何把一群人變成社會生活中邊緣人裡面的邊緣人呢?今天要介紹的文章就是從美國亞裔男同志的現象,來看這群人如何成為歷史、文化、性別、職業及學習能力多重歧視下的人群。希望讓我們重新思考,當我們面對一個現象、一個不平等或有爭議的現象時,能夠停下直觀式找到單一原因的思維,而是多花點時間去了解與思考。
—————————————
今年3月,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一家按摩院,發生了八人死亡的槍擊案,其中六名皆是亞裔女性(四名韓裔、兩名華裔),而兇手宣稱患有「性成癮」,作案是為了要「消滅誘惑」才痛下殺手。
然而,此舉也引爆自COVID-19以來亞裔受暴的不滿,紛紛發起 #停止亞裔仇恨(#stopAsianHate)的社會運動,至今仍在美國發酵。民眾在社群媒體開始爭辯,到底這是一起種族主義還是性別歧視案件?有人認為是膚色引起的犯罪事件,有人則認為是因為對性工作的產生的恐娼情結(whorephobic),那為何不是同時鑲嵌在性別與膚色的社會制度底下而造成的悲劇?
首先,審視亞裔女性的處境前,先必須討論亞裔在美國的刻板印象。
學者發現,亞裔受到的種族歧視包括:被視為外國人、排除在公共領域外、聰明且成功、以少數代表多數、錯誤地標籤化、犯罪、馬路三寶等。
這些基於膚色的刻板印象,將所有亞裔劃為單一的群體,認為亞洲人不是來自中國就是日本,要不然就是數學很好。加上早期大量的亞裔移民赴美從事底層勞動,使美國人認為這些亞裔就是「骯髒」且容易「犯罪」的,縱使是移民二代也容易被錯認為「外國人」,然後被種族主義者罵說「滾回你的國家」。
然而,隨著美國逐漸開放移民,加上大眾媒體的渲染,亞裔女性在北美社會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亞洲戀物癖」、「黃熱病」(yellow fever)、「中國娃娃」等,都是用來形容白人至上者迷戀亞裔女性的物化形容詞。
那亞裔男性的處境又是什麼呢?據報導指出,北美異性戀的約會市場不利於黑人女性外,另一個族群就是亞裔男性。原因是相比於白人,亞裔男性「不夠男子氣概」。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偏見呢?自18世紀中期與19世紀初時,大量的中國裔與日本裔男性移民到美國,他們的工作除了修鐵路與種植外,大多的工作都被限制在女性化的低薪工作,如洗衣、煮飯、洗碗、家管等服務業與餐飲業。除了外表相對於白人較為嬌小且不夠魁武、有肌肉外,亞洲人的禮貌謙遜、群體主義等特徵,都與西方強調的自信、個人主義、競爭等特質違背,亞裔男性被認為是很「娘」、「媽寶」而且「無性慾」的,整體而言都不算是一個「男人」。有趣的是,亞裔除了被西方男子氣概的框架給「閹割」成過度陰柔的極端外,部分亞裔男性也被大眾媒體過度陽剛化(hypermasculinized)。例如李小龍的功夫,以及歷史上的「黃禍」(Yellow Peril),都威脅了美國白人,他們認為這些「黃皮膚」的跋扈總有一天會侵蝕白人的優越性。
那跳脫異性戀的框架,亞裔男同志就比較吃香嗎?
事實上,亞裔男同志受到社會對於亞裔男性和女性的兩種刻板印象影響,他們不僅在同志社群容易被認為「娘娘腔」也在約會市場被視為「黃熱病」(yellow fever),甚至被年長白人男性伴侶認為是「女人」與他們約會來強化白人男性的陽剛氣概。於是,在男同志的擇偶市場,亞裔男性的刻板印象就是:小屌、光滑的皮膚、瞇瞇眼,行為舉止要端莊卻又誘人,令人有異國遐想;個性要聰明、害羞、性被動,且喜歡比他們年長的男人;氣質要陰柔、從屬,而且是像女人一樣被插入的0號,滿足「異男樣」白人的性幻想 。因此,許多報導都指出,在男同志交友App上,除了會出現「拒C、拒胖」外,還會附註「拒黑人、拒亞洲人」等種族歧視,甚至遭到使用者的言語攻擊,包括「你們亞洲人的眼睛怎麼這麼醜」等騷擾話語。
亞裔(特別是華裔)常在美國被稱為「模範少數」(model minority),不但有優等的教育,更有成功的事業,在社會形象良好,是個不偷不搶的「模範生」。然而這種典範反而會被用來強化白人對亞裔陰柔的想像,例如亞洲人一定比較「順從」與「從屬」。更大的問題是,在檯面上的永遠是中產階級的華裔,從事藍領階級的東南亞裔反而在「模範少數」下被噤聲。這並不是要亞裔必須反省自我的文化價值,而是必須檢討美國社會裡的種族與性別歧視,我們以前常看到黑人爭平權的運動,那身為亞洲臉孔的我們又在這個社會與全球占了什麼位置?我們渴望的「美國夢」又真的對亞裔良善嗎?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6?fbclid=IwAR2ALj59cylyFvdtvtAXo30C_tQT0_GzGZEI3uve467QqzLVt2BSGywztXU
日本性別不平等原因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同工同酬 #世足賽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16 美國隊到底發生什麼事
02:44 什麼是「同工同酬」?
03:51 不同的意見
04:31 新想法:同值同酬
05:26 原因一,社會對性別的期待不同
06:45 原因二,生理上面對的處境不同
07:29 回到運動場上的同工同酬討論
08:51 我們的觀點
10:13 提問
10:2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美國女足世界盃奪冠 獎金比男足冠軍少13倍:https://bit.ly/2Mmu88H
→ 「我值得這一切!」美國新英雄、女足隊長拉皮諾為同工同酬、LGBT平權而戰:https://bit.ly/2YqIzLo
→ 2019女子足球世界杯:拉皮諾的英雄主義和美國女足的「全面勝利」:https://bbc.in/2xFtwCt
→ 性別即政治: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的時代精神:https://bit.ly/2Mp1rHZ
→ 美國女足奪冠 怒告「男女不同酬」:https://bit.ly/2LSOYNF
→ 她們的真正平等工作權——同工同酬到同值同酬的意義 :https://bit.ly/2yneFNe
→ 爭取同工同酬路迢迢》歐洲男女薪資仍不平等 9年來僅減少1.3%差距:https://bit.ly/2Yb7dUN
→ 性別差距!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竟要再等100年:https://bit.ly/2SLjIQX
→ 同工同酬好難!相同年薪 女比男多工作54天:https://bit.ly/2Gw9grB
→ 【世界公民】男女同工同酬,還要等多久?:https://bit.ly/2ZjqIaa
→ 歐普拉挺同工同酬:要嘛替女性加薪、要嘛我不主持|性別力 Gender Power:https://bit.ly/2SSykyg
→ 世界盃勝負未定 特朗普與美國女足明星互相指責:https://bit.ly/2MoC35g
→ 【性別觀察】柏林地鐵宣布:當男性多賺 21%,女性車票當然要打 79 折|性別力 Gender Power:https://bit.ly/2YtIq9Q
→ 挺同酬不怕做婊子!娜塔莉波曼:女人,不只是別人的妻子與母親|性別力 Gender Power:https://bit.ly/2yiBEsS
→ 正港的「美國隊長」!美國女足悍將拉皮諾怒槓川普總統「絕對不去白宮」:https://bit.ly/2GxSxnU
【 延伸閱讀 】
→ 睜開雙眼才能看見多元:當運動場上不再非男即女:https://bit.ly/2LMp51Y
→ 陽剛的運動,陰性的媒體:運動媒體的性別分工:https://bit.ly/2Yx170q
→ 足球》足協制定出場費 男女足都有:https://bit.ly/30YTQUI
→ FIFA女足世界杯:女足勝過男足的五大優勢:https://bbc.in/2ZiKGSx
→ 勞動部「事業單位推動同工同酬、同值同酬之研究」修正後結案報告 :https://bit.ly/2KfMeq2
→ 【冰島現場】台灣女性薪資比男性少14% 冰島這樣做,讓男女同工同酬:https://bit.ly/2JYYzzX
→ 工資性別歧視禁止之研究—以同工同酬與同值同酬為核心:https://bit.ly/2SMYkLu
→ 領先全球!冰島男女同工同酬 台灣還要等多久?:https://bit.ly/2LLu2rH
→ 「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日本名列110名:https://bit.ly/2K85Tbz
→ 美國女足凱旋歸國 男女同酬獲足協點頭:https://bit.ly/2SVTbk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日本性別不平等原因 在 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70%,不平等原因何在?【李淼的日本观察】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 女性平均月薪竟只有男性的70%?在全球的性别收入差距排名中,日本在七国集团当中最差,而在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也位列倒数。男女差距的构造已经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