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來分享這個月入手的書籍,《沙丘》這六本一字排開真的氣勢十足,而且還有很多值得介紹的好書。另外,也偷偷預告一下,思考過後,這裡即將重新展開「每月推薦書單」的單元,不同於過去在月初公佈的一次一本,我將會精心挑選當月五本自己相當喜愛的作品,並稍做介紹,希望也能做為大家選購書籍時的參考之一。應該可以把每月固定有的這篇當作初選名單,月底的新單元當作第二階段決選名單之類(自己說
⠀⠀⠀⠀⠀
⠀⠀⠀⠀⠀
先來看,早已介紹過的《#沙丘》六部曲,括《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沙丘之子》、《沙丘:神帝》、《沙丘:異端》與《沙丘:聖殿》等六本,取材自美國作家法蘭克赫伯特赫伯特擔任記者時研究海岸沙丘的資料,1965 到 1985 年間歷經六年醞釀構思、二十多次退稿才順利出版,是史上公認最偉大也最暢銷的科幻小說,赫伯特從沒沒無聞到異軍突起,克勤克儉堅持寫作,悉心建構出完整的沙丘宇宙,成為 20 世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家之一。內容精彩地融合了科學事實、文學小說、環境保護主義與政治,走出和常見科幻小說頗為不同的新路,一舉獲得了雨果獎和第一屆星雲獎,為科幻小說界最宏大的一部史詩打下基礎。
⠀⠀⠀⠀⠀
是枝裕和的《#與希林攜手同行》則是一封無法寄出的情書,2007 年到 2018 年過世的十二年間,是枝與希林合作拍攝了六部電影、二部廣告、一集電視紀錄片,並在《SWITCH》雜誌進行六場「導演 VS. 演員」的深入訪談:以演戲為核心,輻射出相關的人事物,由希林半世紀的從影生涯,道出日本近五十年的影視文化、演藝生態、藝人功過及幕後祕辛。希林過世後,是枝無法停止思念這位母親,「能將希林談論演出的言論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於是,他以雜誌對談內容為基底,翻閱十多年來的行事曆和拍攝日誌,回想兩人的日常互動與希林在拍攝現場的一言一行,融入自己的閱讀思考,在她逝世週年前夕,完成《與希林攜手同行》。
⠀⠀⠀⠀⠀
《英倫情人》的作者麥可翁達傑睽違七年的新作《#戰時燈火》也在本月問世,一部戰火下因祕密而青春破碎的哀歌,隱藏著一群神祕英雄的黑色寓言故事。1945 年,戰爭剛結束。十四歲少年納桑尼的父母卻在此刻離開英國遠赴海外,離開他們,將他和姊姊獨自留在倫敦,交給一個可能是罪犯,名為「飛蛾」的男人照顧。之後經常有一群古怪的陌生人到家裡來。每個人看上去都有祕密,似乎都與他們的母親有著某種關係。多年後,28 歲的納桑尼對於母親當年的不告而別還是耿耿於懷,於是他決心重新挖掘真相。主角拼湊著宛如當年燈火管制下的破碎記憶,拒絕成為一個沒有過去的人,回憶成為最堅固的人生防禦,作者無疑是編織回憶的藝術家。文學寫出了事物的複雜性,翁達傑將複雜寫出了美。
⠀⠀⠀⠀⠀
此本《#無法平靜的夜晚》則出自布克國際獎史上最年輕得主,2020 年英國布克國際獎公佈時,媒體一片嘩然,因為獲獎者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不但過去沒寫過小說,且年僅 28 歲,從世界各地 124 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不乏知名作家,評審卻選擇了荷蘭新人萊納菲爾德初試啼聲的第一部小說。故事從一個十歲孩子的口吻,純真又大膽地描述一場失去親人後的成長故事。整個悲劇發生一個保守的基督教農家,主角賈絲為了擔心心愛的兔子被當作聖誕晚餐,默默祈禱哥哥代替兔子死去,不料哥哥真的在溜冰時遭遇不測,從此這個家庭成員越來越古怪,父親自殘、母親厭食、主角和另一個哥哥以及妹妹越來越讓人憂心。萊納菲爾德曾出版過談及死亡主題的詩集,用字新穎情感深刻,早就拿過詩歌獎,這部小說濃厚的個人色彩在出版後大受討論,並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荷蘭第三個入圍布克國際獎的作家,且成功拿下大獎,成為該獎項史上最年輕的得主。
⠀⠀⠀⠀⠀
《#靈魂穿越手稿》的討論度也相當高,書中書、謎中謎、本書有如文字版桌遊,從書信到懸疑解謎到奇幻浪漫的類型翻轉,就來自於法國作家亞歷斯蘭德金。巴黎高級書籍裝幀師收到一份散發詭異謎樣氣息的散裝書稿,委託他照頁次順序裝訂,唯一條件:不准閱讀內容。客戶是愛書成癡的神祕男爵夫人,收藏珍本名書舉世罕見,尤其專精詩人波特萊爾的作品。沒多久,男爵夫人意外身亡,且沒有對書稿留下隻字片語。裝幀師忍不住和妻子輪流捧讀,發現整本書簡直難以言喻,乍看是三部獨立故事,但男爵夫人卻又留下另一套閱讀順序,再成另一個故事。這本書究竟是浪漫派惡德詩人波特萊爾的最終作品;還是巴黎淪陷前夕流亡作家班雅明遭遇的驚悚謀殺故事;抑或是,奇幻魔法海島上,一名追尋百年、永生不死的魔法師告白?
⠀⠀⠀⠀⠀
暢銷小說《#來自星星的奇蹟》當時第一眼看到就覺得一定要讀,故事敘述一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鳥類學家喬,母親罹癌過世後,瘋狂投入工作,試圖忘記孤獨和痛苦。後來診斷出乳癌,與男友分手,這才發現大自然與鳥,彷彿是陪著她度過剩餘人生的緩刑。她前往一座偏僻小鎮繼續研究,一天,在後院遇見自稱來自西翠亞星球的高智商小女孩珥莎,星星女孩說自己必須來地球見證五個奇蹟,才能取得家鄉的博士學位。這段期間,兩人一同觀察靛藍彩鵐築巢,將螢火蟲散在黑夜裡形成星座圖案,喬發現珥莎所在之地彷彿充滿了魔法,而奇蹟也一個個降臨。但喬愈來愈困惑,為什麼遇見珥莎之後好事接連不斷?為什麼珥莎晚上總會消失?為什麼她在紙上畫了一座墳墓,上頭卻寫著「我愛妳,對不起」?這個看似不到十歲的高智商女孩身上,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
日前特別介紹過的《#深入絕境: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是此排唯一一本傳記。瑪麗柯爾文為歐美家喻戶曉的偉大戰地記者,她曾隻身訪問利比亞狂人「瘋狗」格達費,也在以巴衝突的硝煙中與阿拉法特會面,還獲贈珍珠。她走訪戰地,無懼砲火,關注殘破世界裡珍貴的一絲人性。即使她在轟炸中瞎了左眼、左耳失聰,但仍止不住她凝視真實、報導真相的熱情,之後更以「獨眼」的女俠形象深深烙印在多數人的記憶當中。在世人眼中,她是勇者,是英雄,是戰爭的證人,是一位堅毅而反叛的女性;在這本傳記中,讀者更能看到,她也是有血有肉、時而脆弱、時而迷惘的個人。她因為性別而受到不同的眼光和待遇,也和所有人一樣,會恐懼、會掙扎,僅有平凡的肉身,但她不曾因此卻步,直到死亡都仍體現人性與人道的精神。
⠀⠀⠀⠀⠀
身為日本移民下一代的美國作家大塚茱麗,改編自其家族史的《#天皇蒙塵》也非常值得一讀,關於日裔美國人集中營的故事。1941 年 12月 7 日,日軍空襲太平洋歐胡島的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是日裔美國人噩夢的開始。美國西岸超過十一萬名日本人與日裔美國人被視為國家的敵人,不分性別、年齡皆送到各地拘留營(但日裔美國人認為這就是集中營),圈禁超過三年,直到二戰結束才返回家園。這就是《天皇蒙塵》故事的背景,她以母親小時的親身經歷為本,寫出這個既詩意又殘酷,簡練卻充滿細節的獨特作品,2002 年出版就備受各界好評,也獲得文學獎項,提醒世人這個發生在美國的違反人權事件不該被遺忘,美國一直到 1988 年雷根政府時期,也就是超過四十年後才對日裔美國人進行補償。
⠀⠀⠀⠀⠀
還有一本,是即將到來的公視時代劇《#茶金》的小說,1949 年,全臺灣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張薏心,原本應招贅一個男人,接管她的人生與父親吉桑的龐大事業。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介入債臺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學習談判、妥協、忍辱、抉擇,穿梭在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上,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帶領著搖搖欲墜的公司尋找生路。一個無法代表家族在宗祠上香的客家女兒,歷經退婚、倒債和詭譎難測的政商算計,如何靠著不服輸的意志和精準的判斷,贏得父親的信任,並將臺灣特有的膨風茶推向世界舞臺?
⠀⠀⠀⠀⠀
必須推的還有這本 CD 書《#樂讀普希金》,是音樂與文學的交流,也是頂尖音樂家的合作,由四位卓越音樂家與作者在台港兩地演出,長達五年以上的解說音樂會計畫。收錄的樂曲不只具代表性且悅耳動聽,更包含最高難度的重磅經典。《尤金奧涅金》的〈塔蒂雅娜寫信場景〉與《鮑利斯郭多諾夫》的〈郭多諾夫駕崩場景〉,向來被視為女高音與男低音曲目中的頂冠名作,聲樂名家林慈音的清麗美聲與羅俊穎的醇厚嗓音,各自為角色投注真實、豐富且深刻的情感,和亦為指揮家的鋼琴家許惠品,共同打造出刻骨銘心的戲劇場面。他們在《黑桃皇后》與《阿列可》等著名詠嘆調中,也有淋漓盡致且面面俱到的精彩演唱。曾任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名家李宜錦,不只以弓弦歌唱出情韻綿長的〈連斯基詠嘆調〉,更毅然挑戰極其刁鑽艱深、至今錄音版本仍屈指可數的炫技奇作《金雞音樂會幻想曲》,亮麗佳績令人讚嘆。長達七萬字以上的解說不只介紹普希金、討論如何詮釋普希金、比較音樂改編版與原作的異同,每曲也有精細分析,包括歌詞翻譯、演奏演唱技法與音樂設計詳解,讓讀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最後一部,則是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最受歡迎詩選集《#像看花一樣看著你》,不但是韓劇《男朋友》劇中定情書,更收羅年輕讀者喜愛的羅泰柱詩作 115 首,相當適合當作睡前讀物。羅泰柱在小學任教 40 餘年,與孩子每天的一來一往,讓他的文字始終真誠,充滿溫暖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草花〉一詩曾獲選為韓國全民最愛的一首詩,收進國小及國中教材,深受讀者的愛戴。羅泰柱2007年離開教職後,重病被醫生宣告不治後痊癒,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珍貴與無常,進而在家鄉創建草花文學館,並開辦多項文學獎鼓勵創作人,成為韓國文壇一束溫暖曙光。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說起吉祥物,相信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主題樂園內的卡通人物,或是廣為人知日本九州熊本縣的代表熊本熊(Kumamon),不過若要說香港的吉祥物,你又會想起哪一隻呢? 這一隻全身灰色、斯斯文文,身材適中的貓叫古拉,在香港出生,今年五歲。牠跟大部份貓貓一樣喜歡食、玩、瞓,不同的是牠懂得彈鋼琴及打鼓,牠更是首...
「日本鋼琴家女」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yanchannel煙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鋼琴家: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 - 看板clmus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跟拍了一位另類港區女子,租住在小破單間,沒想到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from 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from 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YouTube女神Leezy 人氣急追Pan Piano 3大身材超好音樂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搞不懂古典樂?這5 位不同類型的女音樂家YouTuber 一定要按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鋼琴家女 在 最近默默地愛上日本鋼琴家Youtuber - 深卡 的評價
日本鋼琴家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鋼琴的大千世界:現年77歲的葡萄牙女鋼琴家皮耶絲在拉脫維亞嚴重受傷
9/7更新:皮耶絲的團隊已報了平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99669648179861&id=100044104882852&m_entstream_source=timeline&ref=content_filter
來自美國媒體的報導,現年77歲的葡萄牙鋼琴家皮耶絲(Maria-Joao Pires)原定於在昨晚為里加尤爾馬拉音樂節(Riga Jūrmala Festival)舉行閉幕音樂會,但在當天早些時候她嚴重摔傷,現在正在住院治療。
皮耶絲原定於昨晚9月5日在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Latvian National Opera)為里加尤爾馬拉音樂節舉行閉幕音樂會。演出開始前幾分鐘,音樂節總監馬丁·恩斯特羅姆(Martin Engstroem)和贊恩·庫克斯特納(Zane Culkstena)告訴觀眾,皮雷斯在拉脫維亞首都街頭行走時摔倒了,就在幾個小時前。Engstroem和Culkstena解釋說,她正在住院,情況「相當嚴重」。
曾得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銀牌的年輕日本鋼琴家藤田真央 Mao Fujita(22歲)已在尤爾馬拉音樂節上舉辦了兩場音樂會,他在最後一刻頂替皮耶絲上台,重複前一天的獨奏會曲目。
日本鋼琴家女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終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戰爭的一切都結束了?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回家當活老百姓,戰勝國人民可以放鞭炮、開香檳慶祝,或是在時代廣場看到任何女性都可以把她拉過來親下去?(注意,雖然當事人不但沒有受到法律指控,而且還留下經典畫面作為歷史紀錄,但這招不是每個人都能適用,更要看時間地點,最起碼現在如果有人跑去凱達格蘭大道做同樣舉動,大概只會被國安人員制伏......不過應該可以上什麼動新聞版面就是了。)
讀歷史,的確有些時間點顯特別重要或有紀念性。比如:1937年7月7日,是國民政府對日全面抗戰的開端;或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行動打響盟軍在西歐戰場的反攻。但有的時候,這些時間點卻又容易誤導人,讓人覺得「事情就突然發生」或是「事情就突然結束」。
像是七七事變,儘管發生衝突,其實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外交談判好停止戰爭的可能性,換言之,儘管被視為全面戰爭的開始,但其實當時最初的戰況規模並不算大,而是逐步的升級。況且注意我的用詞,「全面抗戰」,這代表其實早在七七事變以前,中日雙方已經有軍事政治上的衝突,也正是這些衝突的逐步升溫,然後如此巧合的在那個時間地點一口氣引爆出來。
又像是諾曼地登陸,好像盟軍這時開始反攻歐洲,但其實在此之前,盟軍早就有反攻歐洲的行動,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為諾曼地的行動累積經驗及預備(例如:迪耶普登陸戰役)。而盟軍也不是就只有在6月6日有所行動,事實上,在那之後盟軍仍然需要部段輸送物資兵力,而德國軍隊更不是在6月6日就喪失戰力,事實上,有數隻部隊仍在堅持抵抗。
說回到8/15的終戰日,雖然高層說戰爭結束,但事實上,某些地區接收到終戰通告需要時間(尤其當時還沒有WIFI網路),有些軍事行動更是箭在弦上而必須持續進行,所以少數地區仍在猛烈交火中。
又或者戰爭相關的人員並不會因為一紙命令,就能迅速回到戰爭前的原位。像是在中國戰場,日軍仍佔領中華民國眾多國土,即便他們已經停止戰鬥,但仍需等待中國政府的軍隊前來接收(而這就是國共內戰開打前的背景之一);逃難的中國百姓也不可能直接從西南大後方瞬移回自己的家鄉,正如分布在各地作戰的日本士兵也無法瞬間卸甲歸田。
或許說到這,已經有人感到不耐煩:「好啦,我知道回家移動需要時間,行了吧。」
但過往歷史往往都會超出我們後人的想像,比如:一個台籍日本兵,因為戰爭而離開台灣並前往中國東北服役,而他的返鄉之旅,卻是先被抓到蘇聯關了好幾年後,才從日本到上海,再輾轉回來台灣。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台灣人在返鄉過程中,在上述地點,都又被關了起來,堪稱關關難過,關關都被關過。
這就是今天書籍《零下六十八度》中的主角─台籍日本兵陳以文,他的人生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見到戰爭的更多層面,戰爭不是只有熱火朝天的前線作戰,戰爭更沒有因為終戰而立即消失,正如陳以文先生數年的戰俘經歷,戰爭在當時並沒有完全消退(而且大家要注意,二戰結束後可就要進入冷戰,戰爭的陰影不只沒有遠去,有時還顯得更加厚重以及壓迫),陳以文先生算是極度幸運的,竟能在最後活著全身而退,且留下戰後的紀錄。而有許多戰俘,可是未能留下隻字片語的離開世間......
(我上述的感慨,是來自一部電影「戰地琴人」,這部改編自猶太裔波蘭鋼琴家,在二戰躲避納粹德國追捕的經歷中,鋼琴家曾遇到一位德國軍官,而這位德國軍官竟對他提供保護。可惜的是,這位德國軍官在戰後被蘇聯人俘虜,並只知道他後來死戰俘營中。這位在二戰隊多人提供過庇護的好人,他在戰爭中究竟有何想法?又是為何他有如此行動?都隨著他的死而成為了無解。而且我遺憾的是,有一位好人就著麼毫無交代的離去......)
在這部意想不到的紀錄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史事的紀錄,更是滿滿的感情。包含:陳以文先生所經歷人物的互動,以及作者,也就是陳以文先生的孫子─練馬超大根的陳力航,對於前人追憶的感情。
(話說,在這個好像要催情緒的段落中,我講出作者的外號,是不是很跳tone?其實......這也是種感情,大家懂嗎?)
(友曰:放屁!少在那邊臭蓋!)
好的,那我們進入主題,來抽獎吧!
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我想知道零下六十八度的旅程」,然後如果有,也可以寫下一些你知道有關長輩在戰時的經歷(這算是讓我自己開眼界)。
就有機會獲得《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一書,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中獎的朋友,有興趣的人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406?loc=P_0004_026
#零下六十八度
#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前衛出版
#看到我可以叫出作者的綽號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有感情的人了吧
#話說我沒能好好聽長輩的戰亂經歷_因為他們都不講_而不講的背後我後來知道是滿滿的悲痛
日本鋼琴家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說起吉祥物,相信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主題樂園內的卡通人物,或是廣為人知日本九州熊本縣的代表熊本熊(Kumamon),不過若要說香港的吉祥物,你又會想起哪一隻呢?
這一隻全身灰色、斯斯文文,身材適中的貓叫古拉,在香港出生,今年五歲。牠跟大部份貓貓一樣喜歡食、玩、瞓,不同的是牠懂得彈鋼琴及打鼓,牠更是首位代表香港到日本參加吉祥物大賽的選手。
能成為香港代表,古拉自有特別之處,除了彈鋼琴及打鼓,牠原來是一隻有故事的貓……原來古拉曾被遺棄,有一位好心人把牠帶回家,視牠如家人,十分愛錫牠。這位主人是一位鋼琴家,每當彈琴時,古拉總是不停地騷擾主人,後來更被琴聲深深吸引。主人察覺後,慢慢向古拉灌輸鋼琴知識及技巧,成長後的古拉繼承了主人的夢想,決心跟主人一樣,將愛及歡樂帶給所有人。後來,古拉夢見自己懂得打鼓,隨即學習打鼓,實行雙線發展,希望能夠與音樂人一起演出……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日本 #熊本熊 #卡通 #吉祥物 #貓貓 #古拉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日本鋼琴家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說起吉祥物,相信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主題樂園內的卡通人物,或是廣為人知日本九州熊本縣的代表熊本熊(Kumamon),不過若要說香港的吉祥物,你又會想起哪一隻呢?
這一隻全身灰色、斯斯文文,身材適中的貓叫古拉,在香港出生,今年五歲。牠跟大部份貓貓一樣喜歡食、玩、瞓,不同的是牠懂得彈鋼琴及打鼓,牠更是首位代表香港到日本參加吉祥物大賽的選手。
能成為香港代表,古拉自有特別之處,除了彈鋼琴及打鼓,牠原來是一隻有故事的貓……原來古拉曾被遺棄,有一位好心人把牠帶回家,視牠如家人,十分愛錫牠。這位主人是一位鋼琴家,每當彈琴時,古拉總是不停地騷擾主人,後來更被琴聲深深吸引。主人察覺後,慢慢向古拉灌輸鋼琴知識及技巧,成長後的古拉繼承了主人的夢想,決心跟主人一樣,將愛及歡樂帶給所有人。後來,古拉夢見自己懂得打鼓,隨即學習打鼓,實行雙線發展,希望能夠與音樂人一起演出……
果籽 :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 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tBNL8NP5-H4 )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EYsm9v8VSvc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
#果籽 #日本 #熊本熊 #九州 #Kumamon #古拉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日本鋼琴家女 在 yanchannel煙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哈囉~大家好!我是煙爺! (≧∀≦)ノ
每次新的一季怎麼都會有新的CP感進入腦內WWW
少尉小哥勸你不要動鳥哥的老婆喔(指
幼女惡魔好感度大飆升中(欸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歡迎各位訂閱我的頻道((´∀`))人((´∀`))ノ
有任何需要改進的部分也希望大家不吝嗇的給予建議,非常感謝各位喔!
另外,我也有在Twitch TV上有作一些遊戲的實況,
如果喜歡現場跟台的朋友可以到我的實況台
喜歡的朋友們歡迎追隨我的實況台ヽ(●´∀`●)ノ
Twtich實況台址:
http://zh-tw.twitch.tv/viva_19900902
大家也可以至粉絲團上留意開台或是影片的先關資訊
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vivayanyan
#煙爺 #煙爺實況 #yanchannel #yan
日本鋼琴家女 在 跟拍了一位另類港區女子,租住在小破單間,沒想到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錢夫哥, 日本 東京有一位世界級的 鋼琴 演奏家,名叫絢香,她曾經被英國的泰晤士報和法國的媒體爭相報導過,她彈奏的作品集更是在全球發售, ... ... <看更多>
日本鋼琴家女 在 from 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鋼琴家 小林愛實小時候就展現音樂才華,欣賞她七歲時演奏舒伯特「90-2號即興曲」! 原始連結:https://youtu.be/LwED9gYIa0o 歡迎加入優質古典藝文 ... ... <看更多>
日本鋼琴家女 在 鋼琴家: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 - 看板clmus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每一天都要探索新東西
內田光子訪談錄
鋼琴家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出生在東京,求學於維也納,目前定居
在倫敦。
在離開音樂舞台一年後,她又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系列音樂會演出。
最近她向ICLSSICS網站的記者講述了這一年她要展示的曲目,範圍從莫扎特
到勳伯格。
ICLSSICS:你正在與克裡夫蘭交響樂團演出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還兼任指揮。
內田光子:沒有比一邊指揮一邊演奏莫扎特協奏曲更愜意的事情了,我非常喜歡,
特別是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團。
在80年代,我與英國室內樂團這樣合作過多次,可惜後來中斷了。當克
里夫蘭交響樂團邀請我,我立即答應下來,這正是我渴望的,這個演出
計劃一直要延續到2007年,我將與他們演出莫扎特的21首鋼琴協奏曲。
ICLSSICS:對於華彩樂段你如何處理?
內: 有些鋼琴協奏曲莫扎特沒有提供華彩樂段:K466、K467、K491、K503和
加冕協奏曲(K537)。貝多芬為K466譜寫了華彩樂段非常精彩,非
常雄壯。其他的協奏曲,我使用自己即興創作的華彩樂段。這對於我來
說可能有點不自量力,但是作曲家沒有寫,你能怎麼辦呢?
ICLASSICS:某些20世紀的音樂作品在你的心中有特殊的位置,特別是勳伯格、伯格
和韋伯恩的音樂。
內: 第二維也納學派是我的最大愛好之一,音樂會聽眾目前對這些音樂仍然
有牴觸情緒,我希望自己能改變這種情況。當畢加索實驗立體派藝術時
,勳伯格正在步入無調性音樂的世界。當20世紀視覺藝術被人們所接受
時,音樂聽眾仍然非常保守。
這裡有兩個原因:你可以在一幅畫前面停下來凝視,你還可以走過它然
後再回來觀看,但是對於一段音樂,你必須一次聽完整個作品。如果你
出席音樂會,不可能走開再回來。另一個原因是一個人不能真正「擁有」
音樂。你不能把一首音樂作品掛在你的牆上,在閒暇時光隨時凝望它。
音樂是即時藝術,而且每一次發生時都是不一樣的。第二維也納學派音
樂的精彩之處在於它表達的東西非常豐富,比18世紀的音樂與我們的內
心體驗更接近。為了掌握它們,你必須一遍又一遍地傾聽,讓它迷住你
。要打開自己的大腦和耳朵來發現那裡有什麼。作為一個音樂家意味著
每一天都要探索新東西。即使我已經演奏了30年的音樂也需要重新傾聽
,我忍不住要去探索演奏就意味著傾聽。在欣賞勳伯格、伯格的作
品時,聽眾沒有辦法預測下面的音符是什麼,因此他們感到六神無主。
實際上莫扎特的音樂與勳伯格、伯格的一樣複雜,但聽眾適應了古典風
格,就有了這種音樂在掌握之中的幻覺。勳伯格在1909年正式步入無調
性創作但是在這之前,有很多人試圖打破古典音樂創作的模式,李
斯特和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都在這方面努力過。
ICLASSICS:你是基於這個原因才參與卡耐基「景觀」音樂會的。
內: 是的,我希望把這個系列叫做「內田光子再次演奏維也納第二學派」,
我以莫扎特協奏曲作為開頭。莫扎特是勳伯格、伯格和韋伯恩非常敬重
的作曲家。在音樂會上你可以聽到伯格的小提琴奏鳴曲很好地與舒伯特
的小品的比較,伯格的絃樂抒情組曲與舒伯特的《美麗的磨房女》的前
後搭配,還有勳伯格的《月光下的彼埃羅》。最終你可以聽到這些作曲
家和作品的內在關聯,可以聽到過去熟悉的曲目中的新東西。
ICLASSICS:你的「景觀」音樂會CD在它上市的第二個星期銷量猛增,你的音樂會也
非常受歡迎你上個星期的卡耐基音樂會是整個演出季少有的全滿演
出。
去年,你獲得了留聲機獎,你錄的勳伯格《鋼琴協奏曲》獲得了格萊美
獎提名。這麼多關於你的好消息!
內: 確實很好,是的,我非常高興。
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與超級天才們對話與莫扎特、與貝多芬、
巴赫、舒伯特、舒曼、勳伯格對話。這些人都是偉大的天才,跟他們在
一起我其實是個矮子。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我停止我不知道這些
,那就麻煩了。
充滿氣質與韻味的自我風格
日本女鋼琴家內田光子
她是日本人少數能打入國際樂壇的音樂家,更是容易被輕視的女性鋼琴家。
她就是大器晚成的日本鋼琴家內田光子。
在臺灣,想介紹東方演奏家實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相對於歐美二流演奏家
,東方第一流演奏家被接受的程度實在並不容易加強。
這次的「音樂家素描」要介紹的就是一位東方首席女鋼琴家,她是日本人少
數能打入國際樂壇的音樂家,更是容易被輕視的女性鋼琴家。
她就是大器晚成的日本鋼琴家內田光子(Mitsuko Uchida)。
出身官宦世家
內田光子的出生和一般臺灣富家女的過程相近,父親內田先生是日本外交官
。由於父母對她期望很高,因此打從一出生就被量身打造成未來必須有高等成就
的女強人。
由於家境富裕,所以可以在腳還踩不到踏板就開始學鋼琴。這年頭這類型的
小孩多半已經在十五歲之前,即被冠上天才兒童,並且送出國外和大樂團錄協奏
曲。
但是儘管有個外交官父親,光子卻沒有辦法獲得這種待遇。為什麼呢?這與
她的家世有關。
她於1948年12月20日出生於熱海,當時為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的第三年,國內
負債纍纍,經濟破產,民生凋敝。即使外交官父親有個鐵飯碗,家境也只不過算
是中上。
不過父親還是花錢讓光子進入桐朋學園「小朋友音樂教室」,向松岡貞子學
習鋼琴。
1961年,由於日本政府指派內田先生擔任駐西德大使,光子全家也就理所當
然的跟著父親一起前往波昂定居,那時她才十三歲。
到了西德,內田先生想到女兒的音樂教育不能因此停止,既然已經人在歐洲
,而且不知何時才能回國,乾脆讓女兒接受正統的歐式音樂教育。
於是內田先生將光子送到維也納讀書,並且找來當地著名的老師為她加強演
奏技巧。
1963年,她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場獨奏會。東方人能夠這麼快、這麼年輕就
在維也納開音樂會,還真的是不簡單。光子看到許多前輩藉由比賽成名,於是開
始進軍各項大賽。
1966年首先參加慕尼黑國際鋼琴大賽,第一次參賽就獲得第三名。因為這個
成績,光子得以進入維也納音樂院向豪斯(Richard Hause)再進修,一直到1968
年畢業。
在維也納音樂院的就學期間,內田光子曾參加伊莉莎白國際鋼琴大賽。雖然
只有得到第十名,卻已經讓前輩們驚訝不已。
1968年11月號的日本某著名音樂雜誌一篇座談會記事中,野村光一先生就說
到:「這次的伊麗莎白鋼琴大賽,駐西德大使的女兒獲得第十名。這個女孩子可
說是當今日本鋼琴演奏家中素質最高的一位。」
輝煌的大賽經歷
1969年在維也納參加貝多芬國際大賽,內田光子獲得了第一名。
接著馬上於1970年參加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沒想到在那麼難的比賽中,光子
竟然擊敗許多勁敵,獲得第二名。優異的成績引來各方目光。
休息兩年後,於1973年再度比賽。這次選擇的是克拉拉.哈絲姬兒(Clara
Haskil)國際大賽,獲得第二名。
1975年李茲國際大賽再獲第二名。
1976年最後一次參加國際大賽(雷文垂特鋼琴比賽)獲得第三名。
此時內田光子已經芳齡廿有八歲,眼看自已經將許多比賽都比過並且有前三
名的好成績。
此時她的心也靜下來,因為她已經成功的將「內田光子」的名字打入國際演
奏圈,日本演奏家的路也由她開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有些日本樂評甚至認為,以內田光子的演奏水準其實應該是第一名才對!就
因為她是日本人,所以總是無法獲得真正的第一名。
1972年,內田光子從維也納遷居倫敦,之後就定居在當地。
1977年到1981年為止,她擔任NHK交響樂團地方公演的獨奏者,這是她學成歸
國的成果展。
1980年代起,光子不斷研究莫札特的音樂,並且嘗試錄音。
1984年,她與泰特帶領的倫敦英國室內管絃樂團合作了一系列莫札特鋼琴協
奏曲的連續演奏會。
1986年11月至1987年3月間這個組合還參加日本Suntory Hall開幕期間同曲目
連演。不過錄音卻拖到91年才結束。
而另一項莫札特作品錄音《鋼琴奏鳴曲全集》於1983年開始錄製,也於1987
年完成。
與先前的協奏曲錄音一樣,內田光子再度表現出她的演奏魅力。
1991年莫札特逝世200週年時,她於紐約林肯中心以五場演奏會的時間,曾有
將鋼琴奏鳴曲全部演奏一次的紀錄。
不斷推出的佳作
讓我們來看看她的錄音。
內田光子除了錄完兩大套莫札特之外,蕭邦、德布西、舒曼、舒伯特的作品
是她最常接觸的。
尤其是舒伯特,內田已經擁有為數不少的歐洲樂迷在等待她所錄的每一張專
輯。
去年為舒伯特逝世200週年紀念,她推出了個人第四張舒伯特鋼琴奏鳴曲集,
在接受前田昭雄編輯的訪問時特別和她聊到舒伯特,內田以她一貫的風格告訴前
田先生:「不論其他演奏家彈奏出的舒伯特是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正確,我認
為我找到舒伯特要說的話。」
1998年唱片藝術年度票選中總合Best 30名單中,有三位日本演奏家入榜,分
別是指揮小林研一郎、中提琴今井信子、鋼琴則是內田光子。
驚人的是內田光子個人居然佔了第三、五、七名,曲目則全部都是舒伯特的
鋼琴作品。
個別器樂部份的投票結果前三名也是清一色由內田光子的舒伯特獲得。
而前一年的唱片藝術器樂部門獎,內田光子則以舒伯特的奏鳴曲D.960獲得年
度唱片。
她在得知獲獎後傳真給雜誌社表示:「D.960的獲獎個人非常高興,尤其是這
首與我情有獨鍾的作品,我相信我得的獎絕對不同於其他人。」
年齡相若的兩位女傑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把內田光子和阿格麗希兩位女鋼琴家放在一起討論?筆者
覺得她們兩位是一體的兩面:
兩位的年齡相近(阿格麗希出生於1941年,比內田光子小一歲);個性上一
位外放、另一位內斂;詮釋上一位火花四射、另一位則是深刻寧靜……。有太多
的對比發生她們兩人身上。
另一個強烈的對比,是因為兩人的個性差異這麼多,造成擅長曲目也完全不
相同。阿格麗希在展技曲目上常能迸發出震懾人心的演奏熱力,而內田光子則善
於營造高貴典雅的氣氛,散發出有如陳年琥珀般的暈黃光澤。
阿格麗希擅長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李斯特,而內田光子卻在簡單精
練的莫札特作品上取得舉世稱羨的佳績。
近年來,內田光子在舒曼、舒伯特的曲目錄音,也以不同於昔人的觀點讓愛
樂者耳目一新,不論在亞洲或歐洲都贏得了樂界的一致好評。
迄今為止,阿格麗希有錄的曲目,內田光子是碰也不碰的(除了蕭邦的第二
、三號鋼琴奏鳴曲)。
她知道,情感的表面體現並非她的專長。她寧可獨自沉靜的挖掘出音樂最深
沉的內裡,讓愛樂者自己去感受品嚐。
截稿前,一年前搶先在日本發行的舒伯特D960,原廠版已經發行,評論請參
考本期室內樂評論部分。
鋼琴不是男人的專利,但是目前中生代女鋼琴家上得了檯面的真是寥寥可數。
也因為如此,內田光子的成績,不僅是日本人的驕傲,同時也是全亞洲人的驕傲。
--
※ 編輯: hjdmllmedbu 來自: 218.160.34.176 (06/05 10: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