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轉發客委會 #力抗區間測速的奮力一搏
#最底下有新台幣支持連結 #也歡迎安駕講座洽詢
應該有不少朋友看過火花羅之前拍的『苗栗台三線三大死亡路段』的安全呼籲影片,今天早上9:40要到120K會勘啦!歡迎刁民們自行前往一起監督公務單位會勘時(應該會一路往北)
火花羅花了一整晚,參考交通死亡率只有台灣1/5的歐洲所繪製出來的改善工程圖底加,希望這套系統有機會在台三落地生根,成為台灣郊區道路通過人口密集區的示範道路,這樣的工程設計具備下列先進減速 / 人本工程:
1.車道數量縮減
2.車道寬度縮減
3.路側導入避車彎與停車彎設計
4.導入行人庇護島
5.導入折線減速標線與英式行穿設施(黑白相間燈柱)
台三線的每日車流量只有5000輛,如果你對這個數字沒概念的話,那可以參考台64快速道路每日車流量則是4萬輛,換句話說台三線苗栗段寬度跟台64快速道路都是14米的四線車道路寬,但是車流量卻只有1/8,因此車速自然會相當高,同時也根本沒有必要因這個超低流量而犧牲在地居民的行人設施
因此在苗栗台三線的兩個視距不足的『人口密集路段』火花羅認為下列工程法可以有效保護在地居民,同時達到駕駛人自然減速的效果,而且這樣的工程效果會遠比插智障區間測速好上一萬倍!
🔧1.車道數量與車道寬度縮減:
苗栗台三線根本沒有必要使用到四線車道,尤其是觀光人潮都是集中在大湖、三灣跟南庄,且觀光客還是以高速公路接快速道路直達大湖,三灣到大湖即使是草莓季車流量依然不高,那麼即使市區路段短暫的縮微雙向各一線車道依然可以有效負擔車流,且這樣的第一階段工程可以有效大幅降低現有的車速,並且透過車速的降低而自然地減少噪音產生
-
🔧2.路側導入避車彎與停車彎設計:
透過車道寬度縮減後,自然可以騰出路側空間,可以加入約1.2公尺寬的人行道(綠色區域)跟2米的路邊停車空間(黃色區域),把現行侵佔外側車道的停車需求合法、合理化,同時拉開住家門口與車道的距離,避免重演蘇花公路和中段男童被車輛撞死的事件
同時你可以看到停車彎、行人穿越處外凸的設計可以進一步騰出車輛視距,行經的車輛絕對能遠遠的就看到行人,而在地居民也能夠安全地走出門到鄰居家串門子,孩童也能夠在人行道上安全地玩耍,這才是真正的人本交通
而且你會發現,只有路側設施設計得彎彎曲曲有條有理,車輛才能開直線,反而越筆直的路側設施車輛的行駛路線會有更多障礙物要閃而越開越難開(顏色只是示意區域劃分不需要真的上色漆)
-
🔧3.導入行人庇護島:
台三線在地居民都已經高齡化,老人家過馬路速度慢,透過1.2-1.8公尺的行人庇護島讓老人家可以一次只看一側方向慢慢前進,進一步保護弱勢用路人安全,同時可以進一步壓縮道路車寬到3米,這樣的第二階段減速工程又可以進一步壓縮駕駛本能行駛速度
-
🔧4.導入折線減速標線與英式行穿設施(黑白相間燈柱):
減速折線標線是英歐式體系人本交通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透過視覺心理學讓駕駛人產生不確定感而自然的減速,台北之前試辦後也測出就算是台灣的雞腿駕駛人行經該路段,平均速度也能減少3-10公里,但是卻不會產生實際的危險,這樣一來可以成為第三階段的減速工程
-
本來火花羅還想導入行穿線結合減速丘的設計來做到第四階段的減速工程,但是考量到台三線大車數量不少,而這些路段都並非外環穿越型道路,若使用減速丘則可能導致噪音問題,故暫且作罷
但是光是這些設計就可以看出英、歐、日本等國(不要講美國美國交通世界公認的爛),對於市區道路的設計有多少巧思,『減速』兩個字至少會搭配4種以上工程手段去達到,絕對不是靠亂插測速照相就能達成,而是可以靠超低成本的工程設計就能夠有效將車流速度從70減少到50甚至40,大幅增加弱勢用路人的安全
#不用測速照相
#不用區間測速
#不用紅綠燈
#駕駛人自然會踩煞車
#重點是還省下一大筆號誌維護經費
🏁離開了這些路段,用路人要怎麼拉轉飆車是他的事情,摔車撞死也算是達爾文式駕照回收機制,但是不相關的第三者跟在地居民,絕對能透過這一套系統達到安靜、安全的居住環境
千萬不要聽信那些失敗主義 / 井底之蛙整天掛在嘴邊的國情不同、台灣路太小、台灣人就是愛違規愛飆車等言論,說穿了就是相關單位不會教、懶得教,交通3E(教育、工程、執法)全面失敗的結果,講成台灣人好像先天基因內就有一個違規基因一樣,他們都只想把道路安全的責任推給用路人,然後把自己該做的事情推得一乾二凈,你看我隨便畫了三個小時就畫出接近日本的街道設計,你還相信這是台灣人的本性使然嗎?
-
我們不一定能成功阻止台三線區間測速普及化,但是火花羅絕對能保證如果這套工程系統落實到台三線各個市區路段,我們不需要區間測速就能達成車友行車舒適度跟居民安全的平衡,這就是一套兼顧車輛駕駛安全與行人安全的工程系統
#這才叫人本交通
然後,看到這邊,你就知道那些交通隊、警察的安駕課程講的什麼不要闖紅燈、不要超速等安駕教育有多八股,只有當你了解到世界最先進的交通工程體系是怎麼運作的,你才會知道台灣交通到底問題出在哪
#所以快來找火花羅辦安駕講座吧
#真正用心為台灣道路安全付出的人需要你的支持
#近期會有勁爆好消息敬請期待
💰林北刁民貼紙用力支持啦!
https://sho.pe/SE7SB
日本高速公路標線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交通問題現況分析/文 劉航遠
留言附上國外針對塞車原因做分析的短片。簡單來說,會造成塞車的最主要原因是 #車流的不順暢,換句話說如果可以保持車流的順暢就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塞車的情況,以下我們就來針對台灣目前現況,來分析幾個造成車流不順暢的主因。
一、#錯誤的車種分流制度:
台灣目前有著非常扭曲的車種分流制度,也就是劃分所謂的 #快車道 跟 #機慢車道。且機慢車道統一設置在道路的最右側,也是中華民國政府一直以來教導大家的機車靠右行,這樣的設計就造成了相對在機車道內側的右轉汽車跟直行機車發生行車路線的交錯。先不說因為這樣在台灣每年貢獻了許多的車禍傷亡案例,在汽車等待直行機車空檔的當下,就完全阻礙了後方直行的車輛。
除了以上路線的交錯外,在更多線車道(二線以上)或路橋、交流道等的路口,也因為機車道在最外側,勢必要設計多時相號誌來分流不同向車流,每個不同向的車輛都要等上一個紅綠燈的時間,#即使車流量不大但幾乎所有人都動彈不得。
二、#錯誤的車道設計
過去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在日本人的規劃下有著領先當時世界的道路設計概念,無奈在國民政府侵台後,完全沒有任何市政規劃的能力跟遠見,胡亂的搞破壞,以至於現在你我所熟悉的慘況。
先不說道路的分類跟分級,主線支線的劃分不明確,連最基本的 #不同車向分流 都沒有做到。道路就是一條線直直畫到底,路有多大就通通畫滿。除了上述汽、機車路線交錯的問題,沒有獨立於直行車道外的 #左轉專用車道,許多車輛也是按照標線直行,但到了路口卻馬上變成左轉車道,讓許多人措手不及,跟著左轉也不是、原地等待也不是。
三、雞腿換駕照以及社會責任道德感低落
在台灣只要年滿18歲就很開心的想要去考駕照,然後有許許多多的駕訓班幫助你輕鬆過關。但台灣 #駕照考試內容完全無法應付實際上路需求,可以說大部份台灣人都是考了駕照後再請家人朋友指導上路,更多是自己在路上有樣學樣的自創開法。又因為大部份用路人都把違規跟隨便當自然,以至於這樣的 #惡性循環 再加嚴重,像是常常會在路上出現不定時炸彈。
以我自己在日本駕車的經驗,日本人除了很守規矩外,他們把駕車上路這件事看的很重要,上路後不是只有你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要 #對所有路上的用路人負責。如何當一個合格的用路人不影響造成別人不方便這件事,在他們心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幾乎不會看到他們沒事會開的非常慢當路隊長、不使用方向燈讓人搞不清楚你要幹嘛,或是隨意亂停車、高速公路也遵守內側為超車道不佔用等等的遊戲規則。
而台灣的情況反而是剛好相反,許多機車仗著自己有著靈活的優勢而到處飄移;汽車仗著自己有板金保護而橫行霸道目中無人,車道都是我家開的很隨便很放鬆。
台灣很多民眾還是有著主流城市早就淘汰的 #大公路主義的思想,認為道路又大又直就是城市偉大的象徵,認為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塞車問題。殊不知國外有許許多多的案例告訴我們這是行不通的,在人性使然的情況下,更方便汽、機車使用的道路,更多的停車格,只會引來 #更多的車輛上路,結果不只不會解決問題,問題反而會更嚴重。所以縮減車道、減少車道寬、取消機車道及機車靠右,多出的空間落實 #實體人行道、#自行車道、#左轉專用車道 等措施,看似好像是反其道而行,但卻是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
日本高速公路標線 在 7car 小七車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高速公路管理單位面對事故頻繁的匝道
除了做好標誌及標線
去年也開始測試能直接對來車駕駛喊話的語音警報系統
結果發現入彎車速有效降低
測試期間也達成零事故記錄
決定推廣至全國各地~!
看來要降低車禍,不見得要靠區間測速?
#高速公路 #交流道 #匝道 #事故 #車禍 #安全 #區間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