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番夷人的樂園:台東】
台灣的信史很短,有文字考證的記載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的《東番記》丶以及荷蘭人一八二四年首次登陸,還差三年才到四百年。
《東番記》作者陳第提到「大員」(即後來的「台灣」),乃「東番夷人不知所自始,居彭湖外洋海島中。」台灣在四百年前並沒有任何文字記錄, 自然不知何時開始, 統統稱為「史前時期」, 遠比歐亞美洲的文明落後, 但和其他南島文明就同步, 而全台最多史前遺址數量最多的縣市就是台東了!
為甚麼是台東呢?這個台灣本島人口最少的縣市,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一二級行政區,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有六十人,可謂地廣人稀的偏僻鄉村。但我熱衷在旅途之中,用自己雙足去走過文明。
到達台東火車站,出了站,除了一排的租車行以外,就是田野和空曠的馬路了,連商圈或商場也沒有,很有文明盡頭的天涯海角味道。啊,我想通了,每個史前文明的選址,都必定是偏遠的山旮旯地方。我去過日本最早的史前遺址,繩文時代的三內丸山遺跡,那是在本州最北端的偏鄉。英國最豐富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位於蘇格蘭最偏遠最北邊的Orkney群島,直到今天的交通也十分不方便。我坐郵輪到達這個歐洲最邊緣的荒涼小島時,發現遺史前遺址前臨就是幾千年人類都不曾逾越被稱為綠色惡魔的大西洋,我才懂了史前人的選址考量和現代人剛剛相反。
我們擇市而居,是為文明生活的方便;史前人遇到其他野蠻族人,不是射箭就是獵頭,所以他們選址居住,都是以山旮旯為天然的保護屏障,逃避戰亂或者其他族人的迫害。不論英國、日本還是台灣史前人類的伊甸園,遠離塵囂的山旮旯成了共通特色。
今日 @頭條日報 專欄: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21/20210903/944672/專欄-非誠勿遊-東番夷人的樂園-台東
#頭條日報 #非誠勿遊 #項明生 #台東 #台灣 #山旮旯 #伊甸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九龍城寨,一個見證了香港百年滄桑的地方,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去過這個神秘的地方,但是通過港產黑幫片或多或少知道這裏的故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裏「生人勿近」,是黃賭毒的溫床、黑幫的天堂,哪怕是最英勇的幹探,也不敢輕易走進這裏,因為這裏只有賊,而沒有兵。追源溯本,當地原為「九龍寨」,大清官府駐兵於此,守...
旯旮英國 在 籽想旅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免Login無阻盡覽
✈️澳洲|#逃走他鄉的故事
早前澳洲政府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宣佈延長港人學生及臨時工作簽證至5年,其後更有機會再轉做永居權。不過,澳洲技術移民計分方法複雜,而且獲邀門檻亦都非常高,唔可以突然話去就去。所以,想移澳就要提早準備,揀好學科同準備英文考試: bit.ly/3k2xf3Y
〖#移澳必睇〗
>澳洲做幼教要換尿片?居澳港人為移民考足10次英文試 bit.ly/3i0yVJj
>未係公民都要參加全民醫保 年薪近五十萬港幣要繳附加費 bit.ly/2Er0rBh
>為移民澳洲住山旮旯小鎮 港女擠牛奶時薪$150:「唔好淨係諗住攞福利!」 bit.ly/3eV6GtL
#澳洲移民懶人包 #技術移民佔7成
==============
10個移英港人分享居英苦與樂
《移英·宜居?》🇬🇧 bit.ly/3h3kt2R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bit.ly/33tEOZC
==============
📣 召集有心人!贊助學生免費睇蘋果
我撐學生 / 我是學生:bit.ly/2PB0vnk
旯旮英國 在 籽想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武漢肺炎|
果然冇嘢可以阻到人類飲酒!其實禁酒令一早喺其他國家出現過,當地國民更加用意想不到嘅方法偷偷飲酒,結果弄巧反拙,更有人因而中毒身亡…… bit.ly/2xKar5k
〖#疫情相關〗
>肺炎也不能阻止英國人上酒吧 6件英倫British Pub你不知道的事 bit.ly/39GMBEM
>免逼地鐵 紐約市闢臨時單車徑抗疫保社交距離 bit.ly/3dESDct
>山旯旮南太平洋島國難逃一劫 確診個案破百 bit.ly/3aCv8Po
#千祈咪亂嚟 #無酒不歡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bit.ly/33tEOZC
==============
📣 召集有心人!贊助學生免費睇蘋果
我撐學生 / 我是學生:bit.ly/2PB0vnk
旯旮英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九龍城寨,一個見證了香港百年滄桑的地方,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去過這個神秘的地方,但是通過港產黑幫片或多或少知道這裏的故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裏「生人勿近」,是黃賭毒的溫床、黑幫的天堂,哪怕是最英勇的幹探,也不敢輕易走進這裏,因為這裏只有賊,而沒有兵。追源溯本,當地原為「九龍寨」,大清官府駐兵於此,守備張保仔等海盜。1842年,英國佔領港島。清廷在此寨築城防犯英軍,名為「九龍寨城」。後來英國進佔九龍,並於1899年驅逐城內清兵。直到二戰打響,日本人進駐後,城牆遭拆毀,石頭用來修築啟德機場新海堤。二戰後,這裏成為難民港,起初城寨只是寮屋區,後來還索性建起樓房。就算1950年發生火災,沒有嚇跑居民,換來只是重建和加建,最後成為針插不下的巨大聚落。這裏因為自歷史之上就備受爭議,因此成為實實在在的「三不管」地帶,也成為港產黑幫片的最大故事來源之所。不論是早期的《城寨出走者》還是近期的《追龍》,講述的都是城寨的真實點滴。城寨佔地約25000平方米,卻住了近4萬人之多。加上治權不清,各方「江湖人馬」一度劄根於此,黃賭毒等不法勾當蓬勃發展,這些惡名一直未能清洗。城寨中充滿無序、黑暗、密集、艱難。在底層,電線如樹根一樣盤根錯節。在天臺,電線又如蜘蛛網一樣到處亂鋪。小孩把魚骨天線當成遊樂場的支架,鐵制花籠則囚禁著疲倦的眼睛。訪談中的城寨,混雜著燒臘味、麵粉味、糕餅味,還傳出污水、爛肉、腐屍的惡臭。每隔幾分鐘,飛機從天而降,震耳欲聾。牙醫、工人、郵差、員警、牧師、道友在迷宮中或停或走,看似危險,「猶如置身恐龍的嘴巴裡」,卻又那麼稀鬆平常。沒到晚上,城寨的角落中燃起點點星火,各路「道友」(吸粉者)聚在一起飄飄欲仙的「追龍」,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人死在犄角旮旯之處,很是悽慘。
在這裏擁有自己的江湖規矩和準則,城外人不能插手,也不敢插手,更無權插手。哪怕是總華探長呂樂(雷洛)這樣的瓢把子,也要給城寨大佬們幾分薄面,因為得罪了他們,真的很麻煩,還要依仗這些人「賺花紅」,所以得罪不得。連帶槍的阿Sir們都不敢進入的地方,自然而然成了那些兇徒們的避難所。在外犯事,只要到了城寨,拜了碼頭,也就沒人敢進來抓人。當然,如果是阿Sir們必須要拿的人,也會要求大佬們將人交出來,雙方配合默契,坐地起價,互贏互利。城寨的文化和歷史,以及特有的規矩和制度,讓這裏成為一些人的神仙窩,也曾為一些人葬身地。不過,城寨確實也有被汙名化的嫌疑,很多城寨中走出的「籠民」,依舊成為社會棟樑和社會精英,包括一些大明星也是總這裏走出來的。雖然城寨現在已經變了模樣,早已不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老鼠窩」、「蟻洞」,但城寨的文化和歷史卻永遠保留下來。這裏當年成為香港電影或國際電影的故事取材地,如《重案組》、《城寨出來者》、《雷洛傳》、《O記三合會檔案》、《蝙蝠俠-俠影之謎》、《追龍》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tGvBPVscNM/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UwS3BF6msOT-Kw8QkVrVq93OV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