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寫得像小學生?試試這三招】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小編在中國作家葉偉民的公眾號上看到的。內容主要談得是「比喻如何不落俗套」。
他在文章裡舉了先舉了錢鍾書和張愛玲寫過的生動的比喻例句,並從中總結出寫出好比喻的三個步驟:做減法、欲似先遠、終於神似。
一起來看看這篇「比喻教學」吧。
-
比喻寫得像小學生?試試這三招 / 葉偉民
寫作中比喻用得多,寫好卻不易。先看看以下幾個句子:
驕陽似火,整個城市熱得像蒸籠。
天上的星星像孩子的眼睛。
月牙彎彎,像小船一樣掛在天邊。
老師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
你可能無比熟悉,這些都是學生時代作文的高頻金句。不少人更覺得,比喻不過如此,A和B瞅著像,放一起得了。歷期寫作課,我修改過不少習作,這麼湊合著比的不在少數,它們也是「作文氣」的一種。
有種商品叫「大路貨」,不是指劣質貨,而是品質平均而銷路廣的東西,如平價服飾、速食麵、大眾飲料等,好用不貴需求大,就是不精美。
我覺得用來形容以上句子也很合適。提筆就來,簡單好懂又順口。不過,如果大量用到文學創作中,問題就來了,你的文章一定也隨之成為「大路貨」——不一定爛,但一定不會好。
這是為啥?因為喻體和本體太像、太接近、太陳舊了,從而失去想像和意會空間。比喻的關鍵在喻體,其與本體的奇妙組合是比喻的命門。
《文心雕龍》裡這樣說比喻:以切至為貴,即準確切合才好。後來,紀曉嵐(是的,就是清宮劇裡與和珅鬥嘴的那個)有些不同意見,說:「亦有太切,轉成滯相者。」意思是,過度精確也不好,丟了靈氣。
這番跨時空切磋,實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比喻這東西,就要在不新之處「比」出新意來。
錢鍾書把比喻用得清新脫俗,更偶有奇絕。例如《圍城》裡的這幾句——
把方鴻漸忘了就算了。可是心裡忘不了他,好比牙齒鉗去了,齒腔空著作痛,更好比花盆裡種的小樹,要連根拔它,這花盆就得迸碎。
(鴻漸)想這是撒一個玻璃質的謊,又脆薄,又明亮,車夫肯定在暗笑。」
(鴻漸)只覺胃裡的東西給這幾口酒激得要冒上來,好比已塞的抽水馬桶又經人抽一下水的景象。
最後一句尤顯腦洞精奇,即使讀過多遍,消化道依然有反應。再來看幾句張愛玲的,也是妙得很。
外國先生讀到「伍婉雲」之類的名字每覺異常吃力, 舌頭仿佛卷起來打了個蝴蝶結。(《必也正名乎》)
玉清的臉光整坦蕩, 像一張新鋪好的床;加上了憂愁的重壓, 就像有人一屁股在床上坐下了。(《鴻鸞禧》)
孩子們溜冰……像瓷器的摩擦, 又像熟睡的人在那裡磨牙, 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齦裡發酸, 如同青石榴的子, 剔一剔便會掉下來。(《公寓生活記趣》)
以「牙」喻「愛」,以「玻璃」喻「謊」,以「淤塞馬桶」喻「酒後反胃」,以「蝴蝶結」喻「僵舌」,以「皺床」喻「愁臉」,以「青石榴子」喻「酸牙」。讀來著實形象、趣致、帶勁、秒懂,還能會心一笑。
兩位大咖的筆下之「喻」雖各有風格,底層邏輯卻是通的——形異而神似。喻體和本體乍一看風馬牛,但正是差得遠,一旦找出特定語境下的神韻一線通,便能喻出意外,喻出新奇,讓人有幡然醒悟的淋漓之感,繼而嘆服作家的技巧和想像力。
反觀開頭的例句,喻得司空見慣、直來直去,更無意境可言。
如何改善呢?我有三點建議:
一、做減法
閉上眼想一想,這次你要比喻什麼,把不相關的特質剝離。例如上述的愁臉,要喻其皺,那臉大不大,白不白,長沒長痘都不重要了,統統去掉,從臉的由平入皺,琢磨到屁股坐床,在陌生的搭配中獲得認知上的通透和閱讀快感。
二、欲似先遠
就像揍人,拳頭拉遠些,捶下去才疼。先拉大喻體和本體的距離,表面上看越不相關越好。但兩者都要在日常經驗範圍內,不能過猶不及。例如「她七竅生煙,快要氣成一顆土衛六了。(土星的衛星,大氣層比地球還濃厚)」除非在特定的科普語境中,否則多少有些尬。
三、終於神似
喻體和本體拉遠後,終要落地,唯一的著陸點就是神似。蹩腳的謊言和玻璃相通在哪呢?易破、透明、無從掩飾。愛情和牙齒又相通在哪呢?強行拔掉了都會痛,即使癒合了,舔一舔還是空蕩蕩。
若能做到這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喻體和本體從特徵到意境都流動起來,於一點交匯閃光,終於神似。
這也應了作家秦牧的那句話:「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話裡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裡,哪裡就忽然清晰明亮起來。一個精彩的比喻,有時甚至讓人銘記終生。」
明亮的眼睛作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楊南郡〈台灣調查時代〉典藏紀念版即將上市啦!🌟
喜歡公視熱映中的台灣大河劇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那這一套更是不可錯過的,台灣原住民與山岳領域傳奇經典書,關於三位頂尖日本人類學研究者,伊能嘉矩、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在台灣踏查的知識寶藏。
---
自五月疫情以來,因為不能爬山、也無法上課,想遠離螢幕讓眼睛休息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書;所以就一直看、一直買,還寫了一篇破三萬五千字的研究報告,然後論文沒個影… 我真是個不務正業的壞碩士,壞QQ
行事曆與收入雙雙歸零的情況下,這段日子以來卻是我近年看最多書的時光,獲得了關於山、關於台灣的豐厚涵養,心靈的豐滿就像久未運動的肚子一樣圓潤。如同我先前在聯合報500輯裡說的,我體悟到了在這個時代,「書」之於史料與真實的精確性、以及針對單一主題精心策展的呈現,正是讓知識與經驗得以傳承、累積、再進化的沈穩礎石。
領悟了書的重要性與視力保健性後,我因為疫情而變得更愛買書。雖說我很認同要支持獨立書店,但因為疫情影響,我終究還是不爭氣的敗給了博客來的各種折扣,三本四本的買,不知不覺間,下下個月竟然就要升等最高等級的鑽石會員了,我的媽… 我從沒想過這種事…
以前都覺得到底是誰會在博客來買書買破萬,沒想到94偶…
---
而在這買書看書的過程中,我發現8年前一本我曾在誠品翻過的經典山岳文學,居然已經找不到了,二手書更是被炒到三倍天價之譜,讓我氣得牙癢癢的,甚至還一度打算捏下去買了… 幸好最後被古道專家伍元走古道老師一語點醒——這些書都還有再版,這價錢太離譜了,等看看會不會出就好。
然後我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甚至還有在想要不要寫信給遠流粉絲團,問他們願不願意再版,或我來推坑揪個團購什麼的…
結果!!!就在這個moment,我收到了遠流的邀請信!!!
邀請我推薦不止這本書,還有同系列其他四本人類學的經典鉅著,是〈台灣調查時代〉全套啊!!這冥冥之中,到底是怎麼樣的緣分在牽動一切?想要卻買不到的書居然自己來找我,真是太神啦~只好發奮讀書,還有推坑大家來還願了。也感謝伍元和老師拉著小弟,沒有讓我衝動做傻事…
而且,我的名字和推薦文,還可以跟徐如林老師,以及《斯卡羅》原著《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的文字擺在一起,真的是高下立判,被虐得好榮幸啊~~~ 此生足矣(?
---
沒錯,這本書,就是由楊南郡老師彙整翻譯,搭配自己踏查所見,森丑之助原作文章集合的《生蕃行腳》。
它述說著在那個各族原住民都還居住在舊社、尚未出現「越嶺道」的年代裡,最原始、最美的台灣山林與文明的樣貌。這是個真正把中央山脈當後院、鹿野忠雄看到也得喊一聲大大、台灣幾乎所有以「森氏」命名的物種都是在致敬的,辣個男人的故事。
更別提他和他的前輩鳥居龍藏夥同鄒族布農族,浩浩蕩蕩一票人在1900年以文字史頭一遭的姿態,從特富野古道經塔塔加登上了玉山主峰的山頂,然後從八通關古道出東埔,真的是太熱血啦!
書裡承載的事,完全無法吸引連影片內容都越看越短的當代速食大眾,也造就了現代出版業的悲歌。但這些經過凝練的知識與記憶,會以恆久不變的樸素真實,如同沈睡在紙張地層之中的鑽石般,等待願意挖掘、精煉、研磨的每一位礦工;用它們的光點亮我們的短暫生命,讓我們得以用更明亮的眼神,重新看待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
知識,就是價值;
實體書,就是家裡最有價值的裝潢。
───
這是一套,如果原本對原住民、對山沒那麼熟,買了大概很快就因為知識量太大而看不懂、暫時合起來,變成裝潢的書;跟當年在誠品翻幾頁後,就默默把它放回書架,多年後極端懊悔沒買的我一樣。
但有朝一日,當你的基礎知識累積到足以輕鬆翻閱這百年前台灣記憶的時候,將會無比感謝自己,當年有買這麼樣一套經典的知識資產,讓自己得以更了解那個最初被學術文字所記錄的原住民文化,以及那個年代的台灣山林。當然,帝國主義下的人類學家,看待事情多少有那個時代優越感的影子,就連鹿野忠雄身上都找得到;然而,就像太魯那斯社的頭目和森丑之助成為好朋友,招待他四次更救了他一命那般,我們也可以包容那些缺點,並從字裡行間中,擷取所要的真實,去推敲那些屬於台灣民族的真誠樣貌。
如果一直都搞不懂看不懂呢?沒關係,這套書在原住民文化、山岳領域是傳家寶等級的,等孩子長大來看,培養成為下一位森丑之助就好啦~
二手書價被炒翻天,不要理他們了!!
🆕全新典藏版現正預購中🔥
一套五本只要1,770元(72折):
https://www.best100club.com/projects/Taiwan_investigation
賣光後就會開始漲價的書,好香,不買嗎?
明亮的眼睛作文 在 樂筆 x 日光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花了幾個晚上讀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買了一年多,一直放在桌上,每回想讀卻不敵手機的拉力,好幾年睡前習慣躺著滑手機、回訊息,一個不注意就過了午夜,說要看書啊,別找藉口了,可能不夠想吧,從沒拿起來過。
⠀⠀⠀⠀⠀⠀⠀⠀⠀⠀⠀
那天為了趕在年底前贈書給朋友,匆匆讀完肆一,閱讀時心裡有個水庫好像突然滿了,後座力強到需要個出口,想起這本鵝黃色溫溫暖暖的書一直在架上。
⠀⠀⠀⠀⠀⠀⠀⠀⠀⠀⠀
翻開第一章:山野,桃樹,王鶯鶯。就深深被隔代教養的小氣鬼外婆王鶯鶯與平庸至極的劉十三互動吸引,平凡簡單,將我們的童年再次展開,跟著故事悲傷或快樂。
⠀⠀⠀⠀⠀⠀⠀⠀⠀⠀⠀
後來越讀越覺得這故事活脫是自己的景況,或許我們都投射了自己的情緒、感受或者人生閱歷,讓我們想起失敗的自己、努力的自己、咬牙不放手的自己,或者那個對你壞其實對你好的人,還有想念卻永遠不再見的人。
⠀⠀⠀⠀⠀⠀⠀⠀⠀⠀⠀
最終發現悲傷或快樂都像一縷光呀。
⠀⠀⠀⠀⠀⠀⠀⠀⠀⠀⠀
有些人愛不到,當時以為末日來臨,如今卻發現自己已記不得他的面容;有些人早習慣他是簡單日常的存在,卻在最重要的時刻,才知道那是你想握住的那雙手。
⠀⠀⠀⠀⠀⠀⠀⠀⠀⠀⠀
真正刻骨銘心的,反倒想永遠放在心裡。
⠀⠀⠀⠀⠀⠀⠀⠀⠀⠀⠀
過程中有些緊張,想快快知道後來的發展,所以有些字句跳躍著讀,有些段落太美,又慢下來細嚼慢嚥,明猜到劇情走向,但就就怕悲傷的結局讓自己的情感無路可走,沒有空間天馬行空未來的幸福快樂,不過是不是很像人生?常常也沒給我們機會快樂。
⠀⠀⠀⠀⠀⠀⠀⠀⠀⠀⠀
途中兩三度停下來大哭,看到十三對外婆說:「我覺得有人在想我們。」、王鶯鶯的遺言說:「我不怨恨你媽媽。」,還有城市幾盞燈下那個窩囊但真誠的劉十三。
⠀⠀⠀⠀⠀⠀⠀⠀⠀⠀⠀
有一段程霜唸十三的作文給王鶯鶯聽,他唸的是:
「我的媽媽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眼睛裡裝的都是我的身影。我的媽媽有一張溫柔的嘴巴,呼喚的都是我的名字。春夏秋冬,我的媽媽永遠溫暖。日出日落,我的媽媽永遠明亮。我愛我的媽媽。」
⠀⠀⠀⠀⠀⠀⠀⠀⠀⠀⠀
但五年級的劉十三,寫的並不是這些,十三寫的是:
「聽鎮上的人說,媽媽改嫁去了別的地方。她走的時候我四歲,連回憶都沒給我留下。問過外婆,媽媽是什麼樣子,外婆不說。我就從別人媽媽身上,尋找她的影子。小芳感冒了,媽媽把她抱在懷裡,喂她喝藥,所以我的媽媽,也會像她媽媽一樣溫柔。怕牛大田餓肚子,媽媽往他書包塞雞腿、奶糖和脆餅,所以我的媽媽,也會像他媽媽一樣大方。我找啊找啊,找到最完美的媽媽。她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在我身邊。」
⠀⠀⠀⠀⠀⠀⠀⠀⠀⠀⠀
這個故事模糊了雙眼讓人始終看不清楚結局,哎呀,越是戲劇化的才是真實人生啊!不完美卻是最美的姿態,你知道世界萬物都會過去,知道雨不會停,但明年雨季再相逢時,你已經是不一樣的人了。
⠀⠀⠀⠀⠀⠀⠀⠀⠀⠀⠀
打出這些字的時候我又哭了好幾次,送給那些覺得自己正在失敗裡的人。
⠀⠀⠀⠀⠀⠀⠀⠀⠀⠀⠀
悲傷跟快樂都是一縷光,總會照亮的。
⠀⠀⠀⠀⠀⠀⠀⠀⠀⠀⠀
大推這本書,也希望你們看完可以私訊跟我聊聊順道乾一杯。
⠀⠀⠀⠀⠀⠀⠀⠀⠀⠀⠀
#手寫 #寫字 #張嘉佳 #雲邊有個小賣部 #handwrighting #labofsun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