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接到中國黨初選民調電話,很多文章都有論述該怎麼投,既然自己沒那麼大能耐分析,就多看看別人說的有沒有道理,我已經被說服了,尤其那頂粉紅色的國旗帽根本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非~韓~不~投!
非~韓~不~投!
非~韓~不~投!
#雖說此舉與本人氣質相差甚遠
#適逢今日回寶島拜託打給我
預測柯文哲未來的走向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因為柯陣營非常短視,其選舉戰略是「漁翁得利」,沒有中心思想、沒有核心價值,為此任何的搖擺、背信、說謊、咆哮、惺惺作態他都做得出來。但至少在 2019 年 7 月的這個當下,柯陣營的戰術目標非常清晰:讓郭台銘在初選打敗韓國瑜。
為了走向 2020 護國戰爭的勝利,現在進步台派必須堅定「非韓不投」,讓韓國瑜勝出,就能夠創造藍營分裂與柯家崩潰的勝機。這一波戰術推演,我認為不會有比 Emmy 寫得更清楚,請大家詳讀這篇:https://www.facebook.com/emmy.hu/posts/10219825514054231
國民黨初選期間,請想盡辦法守在市話旁邊,借助鋼鐵韓粉打敗郭台銘跟柯文哲。
國民黨初選期間,請想盡辦法守在市話旁邊,借助鋼鐵韓粉打敗郭台銘跟柯文哲。
國民黨初選期間,請想盡辦法守在市話旁邊,借助鋼鐵韓粉打敗郭台銘跟柯文哲。
明確的戰術目標說明完畢,筆者接下來要為大家說明,柯文哲陣營的推進簡史,以及下一波民調衝突之前各陣營的部署狀態,讓大家知道國家的局勢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首先大家要明白,政治人物的決策牽連太廣,不可能僅憑一人獨斷,所以幕僚團隊會強烈影響決策走向。本專頁前一篇已經舉例過台北菁英藍幕僚對柯文哲的影響。再者,政治的認識是有多層次的,但大多選民(尤其柯粉與昌粉)的問題在於現實認知極度淺碟,所以會採取去脈絡的單一詮釋角度。
一、柯文哲「漁翁得利」的野心戰法
理解到政治人物、幕僚團隊、所屬陣營是極端複雜的動態多邊賽局,就不該以簡單且靜態的模板去套用政局。限於篇幅,本段落摘要柯文哲近五年來的政治動向。先是在 2014 年樹立起乾淨透明的形象,是以洪仲丘「無黨派公民運動」加上反傾中「守護台灣主權」組成,柯文哲當上市長之初,受到綠營大力幫忙,市府內部多是民進黨幕僚,就連傲人的世大運也是高雄世運幹部支撐才順利落幕。
這過程中,柯文哲希望擴大自己的支持基礎,加上本身的保守性格,因此採取「進步形象的網路宣傳」與「保守穩健的施政主張」為雙重策略,以期在橫掃全台年輕選票的基礎上,爭取淺藍選票。可是 2018 的選舉結果顯示,丁守中得票率與連勝文完全相同,台北的人口社會結構(也請參考前篇新黨歷史)之強固,是柯文哲團隊無法撼動的。
這一點,柯陣營隱約在 2018 年中已經察覺。在此之前,柯陣營為了爭取淺藍選票,採取「捧韓打綠」的策略,成功利用民進黨在農業政策上與雲林張家衝突,將大眾的認知導向「民進黨新潮流為了權位卡韓」。其實根本關新潮流屁事,主線是農陣與張家農會的鬥爭,但因為林聰賢是新潮流,所以柯陣營利用大眾對派系政治的陌生,緊抓這點進行分化煽動。
結果柯文哲成功改變台灣,讓台灣被韓流席捲,面臨民主化以來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韓流在 2018 年春季壯大之後,夏季時已令柯文哲明顯流失草根系選民的支持。原本柯文哲以高學歷、低水準的民粹語言,四年來在台灣政壇聲量第一,但他打造出的民粹潮流,卻被韓流整碗端走。最終柯文哲僅以 3000 票慘勝丁守中,柯陣營嚴重焦慮,徹底重新評估選總統的可能性。
由於柯陣營的本質就是短視傲慢無賴小聰明,因此很快就定調「按兵不動,越晚宣布選總統越好」,同時釋放綠白合作的風向球,希望挽回民進黨的善意。但民進黨在年末兵荒馬亂之際,成功由老將蘇貞昌接下院長進行整頓,蔡英文總統以國士無雙之姿,在年初打擊中南海「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關鍵戰役勝利,更是迅速重建了威信。即使黨機器的整頓至今仍千頭萬緒,府院已經加緊收拾殘局,扛起了 2020 戰場的重責大任。在這大勢之下,民進黨關閉取巧的小徑,斷絕柯陣營求和的念頭。
不僅一度向綠營求和,與藍營也如法炮製,年初國民黨太陽升起,韓國瑜狼顧其後,柯陣營選後多次想要「柯韓會」,卻被韓拒於門外。柯自知資源無法與兩大黨抗衡,但選後兩大黨的震驚慌亂,讓柯營始終不死心。3 月以後終於等到兩大黨初選分裂危機,柯營確認國民黨、民進黨有重大團結障礙,因此採取見縫插針的戰術(這本來就是賤嘴柯的拿手好戲),約莫從 3 月起,開始明確、用力地譏諷蔡總統與韓禿,就是為了聚攏游離票。
二、「投機押寶」造成的台灣民主危機
柯文哲的崛起,背後是多股力量加持而成。2014 年民進黨知道台北市社會結構的不可撼動,決定「禮讓」柯文哲,順利促成在野勢力大整合。不論選舉過程或選上之後,各黨各派都有金主接觸柯陣營,並且安插人馬進去。藍、綠、紅、浪人、素人、商人都有。有些綠營英黑把柯文哲崛起與變質全部怪罪給蔡英文,這是事後諸葛,而且見樹不見林。
藍綠插旗柯陣營,是為了多上一層保險,希望可以藉柯文哲拉攏中間選票。對某些派系頭人而言,更有多方押寶,讓自己保持政治影響力的意義在。前一篇文章已經談論過紅與藍這些投降主義與姑息主義者對柯陣營的影響,接下來我們會講更多「浪人」與「商人」的影響,尤其是商人。
或許我們可以從「雙城論壇」這個線索講起。
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除了兩市政府,背後還有中共對台單位、台北菁英藍集團、兩岸財團等勢力在穿針引線。旺中老闆蔡衍明自然也是重要的兩岸財團,為雙城論壇出力甚多,與柯文哲建立良好交情。之前筆者在評論反紅媒遊行時,曾經提起台北市兩岸小組成員有旺中高層胡志強、蔡衍榮,即是旺中集團與柯市府關係緊密的明證。台派都很清楚旺中集團是吹捧韓流的大本營,但卻往往沒有注意到,旺中集團對待柯文哲的態度也相當友善,這是商人多邊押寶之故。
一般讀者應該不知道,台灣絕大多數財團,會同時給予藍綠兩黨政治獻金,這是為了影響力,也是為了保險起見。但金額與支持力度有別。在各式各樣財團之中,蔡衍明的旺中集團,擁有首富級的財力,並且掌握大量媒體資源,左右政局的能力更是突出。即使蔡衍明的首選是韓國瑜,旺中也從未減少對柯陣營的支持往來。
(筆者曾遇過不少讀者質疑,蔡衍榮是民進黨派系「正國會」的重要金主,民進黨是否空穴來風抹紅柯文哲?蔡衍榮確實是民進黨金主,但他們不清楚旺中集團源於宜蘭食品的發家脈絡,也不明白商人長袖善舞的手腕,更忽視蔡家兄弟的個人選擇,所以未窺全豹。在此略作補充。)
商人自利押寶,政客亦逢源投機。柯文哲與其幕僚明白「中間位置」的戰略價值,四處招搖撞騙,前章已有說明。在商人與政客的算盤之下,原本難以上位的年輕政治浪人看見機會,在柯市府取得局處首長等位置。這些浪人,有的是為了打響個人品牌,有些則是代表自身所屬利益集團(通常是家族,家族再牽動黨派或財團)進入柯市府。後來蔡璧如鬥走大多數泛綠幕僚,留下來的人在擊潰丁守中之後也紛紛離去,僅存的綠營少爺無法主導局勢,柯文哲也就毫無拘束地傾向中國,而且無法避免參選總統。
主公必須爭奪大位,底下的人才有錢賺、有位置分。好的領袖會讓部下發揮長才,為組織與公益服務,壞的首腦(如柯文哲)卻會令組織往更加自私與極端的路線前進。這一次雙城論壇的「直播/錄影」醜聞,就是柯陣營動物幫小聰明決策機制失靈的後果。然而為什麼柯陣營要鋌而走險,蠻橫地爭奪兩岸話語權呢?這是因為柯陣營現在就必須奮力一搏,才能夠從詭譎的 6 月政局收割民意,否則將全盤皆輸。
三、「韓流的終局」是大選最大變因
筆者記不清是從今年初的哪個時間點開始,柯陣營的寫手開始論及韓流結束後的狀況。不僅柯陣營,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有注意到這件事:「韓流結束的方式」會大大影響接下來的選情。
高雄市民進黨團出於悔恨與重振的心態,開始集結攻擊韓國瑜,除了高雄的顯例,其他地區也出現民進黨以黨團為核心發動系統攻勢。國民黨的各大候選人更明白,藍營眼下的障礙是韓流,傳統菁英藍喜歡出賣台灣誘騙中共,並不想笨到賠光身家,然而洪秀柱引紅統入室以後,國民黨菁英藍就陷入嚴重的滅頂危機。「換柱」耗損朱立倫氣力、王金平深陷血統囹圄,只有郭台銘持無限資金力戰韓流。
台派選民通常認為郭台銘是北京刺客,但郭台銘更像是菁英藍的反制王牌,他本身的動機則是美中賽局不得不轉彎。果凍身家全在中國沒錯,但富士康百萬工作機會,也讓果凍與中共互相綁架。郭董有非常多劇本,且戰且走,走到現在他只求初選擊敗韓流。如果不成,他(非常非常高機率)也不會退出,因為這場博弈他必須玩到底,所以他不惜在初選就砸下數以億計的重金。
柯陣營當然不會放過這麼棒的見縫插針機會。
民進黨希望韓流潰滅,從而摧毀藍營票倉;國民黨希望韓流冷卻,讓主導權回到菁英藍手中。韓流是從柯文哲民粹進(劣)化而來,如果韓初選輸掉,尋求民粹語言的韓粉選票將會大量灌入柯文哲票倉之中。韓流能量降低對各陣營意義不同,這就是現在三腳督(藍綠白)甚至四腳督(蔡郭韓柯)的賽局概觀。
對前面這 3000 字談論的內容有足夠瞭解,才能看懂現在柯幕僚動作的意義。雙城論壇急忙出手,是為了搶奪兩岸話語權,柯一回國李縉穎就發表自家民調(其實根本就是柯陣營民調),說不分黨派都要阻止韓國瑜變成總統,請大家支持郭台銘,這就是柯陣營混淆視聽亂兵突圍的戰術。
一旦郭勝出,憤怒的 5-7% 鋼鐵韓粉將會尋求報復的出口。他們不可能投郭、不可能投蔡,只可能投柯,大家也別忘記柯文哲是旺中集團的重要備案,別忘記妙天師傅、雲林張家都與柯牽連極深。首選的韓國瑜落馬之後,旺中+妙天+農會系統會全部改灌入柯票倉,屆時大家就等著 24 小時中天電視輪播柯語錄吧。
必須阻止徹底狂暴化的民粹,否則台灣的防禦機制將會癱瘓,中共會加速入侵,最終毀滅台灣的民主法治。郭韓分裂、柯撈失勢,大選才能回歸(相對)正常的運作。為了守護我們的民主法治,7 月這關鍵一役,我們必須贏下來。
「時間簡史摘要」的推薦目錄:
時間簡史摘要 在 Taipei Ethereum Meetu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專欄新文章] 用十分鐘快速搞懂區塊鏈
✍️ Juin Chiu
📥 歡迎投稿: https://medium.com/taipei-ethereum-meetup #徵技術分享文 #使用心得 #教學文 #medium
此文章為 Taipei Ethereum Meetup共同組織者 @juinc 針對區塊鏈初學者之簡報的整理,完整簡報在這裡
一句話解釋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種透過共識演算法實現信任去中⼼化的技術
區塊鏈不只是密碼貨幣,正如同網際網路不只是網站。
比特幣
比特幣是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密碼貨幣,它只具有支付功能。
以太坊
以太坊是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狀態機,較比特幣具有更多功能:它能執行智能合約,這代表以太坊是一個能運⾏各種不同去中⼼化應⽤程式(DApp)的平台,就像智慧型⼿機的作業系統一樣。
區塊鏈簡史
2008 — 中本聰發表論文《比特幣: 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2009 — 比特幣上線,中本聰挖出創世區塊及第一筆50個比特幣
2010 — Laszlo Hanyecz 用10000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比特幣與法幣首次掛勾
2012 — Bitconin Magazine 發佈第一篇文章介紹比特幣和密碼貨幣。雜誌發起人之一就是後來的以太坊創辦人之一 Vitalik Buterin
2013 — Vitalik Buterin 發佈以太坊白皮書
2015 — 以太坊上線,其將智能合約帶入區塊鏈,被稱為區塊鏈2.0
2015 — R3 CEV成立,40家以上金融機構加入,為目前最大的金融區塊鏈聯盟
2016 — Hyperledger成立,為目前最主要的聯盟鏈聯盟
2017 — 比特幣來到歷史高價 20000美元
2017 — 基於以太坊的ICO出現,透過ICO獲得的資金超過同期傳統VC的投入資金
技術簡介
每個節點都有一個私鑰,而每個私鑰都對應一個地址,例如:0xa89…
每個交易記錄了從某個地址到另一個地址的價值傳遞,例如: 0x123… 支付 10 給 0x456…
交易會被發出該交易的節點用其私鑰簽署,數位簽章會成為交易資料的一部分
簽署過的交易會被廣播至網路中的每一個節點
一旦節點接收到交易便會驗證該交易是否合法
理想上每個節點會取得在網路產生的所有交易
節點會把交易會被打包成區塊
由於每個節點都有各自的區塊,因此一個稱為工作證明(見補充2)的機制被用來決定哪一個區塊將被所有節點接受
若區塊成功通過工作證明,則該區塊為合法。合法區塊會有區塊雜湊值(見補充1),例如:0xb89…
每個區塊都會包含前一個區塊的雜湊值
合法區塊會被廣播至網路中的每一個節點並且於驗證後會被增添至舊的區塊上,形成新的區塊鏈
每個節點皆維護同一個版本的區塊鏈及交易資料
找出合法區塊的節點會被獎勵
補充1: 雜湊函數
雜湊函數會將輸入映射到一組特定的位元序列,且幾乎不可能由序列映射回輸入,這樣的特性使雜湊函數適合用來產生訊息摘要。
補充2: 工作證明
工作證明之流程
去中心化的優點
在現行的銀行系統中,交易只會被單一銀行處理,這樣的銀行系統是中心化的,它提供了權威性但也有腐敗與被駭的風險,而去中心化的信任使提供權威性的中心化系統不再是必要的。
適用場景
眾多的參與方 — 若參與方包括多個生產商、供應商、客戶、服務提供商、運輸服務提供者、監管機構以及可能涉及的稅務機構,則區塊鏈技術將是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
複雜的流程 — 面臨大量複雜商業目的公司團體,在交易生態體系中建立區塊鏈可產生巨大效益。區塊鏈可實現資產收購、融資、擔保、保險、監管合規和公共安全等多項事宜的一體化同步管理
需長期保存紀錄 — 若多方都需要在較長時間內獲得、創建以及維護記錄(如數十年的資產生命週期或患者全生命周期),區塊鏈能夠提供理想的解決方案。此外,在許多監管事項的處理方面,區塊鏈能夠為記錄合規情況、開展合規管理提供可靠支援
實時資產轉移與交易 — 區塊鏈能夠消除支付週期和資產轉移滯後的情況,有助於降低成本、提高精准度並提升合規效率。此外,區塊鏈的透明特性還有助於在多方網路環境下簡化貿易融資或供應鏈融資流程,提升效率
區塊鏈生態系統
電子錢包與貨幣移轉服務 — 電子錢包為管理密碼貨幣私鑰的軟體。貨幣服務公司主要經營密碼貨幣匯款或移轉平台
交易所和密碼貨幣交易 — 建立密碼貨幣的交易或密碼貨幣交易平台的公司,在交易平台上,消費者、企業和專業人士可平台上交換法定貨幣或其他有價值商品的密碼貨幣
企業服務和代幣 — 為不同用途與不同使用者的開發區塊鏈操作系統、API和協議的公司。或為客戶建立獨特和客制化的密碼貨幣和代幣(tokens)的公司
密碼貨幣採礦 — 加密貨幣的採礦設備和服務公司是主要構建或操作開採密碼貨幣的硬體、軟體、雲端礦池(cloud-based pools)和其他服務的公司
去中心化交易所與借貸平台 — 指區塊鏈基礎的P2P交換市場,用戶可以不需中介直接交易代幣。區塊鏈基礎的P2P借貸平台則是允許用戶與同業(非傳統金融機構)進行貸款交易
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 — 主要為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開發清算、結算和數據管理等解決方案的公司,以及建立於區塊鏈基礎的投資公司
物聯網、身份辨識和內容管理 — 物聯網公司提供分配實體資產具區塊鏈安全的數位簽章。身份辨識公司提供身份辨識的管理應用程序,確保身份識別數據。 內容公司主要經營區塊鏈基礎的內容平台,並參與對內容使用的微型小額交易
商家服務 — 為商家和賣家開發密碼貨幣和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公司,如提供區塊鏈支付服務、獎勵等的解決方案
挑戰
區塊鏈只能擁有可擴展性、安全性及去中心化等三項特性中的的兩項,目前的公網(比特幣/以太坊)皆具有去中心化及安全性,但缺乏可擴展性。然而,可擴展性是普及區塊鏈的關鍵,是目前全世界區塊鏈開發人員角逐的聖杯,在以太坊上已經有 Sharding / Casper / Plasma / State Channel 等解決方案正在開發中。
總結
區塊鏈仍是實驗性且尚未成熟的技術,非常具有挑戰性,值得學習以及投資。
用十分鐘快速搞懂區塊鏈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ipei Ethereum Meetup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 歡迎轉載分享鼓掌
時間簡史摘要 在 時間簡史心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英語: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是英國物理學家史提芬·威廉·霍金於1988年編寫的一本科普圖書。 ... <看更多>
時間簡史摘要 在 時間簡史心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英語: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是英國物理學家史提芬·威廉·霍金於1988年編寫的一本科普圖書。 ... <看更多>
時間簡史摘要 在 [心得] 霍金時間簡史不愧為經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無音樂無廣告 (全文很長所以建議看比較好讀的)圖文部落格:
https://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3/05/A-brief-history-of-time.html
現代科學發展到非常走火入魔的境界,不僅讓非專業人士霧裡看花,即使專業人士
恐怕也只能精通其中的一小部分。物理學就是一個例子,它飛躍的發展速度以及龐
雜的計算,讓非物理學家望塵莫及。然而物理學的研究成果除了一大堆計算之外,
其實也會影響到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例如地球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上帝是不
是用擲骰子決定事件的發生。這就踏入哲學和神學的領土了。讀完Hawking的時間
簡史,不得不同情哲學家和神學家們,他們論戰的對手實在太強大了。即使Hawking
努力嘗試用最科普的語言(全書幾乎沒有探討任何公式,只解釋每個理論的概念),
並探討最能挑起大眾興趣的主題(時光旅行),但還是讓我讀的一知半解。
所以我這邊的心得分享,先談整本書給我的感想,再選幾個有趣、我看得懂、而且
說得出來的主題跟大家分享(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真是太難了...囧)。
讀這本書難免會想:人類到底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更精確地說:西方人到底是怎
樣把研究推進到這個境界的?Hawking在書中沒有明確問出這個問題,但書末附了三
個人的小傳應該就是他的回答。伽利略,"responsible for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折衝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君權之間,得以發表他的著作,開啟了現代科學
這片偉大的領域。作家何偉在《甲骨文》一書中聊到中國的優勢為何被西方逆轉,
可能是因為中國的大一統制度可以很有效率的發展這個政權有興趣的事物,但是如
果統治者沒興趣就很難發展了。而西方在羅馬之後就沒有大一統局面,不僅小政權
分立,政權又跟神權分開。有很多老闆也許會難以適從,但卻給了一些異端思想存
活的空間。教會不喜歡你嗎?沒關係,還有邊緣人的天堂-荷蘭可以出版。於是他
把時代的巨輪一腳踢到下坡路,誰也阻止不了他轉動。然後,牛頓,把整個宇宙用
精簡漂亮的公式描述(連國中生都學得會!)。接著,愛因斯坦,即使一生充滿政
治,仍然為科學界帶來相對論這偉大的理論,引領出二十世紀一大半科學的進展
(另一大半可說是量子力學帶動的)。
科學仍在前進,弦理論正在發展,誰知道它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弦理論真的是很
見鬼的東西,以前說最小的粒子可以再切成更小的粒子,這還可以想像,現在竟然
有天才提出說更小的單位是一條線段狀的東西?!難怪書中提到科幻小說的很多概念
其實最初都是由物理學家先想到的,這真的是個想像力豐富的領域。
這本書可說是20世紀物理學發展史,呈現出科學是如何藉由一個個的假設堆積出來
的。而且這堆積的結果不只是一本本積滿灰塵的論文而已,而是堆積出了一架架太
空梭,帶著人類踩上月球。
以下分享書中三個有趣的主題。
1. 相對論:時間和空間不是獨立的兩個概念
時間與空間不是獨立的概念。例如因果關係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時間的先後順序(先
發生的事件才有可能成為後發生的事件的原因),聽起來跟空間沒什麼關聯,但
Einstein提出很重要的假設:世界上沒有東西比光速快,因為要把有質量的東西推
到比光速快會需要無限大的能量(除非經過蟲洞)。因此,要說是件A是事件B的發
生原因,這個因果關係的時間條件不只是事件B要發生在事件A的時間點之後,更重
要的是要發生在「事件A的時間點加上光速從事件A地點到事件B地點所需的時間」
之後。換句話說,即使事件B發生在事件A的時間點之後,但是是發生在事件A的光
到達事件B的標的物之前,我們也不能說事件A是事件B的原因。
以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為例,太陽如果突然熄滅,並不會立即對地球造成影響,而要
在八分鐘後(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的時間)才會開始施加影響力。假使在太陽熄滅五
分鐘後,地球上冒出一堆殭屍,我們就不能說太陽熄滅是造成殭屍出沒的原因,因
為尚未有任何影響因素傳到地球來。
乍聽之下滿難接受,可是想一想是有道理的。事件A要導致事件B,一定是什麼作用
力傳了過去。小明揍小華一拳,讓小華倒在地上的因素是小明的拳頭「傳」了過去。
小安在路上看飆車族一眼惹怒飆車族,也是因為「小安看他」這件事的光傳遞到飆
車族的視網膜,飆車族才會抓狂。「原因」是需要傳遞時間的,而傳遞總有個速度。
這個速度最快的就是光速,沒有其他東西比光速快,所以可以用光速界定出事件A是
否發生在事件B的時間之前。
由此,時間與空間完全混在一起了。
2. 時光旅行:未來人類不會來的
世界上沒有東西移動得比光速快,但我們可以扭曲空間,減少實際移動距離,也就
是所謂的穿越蟲洞。這是一種穿越時間的途徑。
藉由蟲洞快速穿梭在兩個星球之間,則可以在A星球的光傳到B星球之前,就先告訴
B星球的人「即將觀察到A星球發生某某事」。這也算是回到過去吧,回到過去那個
B星球的人還不知道A星球發生什麼事的時間點。這裡所謂的過去和未來,也是用光
速來定義。用上面的例子,太陽熄滅要八分鐘後地球人才會觀察到,也才會開始受
到影響。假如有人住在太陽上,一發現太陽熄滅就用全速衝到地球,照理說他必須
花超過八分鐘的時間才到的了,因為他不可能跑得比光速快。所以他到地球之後,
只會看見被太陽熄滅所影響的地球。然而,假如他穿越蟲洞,五分鐘就從太陽衝到
地球,他就相當於「回到過去」,回到地球受太陽熄滅影響之前的時間點,提早警
告人們太陽要熄滅了(然後很可能被當成瘋子)。
這是我比較能接受的時光旅行,因為我只看得懂這個...
Hawking還提了另一種穿越時間的做法,技術上實在看不太懂(什麼兩塊盤子間的
virtual photons),不過他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為什麼沒有人從未來回到現在呢?
可能因為現代沒有「出口」,我們的技術仍不足以把大片空間扭曲到容許人類進出。
但這個意思是不是說,時光機只要一發明,讓未來人類可以衝進那個當下,歷史就
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飆車了?
3. 測不準原理:當下無法測量,所以未來無法預測
只要測量,就會干擾。愈想測得準,干擾就愈大。這個原理真是太惱人了,有種被
玩弄的感覺。高中時候老師有提過這個原理的概念,我原本以為這純粹是個抽象觀
念,沒想到它背後是有很多計算的。而且這個原理的結論不是叫物理學家放棄(反
正怎樣都測不準嘛),而是可以依此而做出更多的推論。再次敬佩物理學家的偉大。
測不準原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即使人類找出最完整的大一統物理學理論,未來仍
不可預測,因為我們無法正確的測出任何事物的當下狀態。聽起來又好像很悲觀?
不,物理學家不會悲觀。Hawking似乎把這視為物理學家永不失業的保障。因為假
如哪天人類真的找出終極物理學理論,物理學家仍可以繼續追尋更精準地測量方式,
以期更能夠了解我們的周遭的事件,以及我們自身的存在。
(Max Born: e04~我以為物理學在六個月內就會走到盡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48.174
Hawking原文如下:
... in 1928, physicist and Nobel Prize winner Max Born told a group of
visitors to Gottingen University, “Physics, as we know it, will be over
in six months.”
似乎當時以為質子是最後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才會說出這句話
沒想到後來挖出中子、核能之類的東西又開創另一個廣大無邊的領域
這不能怪他,我相信許多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專精的領域發展到盡頭
不然就會抱著遺憾死去...
※ 編輯: tsim 來自: 59.125.119.143 (05/28 12:28)
但是英國人見獵心喜一直拿來取笑X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