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雜談 #20年紀錄一下 #文長慎入
談我與9/11。
或許跟新聞業同輩的部分人一樣,9/11 是讓我決定要從事新聞工作的關鍵事件。
20年前,我只記得當年是小學二年級,原本早該睡覺、準備第二天上學的我,呆坐在客廳看著電視,大人也沒有趕我睡覺。當時看著新加坡亞洲新聞台轉播的畫面,似懂非懂、只知道是紐約的世貿大樓冒著大火,還不知道發什麼事⋯一直到第二架飛機直接飛進第二棟大樓。
家裡大人一句「Oh My God」,那驚訝聲我至今記得。也只有到那時候,大家才驚覺「America is under attack」。
恐怖攻擊是什麼?不知道。
為什麼要這樣?不知道。
只知道從那一刻起,世界就不一樣了。
而這世界要面對的問題,從此更麻煩了。
我也記得幾天後,老師出題目要我們寫作文和畫自己夢想的職業,我竟畫出了電視台記者,同時寫道是因為看到9/11事件,期許自己有能力站在第一線報導自己的所見所聞。
但從此之後、過去20年,都會時不時思考,想當記者是因為9/11,這邏輯難道不是個謬誤嗎?
近三千人死於9/11,這樣重大的災難事件,我怎麼會因為這事情想當記者呢?也思考這樣的邏輯是不是意味著自己很嗜血?也常想著到底能不能當一位稱職的報導者呢?
這幾年讀著書,思考著9/11之後,美方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簡單一句話,就是不少媒體沒有為民眾把關,當時的社會氛圍都是喊著血債血還,鮮少有媒體質疑小布希政府,為什麼一定要打仗、到底要怎麼打?幾乎都是小布希說啥,大家就附和啥。
當然9/11當天,新聞圈也有動容、專業的決定。例如報紙頭版頭照片、要選哪一張?內容要給恐怖份子多少版面?給他們太多版面,豈不是落入宣傳圈套?晚間新聞播出,要持續播出多少飛機撞大樓的畫面?標題要怎麼下,才不會讓民眾恐慌受怕?
或許答案就在這裡了。
因為9/11而想從事新聞業,是期許自己能透過所學的專業和知識,協助閱聽人獲取準確和有建設性的新聞內容。
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要繼續每天都能做到這一點、更是難上加難。
過去的20年,每到了9/11,都是會提醒自己原來是這天與新聞結緣。而這麼巧的是,四年半後的2006年3月11日,是我考進新加坡報社的日子,也從此開始踏上新聞業這條路。
老實說,這幾年走這一條路,上上下下、不可能每天都很好,當然也有扼腕、想去撞牆、覺得自己蠢爆的時刻。但好像只能告訴自己,這都是磨練,只要努力比之前好、比之前更專業就好。
今天是20週年,願9/11亡者安息,也願自己莫忘初衷。
#舊照
同時也有47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將在10月8日公布,外媒報導,今年獲得提名的個人或團體名單超過300個。媒體與學者專家都在分析提名人選與團體的優勢,但最受矚目的,還是聯合國難民署、世衛組織,還有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平台COVAX、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蒂哈諾絲卡雅,以及氣候變遷運動家童貝里。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晚間新聞 報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避開新聞
看晚間新聞可能會讓你覺得跟現實更合拍,但真相是,新聞會扭曲你對世界的觀感。新聞往往把人概括成一個個團體,好比說政客、菁英、種族主義者和難民。更糟的是,新聞還會把鏡頭拉近對準害群之馬。
社群媒體也是如此。一開始只是幾個仗勢欺人的霸凌者在一段距離外亂噴仇恨發言,卻被演算法推到了我們臉書和推特的頁面頂端。這些數位平台利用我們的負面偏誤來賺它們的錢,使用者表現得愈差勁,它們的利潤就愈高。因為差勁的行為會抓住我們的注意力,而就是這樣的東西能產生最多點擊,而我們點擊哪邊,廣告收入就到哪邊。這就把社群媒體變成了一種放大我們最糟特質的系統。
神經學家指出,我們對新聞以及推播通知的胃口,都展現出所有上癮的症狀,而矽谷老早就明白了這一點。臉書和Google等公司的管理人嚴格限制自己孩子花在網路和「社群」媒體上的時間。即便教育大師頌揚著學校裡的iPad和數位技術,但科技菁英就像毒梟一樣,會保護他們自己的孩子不受自己的毒品企業影響。
我的經驗談?我有好幾個:避開電視新聞和推播通知,改讀更細緻的週日報刊以及深度特寫,線上或非線上的都可。擺脫你的螢幕,跟有血有肉的真人見面。仔細想想你拿了什麼資訊餵養你的心智,就像你會留意你拿什麼食物餵自己的身體那樣。
.
《#人慈》
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Humankind: A Hopeful History
.
作者:羅格.布雷格曼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美好,真正的威脅,是我們對於自己太悲觀。」
這本書是9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書店選書,相當厲害。書厚,知識量大,故事精彩,帶著我們洞悉人性。
這本書對於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有相當讓人信服的另外一種解析觀點,讓我更新了對教科書上知識的詮釋。如同一位有智慧的朋友所說:「教科書上講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這本書在談,人類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良善。但我們之所以把人性描繪得險惡,這也跟摘文中提到的新聞媒體有關。
每次社會有重大災禍,反覆播送的新聞引發當事人產生焦慮症狀,我總是提醒:請謹慎收看新聞的來源與頻率。我尤其不贊成某些家庭裡的常態,根本整天都開著新聞台。
偏頗的報導,煽動的標題,已經明顯影響到當事人的心理健康。其實,大部分人都受到了程度不等的負面影響,我們都得要警覺,我們正在拿什麼訊息餵養自己。
如同昨天贈書直播所說,我們接近什麼樣的環境,我們就容易受到那樣的影響。新聞裡所描寫的人性,常跟現實有落差。
祝願您,能看見世界的美好,覺察我們對自己的悲觀看待!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晚間新聞 報導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飛機衝向世貿中心的那天,他播完新聞後哭了40分鐘】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一連串由極端組織蓋達發起的自殺攻擊造成2996人喪命。起初,新聞盡量不提傷亡數字,因為沒人知道有多少。當第2棟世貿中心大樓爆炸,情況就變了。
布羅考接受過老派學院教育,懂得克制情緒,當晚在主播台報了十多個小時的新聞後回到空蕩蕩的公寓,他接了通電話,得知一名好友逝世,與恐攻無關,但他坐在床緣,哭了40分鐘……
#911恐怖攻擊 #美國 #世貿中心 #TomBrokaw #白宮
晚間新聞 報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將在10月8日公布,外媒報導,今年獲得提名的個人或團體名單超過300個。媒體與學者專家都在分析提名人選與團體的優勢,但最受矚目的,還是聯合國難民署、世衛組織,還有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平台COVAX、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蒂哈諾絲卡雅,以及氣候變遷運動家童貝里。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19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晚間新聞 報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公視 #新聞全球話 #國際 #公視新聞 #深度報導 #阿富汗 #美軍 #拜登 #金正恩 #北韓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晚間新聞 報導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公視 #新聞全球話 #國際 #公視新聞 #深度報導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