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山區花農的一天》
* 吃清淡食物,過樸素生活,把慾望降低一些,再降低一些,卻依然懷抱著期待、夢想和愛,這樣的日子就是快樂的日子。——張小嫻
* 所有的人類都是活在主觀之中,只要改變自己的看法,世界就會改變,從那一瞬間開始,人就能獲得重生。世界簡單的令人驚奇,但是,人總是用自己賦予的看法和想法,主觀地將事情複雜化,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這就是個體心理學的根本思想,如果這個世上不存在他人,一切煩惱也隨之消失。—-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 我面對人生的態度,從這時候起便是如此。過分地期待,事前憑借幻想過多地修飾,到頭來我還是不得不從中逃離。—-三島由紀夫《假面的告白》
*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他們是被劣人所催熟的,當別人聰明伶俐時,他們又傻又呆,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當別人心機用盡,他們靈魂開竅,後來雖然開竅了,但內心還會保持善良與赤誠。
他們不斷地尋找同類,但最後變成了孤獨的那一個。—-莫言
* 我出生前就已經有著無窮的時間,我死後仍然是無窮無盡的時間。活著的時候我根本不想這些。一直以來,在兩團永恆的黑暗之間,我生活在明亮的世界里。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
* 我們無法選擇遇見什麼人,也無法選擇生活中的經歷,但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什麼,遺忘什麼。—— 鈴木大拙 《禪者的思索》
* 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已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不但有損自己的性情,且會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與其跟狗一路走,不如讓狗先走一步,如果給狗咬一口,你即使把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傷口。—-林肯
* 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不要去指責生活,而應該指責你自己。——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 快樂要有悲傷作陪, 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 ,如果憂傷過後還是憂傷, 請讓我們從容的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 微笑的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塞林格《麥田守望者》
* 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
*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堅強,於是乎,在假裝堅強中,就真的越來越堅強。這是真的。——楊絳
* 遠離那些企圖讓你喪失雄心的人吧。小人經常如此,而真正的偉人會讓你覺得你也可以變得偉大。—-馬克吐溫
* 遠見的另一個代名詞:孤獨與誤解
戴高樂雖然成為德國戰俘,他卻抓住機會學習德語,認識許多重要人物,對他日後治理法國很有幫助。
一次大戰結束時,戴高樂才二十八歲,很快的,天生將才必有用。他在戰爭過程中開始學習各種戰略、戰術,包括他在戰俘營裡也把握機會,不斷學習。
四年後,三十二歲的戴高樂進入陸軍參謀學院,他認為他需要更好的戰略訓練。但是他突然發現,學院裡的教官仍將壕溝戰奉為戰時的最高規格,這讓他很不開心,因為他是進來學習的,他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被俘擄的時候就已經跟當時法國的空軍英雄、最優秀的戰士關在一起,他知道學校教官教的東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老經驗與老教材。
未來的戰爭一定會進步,戰術一定是往前走,一次大戰中的戰溝、戰壕根本派不上用場。
他常常和學院院長激烈辯論,還差一點被退學。最終,雖然他還是取得軍官身分畢業了, 成績當然還是很爛!不過,他從學院結業之後,就自己要求到德國境內的萊茵河谷駐防一年。
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他被俘虜,而且從小就聽爸爸媽媽告訴他普魯士如何打敗法國,他想要親身瞭解這個打敗法國的國家。這個時候,雖然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了,但他自己曾經是德國的手下敗降,被抓到戰俘營去,看過德國的精銳部隊。所以, 他到萊茵河谷去,一點都不覺得法國是個戰勝國,德國是個戰敗國,德國沒什麼了不起──完全不是!
在那裡,戴高樂親眼目睹法國的宿敵──德國如何快速重整起來, 法國軍隊的軍事力量和德國差距越來越大。
法國從「凡爾賽條約」拿到一大筆錢,舉國揮霍,成為時尚之都。在那個時候,香奈兒的香水問世,整個巴黎街上都是珠光寶氣、噴香水的人。但是德國人想的是如何雪恥,如何重新站起來。
許多人把二次世界大戰歸咎於美國的大蕭條,經濟崩潰間接導致二次世界大戰;另一派是完全歸咎於希特勒。可是從戴高樂的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的賠償條款帶給德國奇恥大辱,反而讓德國很快的開始發奮振興。
他在一九二二年以及一九二四年左右,寫了好幾次的信告訴他的朋友們,說:「法國將和德國再大戰一場,戰爭無法避免,而且幾乎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型態完全不同。」
他認為法國根本不瞭解世界真正的情勢,在未來的戰爭裡頭,缺乏足夠的準備。這樣的遠見及語言,很像我們當代很多無聊人士對於關懷國家的人,動輒批判「唱衰自己的國家」。一點也不討好。
當時的法國人普遍厭戰,追求和平。這很正常,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所以這時的法國追求某個程度的和平, 不能說他們是錯的,但是法國可能不夠警覺全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樣的困境。
其實,一個國家與人們的性格一樣,會有逃避心理;在那個時刻, 法國覺得他們只需要做一件事:構築一長列的碉堡,來防禦未來德軍的攻擊。這個防線的設計者就叫馬其諾Android Marginal,後來我們稱作馬其諾防線,史上最著名的就是這條防線。
在那個時代,法國覺得他們只要做這件事情,就足以抵擋一切了!
戴高樂雖然覺得追求和平很重要,但是他認為壕溝戰根本就是可笑的事情,他覺得最重要的是擁有坦克車,他認為法國雖然有備戰車,但並不足以對付德國當時最大的坦克車。他看到德國坦克車的可怕,所以在整個一九二○年到一九三○年代,尤其是大蕭條爆發、希特勒崛起的時候,戴高樂是孤單的身影,他的主張是孤軍奮鬥的。
他在各地著書演講,希望喚醒法國人理解他已經看到的未來:唯有建構以坦克為骨幹的陸軍,才能夠保障法國的安全。
結果,法國當然沒有人要聽他的。但是有一群人卻聽到了,因為戴高樂把他的想法寫成書發表,書名叫《未來的陸軍》The Army of the Future,結果看到這本書的是德國人,這本書反而變成德國陸軍建立第一豹式戰車軍團的基礎理論。
歷史會不會太荒謬?
而戴高樂的遠見一直到什麼時候才被法國人看到?你能想像嗎?
戴高樂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六年不斷的演講又演講;一九三九年,德軍的豹式戰車團用他的戰爭理論攻破了波蘭軍隊的層層防衛,橫掃波蘭全境;一直到一九四○年,德國攻佔丹麥和挪威的時候,法國陸軍才開始相信戴高樂,這個時候陸軍最高司令部倉促授權給戴高樂,要他建立兩支裝甲師。
但是太晚了,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德軍對法國展開閃電攻擊,就像戴高樂早就預料的,馬其諾防線根本擋不住德軍,法軍的坦克部隊也沒有辦法趕到前線保衛法國。
儘管如此,戴高樂也沒有說:「你看吧!你們都不聽我的,我就看你們怎麼垮的。」
我說過,他的血液裡頭流留愛法國的熱血,他一生下來,到他最後嚥氣的那一分鐘,他都認為他是為法國而生,他也該為法國而死。
所以,他仍然嚴格的督軍,使部隊成為當時最驍勇善戰的單位。
嚴格到什麼地步呢?
當時他的母親已經病危,快要走了,戴高樂的媽媽親手把他帶大,經常跟他講述故事,他跟母親的感情是很深的!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即使他督軍的地點離母親居住的地點沒有多遠,部隊行軍到離母親的住處只有數哩的時候,他猶豫了一下,看一眼母親的住處,鞠了一個躬,跪了下來,親吻了土地,掉下眼淚,就當成是和母親的告別。
他並沒有回去見母親最後一面。
在那個時候,法軍所有的裝甲師,只有戴高樂所轄的單位能夠延緩德軍凶猛的攻勢。當時法國分成兩派,一派希望趕快跟德軍妥協;另一派則是要繼續作戰。那時候法國總理叫作雷諾Paul Reynaud,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雷諾總理指派戴高樂到英國。
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一九四○年六月九日,戴高樂到了英國,這也改變了戴高樂的一生。他見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兩個人的首度會晤即惺惺相惜,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
當時的邱吉爾已經六十幾歲,算是英國政壇元老,而戴高樂只是一個剛開始在戰場崛起、被提拔為少將、會打仗的軍人而已。他們兩人見面能夠代表什麼呢?
這兩個人不愧是世紀偉人,他們達成一種前所未聞的態度和協議。
邱吉爾和戴高樂想到的是暫時擱在法國、英國的國家獨立主權,兩國軍隊統一,建立單一政府、單一軍隊,才有辦法阻擋德國。
英國願意這麼做,戴高樂也認為不必談什麼法蘭西榮耀,事實就是如此。所以邱吉爾曾經說:「戴高樂在六月九號搭著飛機來到英國,這架小飛機不只是載著戴高樂,還包括法國的命運。」
這個提議被提出來之後,戴高樂懷抱希望回到法國,但是他發現在出國期間,雷諾總理在失敗論與投降論者的逼迫之下,已經辭職下台了。
繼之而起是後來大家對法國歷史比較瞭解的,稱作「維琪政府」,也被稱為投降政府。
當時擔任維琪政府總理的人是誰呢?
我們在第一講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他覺得要跟隨著一位最會打仗的將軍, 他的名字叫貝當,維琪政府總理就是貝當。
人,此一時,彼一時,貝當當時想做的就是趕快送上一份停戰協議。
戴高樂此時站在人生的重要關口,他究竟應該支持以前的長官貝當維琪政府呢?
還是為他摯愛的法國全力奮鬥呢?
戴高樂後來回顧他一生,他說那一次是最痛苦的抉擇之一,他曾說:「我生命的一部分似乎在這一刻死掉了!這部分就是我長久以來信守的整體法國、不可分割的法國陸軍,還有我對領袖的忠誠。」
然而,命運對他的呼喚,從小就十分清晰而響亮,一個沒有榮譽感的法國,就不是法國。歷史要他為法國做出高貴的貢獻,只許戰鬥,絕不許投降。
他拒絕了維琪政府所有要求他做的事情。
搭上一架小飛機,流亡,再次前往英國倫敦。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博克萊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印邊境衝突從6月爆發以來到現在還沒有落幕,也使得這兩個世界人口排名一二的國家關係陷入僵局,最近還有印度記者被指控,和中國與尼泊爾公民串通,向中國情報官員傳遞「敏感訊息」,雙方諜報戰也越打越響,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中印邊境局勢會不會惡化?兩邊真的會打起來嗎? 現在有關中印邊境的消息都很敏感,剛剛提...
普法 戰爭 誰 被 俘虜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評析:拜登贏得大選(二)】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了,雖然川普還在負隅頑抗,不願面對敗選的真相,但繼上篇選前預測拜登一定贏,福編先分析這次的選舉結果。
(一)澄清唬都有在說,你都沒在聽(擲筆,大誤)
福編選前第一篇關於美國總統大選的文章,就已先說威斯康辛、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拜登一定翻掉。另外結果出爐前福編另外有和其他小編說亞利桑那會翻:大戰後一直是共和黨贏的亞利桑那州果然被拜登贏去。
原因很簡單,在選前亞利桑那州共和黨故參議員、故總統候選人、越戰英雄,坐水牢不屈的 John McCain參議員的遺孀 Cindy McCain持續幫拜登助選,呼籲共和黨拒投沒有美國與共和黨傳統價值的川普。至於為何 Cindy McCain這麼大力捅川普,我們來看川普怎麼嘴 McCain的:
★
2015年川普說:「麥坎不是戰爭英雄,他是因為被俘虜才成了戰爭英雄,我喜歡沒被俘的人。」曾經被俘5年的 McCain 則反諷川普是越戰逃兵,正值少壯,卻以「腳長骨刺」為由逃避兵役。
麥肯腦癌病發後,反對中央情報局副局長哈斯波接掌局長。川普特別助理沙德勒竟嘲諷麥肯:「無所謂,反正他快死了。」
2018年7月在芬蘭赫爾辛基的「普普會」,川普處處護航俄羅斯總統普丁,麥肯不客氣地說:「這是我有記憶以來,美國總統最丟臉的表現。」
麥肯在回憶錄《波濤洶湧》(The Restless Wave)中抨擊川普霸道,稱和川普打交道,「奉承能贏得友誼,批評則招敵意。」
他也抨擊川普的領導風格,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半生不熟,虛假的民族主義。」麥肯死前交代家人,絕不讓川普參加他的葬禮,希望是副總統彭斯代表。
==
我們其實可以更直白想 Mrs. McCain的心情:我老公是硬骨不屈的戰爭英雄,你這個逃兵仔憑啥嘴他! 川普的嘴賤,不只賠掉亞利桑那州,更賠掉以前退伍軍人與軍眷對共和黨高達7成以上的支持度(這一次落到只有5成多一點)。
(二)搖擺州總有擺累的一天,章魚哥總有下鍋或被抹香鯨吃掉的一天
選前很多人一直拿 Ohio 跟 Florida 來說川普選情看好。沒錯,1964到2012,Ohio確實是代表性搖擺州,Florida在2000與2012都舉足輕重,但是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自2014起,Ohio 與 Florida 越來越「紅」。選前福編完全不提這兩州,就是因為福編個人覺得這兩州共和黨不會失守。越來越紅的搖擺州還有一個:Iowa。像Ptt一堆川粉拿著 Ohio 跟 Florida 狂嗨川普選情,某些偏綠媒拿著 Iowa 當地調查川普領先高潮..........o_0 這3州人家民主黨都馬預設拿不下來好嗎?
(三)拜登早年無法出線與民主黨初選制度有關
民主黨和共和黨初選最大的差異在於,共和黨不少州初選比照大選,採贏者全拿或妥協式贏者部分全拿,而民主黨大多數州卻採比例代表制。表面上民主黨這樣似乎更尊重實際民意,但在2016大選卻收到苦果:民主黨贏得普選票卻因勝利過度集中若干州分而輸掉選舉人團投票。拜登一直沒有太強烈的個人魅力,也缺乏狂熱的追隨者,所以在過去拜登想尋求總統提名時,通常在初選初期就大勢已去,但拜登最大的優點就是 #接受他的區域更廣泛,也就是拜登雖然沒有那麼強的基本盤,但他的跨區域接受度卻最高。
因此拜登在1988、2008、2016都早早放棄爭取出線。但川普2016的出線,迫使許多民主黨支持者與金主「棄保」,團結支持在全國各地都有相當接受度的拜登,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奪回原本屬於「Blue Wall」卻變成搖擺州的威賓密三州。選舉結果也證實如此。
(四)拜登拿下「Deep South」、「Bible Belt」的喬治亞州讓人跌破眼鏡
這一次真正最大的驚奇,就是屬於美國「Deep South」、「Bible Belt」雙身分的喬治亞州竟然易手。在「Deep South」,種族藩籬深,當地白人1964前幾乎一定投民主黨,1968後幾乎一定投共和黨。
而「Bible Belt」更代表鄉村與郊區居民對自由派的厭惡。雖然喬州近年有大量黑人自北方回歸該州,與部分拉美裔、亞裔人口移入,但註冊選民仍以當地土生白人佔多數(58%以上)。
目前福編想到的合理解釋:北喬治亞州是世界空運中心(亞特蘭大機場無論人次或架次都是最大機場),許多產業依此而生,但新冠疫情重創航空業,當地經濟也遭到重擊,因此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投票率。
以亞特蘭大都會區中最主要的 Fulton County為例,2016開出43萬票,民主黨拿29萬7千票,但這一次拜登到目前已拿到37萬9千票。
(五)為什麼川普政府強推萊豬給我們吃?因為正在逐漸偏紅中的2個舊搖擺州就是豬肉大州
美國四大肉品商有三家不收萊豬供貨,美國最大豬肉商Smithfield自2018年開始禁用萊克多巴胺,次大的兩家豬肉商JBS USA及Tyson也在2019年跟進,其主要理由就是因為瘦肉精在中國大陸、歐盟國和許多其他國家均被禁止,為了更有利拓銷,才不使用瘦肉精。
但美國不少豬農仍用瘦肉精拚成本,而最大的豬農州正是愛荷華(快速偏紅)與北卡羅來納(緩慢偏紅)。川普最後也順利拿下這2州。
=======
最後,福編要說不是澄清唬是先知,只要你不帶有色眼鏡去看,美國選舉結果其實比我國好預測。因為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只要推斷各州誰贏,不必去斤斤計較總票數。
我不知道那親綠媒新頭殼吹捧的水鏡八奇是怎麼看的。賓、威、密三州過去屬於 Blue Wall,只不過上次2016年因為價值觀與進步派差太多,才會被川普以不到1%差距都拿走。
但這一次拜登出來,賓州是拜登老家,密西根與威斯康辛有龐大的酪農經濟,而拜登長年重視與支持酪農,拜登又是民主黨中的偏保守派,所以當時福編才會判斷拜登必勝。
不過,無論如何,那都是美國選舉。我們還是好好擔心
#明年開始會不會吃到萊豬的豬肝與腰子
#瘦肉精會特別殘留在豬肝豬腎中
#瘦肉精可能傷腦
普法 戰爭 誰 被 俘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信很多人現在都感到非常焦慮,覺得美國社會似乎被中共滲透得很厲害,會不會像被白蟻蛀空的百年老屋一樣,「砰」一聲地就塌了下去?
.
關於這點,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先生的這段問答,值得我們做個參考。文章非常長,我簡單給大家節錄幾個要點,與摻雜一點我的想法:
.
1. 劉仲敬舉出前後三雄時期,托勒密王國(埃及)對羅馬元老院的行賄與滲透活動為例。他認為,埃及之所以嘗試用錢去滲透羅馬,並不是因為羅馬衰弱,相反地,是因為羅馬豪強。如果埃及的實力值得與羅馬一搏的話,埃及人應該會集中精神強化自己,以武德充沛的方式與羅馬決一雌雄。埃及人之所以選擇賄賂羅馬元老院,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實力比不過,只好採行二流的手段。
.
2. 當一個邦國,例如羅馬,成為了世界霸權,意味著全世界的權力鬥爭,都不可避免地要綁定或牽扯到羅馬內部的權力鬥爭。羅馬當然會產生腐敗,而羅馬內部的黨派競爭,就成了防止羅馬墮落的「防腐劑」。首先,當一派從外邦拿錢,而在黨爭中獲得不正當的優勢時,另一派是不能袖手旁觀的,因為袖手旁觀就會讓他們在黨爭裡佔下風。這不是什麼道德正義感使然,而是兩大黨之間的恐怖平衡一定會讓他們不敢坐視對手跟外邦收賄。
.
3. 而一個世界帝國裡,也必然有武德充沛與費拉不堪的兩種人。會從外邦拿錢的人,必然是比較軟弱、想過爽日子、費拉性格較重的那種人。而相對的也必然有比較堅強,能忍受辛苦,會自我惕勵的人。然而這世界競爭最終的基本盤,就是武力鬥爭。武德充沛的那個陣營,勢必要把費拉不堪的軟弱者給整肅掉,並且吞吃所有的利益,這比滲透行賄什麼的都大得多。而武德派在國內整肅掉費拉派,最好的大義名份就是他們收了外邦的黑錢。
.
腐敗黃金打不過戰士的鐵,這是自古以來不移不易的規則。上天最終的達爾文式的公平就在這裡,羅馬不會敗給經濟力強大但內部費拉不堪的埃及,但是會亡於身無分文但武德充沛的蠻族。
.
我不能代替美國人回答什麼問題,但我相信,美國的現況雖然腐敗,但尚未完全丟掉武德充沛的那個面向。而中國則根本沒有建立武德的那個思想環境。因此,上天最終的達爾文式的公平,恐怕還是要判決給美國人的。
.
喔對了,還有一個自古以來不移不易的規則,就是有鐵就有黃金,黃金是鐵血賺來的。也就是說,偉大航道上的寶藏終究還是要贈給最有鐵有血的那批人。
......
......
......
全文如下:
.
問:
現在的中國,強大到足以向世界西方國家強力滲透,達到了不可阻擋和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與世界文明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這是因為跨國性的教團和跨國經濟團體的失敗和削弱所造成的,還是相反的作用所造成的?
.
劉仲敬:
恰好相反,這個明顯是羅馬秩序造成的結果。
.
托勒密的埃及什麽時候才會到羅馬去搞滲透活動?當然是在迦太基、馬其頓和安條克已經次第瓦解,羅馬的仲裁權在希臘世界已經變得不可抗拒的時候。當迦太基還在,世界的霸主還沒有確定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必要去賄賂元老院的議員的,因為羅馬的權力還非常遙遠,羅馬人跟迦太基無論誰贏了,都還不至於越過馬其頓和敘利亞打到埃及來,他們沒有什麽好怕的。
.
等到二流的列強一個接一個倒下,羅馬的權力變得無法抵抗,而埃及人要跟努比亞人、利比亞人和以色列的各個小王國打交道的時候,隨時都要顧及羅馬人的意見。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有可能被羅馬人趕出去。這時他才會感到,埃及人無論在埃及做什麽,都趕不上派一群特工、帶一箱金銀去賄賂一個羅馬元老院議員來得重要。
.
這就是為什麽在迦太基戰爭的時期,埃及人從來不收買羅馬元老院的議員,而到了凱撒的時代,埃及人卻把國家預算的大部分都用在收買元老院議員和雇傭羅馬軍團的退役老兵這兩件事情上面。
.
這當然不是埃及強大的標志,而是埃及和羅馬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大到了如果不從內部收買羅馬、就根本混不下去的地步了。迦太基和馬其頓並不想收買羅馬元老院的議員,不是因為他們軟弱,而是因為他們強大,他們自認為和被認為可以跟羅馬決一雌雄。雖然他們打敗了,但是他們正像是納粹德國和蘇聯一樣,雖然失敗了,但是在失敗以前還是跟美國真刀真槍地打過幾仗的。
.
如果你有能力打贏的話,你就不用去行賄了。你行賄的對象是什麽呢?就是你惹不起的人。
.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長,你難道會向你手下的科長行賄嗎?你可以直接命令他,甚至是強迫科長向你行賄。如果你只是一個科長,那麽什麽人才是你行賄的對象呢?當然不是跟你同級別的科長,至少也應該是級別比你高的處長才行。你向縣太爺行賄,是因為縣令可以滅你的門。你不向你的鄰居行賄,不向比你更窮的貧下中農行賄,是因為鄰居坑不倒你,貧下中農也害不倒你。
.
你行賄的對象就是有能力害你而你卻害不了他的人。這裡面的階級地位是很明顯的。如果你有能力戰鬥或者是你自以為有能力戰鬥,你就沒有必要做這些事情。當然,行賄的一方就是弱者的一方,強者都是要接受別人行賄的。強者有可能因為行賄而變得軟弱,但是弱者從來不可能因為行賄而變得強大。
.
埃及人盡管這樣反反覆覆行賄,最後還是被羅馬人吞併了。搞到最後,他們行賄的做法反而成了羅馬人吞併他們和消滅他們的理由。他們最大的行賄就是我們知道的埃及艷后,她把國家元首本人都賠了出去,收買了羅馬最大的官—凱撒的繼承人安東尼。
.
這在當時的意義就像是,你今天把美國總統本人都收買了。美國還有比總統更大的官嗎?
.
然而她收買成功的結果,卻使羅馬內部發生了政變,使得屋大維這一派本來沒有資格繼承凱撒軍團的人跳出來說:「現在安東尼已經代表了腐敗勢力,要把羅馬變得像是東方國家一樣腐敗而專制,羅馬傳統的支持者和羅馬自由的維護者都要跟我來,跟我發動政變,維護羅馬人的真正傳統,維護元老院的尊嚴,把安東尼和埃及艷后一起消滅掉。」
.
屋大維就是憑著這個號召,才能夠得到元老院保守勢力的支持,以恢復共和和羅馬古風為理由,以打倒東方專制主義的代表為理由,把埃及艷后和安東尼一起消滅掉了。埃及介入羅馬黨爭的結果就是,一旦被他們腐敗了的那一個黨派,在羅馬黨爭中失敗,那麽勝利的黨派就必然連帶把埃及一起消滅掉。
.
例如,如果希拉蕊或者其他什麽政治家真的受到了中國的收買,然後他們被川普或其他敵人揭發出來一敗塗地以後,那麽中國必然要變成罪魁禍首,附帶地也被收拾掉。這都是一樣的道理。你如果沒有捲進去的話,那麽這件事情跟你無關;你捲進去以後,你就會變成被收拾的對象。
.
從羅馬自己的角度來講,這是羅馬腐敗的象徵。以前羅馬跟迦太基打仗的時候,兩黨的議員雖然各有各的意見分歧,但是他們誰都不是外國的代理人。搞到最後,羅馬快要征服埃及、已經征服了大半個世界的時候,羅馬的權力已經比迦太基戰爭的時候要強大得多了,但是元老院內部居然出了一大批受人收買的人。這當然是羅馬憲制的腐敗。
.
今天的美國當然已經比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時代要強大得多了,但是居然會出現像「通俄門」這樣的事情,或者像最近川普揭發出來的中國黑客攻擊這些事情,這說明了什麽問題?
.
說明羅馬不再是一個地方性的邦國。羅馬的憲法跟世界的權力結構和憲制結構已經不可分割了。全世界的權力鬥爭都不可避免地要體現於羅馬的黨派鬥爭,因為大家都能夠看到,無論你自己打得有多好,只要羅馬人說你必須撤退,你就必須撤退。無論你多麽失敗,只要羅馬人說這些地方是你的,那麽你的敵人都非交出來不可。
.
像帕加馬和托勒密這樣的國王甚至想到,保衛國家安全和防止自己的子孫後代遭到政治清算的唯一手法,就是在遺囑中把自己的國土饋贈給元老院和羅馬人民。而羅馬人經常拒絕他們的饋贈,理由就是,接受了這樣的饋贈,這筆easy money會在羅馬黨爭當中產生不利效果。得到這筆巨大資產的黨派會取得不公正的優勢,破壞羅馬憲法的平衡。
.
這個邏輯跟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的議員堅決反對古巴和拉美各邦加入美國,而南方的議員就很有吞併古巴和拉美一些地區的欲望,理由是相同的。因為拉美普遍是承認奴隸制的,而北方議員是反對南方搞奴隸制的。如果南方把實行奴隸制的古巴或者其他地方拉進了美國,那麽在國會當中南方就要占便宜;反過來,把這些地方盡可能踢出去,那就符合北方的利益。
.
同樣,貴匪強力介入,從李文和那個時代開始收買美國政治代理人的結果,必然就是這個樣子的。它會使美國內部政爭的野火燒到自己頭上,會使自己站在失敗的黨派一邊。
.
為什麽你會站在失敗的黨派一邊?因為總有人容易收買,總有人不容易收買,容易受到收買的那一方面必然是比較腐敗的那一方面。
.
例如,屋大維收買不了,安東尼就可以收買。但是,屋大維和安東尼之間是誰更強大呢?當然是屋大維更強大。為什麽?因為需要埃及黃金來收買的這批羅馬人就是厭倦了征戰、想要過舒服日子的羅馬人;堅守羅馬傳統、高喊反對東方腐敗的那批人就是跟著凱撒在高盧征戰、仍然保持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尚武傳統的那一部分人。尚武的人跟腐敗的人打,那肯定是腐敗的人輸。
.
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腐敗的東方專制國家,你要收買人的話,誰會接受你的賄賂呢?當然是厭倦了征戰、想要腐敗過好日子的那一批人。能打的人,正如凱撒和他的繼承人所說的那樣,能夠通過征服獲得戰利品的人,為什麽要小裡小氣地在密室里面接受你那點可憐的賄賂呢?
.
我可以征服埃及,把你整個吃下來,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擁有鐵的人注定要成為擁有黃金的人。你之所以賄賂我,是因為你怕我,但你既然怕我的話,我為什麽不能征服你,取得比賄賂更多的戰利品?這個悖論是你沒有辦法逃避的。
.
你已經落到了非行賄不可的地步,那麽願意接受你賄賂的人就是世界統治者當中比較軟弱而腐敗的那一部分人,而比較尚武而強大的那一部分早晚會以清算腐敗的名義,首先吃掉你過去送掉的賄賂,然後把你自己一起消滅掉,在消滅你的過程中間取得比你付出的賄賂多幾倍、大得多的利益,而且還非常理直氣壯、名正言順,以憲法保衛者和羅馬清廉正直的平民階級和羅馬軍團戰士的利益為出發點。
.
埃及艷后雖然把安東尼服侍得體體帖帖,但是她怎麽能夠比得上屋大維征服埃及以後用埃及的全部財富來犒賞出身平民的廣大羅馬戰士呢?
.
得到羅馬戰士衷心支持的人才能夠征服世界,而你沒有能力收買所有的公民戰士,你只能集中收買幾個腐敗集團。而那幾個腐敗集團得到了你的錢,也就得到了在政治鬥爭中不公正的優勢。然後沒有得到那些錢的人必然會煽動公民戰士出來:你看,你們為國犧牲,到處征戰,而這些腐敗分子卻輕輕鬆鬆得到了這麽多錢,然後得到這些錢以後還要把你們這些清廉正直、流血犧牲的人得不到的好處分給那些腐敗分子,你們能夠容忍嗎?
.
如果你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像麥坎那樣為國家流了血的美國老兵,或者是像小加圖那樣的羅馬老兵,你能容忍像安東尼這種人把羅馬戰士用鮮血得到的戰利品,為了個人的好處和腐敗小集團的好處,輕而易舉地讓給克萊奧帕特拉嗎?
.
當年屋大維反對安東尼和埃及艷后時最有煽動力的動員就是,羅馬軍團戰士自從盧庫魯斯和龐培以來百戰經營得到了一些東方屬國,僅僅是因為埃及艷后賣了一下色相,就由安東尼慷慨地贈給了埃及艷後的兒女,你們能容忍這些事情嗎?
.
當年格拉古就是因為許諾把這些征服來的土地分配給羅馬軍團的老兵,才引起了羅馬的政爭。
.
現在我屋大維告訴你們,我們要清除東方專制主義的腐敗,恢復羅馬人驕傲的傳統,不能讓高貴勇敢的羅馬戰士在東方腐敗的君主面前卑躬屈膝。我們羅馬的公民戰士見了執政官從來不會下跪,而東方的大官和宰相見了君主都要下跪。你們如果讓安東尼當了權,那麽我們羅馬戰士的子孫後代都要像東方人一樣奴顏婢膝,你們能夠容忍嗎?埃及艷后的好處給了安東尼和他的大將,而我打敗安東尼以後,從安東尼的財庫和埃及的財庫裡面得到的大量的財寶,會像凱撒的遺囑一樣,分配給每一位軍團的老兵,還會捐獻給羅馬的平民,為他們運來非洲的獅子,給他們看好戲,為他們分發非洲的糧食做成的麵包。於是,羅馬的平民和羅馬的軍團戰士自然而然要擁護屋大維去打安東尼和埃及艷后了。
.
中國在今天的羅馬—也就是美國搞的那些腐敗活動,得到的結果必然就是這樣的。
.
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前線退伍下來的老兵回到自己的家鄉,卻發現他們的工作機會消失了,他們找不到工作,房租上漲了,因為原有的鋼鐵廠已經搬到中國或者其他地方去了。
.
而川普許諾,我們要加高關稅,使鋼鐵廠搬回來,使羅馬的公民戰士重新得到工作和尊嚴。請問他們會支持誰呢?一些人把自己的廠家遷到中國境內,賺了很多錢,這些錢一部分肥了中國的腐敗官員,一部分肥了美國的全球主義者,永遠地離開了美國。他們的工人都是中國的血汗勞工,被中國公安局嚴密監視著,因此他們不敢向美國的公民戰士一樣要求很高的福利待遇。只要稍微有一點不軌,進了廠連身份證都被公安局沒收了。他們像奴隸一樣勞動,因此可以忍受很低的工資,擠掉了那些享有高工資和高福利的美國公民戰士。因此,依靠這些血汗勞工和低人權優勢多餘出來的這些錢,就由中國共產黨的腐敗官員和投資到中國的美國企業家瓜分了。
.
然而這些美國企業家得到的僅僅是錢。如果有朝一日美國發生政治衝突,他們能夠依靠中國公安局給他們撐腰嗎?他們跟中國公安局的那些關係,在美國政壇中就是一個負面因素,像安東尼和克萊奧帕特拉的關係一樣,足以使他們受到攻擊。
.
而他們的敵人如果得到那些退伍老兵的支持,一旦發生真正的政治衝突,一旦政治衝突真的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你們這些全球主義者無論從中國的血汗勞工身上賺了多少錢,古老的規則仍然會發揮作用:你們的黃金鬥不過公民戰士手裡面的鐵。公民戰士會揚起自己的戰刀,索取自己的權利。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們準備的,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這樣。
.
最古老、最基本的法則是不可能修改的。你不要玩小聰明,玩小聰明只會害自己。
.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已經淪落到只能靠行賄來生存的地步,那就是說,你的鐵是不頂用的。你的黃金從哪兒來?只是依靠瘋狂地剝削血汗勞工。而血汗勞工既然能夠被公安局恐嚇,他們當然是不能打的。能打的人能夠讓公安局把身份證都拿去沒收了嗎?
.
你想把美國工人和退伍軍人的身份證拿去沒收,扣押在警察局裡,這是有可能的事情嗎?
.
既然你的勞工不能打,而別人的公民戰士能打,那麽你在中間耍的這些小聰明,無論經過多少個曲折,最終的結果無非是把你和你的所有財富都作為戰利品和俘虜,贈送到能夠為自己的權利流血犧牲的公民戰士團體手裡面。共和國就是武裝公民的團體。無論在伯里克利時代、在馬基雅維利的時代還是這今天,都沒有例外。沒有武裝的公民團體,就算是名義上叫共和國,也一定是假共和國。中國就是一個假共和國的典範。
.
它絕不可能依靠什麽啟蒙知識分子的理論或者是學了什麽哪怕是普通法或者其他先進的法律制度,就變得民主了,因為法律永遠離不開執行法律的人。普通法的基礎,首先就是能夠用他們的刀槍指著國王、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而且必須遵守大憲章的那些封建武士,現在就是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用血來捍衛民主的公民戰士。沒有這些人,任何法律、任何偉大的思想都是一紙空文。
.
你沒有這些人,你是一個軟弱的、腐敗的專制政體,你的人民不能打,所以你的統治者才能夠花天酒地,欺負人民而得到超額利潤。而別人的人民是能打的,所以別人的統治者是不敢花天酒地、不敢欺負人民的。所以,你的統治者必然要變成羅馬公民戰士團體的俘虜。
.
這個基本盤是你推不翻的。人民的博弈習慣,改變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就算是能夠改變的話。最快的速度也需要跨代,怎麽說也要兩、三代人的時間。所以,你沒有這樣的時間了。早在你能夠改變(如果你還有可能改變)以前,你們早就已經注定要變成羅馬老兵的俘虜了。
.
(圖片來源:羅馬浴場Thermae Romae)
普法 戰爭 誰 被 俘虜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中印邊境衝突從6月爆發以來到現在還沒有落幕,也使得這兩個世界人口排名一二的國家關係陷入僵局,最近還有印度記者被指控,和中國與尼泊爾公民串通,向中國情報官員傳遞「敏感訊息」,雙方諜報戰也越打越響,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中印邊境局勢會不會惡化?兩邊真的會打起來嗎?
現在有關中印邊境的消息都很敏感,剛剛提到的記者夏爾馬就被懷疑向中國官員提供有關印度邊境的印度軍隊部署、國防採購、印緬軍事合作以及與達賴喇嘛相關的訊息。9月21號兩邊舉辦第六次邊境軍團指揮官會議,而中印兩國外長9月11號也在莫斯科簽訂協議,聲明要讓衝突降級。之前兩國防長也談過,不過都是表面和平,私底下雙方還是不斷在邊境增兵,甚至開始囤積物資,一副要為了戰爭準備的樣子。
但仔細看這些聲明就會發現,都只是象徵性地說要兩軍要盡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的距離,但是盡快是多快?必要距離是多少?都沒有列明,所以雙方可以各自解釋。其實從6月到現在,雙方真的就是一直各說各話,互相指控對方違反協議,先行動武甚至開槍,各自發表對自己有利的論述,看得各方眼花撩亂。連傷亡數字都可以吵成一團。
之前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不是還要嗆印度國防部長辛赫,因為辛赫說解放軍在中印衝突中有重大人員傷亡。不過搞了半天還是不說死傷人數多少,只說遠遠少於印度軍隊,還俘虜很多印度士兵,什麼在衝突中都「佔上風」。的確中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公布和印度衝突的傷亡人數,這也讓很多想要幫解放軍唱讚歌的人沒辦法很起勁。印度官方很早就公佈6月15日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有20名死者,但中國到現在傷亡人數都不明。
吵這個其實很無聊,只是煽動民族主義,我想大家更關心的應該是真的會打起來嗎?這樣誰的贏面大。關於這點兩位中印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小雪是信心滿滿,她分析說,印度這樣的民主國家對上中國非民主國家,在政治上就沒有優勢,打輸的話政府會倒台。如果真的打起消耗戰,中國不但有錢打,還撐得久。
至於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印度裔研究員Bachhawat,她也承認持久戰的確對印軍比較不利,特別是印度邊界的發展和建設不如中國,無法像中國提供長期後勤補給。但她強調,在進入10月之後,高海拔冬季戰場對於「設備還有戰術都比較精良的印軍」有利。重點在於只要讓戰事拖到冬季,印軍就能成功牽制解放軍。
有些人會問打起來的成本那麼高,雙方不考慮出動領導人來解決?關於這點兩位專家都說對方國家有面子問題,中方專家認為莫迪就算拿中國的app開刀也沒效果,外交跟國防部門還在玩好警察壞警察的遊戲。而印方專家則說中國沒有料到這次印軍的決心如此堅強,表示在印方堅持不退縮之下,中國的選項也不多,「無法像之前嘗試在邊界佔據更多領土」。
中國這邊想要雙邊問題雙邊解決,但是我們看到印度已經把邊境問題拉高到國際層次,甚至跟中國在區域擴張連結在一起。所以一方面還是看習近平跟莫迪什麼時候出手,另一方面就是國際上會不會有人出來調停或選邊站。不然目前雙方還是僵持不下。
雙方的確應該要更明確講清楚彼此降低衝突的實際做法,不要再高來高去了。另外我對於煽動民族主義也很感冒,民粹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我也希望我的觀眾不要看熱鬧,分析戰事是為了避免戰事,和平還是最重要的。有關中印局勢發展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上網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P3qcPNY2xE/hqdefault.jpg)
普法 戰爭 誰 被 俘虜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npX5vuonH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