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之前,一名水管工人便示範了隨手錄影的舉動足以改變世界。
.
1991年3月3日,黑人羅德尼.金(Rodney King)涉嫌酒後駕車被逮,洛杉磯警長孔恩(Stacey C. Koon)率領四位白人刑警制服他,過程中他們使用高壓電警棍狠打他的頭部和身體,還以警靴踹傷他。原先仍堅持抵抗的金,在挨了56記警棍攻擊後才出聲求饒。
.
一名洛杉磯居民喬治.哈勒戴(George Holliday)(附圖)正好住在附近,他本職是一個水管工人,同時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當時被警笛聲喚醒的他,打開了窗戶,順手拿出一個月前購入的手持索尼攝影機,將這段過程拍攝下來。隨後他意識到了這段影片的價值,在次日將之寄給洛杉磯的KTLA電視台,電視台將之再剪接成68秒播出,也提供給美國全球主流新聞台如ABC、NBC、CBS和CNN。
.
美國黑人社群的怒火隨之點燃,指控白人警察長期執法過當。哈勒戴拍攝全長九分鐘的影片雖然有明顯失焦等技術問題,但在法院上依然成為了有利的證據,證明了警方確實在金本人不支倒地之後仍然繼續以電擊棒攻擊的行為。但即便如此,在隔年的審判,法院仍判決涉嫌的警察得以無罪開釋。族群衝突一觸即發。
.
1992年4月29日,黑人報復性攻擊白人居民,洛杉磯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史稱「1992年洛杉磯暴動」(Los Angeles riots)。這場暴動持續達四日,超過60人因此身亡,一萬人遭到拘捕。(不過,羅德尼.金遇襲事件並非該衝突的單一肇因,黑人少女拉塔莎.哈林斯(Latasha Harlins)被韓裔老闆射殺事件也是造成暴亂的主因之一。)
.
普遍認為若非喬治.哈勒戴當時拍下的影片,事態便不會如此發展。在當時因為攝影機尚不普及,突發事件不見得會有影片紀錄,哈勒戴當時出面拍攝的行為後來也成為紀錄片、新聞、人權等領域的研究主題之一,也與2020年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的全美抗爭形成呼應。不過去年將佛洛伊德被警方殺害過程拍下的18歲少女弗雷澤(Darnella Frazier)獲得了普立茲獎殊榮,哈勒戴卻沒有被追封榮譽。
.
2020年,喬治.哈勒戴決定將當時捕捉下此一歷史畫面的攝影機售出。雖然這個片段後來被《黑潮麥爾坎 Malcolm X》(1992)、《私法行動 Dark Blue》(2002)等電影引用,但他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從未因為提供這段影片而獲取任何利益,生活也未受影響。
.
2021年9月19日,喬治.哈勒戴在洛杉磯醫院因COVID-19辭世,享壽61歲。
#GeorgeHolliday #RodneyKing #LosAngelesriot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年「普立茲獎」得獎名單今天出爐。今年特別頒發了「特別褒揚獎」,給予用手機錄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受警察壓頸過程,引發全球反種族歧視浪潮的少女「佛瑞澤」。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055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
「普立茲獎2021」的推薦目錄: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亞洲普立兹獎-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解析(值得借鏡思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民進黨眼中的紅媒,競逐亞洲普立兹獎 - 時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亞洲週刊英皇龍袍照專題榮獲「亞洲普立兹獎」之卓越評論獎 的評價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討論] 亞洲普立茲獎是怎樣的一個獎? - HatePolitics - PTT生活 ... 的評價
- 關於普立茲獎2021 在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解析(值得台灣思考學習) - YouTube 的評價
普立茲獎2021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時尚的防疫禮盒!!!
國際服裝品牌 APUJAN近期推出聯名禮盒,盒中除了備受時尚人士喜愛的抗霾緹花布口罩,還有 APUJAN詹朴字母A短袖T-shirt 、FikaFika 咖啡、口罩專用頸掛帶及抗菌噴霧。
最驚喜的是,設計師詹朴還在禮盒中選搭了普立茲獎作家精彩新書《#十月終結戰》,讓閱讀融入時尚!
這款精緻的聯名禮盒,現正獨家在品牌商店銷售中,有興趣請上
-->https://store.apujan.com/SalePage/Index/7263545
-----
防疫禮盒 內容介紹
#APUJAN字母A短袖T-shirt
翼手龍與夜空,男女共版的棉質T-shirt 。
#FikaFika盒裝咖啡掛耳包 (10包入)
FikaFika為APUJAN打造的專屬特調咖啡。
#新經典文化出版《#十月終結戰》
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Lawrence Wright)全球病毒戰驚悚小說。
#APUJANxXpure #抗霾緹花布口罩 (4選1)
以淨對流技術和APUJAN緹花布料結合而成的抗霾口罩。
#Xpure抗菌防護罩噴霧 (80ml)
2021年SNQ國家品質標章-防疫產品類,旭諾生技與Xpure推出的抗菌噴霧。
#Xpure口罩專用頸掛帶
Xpure為口罩打造的專屬掛帶。
普立茲獎2021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他們餓了!」哈利.羅森菲爾德(Harry M. Rosenfeld)大吼道:「你還記得你餓的時候嗎?」
.
羅森菲爾德所談的不是對食物的飢餓感,而是對新聞、對真相的渴求。
.
當《華盛頓郵報》的總編輯班.布萊禮(Ben Bradlee)試圖讓更有經驗的記者取代掉伍德華(Bob Woodward)與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接手報導水門案時,據傳時任助理編輯哈利.羅森菲爾德如此對上司嘶吼。這句對白後來也獲得電影《大陰謀 All the President's Men》(1976)引用,成為經典一幕。
.
羅森菲爾德其實是最早提拔伍德華的編輯,他在1970年時同意給予年僅27歲的伍德華兩週的無薪試用期。伍德華短時間內生出17篇報導,羅森菲爾德卻認為無一可以採用,但他認為伍德華是可造之材,勉勵他去去其它媒體練功一年再回來。
.
伍德華後來真的在一年後回歸《華盛頓郵報》,與同事伯恩斯坦鎖定水門大廈監聽案進行調查。而之所以兩人能夠有足夠資源追查此案,正是上司羅森菲爾德的授權。不過隨著這個起初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案逐漸顯現更多內幕,總編輯班.布萊禮一度想改派資深記者取代,早就對上司有所微詞的羅森菲爾德於是放膽咆哮,強硬態度也保住了兩名愛將的成就不被其他記者空降奪去。
.
在納粹德國時期度過少年時期的羅森菲爾德始終認為布萊禮只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菁英人物,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評論道:「在他小時候,他學會了打網球;在我小時候,我學著躲納粹。」
.
隨著伍德華與伯恩斯坦鍥而不捨地追蹤報導,證明授意竊聽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藏鏡人便是時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使之面臨彈劾命運。兩人因此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但他們將功勞歸於編輯羅森菲爾德,稱如果自己是球員,那他的位置大概就是足球教練。《華盛頓郵報》發行人凱瑟琳.葛蘭姆(Katharine Graham)也盛讚羅森菲爾德為「老派的、強硬的、別具一格的編輯」,將之視為揭發水門案的另一個英雄人物。
.
然而,因為立功而升任助理總編輯的羅森菲爾德,在短短幾個月就遭到降職。一般認為是因爲他堅持發表一篇關於瑪莉.平蕭特.梅爾(Mary Pinchot Meyer)的報導,內容提及她與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婚外情。梅爾在甘迺迪遇刺一年後離奇遭到謀害,陰謀論在當時甚囂塵上。問題是梅爾剛好又是他的長官班.布萊禮的嫂子,外界懷疑羅森菲爾德可能遭到秋後算帳。
.
羅森菲爾德後來輾轉待過幾個地方媒體的編輯,在1996年退休。晚年撰寫了《From Kristallnacht to Watergate: Memoirs of a Newspaperman》(2013)一書,詳述自己在納粹統治之下的童年,包括他對1938年「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的回憶記述,以及往後的媒體從業之路。
.
2021年7月16日,哈利.羅森菲爾德在罹患COVID-19之後在位於紐約的家中辭世。
.
在榮獲奧斯卡多項殊榮的《大陰謀》當中,由美國演員傑克.沃登(Jack Warden)飾演羅森菲爾德。然而,對他而言或許諷刺的是,飾演他長官班.布萊禮的賈森.羅巴茲(Jason Robards)在片中的形象更深植人心,還獲得了一座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殊榮。
.
.
(圖一三人由左至右是班.布萊禮、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哈利.羅森菲爾德;圖二為羅森菲爾德;圖三為在《大陰謀》中飾演羅森菲爾德的傑克.沃登。)
#BenBradlee #AllthePresidentsMen #JackWarden
普立茲獎2021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年「普立茲獎」得獎名單今天出爐。今年特別頒發了「特別褒揚獎」,給予用手機錄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受警察壓頸過程,引發全球反種族歧視浪潮的少女「佛瑞澤」。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055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普立茲獎2021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報告長官,我們可能打得有點太遠了。」
布朗寧中將,盟軍第一空降軍團副司令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安恆的堅守,至今仍是二次大戰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考李留斯雷恩
諾曼第登陸讓不可一世的納粹第三帝國驚慌了!歐洲東西兩線急速往德國本土後撤,納粹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巴黎的解放、比利時的光復,「第三帝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至少當時的人們都這麼想。尤其是喜歡跳舞的荷蘭民眾更是暗地裡歡慶鼓舞,偷偷買了代表荷蘭的橘色旗幟,準備迎接盟軍入城。然而,引頸企盼卻不見王師出現,反抗軍跟老百姓都著急了起來,怎麼回事了嗎?
盟軍進攻速度太快,戰線一下子拉得太長,從諾曼第灘頭一直拉過來比利時的補給線,開始讓後勤補給作業顯得吃力,攻勢不得不停歇了。盟軍必須打開一個更接近戰線的深水港,同時還要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務必讓納粹德國「一槍斃命」。盟軍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把在諾曼第作戰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戰,再次在這裡運用。
這是一場規模前所未有,將來也不會再見識到的最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一場動用5000多架各型飛機以及2500架滑翔機在內的戰役,真的可以把德軍給趕回老家?盟軍就可以渡過德國的護國神川――萊茵河,直指第三帝國的核心――柏林?
這時,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交給我!」一場結合地面裝甲與空降部隊的龐大行動就此誕生。人們僅花了八天的時間準備「市場花園作戰」,徵集全歐洲可用的物資與戰力。美國著名的82和101空降師將以同盟協力的方式,支援這場註定要在歷史上留名的戰役。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錯過諾曼第、功名同樣顯赫的英軍「紅魔鬼」第一空降師身上。
約4萬名空降部隊負責佔領5座貫穿從恩荷芬、松村、格拉福、奈美根,一直到最終目標安恆的關鍵橋樑。一旦得手,裝甲部隊快速衝向萊茵河畔,盟軍將直指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區。「聖誕節之前戰爭就可以結束」的想法隨之不脛而走。人們躍躍欲試,普遍認為德軍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不足畏懼,卻將走入德軍裝甲部隊的虎口而不自知。
面對要快速恢復攻勢的壓力,盟軍各方都有未盡完善的安排與舉措,最後都造成失敗的因素。情報的誤判、無線電裝備的缺陷、空降場的選擇,不採納在地荷蘭人的情報,再加上天氣等問題層出不窮。縱然如此,「市場花園」卻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馬利口中「90%達成率」的作戰行動。第一空降師為此付出了幾近全滅的8000人傷亡、失蹤與俘虜的代價。怎麼會這樣呢?
《奪橋遺恨》敘述了盟軍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敗,他們想站在德國最後一道屏障——萊茵河前,對著希特勒咒罵的願望可能還要再等一等了。
作者簡介: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新聞從業人員、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返航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船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為紀念他在新聞和歷史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America,OPC)於1957年創設了「考李留斯雷恩新聞獎」,至今依然以頒發此獎項,表揚在國際議題上有傑出表現的非虛構寫作作者。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普立茲獎2021 在 2021普立茲克建築獎得獎解析(值得借鏡思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1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Review ... onopoop. 跪求出張王介紹其他屆 普立茲 克建築獎指標性的得獎者 這集太讚了看到起雞皮疙瘩 ... ... <看更多>
普立茲獎2021 在 民進黨眼中的紅媒,競逐亞洲普立兹獎 - 時事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亞洲週刊2021年01期的封面專題《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現象》,入圍競逐——素有亞洲普立兹獎之稱譽的——亞洲出版業協會的第二十三屆「卓越新聞 ... ... <看更多>
普立茲獎2021 在 亞洲普立兹獎-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由亞洲出版業協會舉辦、在業界素有「亞洲普立兹獎」之稱的卓越新聞獎(SOPA獎),昨晚終於揭曉。 亞洲週刊2021年01期的封面專題《台灣民選獨裁幕後綠營新威權主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