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吸引力 #可愛小嬰兒是最佳廣告代言
#外貿協會是常態嗎 #小嬰兒也是外貿協會嗎
.
人能在兩百毫秒內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吸引力。
.
例如當愛麗絲和蘿拉走進一間酒吧,第一眼看到湯姆和傑森,立刻就能知道這兩男兩女當中,哪一位男性和女性比較有吸引力。愛麗絲和蘿拉可能都看上傑森,而湯姆和傑森或許都被愛麗絲吸引。每個人的反應都很迅速,而且認為具吸引力的人往往是同一位。有些人喜歡黑髮勝過金髮,有些喜歡紅髮勝過黑髮,或者喜歡苗條勝過大塊頭,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但在比對過多種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發現,無論男女老少、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環境,人對於誰有吸引力、誰不具吸引力,存在著概括性的共識。
.
不僅青少年和成年人對此有共識,根據德州大學院長兼教授,也是該領域頂尖專家茱迪絲・藍格洛斯(Judith Langlois)的發現,年僅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天生就知道長相有吸引力與沒吸引力的差別。在研究中,小嬰兒坐在螢幕前,螢幕上顯示了兩兩成對的女性照片。每張臉都是中性表情,頭髮也被修圖為偏深色,唯有一個重大的不同。每一組女性照片中,一位是之前被成年人評價為有吸引力的,另一位則沒有。當研究人員用嬰兒凝視時間來評估其反應時,發現即使是兩個月大的小嬰兒,也會花較久時間凝視「有吸引力的」臉蛋。
.
藍格洛斯在另一項研究,記錄她所謂「正向情感語調」,也就是觀察嬰兒的微笑及朝對方移動的傾向,來衡量嬰兒對某人反應的正向程度。她發現,即使年僅一歲的孩子,對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會表現出比沒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更強烈的正向情感,以及較低度的退縮和不舒服。
.
成人對小嬰兒也是如此。成人看到可愛和較不可愛的嬰兒照片時,通常會多關注可愛的新生兒,對著照片輕聲細語,表現高度的愛意,更有趣的是,親生父母似乎也是。一項研究觀察父母餵食新生兒,以及與新生兒的遊戲互動,發現當自己的孩子較不具吸引力時,母親對孩子的愛意會較少,且花較多時間與在場其他「成年人」互動。相較生出漂亮寶寶的母親們,這些母親多半只是按表操課照顧自己的孩子,較少有表達愛意的行為。
.
漂亮寶寶是極有效能的傳訊者,以往廣告業者抓住這個事實,各種商品的廣告都採用寶寶的照片,哪怕是甜的氣泡飲料。二○一八年一則推特文在社交媒體颳起風暴,那是出現在五○年代某期《生活》(Life)雜誌中的廣告,圖中有個可愛的寶寶正在喝海尼根。眼尖的留言者立刻指出這是張偽造的圖片,因為原始廣告中的寶寶根本不是在喝啤酒,而是七喜汽水!看來無論產品是否合適,可愛寶寶的吸睛效果,是其他東西都比不上的。
.
多虧有眾多資料可取得,包括來自交友應用程式的資訊,乃至精密人臉蛻變技術的研究計畫,我們才能相對了解誰可能會被認為有吸引力。大家都知道, #青春氣息 及 #臉部的對稱性 是兩個重要的加分項,第三個就沒那麼快想得出來。除了看起來清新且比例勻稱之外,有吸引力的臉,是「 #長相一般的臉蛋 」。聽起來或許有點自相矛盾,如果有吸引力的臉蛋優於一般人,人又怎麼會偏好普通或是「典型」的臉蛋呢?
.
然而事實上,人偏好長相一般的臉蛋,正因為很「一般」──缺乏特別顯著的五官,不會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顯著或獨特的五官可能暗示潛在的基因問題,長相一般則代表健康。這也足以解釋為何臉蛋對稱較有吸引力,因為自然的對稱象徵基因好。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基因的品質無法用肉眼觀察(第一次約會就要求看對方的基因資料報告,保證不會有第二次),因此會尋求間接的提示。外表年輕、五官對稱和長相普通,暗示其有較高的存活能力,能將好基因傳給後代,換言之,比較可能和他們繁衍後代,多子多孫。
.
長相普通的臉蛋較具吸引力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比較有親切感。熟悉的臉蛋較吸引人,因為五官多半跟我們認識的人有共通點而不顯突兀,與他們在一起令我們安全自在。人強烈偏好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因此除非後天習得的負面連結,否則人通常會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研究顯示,將相片中的人變造成與受試者外貌相近時,往往最容易吸引受試者。其他研究也發現,人通常會與吸引力相當、社經地位類似的人同居和結婚,這種模式被稱為選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雖說互斥的人會吸引彼此,但更常見的是物以類聚。
.
不過,有些情況是同類但極不可能類聚,那就是一模一樣的人。雖然人會被跟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但也需要某種程度的差異性。挪威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看伴侶的相片,但這些相片可能以某種程度混入受試者本人的臉,或者混入某個被評為有吸引力的臉,結果發現當伴侶的臉經過修圖,混入二二%自己的臉時,吸引力程度達到最高,然而提高到三三%時,受試者不再覺得臉蛋吸引人。附帶一提,獨立受試者認為有二二%的臉非常不具吸引力。這種現象似乎有充分的生物學理由:相似的五官會有某種程度的吸引力,但過度相似則會引發完全不同的反應,也是對近親繁殖的強烈反感。
.
當然,異性戀的男女不盡然被彼此相同的五官吸引,不僅男性和女性長得不同,他們也不用相同方式看待彼此。根據吸引力的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理論,男性會被陰柔女性吸引,女性會被陽剛男性吸引。以上是經過數百萬則線上交友互動資料、分類廣告和閃電約會的結果,證實所言不假。
.
一般來說,女性確實偏好比自己高三、四英寸的運動型男性(如此一來當女生穿高跟鞋,兩人的身高就差不多);男性通常不在乎女性的身高,對年齡則相當在意,傾向追求年輕、苗條且很有女人味的女性。
.
《富比士》的男性富豪被認為伴侶的選擇較多,他們的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七歲,第二任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二十二歲。年輕女性在交友網站及交友應用程式上相當吃香,促使許多較年長且較缺乏吸引力的擇偶者在自己的相片動手腳,在年齡和身體外觀上造假。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偏好年輕外表,但男性尤其如此,從演化解釋,男性天生對性比較有興趣,擇偶時比女性更著重代表生育能力的身體指標。
.
--
.
本文摘錄自《#憑什麼相信你?掌握8大影響力特質,增強自身可信度,洞悉他人話語背後的真相》,作者史帝芬.馬汀(Stephen Martin)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所行為科學的客座教授;約瑟夫.馬克斯(Joseph Marks)為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研究員。
.
在這本具開創性的書中,行為學專家馬汀和馬克斯指出八大特質,說明一個人的外表或財務狀況等看似不相干的小事,為何會影響我們對他們說的話的反應,無論話語內容是字字珠璣或者一派胡言。
.
📖 紙本書 https://bit.ly/37FpcpC
💻 電子書 (未上市)
ℹ️ 本書為 時報出版
.
--
.
他總是謊話連篇,為何人人盡信?
他永遠言行一致,為何人人不信?
.
為何我們這麼容易相信有自信的繡花枕頭?
為何腦袋裡有料的專家經常不被當一回事?
為何有些人看似可信,而有些人天生一副不可靠的樣子,即使他們說的是同一回事?
.
決定是否該聽信某人時,我們會仔細衡量他的話語和論點。但事實是,我們總是重視發言者「本身」勝過他的話語或論點。
.
比起對的「說話內容」,對的「外表」和「聲音」往往更具說服力。
.
◎運動選手被分配到紅色隊服時,獲勝機會竟高於藍色?
◎身高較高的人,平均年收入竟然多於身高較矮的同事?
◎陪審團對於五官較有吸引力的重罪犯,判決竟然比較輕?
◎願意跟在穿西裝的人後面闖紅燈的行人,居然是穿牛仔褲時的三倍?
◎籃球員會把球傳給身價最高或最知名的隊員,卻不是給當下表現最優異的隊員?
.
傳訊者的哪些特質對我們的影響最大?在我們決定該聽誰的話、該相信誰的時候,哪些訊息是最重要的?我們能怎麼做,才能更敏銳地察覺這些效應的潛在暗示?在本書裡,都做了詳盡而全面的討論。
「普通生物學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普通生物電子書 - 長庚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新高中基礎生物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新高中基礎生物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普通生物學講義下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 關於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普通生物學講義下載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伴侶 的評價
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腦到底可以用幾多 %?- Tan Ha Lam
多年來,大腦都被視為永遠不能盡用的器官,大部分人相信我們只能使用其中一小部分,甚至只有 10%。但這種想法從何而來?「華爾街日報」專文指出,這顯然是受到流行文化影響,科學家更直指此答案並不準確,沒有科學根據。
在 2014 年的電影「LUCY:超能煞姬」中,科學家一直重覆 10% 的概念,提出可以擴大大腦使用比率;2011 年電影「逆天潛能」(Limitless)講述陷於困境的作家以藥物提升腦部運轉能力,當中提及平日人腦使用率只有 20%。相關說法不斷在卡通、書籍及電影中出現,但這些數字,科學家並不買帳。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 Zuckerman Institute 神經科學家 Daphna Shohamy 指:「這很荒謬,就像我說人只使用 10% 身體一樣荒謬。生物學不是那樣運作的,進化也不是那樣的。」Shohamy 和其他神經科學家認為,儘管強度可能不同,但整個腦部始終都在運作。那為仍會有類似發想?Shohamy 說:「會認為這貌似有理,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仍有尚未開發的潛力。」
健康的大腦僅能發揮其 10% 使用率的念頭,更可能源於早期對腦細胞的誤解。過去,研究人員認為負責在大腦不同區域,以及神經系統其餘部位間傳遞信息的神經細胞「神經元」(neurons)的數目,遠比支持和保護神經元的「神經膠質細胞」(glia)少。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家 Eric H. Chudler 說:「舊的教科書會說,每 1 個神經細胞,就有 10 個神經膠質細胞,變相神經細胞佔大腦的 10%。」
時至今日,科學家們相信這兩種細胞的數量大致相等,研究人員已通過掃描記錄大腦的活動,推翻腦部一大部分正在休眠的說法。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教授 Jon Kaas 說:「當一個人失去知覺時,活動就會減少,但那些系統仍然在工作。神經元總是活躍的。」
在上世紀之初,美國心理學之父 William James 曾寫道,人僅使用其精神和身體資源的一小部分。但 Chudler 指他其實從來沒有把相關數字定在 10%,這個數字是電台廣播員 Lowell Thomas 為卡內基(Dale Carnegie)1936 年出版的暢銷書「溝通與人際關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撰寫簡介時,穿鑿附會指 James 曾說過:「普通人只能發展其潛能的 10%。」而據出版社西蒙與舒斯特(Simon & Schuster)稱,該書以印刷、電子書及有聲書形式,在全球已售出近 3,300 萬本,或成此說法廣泛流傳的原因。
無論誰是始作俑者,科學家也要繼續消除謬誤。Shohamy 在教授前沿科學課程時,她會問哥倫比亞大學新生:「人只用到 10% 的大腦,是真的嗎?」通常有 5 成或以上的人會相信。她說:「但如果他們要從大學畢業的話,我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使用整個大腦。」
原文:CUP
#科學
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新高中基礎生物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新高中基礎生物學電子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 ... 龍騰文化出版品質優良的普通高中、技術高中(高職)教科書和參考書,提供各式輔助 ... ... <看更多>
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新高中基礎生物學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新高中基礎生物學電子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健康/醫療文章或 ... 龍騰文化出版品質優良的普通高中、技術高中(高職)教科書和參考書,提供各式輔助 ... ... <看更多>
普通生物學電子書 在 普通生物電子書 - 長庚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不好意思我想請問一個笨問題,Brooker Biology 的電子書買完取得授權碼後,是要去哪裡輸入 ... 直接在Mc Graw Hill的網站ebook code 那邊輸- 電子書,生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