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國際書介📖】《當世界席捲而來:在自由與民主的困局中,中國如何想像世界?》
2021年還未踏入一半,國際發生的一切,依然驚心動魄。中國外交的日漸強硬,不單令學者更關注中國價值觀與西方價值的分歧,香港、台灣位於文明衝突的震央,更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位置,才能知道往哪裹走。
表面上,這本書以編年史為主,其實卻是當代全球思想的詳盡整合,通過近二十年國際關係的發展,如何對自由民主產生種種影響。作者強調,昔日的普世價值,在各國內部不斷受到自身的衝擊,同時亦衍生出很多新思潮,例如川普在應對全球氣侯變化及外交上的孤立政策,令美國與昔日盟友越走越遠,彈劾危機亦動搖了人民對制度的信心,乃至在教育、媒體、文化、國際合作、科學等角度,都呈現出自由主義與民主化進程不再順暢。
於是世人無不開始想像:「究竟未來人們作為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有沒有其他更美好的實現?」歷史是線性的延續,今日的危與機,如何成為將來歷史改變的契機,我們只能拭目以待。本書到了 2020年作結,然後拜登上場,雖然希望重新強化價值觀在全球治理的角色,但時代畢竟變了,要了解這困局,同樣非閱讀本書的宏觀背景不可。
本書特別收錄了「對話中國」附錄,對一些在中國的敏感概念如「自由主義的發展與局限」、「公民社會的參與」等,都有深入探討。作者提到「新世界主義」,嘗試在價值觀衝突、文明衝突等現狀下,提倡各自放下優越感、尋找最大共識、建構跨文化的普遍主義,嘗試為日益緊張的中美衝突降溫。然而,這樣的理想恐怕難以落實,因為時代真的變了。
例如互聯網令一切社會參與的門檻大幅降低,在後真相年代,「一個事實,各自表述」,甚至以偏蓋全,卻往往能招徠滿地粉絲。網絡演算法更有人工智能篩選出你想看的東西,確認偏誤越演越烈,讓我們以為看到的就是事實的全部,例如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居然在台灣、香港都出現大撕裂,就是典型後果。作者的理論及知識基礎無用置疑,但如何落地,恐怕是另一疑問。
John Mearsheimer 指出冷戰後的自由國際秩序只是「大幻覺」,究竟這個短暫的幻覺,會維持多久?還是已經邁向終點?我們固然可以像上一代知識份子那樣,單純討論思潮的起承轉合,但今天科技大幅扭曲思想的產生過程,再配合舉國體制的加工,得出的效果,可以和昔日的邏輯推論大不相同。
作者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在處理「自由」與「民主」等議題時,難免總有禁忌,恐怕這亦是未來香港學者難逃的命運。正如他自言:「這裏面是有風險、有挑戰,但是迴避這些東西,你其實付出了另外一種代價,就是門關起來了。如果所有的學者都自己把自己關起來,那這個公共空間可能質量會更差,它就會完全被現有的邏輯控制了。」至於背後有多少曲筆,還得自行判斷。正如他大膽預言每次交戰中,民族主義大多會戰勝自由主義,再看看我們今天「壞與更壞」的美麗新世界,我想這本書的讀者,都會希望自我實踐的預言不會成立。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1437890
▶️ 張潔平:端傳媒前總編輯成為香港人之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i0JkCFez4
同時也有4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劉雨柔、吳怡霈、李愛綺 外國型男:杜力、夢多、賀少俠、馬丁、法比歐、金實基 電視首播:20150907 異國婚姻越來...
普遍主義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意思的杰論 |熱愛辯論的法國人,遇到「種族歧視」的話題,會有什麼態度呢?一看到Racisme這個字雞皮疙瘩就起來了!】
朋友們是否有聽過在法國生活的亞洲人,被欺負的狀況呢?比較常發生的是被偷、被搶。但是有時候,可能因為不會說法文,或是外貌、文化的差異,而受到粗魯不禮貌的差別待遇。這時候台灣人的社群,或許開始會討論法國人是否有對亞裔「種族歧視」🤔
你或許會很驚訝:在法國,以及一些西歐國家,「種族歧視」是相當敏感的話題,政治人物遇到這類的議題,通常都會模糊帶過,或避而不談。歐洲國家過去在非洲有許多殖民地,因此如今的西歐,生活著許多非裔與阿拉伯裔的移民,移民的第二代也成為了正式的公民。然而,非洲人和阿拉伯人在多元社會中面臨歧視的問題,法國卻缺少對於「種族歧視」的討論。
最近一個月來,美國的社會運動 #Black_lives_matter,讓不少國家也跟著加入聲援和遊行。因為抗議「佛洛伊德之死」,大家開始討論「反種族歧視」與「反警察暴力」的議題,而在法國也出現不少風波。但是法國人比較難討論這個議題,因為「白人特權」« Le privilège blanc » 的概念在法國具有高度爭議性,法國人也不喜歡「種族」這個字。
(小補充:「白人特權」指的是在一個社會中,白人在制度上享有比較完整的權利,在法律上比較吃香,並隱隱約約可以受到比較優越的待遇,而這些權力是非白人的族群享受不到的。最近因為一位非裔美國人被警察殺死,引發種族歧視的爭議,「白人特權」這個概念備受討論)
許多法國人反對使用「白人特權」這個字,因為他們覺得只有「有產階級對於平民」有「特權」« des privilèges »,「白人相對於有色人種」則不是法國社會主要的分裂。也就是說,法國人認為「特權」這個字不適合放進「種族」的議題去討論。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舊制度 « L'Ancien Régime » 區分封建社會中國王、貴族與平民的社會地位,還有法國大革命、二戰時期的種族隔離、當代法國極右派的政治操作等等因素,下面分別來跟大家一一分享。
¶ 主張人人平等的法國人,竟然也會逃避種族歧視議題!?
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人推崇「共和普遍主義」« L'universalisme républicain »,強調消除封建貴族與平民老百姓之間的社會階級差異,主張人與人平等。法國偏向使用「社會階級」來解釋「特權」,也就是說,「國王、封建貴族」擁有土地、資源、金錢,享有「平民百姓」所沒有的權力與自由,因此,「君主與貴族」和當代社會的「資產階級」才是法國人看到「特權」這兩個字會想到的人。
法國人聊到「歧視」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是「階級鬥爭」這四個字,而不會想到「種族、族裔、宗教」等等因素帶來的差異,這跟美國很不一樣,也是法國人比較難討論這個議題的原因。
1960年代,法國人以「共和普遍主義」的精神,推行「反種族歧視主義」« L’antiracisme politique »。他們認為種族歧視的根源來自於「種族」與「族裔」的概念,只要透過種族來把人類分成不同群體,這個作法就已經是一種歧視了。所以法國人當時想「否認」有種族這個概念,希望可以讓種族歧視自然而然地消失。
除此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在法國扶植的維琪政府,幫助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他們不但記錄法國猶太人的資訊,還有數以萬計的法國猶太人被送往集中營,這段歷史,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也因為這段歷史記憶太過沈重,法國人一提到「種族歧視」,就會開始產生雞皮疙瘩。
「共和普遍主義」的政治文化,加上二戰迫害猶太人的歷史記憶,導致法國人迴避討論種族議題,法律也規定不得統計國內不同種族的人口。舉例來講,在2015年,有一位極右派政黨的市長,公布他們城市的學校裡,有超過60%的小孩信仰伊斯蘭教,這件事在當時轟動了全國。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國法律禁止蒐集「種族數據」« les statistiques éthniques » 。因為這會讓大家會回想到,第二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要求法國人紀錄哪些小孩是猶太人的往事。
但是值得討論的是,如果政府不去統計有關種族的資訊,就沒有辦法看到哪些地區的非裔比較多、哪些地區的資源比較少,沒有辦法看到不同種族得到的資源,是不是有明顯的差異?如果不能用科學的方式,去分析這樣的問題存不存在,問題將不被看到,也就更不會受到重視。
2013年5月,前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成功將 « race » 這個單字從法國憲法、官方文件、法律條文中移除。這曾是他的總統競選政見,也回應到前幾段提到的「反種族歧視主義」。歐蘭德認為,只要否認「種族」的概念,加上「政治正確」的學校教育,種族歧視就會隨之消失!
有些法國人認為不去討論,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有名的法國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曾說過:「錯誤的命名,會徒增世界的不幸。」« Mal nommer un objet, c'est ajouter au malheur de ce monde. »
¶ 「種族議題」,居然反而讓法國極右派政黨拿到好多選票!?
相反的,美國從開國以來,很常在政治議題中納入種族隔離、少數族群受歧視的議題,與法國對「種族議題」的重視程度簡直是天高地遠。法國強調社會的差異來自於「社會階級分化」,而非「種族」。但是,自1950年代,甚至更早開始,大量的移民從非洲、法國殖民地湧向法國,如今的法國毫無疑問是一個多文化、多種族的社會。
到了近代,法國的極右派政治人物,開始操作起種族議題。極右派的政黨:國民聯盟« Le Rassemblement national » 常常強調「二代法國人(深膚色)」和其他白人的區別,營造出自己站在「弱勢白人勞工」的陣線上,以贏取他們的選票。近幾十年來,因為許多工廠外移,法國許多勞工(其實不只白人)找不到工作,造成極高的失業率。「國民聯盟」的政治人物告訴這些失業的白人藍領階級,是因為法國出現很多移民,「搶了他們的飯碗」,才害他們又窮又沒工作,這番說法讓法國社會出現了許多種族歧視與社會對立。
「國民聯盟」還強調,法國會有這麼多深膚色的人,是因為執政黨故意引進很多移民,對移民很好,讓他們全家都搬來法國,藉此收買他們,想要拿到他們的選票,這樣的陰謀論被稱為「大替代」« Le grand remplacement »。
「大替代」理論主張,法國社會的白人主流人口,在未來,將被非洲移民以高移入率與高生育率取代。也就是說:法國以後多數人都會是深膚色、信仰伊斯蘭化,白人反而會變成少數族群。「國民聯盟」向他的選民主張,這是法國的執政黨爭取移民選票的政治手段,因此,大家要反移民,把移民趕回他們的國家。
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透過「大替代」理論,解釋為何法國不論左右派執政,皆對移民採取寬宏的政策,用意在於分立「有工作的移民」與「失業的白人弱勢勞工」,白人覺得自己被移民搶工作,就會支持「國民聯盟」,成為極右派的票倉!
¶ 為什麼,法國的政治人物不認為有「白人特權」的存在呢?!
法國的政治人物不喜歡提到「白人特權」這個概念,也是因為害怕討論「白人特權」,會被「國民聯盟」利用,導致「種族鬥爭」的出現。法國的溫和政黨(不論左派右派)以及主流媒體,都不太認同「白人特權」的概念,他們認為,弱勢人民的貧困,應該要用「經濟」來解釋,而不是「種族」。
法國的主流政黨也害怕,一旦開始討論「種族歧視」,就會被「國民聯盟」抹黑。比方說,社會黨的政治人物,如果公開提出非裔與阿拉伯裔在法國受到歧視,那「國民聯盟」可能會跟他們的白人選民說 :「你們看,那些政黨只關心深膚色的二代法國人,你們貧窮白人受了這麼多苦,還要被其他政黨責怪,說你們都在歧視非裔和阿拉伯裔的移民!」
儘管法國的主流政黨,包括社會黨、共和黨、執政黨「共和國前進」的政治人物,都不願意討論法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但在法國,種族議題確實受到了政治操作。如果因為害怕被抹黑,而不敢討論「種族歧視」,其實是很荒謬的,因為調查研究明顯指出,法國存在著歧視問題。
舉一個例子,法國人權保護官署 « Défenseur des droits » 在2017年做出一項調查,發現非裔與阿拉伯裔人口在路上被臨檢的次數,竟然是白人被臨檢的20倍!他們在找工作、找房子、申請社會福利的過程中,也比白人更常受挫。這些數據資料顯示出美國常討論的「系統性歧視」« La discrimination systématique »,的確存在於法國社會。
也因此,有一些法國人認為,法國社會忽略種族議題的討論,會讓種族歧視更加惡化。我也認為,既然這個問題已經被極右派操作,造成社會分裂,就應該要重視它。法國中間政黨只用「經濟」來解釋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異,很不現實,也沒有站在移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原因。
¶ 小反思台灣跟法國的異同
最後,法國人否認階級的差異與種族有關,不願意討論種族歧視的議題,那大家覺得台灣存在這個問題嗎?
作為白人,我在台灣常常被稱讚中文說得很好,受到熱情的招呼,但是我身旁的印尼朋友,在整個交談過程中只被問過一句「你是來台灣照顧阿嬤阿公的嗎?」
我也有觀察到,就像法國一樣,台灣的經濟發展,很倚賴外籍移工的貢獻,新住民的人口也愈來愈高。在去年,總統競選的過程中,參選人談到台灣人才流失的問題,說出一句「鳳凰都飛走了,進來一大堆雞」,而這似乎暗指外籍移工為「雞」。新聞連續播報了這個話題好幾天,很多網友跳出來說這只是個人歧視言論,解釋台灣是個多元、包容、友善的社會,不會歧視移工與新住民。
大家覺得種族歧視的議題應該被討論嗎?對於法國的狀況或是全球的反歧視運動有什麼想法呢?歡迎留言跟我分享討論😊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的杰論
#談種族
#法國
普遍主義 在 法意PHIGROU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書心得】高勝算決策:學會擁抱不確定性,提高你的人生勝率。/歐斯麥
這本書不是教你賭博,而是教你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可以運用在人生的任何地方。一個人是否真心地相信一件事,看他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就知道了,因為人都會選擇性的相信,忽略忠言逆耳,但只有願意真正下注,有可能損失輸贏的時候,你才會收起你的選擇性忽略跟反射性反對,比較願意花時間靜下心檢視所有你能接觸到的有限資訊是否正確,甚至考慮更長遠的未來,只有經過一次次的輸過痛過,才會一次次變得更為客觀,一次次訓練自己得出更為正確的邏輯思維,朝向做出更好的決策邁進。
原文約2800字,網址:https://moneynmall.moneybar.com.tw/article-79240
重點摘要的重點整理XDDDD(約1600字):
一、重新定義錯誤:多數結果都有運氣成分。任何預測只要不是機率為零或100%,都不能因為最可能發生的事沒有發生,就說那項預測是錯的。體認自己總是在猜測,並根據猜測來分配自己的資源。因此,常說「我不確定」其實是成為更好決策者至關重要的一步。
二、用下注思維打破僵化信念。
人是怎麼形成信念的,以下是「我們認為」自己如何形成抽象信念:
(一)我們聽到了甚麼
(二)我們思考並審查耳聞的事,確定他是真是假。
(三)然後我們形成自己的信念。
但我們其實是這樣形成抽象信念:
(一)我們聽到了甚麼
(二)我們相信那是真的
(三)如果有空閒或意願,我們偶爾會去思考並查證聽聞的事,確定他到底是真是假。
大量研究文獻都證明了一個觀點,人們傾向相信自己聽到或讀到的資訊是對的,即使這些資訊後來被證明是錯的,人們依舊會堅信不疑。破解的方式就是反問自己或問他人,你願意打賭嗎?因為如此你就可能執行形成信念的第三步驟,查證……去檢視自己對目前的消息真偽有多少信心。
三、練習為結果正確歸因。
結果都是多重因素而成的,但人隨時隨地都在欺騙自己,成功歸因自己,失敗歸咎運氣。如果把多數糟糕的結果都歸咎運氣,就會錯過檢驗決策的機會,無法思考自己能否做得更好,如果把好事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就會強化不該強化的決策,進而錯過自我提升的機會。
反過來想,成功有沒有可能是運氣,失敗是自己的問題?要重塑習慣,從改變常規開始,養成自我批評、審慎思維的習慣,要從不同視角看事物,才會更接近事實真相。練習換位思考,檢視不同假設,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會怎樣?”
四、建立同伴制,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但要認清並非人人都想求真)
要去學習著眼於自己能掌控的事(本身的決定),拋棄不能掌控的事(運氣),同時要能準確指出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一個人想要求真,就必須違背許多舒適行為,藉由制定參與規則,團隊可以有效幫助成員建立良好的心智習慣。團體協約內容應該包含:
(一) 注重準確性(客觀事實、追求真相),而非驗證性(合理化特定觀點)。
(二) 成員必須事先知道要當責:願意或認為有義務向別人解釋自己的行為或信念。
(三) 敞開心胸接納各種觀念。
當一個人運用下注思維,就會詢問一連串問題來檢視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確。
(一)為什麼我的信念可能不正確?
(二)有哪些證據可以支持我的信念?
(三)有哪些理念跟我的信念類似?是否有類似領域讓我檢視那些理念是否為真?
(四)我在形成信念時,可能錯過或低估哪些訊息來源?
(五)為什麼別人會抱持不同的信念?它們有哪些支持證據?為什麼他們可能是對的,而我可能是錯的?
(六)有哪些觀點可以解釋事情為何會變成那樣?
五、運用科學規範使資訊最大化(CUDOS規範)
(一)Communism:共享主義,鼓勵所有資訊公開,看到他人猶豫不決或欲言又止,決策團體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二)Universalism;普遍主義,無論聲明和證據來自何處,對他們採取統一標準(不因人廢言,不該根據來源去判斷訊息是否準確);讓成員彼此詢問,如果從不同來源聽到此事,會有不同想法嗎?或是一開始刻意不提從何處或和人那裏聽到想法,避免對消息來源的好惡使得對消息產生偏見甚至詆毀消息。
(三)Disinterestedness:公正無私,慎防可能影響團體評估的潛在衝突。在描述事情最好只說到下決策為止,千萬別透露結果,以免聽者產生偏見。要消除團體成員的偏見,可以鼓勵辯論對立觀點,並找出另一方看法的優點。
(四)Organized Skepticism:組織性懷疑論,成員互相討論,鼓勵參與和異議。所謂懷疑論,是接觸世界時會質疑事情可能是假的,抱持這種認知,就是知道世界上有客觀真理,而人的信念都不是絕對正確,下注思維就是體現懷疑論,鼓勵人去檢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事,審視自己對本身信念與預測的信心程度,這樣做讓人更趨近客觀真理。
如果一個人不同意求真的章程,即使你以緩和的口吻提出異議,對方也會將之視為挑釁。
將未來的我們納入決策中,便會開始考慮當下的決策會對未來產生甚麼後果。
將遺憾擺在決策前。(如果沒做會怎樣,如果做了以後會怎樣)。別在失常時,魯莽做決定。只要眼光放遠,便能從更合理的角度去思考。
普遍主義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劉雨柔、吳怡霈、李愛綺
外國型男:杜力、夢多、賀少俠、馬丁、法比歐、金實基
電視首播:20150907
異國婚姻越來越普遍,哪些國家會是女生們想嫁的國家呢?!今天針對演藝圈的女藝人進行調查!異國戀看似浪漫但容易有哪些問題呢?!馬丁認為瑞典男人顧家又貼心,社會福利好,一定是女人最愛的國家!賀少俠覺得日本人太大男人主義女生婚後會受不了?!金實基覺得法國男人太浪漫,女生會沒有安全感?!深受廣大女性觀眾喜愛的法比歐,又為何被票選結果傷透心?
#結婚 #老外 #排行 #女生最想嫁國家 #異國婚姻 #優缺點 #浪漫 #安全感 #特質 #相處 #美國 #日本 #瑞典 #韓國 #法國 #德國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羅時豐搭檔嗆辣小禎【今晚開讚吧】!►►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mzfJrxLjZr7zH8FLgezozIKnvqHsLL0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普遍主義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別人稱讚你的時候,你常常覺得很羞愧嗎?害怕停下來,總覺得不做什麼,就會被大家給遺忘嗎?面對成就,卻總是覺得自己僅是僥倖嗎?國外研究顯示,70%的人曾有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在工作職場上相當普遍,不只是員工,甚至是一級高管、企業家都受此困擾。在一項研究中,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被認為是全球高階主管最常擔心的事情,60% 的高管表示這個問題對他們的自信與領導能力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有九成的女性主管都受此情結所苦。
★冒牌者症候群測試量表 (EN英文網頁) https://testyourself.psychtests.com/testid/3803
也歡迎您到FB私密社團 分享你的量表分數!
★ 優惠方案:
1.工作必備【向上管理情境溝通術】線上課程
2.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以上詳見 MixerBox報名 bit.ly/3xFWX4M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45) 感謝康r 家柔 Sandy Felix 參加ezManager超值贊助方案
(00:01:00) 語速問題回答
(00:01:25) 本集開始,你有這幾點冒牌者症候群嗎?
(00:02:16) 什麼是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
(00:04:23) 讀書會:每個人偶爾都有冒牌者症候群
(00:10:05) 未來延續四大主題
(00:10:57) 一分鐘商業英文: Struggle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導讀書籍:《the making of a manager: what to do when everyone looks to you》(暫譯:優秀管理者的後天養成之路) 亞馬遜去年最佳商業書第一名、華爾街日報暢銷書。原文書 9折購 https://lihi1.cc/dnwIH
作者:Facebook 產品設計副總 Julie Zhuo 的十年管理心法。
★ 本集重點摘錄: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亦稱冒名頂替現象、冒名頂替綜合症、騙子症候群)是心理學家在 1970 年代創造的術語。會影響從運動員和科學家到辦公室工作人員的每個人,患此症狀的人即使有充足外部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仍然深信自己「不配」、甚至覺得自己是個騙子、很怕被拆穿。此症狀在出色的女性當中特別普遍。一直到最近幾年才被正式承認,但還不被列入正式疾病,是疾病的前身,冒名頂替綜合症是一種普遍現象,在大多數人的一生中至少會影響一次。如果嚴重的話,尋求心理諮商會有幫助。
為什麼冒牌者症候群 對管理者的打擊如此之大?
有兩個 原因。
1.首先是你經常被尋找答案。
2. 你經常被放到 你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的位置。
根據專家Valerie Young 博士的個人研究,發現了冒牌者情節的幾種典型的“能力類型”
1.完美主義者
2. 女超人/男超人:經常會強迫自己超負荷的工作
3. 天生的天才
4. Soloist獨奏者
5. 專家
★ 本集補充資料
:: 冒牌者症候群: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https://shoppingfun.co/2ry7o (博客來)
:: 為什麼我無法坦率地擁抱成功? — 冒牌者症候群 https://reurl.cc/dG644D
(by Jasmine Lin)
★ 一分鐘商業英文 Struggle (by Zach)
"Struggle" is both used as a noun and as a verb.
當名詞時As a noun, struggle means= a very difficult thing
ex:
Making updates to the software was a big struggle for the company. They could only release one update every 3 months, which was not fast enough to keep up with the market.
當動詞時 as a verb, we usually say, “struggled to do something” or “struggled with something”__(had trouble to do something)
The company struggled to provide timely updates to its software. They could only release one update every 3 months, which was not fast enough to keep up with the market.
The new intern struggled with time management. He was late to every meeting last month.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 (MB3)|Himalaya|CastBox |好好聽FM...(共30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免費追蹤(按最右上角)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嗎?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節目私訊區:https://lihi1.cc/tZCUD
@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或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私密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 ezManager五種超值方案2分鐘說明影片 lihi1.com/p6101 :現在就幫自己加分,讓你Level Up! 職涯更勝利
黃金職人領導力|VIP職人超越力|伯爵經理人通行證|專屬1對1職場問題線上諮詢|職涯成長新星
📚 一對一線上諮詢六大主題:
1. 好履歷健檢|2. 團隊管理類
3. 向上管理類|4. 抗壓管理類
5. 溝通技巧類|6. podcast新手入門諮詢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普遍主義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感謝維基的中文翻譯,能夠看到各種面向的評價很不錯
"《核爆家園》獲得影評人的讚賞,雖然熟悉輻射的醫生表示此片散布危險的錯誤訊息 。爛番茄評論數45條,新鮮度96%,平均分8.87/10。網站共識寫道:「《核爆家園》鉚接一種永不消失、發展緩慢的恐懼,以英國工藝戲劇化表現一場國家級悲劇,全面架構機構性腐敗。」Metacritic評論25條,平均分83/100,即「普遍好評」。
《大西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廣播公司的評論都指出影片著重展現了情報的力量,以及謊話連篇的領導者是如何無意中犯下超出他們理解範圍的錯誤的,成功吸引觀眾關注跟他們同時代的社會主義社會。《大西洋》蘇菲·吉爾伯特(Sophie Gilbert)認為影片「嚴肅考究了貶低真相會造成的損害」。《華盛頓郵報》漢克·斯圖艾佛(Hank Stuever)稱讚影片展現出「謊言成為標準,權力遭到濫用時會發生什麼」。而紐約客的評論則肯定了該片對其對蘇聯生活環境的準確復刻,但批評稱其「逾越了構建虛幻作品和編造謊言之間的界限」,「未能準確刻畫蘇維埃的權力關係」。
但是富比士的James Conca指出這部片裡的輻射傷害的描述充滿幻想,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這部片的編劇沒有諮詢專家或是參考任何相關的研究報告。此片主要根據諾貝爾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車諾比的悲鳴。此書記錄經歷過車諾比事故的人的對此事故的印象或是聽來的故事。很多描述和事實相距甚遠。事實上只要沒有放射源,一位受到嚴重輻射傷害的人就像嚴重燒傷病人,需要悉心照顧但不會散發著輻射污染。沒有研究指出胎兒比較會吸收輻射。事實上,很多報告指出沒有胎兒因車諾比事故的輻射而受傷,但有很多孕婦因為恐懼選擇墮胎。所有得急性輻射綜合症的都是工作人員,沒有一位居民得急性放射線綜合症,更沒有一位兒童得急性放射線綜合症 。
核物理學家Kelvin Kemm表示此片是受到歷史啟發的科幻小說,其誇張不實的輻射傷害和現實相差甚遠。像是影片中的急性輻射綜合症是明顯說謊。短時間暴露於大劑量的游離放射線下不會造成突然流血或是皮膚龜裂 。
俄羅斯文化部長弗拉基米爾·梅德辛斯基讚賞電視劇是「大師之作」,「拍攝時非常尊重普通人」。俄羅斯電視台NTV宣布開發自己版本的車諾比故事,讓美國中央情報局在這次災難中擔任關鍵角色。然而這部劇在HBO的迷你劇之前就在製作,並不是對HBO劇集的回應。這部電視劇的預告片曾被上傳到YouTube,但後來因惡評如潮被刪除。《新報》的安娜·納林斯卡雅指出,儘管蘇維埃政府受到猛烈抨擊,但是《車諾比》是同情老百姓的,展現他們的恐懼,乃至團結到給那些被稱為「蘇聯高官」的人潑髒水。
俄羅斯共產黨呼籲對《車諾比》的編劇、導演和製片人發起誹謗訴訟,認為這部片子「噁心至極」。黨員謝爾蓋·馬林科維奇發表聲明,表示黨打算遊說負責監管電視的俄羅斯聯邦電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阻止當地媒體播出該劇。《共青團真理報》的迪米特里·斯特辛認為這部電視劇講了「狂野、愚蠢、粗心的俄國人用他們的核電站在歐洲製造了一場始料未及的環境災難」,直接給在全球核能市場占主要份額的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競爭對手們帶來好處。"
其他出沒地區
►【半瓶醋】LBRY頻道
https://odysee.com/$/invite/@bpf1980:5
►【半瓶醋】臉書粉專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QDDQT
這邊其實是每天都在出沒的區域
►【半瓶醋】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ofuzhang/
其實一直沒有很習慣用IG...
►YouTube頻道【半瓶醋】
https://pros.is/RDVPU
每週五晚上九點半固定會有【半瓶醋夜未眠】的實況節目,然後會不固定的發佈一些影片,以前很多電影影評與少許的遊戲介紹,不過最近比較少了。
►Twitch【半瓶醋】
https://www.twitch.tv/bpf1980
會聯播每週五晚上九點半的【半瓶醋夜未眠】,之前都會用這個台玩遊戲,可是因為老是被Ban,所以最近轉戰YouTube了
Podcast
基本上就是把【半瓶醋夜未眠】當中的精選討論片段放上去,不想看畫面只想聽聲音的朋友可取用。
►iTunes Podcast【半瓶醋】
https://pros.is/SRYWZ
►Spotify Podcast【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N9AN
部落格:之前有很多個部落格,不過目前縮減到只有兩個還在更新
►GQ【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HT4V
►巴哈姆特【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PSUU
專欄:媒體合作的供稿,不定期出影評
►派特88【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3HRD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