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老師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現在回想起來,老師其實在灌輸一種概念──讀書的動機其實是基於一種功利主義。
在最近這十年八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種說法已然幻滅,取而代之的是「書中沒有黃金屋」。
書中怎樣沒有黃金屋呢?其實又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就是在大多數情形下,學術學習不能帶給你豐厚的收入,更遑論黃金屋;第二種解釋,就是學術學習會消耗家中的黃金,令本來是黃金屋,也變成不是黃金屋(有大量黃金的例子除外)。
用今天的時間 學昨日的知識
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學術知識的特色呢?在這裏所指的學術知識,是針對在傳統學校所教導的經典知識和理論。
學術知識有一種滯後效應。由研究員留意到一個現象,直至作出研究,到成為學術文獻,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換句話說,你今天在傳統學校所學的知識,最起碼已經是幾年前的事。
學而優則仕 只適用於古代
在古時,「學而優則仕」這種讀書出路深入民心。但這種想法只在古代的時空可行。古時生活節奏、社會步伐、發展通通都較今日緩慢,所以即使學的是昨日的知識,到學成之後仍有很大的使用空間。因知識產生的環境和時空,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時空相距不大。所以學到的舊知識仍然在自己身處的年代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說到這裏,大家便容易明白為甚麼在最近這十年八載,初出茅廬的畢業生越來越難適應現實社會。因為社會正以一個超高速的步伐改變,在踏入社會那一刻,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或許已經過期了。
最新知識 由親身體驗產生
大家又可能會問:「你是不是否定知識的作用呢?」答案其實是:「不是」。知識在今天的社會依然有莫大的功用,但關鍵是:那究竟是屬於別人的知識,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知識。
書本文獻上的知識,通常就是別人創造的知識,由於不是為自己度身訂做,所以在自己身上未必完全應用得到。
而那些通過自己親身體驗、觀察、分析所得出來的結論,就是自己創造給自己的知識,最能夠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之中運用得到。
基於功利讀書 只會換來失望
回應文章開首「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引述。 在今時今日的社會, 我認為學術學習的最大功用,是滿足「為知識而知識的」的渴求。若仍然以功利主義看待學術學習這一回事,現實世界很大機會會為你帶來失望。
AM730: https://bit.ly/2KXl9ML
書中自有顏如玉解釋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重探《閃靈》— 關於父親、國家和殖民的隱晦記憶】
據說原作者斯蒂芬京根本不喜歡寇比力克的《閃靈》,但這就更顯寇氏的魅力。沒有比較,沒有高下,正如平平無奇的《安眠醫生》,比較下也是對寇版《閃靈》的贊美詩。
斯蒂芬京的文本有很多著跡的 moral of the story,例如《閃靈》原著關於身為作家的痛苦、關於上癮、家庭內部的緊張關係等等;「忠於原著」的《安眠醫生》帶來了長大了的Danny,因為壓抑閃靈天賦而酗酒,最終走上與父親一樣的道路,在最後關頭的結局成功拒絕了暴力輪迴和全景酒店的引誘,進路是如此樂觀而政治正確。
始源:同類相食
相反,寇版《閃靈》的格局超過了原著,這部巨作的密碼收藏似乎本身就充滿惡意。一般電影用畫面和聲效嚇人,《閃靈》卻用編排來表達一種全局式的、上帝視覺的惡意。在駕車前往酒店的時候,你不知為何 Jack 和 Danny 會談起「同類相食」,噢是因為 Jack 的老婆突然談起,以前這裡附近有一群西部殖民者因為風雪被困,叫做唐納大隊(Donner Party),Jack 說起了唐納大隊最後必須同類相食而生存下來的故事。Danny 說:「我聽過甚麼叫同類相食,我在電視聽過了。」然後 Jack 解釋,他們必須相食,為了生存。
作為一個家庭、一個成年人和兒童的對話,這一切非常奇怪,但扣連到之後的整個故事,恐懼是屬於事後回想。一路去到 Jack 即將看管的全景酒店,東家一邊帶他們參觀,一邊說起酒店建在一塊印地安人的亂葬崗。用東方人的想法,這種故事的關聯一點也不新鮮,就是香港的學校鬧鬼,八成都說學校的前身是日軍行刑處之類之類。
美國殖民者的刀耕火種
但《閃靈》用這種設定深入了美國建國神話的陰暗之處。影片中每一個場景中出現的印地安裝飾、罐頭,都暗喻著歐洲殖民者的君臨,印地安人存而不在,他們在電影裡無處不在,卻又只剩下現代的遺跡;酒店有很多白人住客,裡面的黑人則是廚師,是服務者,而且最後更被發癲的 Jack 用斧頭砍死,這一幕重演了美洲殖民者屠殺印地安人的歷史。
而 Danny 的「在電視聽說過同類相食」,就是「美國夢」透過現代宣傳機器,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新國民,以殺戮為底色的昭昭天命 — 說穿了即為自己的生存壯大,而不惜「刀耕火種」,殺掉更早的住民。
Jack的三人家庭也是一個這樣的狀況,Jack 因為寫不出東西而發癲(或因為發癲而寫不出),在疑幻疑真的酒吧,Jack 對酒保大吐苦水,表示「白人的負擔,白人的負擔呵」,便是全片最露骨的提示。這裡當然是指白人在殖民主義中的高大尚自命,也許是帶來文明、帶來神、帶來經濟發展……這裡也是指 Jack 認為要負擔起妻兒和家庭,被迫工作,所以「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但 Jack 的發癲過程揭示出一條(縱然是扭曲的)思路:如果不是要顧全妻兒的生活,他就不需要 all work no play。在鬧鬼的 237 房間,Jack 遇到一個幻象中的裸女,加上酒吧提供的舒服,這就是酒店拋出的誘餌,一個「美國夢」。只要你來到這裡,勞力工作,向國家證明自己,就能得到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這裡的重點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向國家證明自己」。
父親.國家.美國夢
Jack 發癲的觸發點,是老婆哭鬧著要帶 Danny 離開酒店,Jack 不想離開,因為這是他的工作,是他自我價值唯一可能實現之處。在這個困境中,一個男人在國家主義、父權主義和資本主義下表露無遺,他是加害者,但同時亦至脆弱,因為沒有國家 (酒店) 提供的工作,他甚麼都不是。
作為一個傳統男人在家庭面前的自尊是管吃管住,因此賦予了 Jack 自我壓迫的流型。他必須做好工作,不管是寫好作品,或者管好酒店,慢慢污染了自己,最終的結論是,必須殺掉妻子和兒子,才能自我實現。酒店是平面,但呈現了歷史「過去—現在——未來」的三相循環,不論是民主還是專制國家的開端都是暴力和侵佔,並通過歷史的暗示不斷遺傳在空氣,蠱惑今人而使其走向一樣的黑化。
在《閃靈》中殘留在酒店的鬼魂,在斯蒂芬京宇宙中是真有奇事,《安眠醫生》忠於原著因而變成了超能力者大戰,在寇比力克的電影中則有兩個可能,其一是從來沒有超自然,只是全家人進入了集體精神異常,亦可以是鬼魂代表了歷史的無意識呈現。
暴力和侵略一旦發生,就像催淚彈的毒素長期殘留在空氣。酒店歷史的閃現,帶出那套統治政治共同體的思想文化範式。過去的東西將外來者吸進那無止境的黑暗之中,早《閃靈》一年上映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那個在越戰前線迷失而變成土著神的橋段,與《閃靈》的氣息可謂異曲同功。兩者的取向都是現實而黑暗,《現》的主角用大砍刀斬死被土著視為神的 Antagonist 寇茲上校,土著最後轉而膜拜主角,視他為下一個神,這可能是所有政治的最終結局。
中國夢
大約五年前,中國黨內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歌功頌德是少不免的。關於西藏人的異見、達賴喇嘛等問題,中國的自我證成是成為另一個 Jack:中國「和平解放」西藏之後,廢除了「農奴制」,經濟發展起來;現代的電器、交通、生活器物,湧入前現代的西藏,造福了西藏人民。新疆集中營的證成也是經濟向的,也就是幫他們做職業培訓,對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顧好家庭成員吃住的傳統民本 (而不是民主) 的理想。
但在發展過程中,暴力還是如影隨形。印地安人置換成維人藏人香港人還是一樣。相關的論述在香港一點市場都沒有,只因大家記得在中國人來到之前,香港的經濟更好,香港人的世界地位更高。
因為計劃經濟和紅色革命破產之後,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唯一自尊來源,「經濟必須發展」帶來的癲狂自然可以預期,砍死一個又一個黑人廚子的橋段也會不斷發生,也會不斷被證成。例如消滅異族的文化、找漢族去和親混血,是為了「去極端化」,認同中華民族,才能埋頭苦幹去生產,而不去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為甚麼要放棄我之前的身份諸如此類。
在這個循環的精神模型,Danny、老婆和廚子的意願,或者他們的人權並不重要,因為最大的目標是維持國家的尊嚴,治好異族之地為帝國帶來尊嚴,但沒有說一定要讓異族本身過得好,過得自由。那只是皇帝的榮光,跟你無關。甚至說維持 Jack 那個扭曲的大男人尊嚴,是可以在殺掉妻兒的情況下達成。也許殺掉那個不漂亮的妻子之後,人生還會更好,浴室中的裸女閃閃發光。
升官發財死老婆
這個橋段在中國士大夫的理想中也已經顯現,書中自有顏如玉,人生最好的東西是中科舉(Jack 與酒店老闆簽約),之後「升官發財死老婆」就好了。死老婆就是說本來的家庭,可以換畫。樂莫樂兮新相知,人死了頓時覺得天高地厚,前景無限,在現實政治就是容忍和滲透到了一個程度,就對本來的妻兒進行種族滅絕。
在瘋狂的同類相食之後,在參與者的集體噤聲下,真相會變成民俗學式的傳說斷章:「他們一定得這樣做,為了生存。」可事情的全貌永遠隱藏在水面之下。我們也一直聽說、被教育:中華民族是有的,更沒有殖民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多民族民族」只是「漸次融合」的結果,也會成為一些充滿密碼和裝置的故事。
從蜀漢到大嶼山
例如三國時期劉備那些人跑到了中國與中南半島交界的地方稱王,過程中自然有「平定」和「降服小數民族」,然後小說中就有了孟獲這個地方蠻王被漢化的故事,七擒七縱孟獲,現在說來只是跡近童話故事的趣談,是一個「我在電視看過了」的民俗故事,可是過去的鬼魂不會消失。我們通常認同劉備或諸葛亮,雖然我們在現實政治的處境不會好過當年的蜀地蠻民。
現時中國人每談起香港任何問題,事必說「香港是中國的」,王毅對香港那個指頭般的區議會選舉,結果還是說無論發生甚麼事,香港還是屬於中國。這一切霸道,都有著過去的痕跡,從秦始皇派兵攻打百越,就有了這個模型;中南半島之於蜀漢,經常被想像成「正統中國的」趙宋,反私鹽反到來香港,在今日的大嶼山搞大屠殺,事後就有了盧亨魚人的傳說故事。但這些挖到深層,都不只是故事。
故此,中共就是中國,中共是中國的正統繼承者,沒有錯。中共是管理者,「中國意識」是間鬼店,它建築並持續擴建——在百萬異族的屍骸之上。
書中自有顏如玉解釋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重探《閃靈》— 關於父親、國家和殖民的隱晦記憶】
據說原作者斯蒂芬京根本不喜歡寇比力克的《閃靈》,但這就更顯寇氏的魅力。沒有比較,沒有高下,正如平平無奇的《安眠醫生》,比較下也是對寇版《閃靈》的贊美詩。
斯蒂芬京的文本有很多著跡的 moral of the story,例如《閃靈》原著關於身為作家的痛苦、關於上癮、家庭內部的緊張關係等等;「忠於原著」的《安眠醫生》帶來了長大了的Danny,因為壓抑閃靈天賦而酗酒,最終走上與父親一樣的道路,在最後關頭的結局成功拒絕了暴力輪迴和全景酒店的引誘,進路是如此樂觀而政治正確。
始源:同類相食
相反,寇版《閃靈》的格局超過了原著,這部巨作的密碼收藏似乎本身就充滿惡意。一般電影用畫面和聲效嚇人,《閃靈》卻用編排來表達一種全局式的、上帝視覺的惡意。在駕車前往酒店的時候,你不知為何 Jack 和 Danny 會談起「同類相食」,噢是因為 Jack 的老婆突然談起,以前這裡附近有一群西部殖民者因為風雪被困,叫做唐納大隊(Donner Party),Jack 說起了唐納大隊最後必須同類相食而生存下來的故事。Danny 說:「我聽過甚麼叫同類相食,我在電視聽過了。」然後 Jack 解釋,他們必須相食,為了生存。
作為一個家庭、一個成年人和兒童的對話,這一切非常奇怪,但扣連到之後的整個故事,恐懼是屬於事後回想。一路去到 Jack 即將看管的全景酒店,東家一邊帶他們參觀,一邊說起酒店建在一塊印地安人的亂葬崗。用東方人的想法,這種故事的關聯一點也不新鮮,就是香港的學校鬧鬼,八成都說學校的前身是日軍行刑處之類之類。
美國殖民者的刀耕火種
但《閃靈》用這種設定深入了美國建國神話的陰暗之處。影片中每一個場景中出現的印地安裝飾、罐頭,都暗喻著歐洲殖民者的君臨,印地安人存而不在,他們在電影裡無處不在,卻又只剩下現代的遺跡;酒店有很多白人住客,裡面的黑人則是廚師,是服務者,而且最後更被發癲的 Jack 用斧頭砍死,這一幕重演了美洲殖民者屠殺印地安人的歷史。
而 Danny 的「在電視聽說過同類相食」,就是「美國夢」透過現代宣傳機器,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新國民,以殺戮為底色的昭昭天命 — 說穿了即為自己的生存壯大,而不惜「刀耕火種」,殺掉更早的住民。
Jack的三人家庭也是一個這樣的狀況,Jack 因為寫不出東西而發癲(或因為發癲而寫不出),在疑幻疑真的酒吧,Jack 對酒保大吐苦水,表示「白人的負擔,白人的負擔呵」,便是全片最露骨的提示。這裡當然是指白人在殖民主義中的高大尚自命,也許是帶來文明、帶來神、帶來經濟發展……這裡也是指 Jack 認為要負擔起妻兒和家庭,被迫工作,所以「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但 Jack 的發癲過程揭示出一條(縱然是扭曲的)思路:如果不是要顧全妻兒的生活,他就不需要 all work no play。在鬧鬼的 237 房間,Jack 遇到一個幻象中的裸女,加上酒吧提供的舒服,這就是酒店拋出的誘餌,一個「美國夢」。只要你來到這裡,勞力工作,向國家證明自己,就能得到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這裡的重點不是努力工作,而是「向國家證明自己」。
父親.國家.美國夢
Jack 發癲的觸發點,是老婆哭鬧著要帶 Danny 離開酒店,Jack 不想離開,因為這是他的工作,是他自我價值唯一可能實現之處。在這個困境中,一個男人在國家主義、父權主義和資本主義下表露無遺,他是加害者,但同時亦至脆弱,因為沒有國家 (酒店) 提供的工作,他甚麼都不是。
作為一個傳統男人在家庭面前的自尊是管吃管住,因此賦予了 Jack 自我壓迫的流型。他必須做好工作,不管是寫好作品,或者管好酒店,慢慢污染了自己,最終的結論是,必須殺掉妻子和兒子,才能自我實現。酒店是平面,但呈現了歷史「過去—現在——未來」的三相循環,不論是民主還是專制國家的開端都是暴力和侵佔,並通過歷史的暗示不斷遺傳在空氣,蠱惑今人而使其走向一樣的黑化。
在《閃靈》中殘留在酒店的鬼魂,在斯蒂芬京宇宙中是真有奇事,《安眠醫生》忠於原著因而變成了超能力者大戰,在寇比力克的電影中則有兩個可能,其一是從來沒有超自然,只是全家人進入了集體精神異常,亦可以是鬼魂代表了歷史的無意識呈現。
暴力和侵略一旦發生,就像催淚彈的毒素長期殘留在空氣。酒店歷史的閃現,帶出那套統治政治共同體的思想文化範式。過去的東西將外來者吸進那無止境的黑暗之中,早《閃靈》一年上映的《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那個在越戰前線迷失而變成土著神的橋段,與《閃靈》的氣息可謂異曲同功。兩者的取向都是現實而黑暗,《現》的主角用大砍刀斬死被土著視為神的 Antagonist 寇茲上校,土著最後轉而膜拜主角,視他為下一個神,這可能是所有政治的最終結局。
中國夢
大約五年前,中國黨內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歌功頌德是少不免的。關於西藏人的異見、達賴喇嘛等問題,中國的自我證成是成為另一個 Jack:中國「和平解放」西藏之後,廢除了「農奴制」,經濟發展起來;現代的電器、交通、生活器物,湧入前現代的西藏,造福了西藏人民。新疆集中營的證成也是經濟向的,也就是幫他們做職業培訓,對國家來說,這是一個顧好家庭成員吃住的傳統民本 (而不是民主) 的理想。
但在發展過程中,暴力還是如影隨形。印地安人置換成維人藏人香港人還是一樣。相關的論述在香港一點市場都沒有,只因大家記得在中國人來到之前,香港的經濟更好,香港人的世界地位更高。
因為計劃經濟和紅色革命破產之後,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唯一自尊來源,「經濟必須發展」帶來的癲狂自然可以預期,砍死一個又一個黑人廚子的橋段也會不斷發生,也會不斷被證成。例如消滅異族的文化、找漢族去和親混血,是為了「去極端化」,認同中華民族,才能埋頭苦幹去生產,而不去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為甚麼要放棄我之前的身份諸如此類。
在這個循環的精神模型,Danny、老婆和廚子的意願,或者他們的人權並不重要,因為最大的目標是維持國家的尊嚴,治好異族之地為帝國帶來尊嚴,但沒有說一定要讓異族本身過得好,過得自由。那只是皇帝的榮光,跟你無關。甚至說維持 Jack 那個扭曲的大男人尊嚴,是可以在殺掉妻兒的情況下達成。也許殺掉那個不漂亮的妻子之後,人生還會更好,浴室中的裸女閃閃發光。
升官發財死老婆
這個橋段在中國士大夫的理想中也已經顯現,書中自有顏如玉,人生最好的東西是中科舉(Jack 與酒店老闆簽約),之後「升官發財死老婆」就好了。死老婆就是說本來的家庭,可以換畫。樂莫樂兮新相知,人死了頓時覺得天高地厚,前景無限,在現實政治就是容忍和滲透到了一個程度,就對本來的妻兒進行種族滅絕。
在瘋狂的同類相食之後,在參與者的集體噤聲下,真相會變成民俗學式的傳說斷章:「他們一定得這樣做,為了生存。」可事情的全貌永遠隱藏在水面之下。我們也一直聽說、被教育:中華民族是有的,更沒有殖民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多民族民族」只是「漸次融合」的結果,也會成為一些充滿密碼和裝置的故事。
從蜀漢到大嶼山
例如三國時期劉備那些人跑到了中國與中南半島交界的地方稱王,過程中自然有「平定」和「降服小數民族」,然後小說中就有了孟獲這個地方蠻王被漢化的故事,七擒七縱孟獲,現在說來只是跡近童話故事的趣談,是一個「我在電視看過了」的民俗故事,可是過去的鬼魂不會消失。我們通常認同劉備或諸葛亮,雖然我們在現實政治的處境不會好過當年的蜀地蠻民。
現時中國人每談起香港任何問題,事必說「香港是中國的」,王毅對香港那個指頭般的區議會選舉,結果還是說無論發生甚麼事,香港還是屬於中國。這一切霸道,都有著過去的痕跡,從秦始皇派兵攻打百越,就有了這個模型;中南半島之於蜀漢,經常被想像成「正統中國的」趙宋,反私鹽反到來香港,在今日的大嶼山搞大屠殺,事後就有了盧亨魚人的傳說故事。但這些挖到深層,都不只是故事。
故此,中共就是中國,中共是中國的正統繼承者,沒有錯。中共是管理者,「中國意識」是間鬼店,它建築並持續擴建——在百萬異族的屍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