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猜這頁我有多少字不會唸🥲
上週發的口譯實況影片其實也是我很久違的看到自己口譯的樣子(一般工作狀態真的很難有機會錄影哪!)
結果看了影片之後覺得我的口語表現,好像可以再豐富一點🥲所以這幾天發憤圖強,睡前的音讀改成我唸給南瓜聽。
夢をかなえるゾウ這系列我看到第三本了,想說剛好拿這本來唸,結果打開第一頁就發現⋯好多字都不會唸😂
簡素(かんそ)
水晶玉🔮(すいしょうだま)
豪勢(ごうせい)
平常直接用看得的話這些漢字我可能就看過去了,但是朗讀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麼多字都不知道讀音💔不過也是一個進步的機會啦!
題外話,以前🎃唸書給我聽的時候都很要求我要專心,邊聽邊做別的事的話他都會生氣。結果第一天換我唸他聽的時候臭白目竟然直接睡著!我真的只唸了一百五十個字他就進入深沉睡眠了,什麼意思?還是我有催眠的才能?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書 一頁 多少字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的中醫診所簡直和超商一樣多,沒辦法讓人一生病就想到要找我,看診人次無法提升,就只能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用診次換取金錢。
#你也曾經如此認為嗎?
一開始執業的時候,以為「個人特色」就是「專業」,只要用心對待病人、把病治好,就能一傳十、十傳百,建立口碑。
#實際上對病人而言沒有非你不可……
就像是雞排一樣,某一家的雞排好吃,還是想要試試看別家;雞排剛好沒有了?不然試試看鹽酥雞好了,反正都是同一家;天氣不好就不出門買了,反正沒有一定要吃。
📣 協助你打造「專業職人的閃亮品牌」
要怎麼經營,才能把網路流量變成就診人數?還好這一些,在新思惟,都能找到答案,而且一上完課,就能完成最困難的第一步。
講師不但對每一個常見的問題給出了答案,最令我感到驚艷的是,每一個答案都有數據的支持!文章要寫多少字?要幾點放到臉書,觸及率才高?可不可以舊文重發?全部都有明確的答案,而且有一分證據,才說一分話!
現在,我已經有自己的部落格。除了內容的專業度,一篇文章如何吸引人的因素,以及文章貼出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課程都幫忙分析好了,剩下的任務,真的只剩寫出優質的內容了!
🚩 讓網路經營為你的人生加值
社交距離增加,人們開始高度依賴線上購物,以及線上資訊。我們將會習慣在網路上評價一個人可不可信,將珍貴且必要的實體消費,保留給在網路上已經獲取我們信任的品牌。
- 你是個網路搜尋得到的人嗎?
- 還是搜尋後,只有被奧客患者在討論區抱怨的內容?
- 你有沒有自己的網路發言管道?
- 你在 Google 第一頁給人的印象是什麼?
如何在「大網路時代」保留存在感,甚至脫穎而出,是這個世代必修的課程!起步比別人快,轉型就比別人成功,在疫情後的世界,快速領先,拉開差距!
✔ 如何使用網路讓專業有加乘效果?
✔ 各式各樣的網路平台要怎麼選擇?
✔ 架設部落格之後,還能怎麼應用?
✔ 視覺排版都搞定,從無到有做出來!
✔ 酸民、著作權等,網路眉角怎麼處理?
✔ 內容寫什麼?影音圖文哪種 CP 值高?
✔ 各種業務型態的應用與成功關鍵!
│ 2021 / 1 / 31(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創造個人獨特賣點,為專業人生加值!
│ 活動內容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書 一頁 多少字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輩話重複講…從心下手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老人家的抱怨很多時候是有意義的啊,必須傾聽。圖/台東縣政府提供
中秋節連續假期,大家是不是都抓緊時間全家團圓呢?好不容易與老父母相聚時,會不會抱怨老人家怎麼說來說去都是那些話呢?高齡社會當下,相信這是與父母親團聚時,常遇到的問題,但我想趁機提醒,老人家的抱怨很多時候是有意義的啊。
例如,那天一如往常巡病房,半路被一位阿伯攔下來:「醫師啊,妳有沒有時間聽我說說話?」我點點頭。
家屬趕緊阻止:「她不是你的主治醫師啦,有什麼話等等再說。」阿伯很委屈:「等主治醫師來,你和你哥一直說,等到我可以說時,他只是點頭說知道了,很快就離開。」家屬語塞。
阿伯看我沒離開就放開來講:「我知道這次住院是為了頭部開刀,可是我右腳膝蓋很痛,每次走路就會很痛啊。我右手肌肉萎縮,總感覺右手麻痺。我的心臟放支架,有時候走幾步路就喘。還有,肋骨也因跌倒摔斷,到現在還不時痛。說起來,全身上下骨頭不是退化就是斷過,我很痛。」
我同情地說:「你可以請醫師開止痛藥喔。」家屬馬上接口:「有的,一直持續吃呢。」
阿伯抱怨:「藥應該是用來治病的,如果吃了卻不能止痛,還能說止痛藥?」這話讓我會心一笑。阿伯說得有道理啊。
家屬有點不好意思,趕緊送我到病房口:「抱歉啊,我爸講來講去都是這些,我都懷疑他是不是失智。曾請醫師評估,可是醫生說不用急,建議等腦部開刀傷口恢復後再說。」
我笑笑說:「其實啊,你爸重複說話不是問題所在,他真正在意的是,身體感到疼痛啊;如果你能想辦法,等他不痛,就不會一直抱怨了。沒人幫他想辦法,只好每天重複說。」真希望這幾分鐘偶遇,能真的幫阿伯一點忙,讓家屬更重視老人家在意的事情。
回想起,到社區演講時常提醒聽眾的話:「相同話語重複講,是失智患者常見行為之一,但也不要因為當事者年紀大了,就直覺似的把重複講,當成是罹患失智症跡象!仔細分析後,多半會發現這是由許多不同因素引起的呢。」
例如,在養孩子過程中,我就常叨念著要多穿一點,這幾乎是母親不自覺的習慣,總不會只因常講、就被兒女懷疑是失智,對吧?
另個類似育兒經驗,來自與四歲女兒的互動。她還不認識多少字,但又想講給我聽,於是她會翻開圖畫書,指著一行字問我那是什麼,我唸給她聽,她順口跟著唸一次後就翻下一頁,但很快又慌張地問我上一句是什麼,我只能不厭其煩的多講幾次;接著就看到女兒怕忘記,很認真地重複說好幾次。
我想這些舉動都是基於愛,做母親的嘮叨孩子們多穿衣服,是怕孩子們感冒;孩子們重複背誦字詞,是想減少母親的麻煩。那麼老阿伯也是這樣的啊,他重複說不僅是要解決自己身體上的痛,更是想快快出院、減少兒女們照顧他的辛苦,不是嗎?
所以我真心期望,家屬不要因為老人家多說幾次,就忽略他心中的感受;讓我們先體會他的感受,想辦法解決他在意的,這些若都做到了,再來做失智症檢測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