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學習法》,樺澤紫苑,春天出版社 #每天閒聊一本書
大概是自己腦袋中出現了黑洞的緣故,總是一直記得自己寫過關於同作者另外一本 OUTPUT,找了找資料庫,竟然沒有!你看看,人類的記憶有多麼脆弱不堪。
雖然中文書名中帶有《學習法》這類實用書誘惑讀者的實用性詞彙,以過去經驗這類書多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歐美強調腦科學,詳盡分析的學習技術、模式歸納;另外一種就是日本我流,某一位強者寫一本書跳出來說,口胡口胡口胡,看看我自己開發出來的閱讀方法論,我這套保證好用(許多中國作者的閱讀術也會走這個路線),但這本與其說是學習或自學的技術,更接近一套可實際操作的知識管理方法論:架構也非常簡單,輸入、處理、輸出。
這一本專談輸入,道理很簡單,實作的技巧也很容易,可以是說是連書都不曉得怎麼讀的讀者,也可以按部就班。像是「申請一個社群帳號,來輸出自己的閱讀感想吧!」,小孩都會XD
這本的有趣之處在於,花了兩個章節由淺入深談閱讀、讀書後。
以一章認真地談「聽」,怎麼透過聆聽學習、獲得知識,要聽什麼?怎麼聽?聽音樂是否有效?都有一個又一個的解釋。
接著更拓展到生活當中無所不在,各種形式的輸入:看電視、看電影、看表演、看畫、看風景、看雜誌、新聞、社群、網路!到最後我甚至覺得,只要有心,萬事萬物都能夠學習XDDD
真的,最後還有尋找與品嚐美食的練習,其中有句「吃東西,是獲得幸福最簡單的方式」除了點頭同意外,在作者的解釋下,吃更是充滿好處。甚至連生病或喝酒都能有所收穫,從中學習!
我想這本書作者給出一個重要指引,如何處理自己每日所有的體驗,帶有自主意識地把握住,大腦記住後,立刻什麼寫下來、分享。也不需太多,每天體驗過幾個這樣的發現就很足夠了,也會讓人意識到生命原來可以如此豐富!
最高學習法output 在 巧收納 易整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知識學習整理
學習並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識,
而是尋找更好的決策依據。
~查理•蒙格~
我很喜歡一位日本精神科醫生
「樺澤紫苑」寫的2本書————
「最高學習法」OUTPUT 和INPUT。
輸入和輸出是一體兩面的,
以「輸出為前提」會影響輸入的成效,
舉例來說,
我在接案時,
會跟當下的委託人說明,
我需要拍成果照在粉絲頁吸引下個
案子的委託人來找我,
如果我今天無法達到「成效」,
我就拍不了照片,
我們彼此間自然對成果不滿意。
我如願達成委託人的要求,
拍照時會特別有成就感,
下個案子自然會來的特別快。
委託人也會催促我要加速完成,
他們的參予興致會很高昂
(在此謝謝我所有的委託人
他們的案例讓我案源一直來)。
⋯⋯⋯⋯⋯⋯⋯⋯⋯⋯⋯⋯⋯⋯
另一個以「輸出為前提」的例子就是
在FB寫讀書心得,
或記錄生活,
這會讓我在看書時比較專注,
會思考摘記重點,
不會濾盆式的翻閱而已,
並且做到輸入和輸出的強化記憶。
因為要記錄生活,
不會隨隨便便過一天,
否則無法有可以看的內容輸出。
另外,寫在社群網站像是刻意要給
別人看到自己的生活,
寫到現今,我最大的收穫是,
在接受平凡日常的自己時,
還能看到自己的成長。
⋯⋯⋯⋯⋯⋯⋯⋯⋯⋯⋯
前天做夢夢到自己覺得自己很笨,
在職場上的吸收知識不如人,
坐在那裡哭,
孩子的爸在一旁安慰我:
「別在說你自己笨了,
你只是方法一直用錯了」。
我聽到這句話驚醒了,
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這也是開啟我現在要來整理我這輩子的
知識學習方法。
首先是「改善率」概念的引入,
重要的不是學習了多少新東西,
而是改正多少的錯誤,
彌補了多少短板,
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學習。
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
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有重點地了解相應的知識,
非寬泛的學習。
#用對的方法很重要
#引入改善率
#人和人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