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台灣--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歌:鄧雨賢的黃昏愁】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四月望雨」之外
客家子弟的鄧雨賢先生(1906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於桃園市龍潭區。一生創作近百首的作品,有「台灣民謠之父」的封號,經典代表作「四、月、望、雨」,指的便是他作品中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台語歌謠。
然而,這次筆者要來向大家介紹他的另外一首比較不為人知的《蕃社の娘》的相關故事。〈蕃社の娘〉或許多數人很陌生,但是如果講到由文夏將之改編而成的〈十八姑娘〉,或許就能朗朗上口。
〈蕃社の娘〉的創作背景
鄧雨賢在二十七歲時(1932 年)於文聲唱片以「大稻埕行進曲」而嶄露頭角,次年獲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所賞識,獲聘為專屬作曲家,開始他專職創作的音樂人生,更為台灣人譜出一首首傳唱至今的「台灣歌」。
只是好景不常,隨著日本在各地發動戰爭,台灣也進入「皇民化時代」,台語歌謠的創作也遭到諸多嚴格的限制,鄧雨賢甚至以「唐崎夜雨」的日本筆名創作。昭和十四年(民國二十八年,西元1939年)1月,鄧雨賢受古倫美亞唱片負責人栢野正次郎推薦,前往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東京總社尋找創作的機會。他先後創作了〈鄉土部隊の勇士から〉及〈月のコロンス〉兩首歌。
因為市場反應不錯,鄧雨賢接著將《黃昏愁》(昭和十一年3月由周添旺填詞)曲譜改編成為〈蕃社の娘〉,而這首日文歌曲是為佐塚佐和子(サワ・サツカ)所量身打造。
霧社事件的遺兒
昭和十年(民國二十四年,西元1935年)2月28日的台灣日日新報,有一篇以〈霧社事件遺兒〉為標題的新聞,主角是從東洋音樂學校以第一名成績卒業的佐塚佐和子。她的父親為霧社事件(昭和五年發生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的臺灣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時殉職的霧社分室主任佐塚愛祐警部,母親是泰雅族白狗群總頭目泰木 ‧ 阿拉依的長女亞娃依 ‧ 泰木。
大正2年(1913)生於台灣霧社的佐塚佐和子,自臺中高女卒業,在「台灣糖業之父」新渡戶稻造博士的資助下,進入日本東洋音樂學校就讀,畢業後成為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專屬歌手。
佐塚佐和子在聲樂上的優異造詣很受鄧雨賢的肯定,才將早先創作的高難度〈黃昏愁〉歌譜,交給日即作詞家栗原白,栗原白也於是參考佐塚佐和子年少時的生活環境,將泰雅原住民的生活環境、部落文化寫入歌中。
昭和 14 年(1939)由古倫美亞公司正式發行,為了介紹這首新作〈蕃社の娘〉,還在台北公會堂(中山堂)舉辦新歌發表會。鄧雨賢的公子鄧仁輔還記得父親帶著全家到公會堂去聆聽這首歌曲。鄧雨賢婉轉、清純的旋律,由歌聲迷人的歌曲主角親自來詮釋,才一推出,就轟動臺日兩地,也為佐塚佐和子贏得了「運命の歌姬」之稱。
他們的時代,我們的歌
在皇民化的時代下,鄧雨賢以唐崎夜雨之名創作的歌曲,加上佐塚佐和子的特殊身分,都不免讓人感到唏噓,多年後我們再唱這首歌,就又回到那個遙遠而令人感嘆的時代…
#婦女專欄
#走讀台灣
#鄧雨賢
#黃昏愁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月夜愁日文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
這一段〈望春風〉的歌詞,不分世代與族群,是每個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旋律。
〈望春風〉與〈四季紅〉、〈月夜愁〉、〈雨夜花〉,合稱「四月望雨」,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由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所創作的作品。
▍鄧雨賢小百科
鄧雨賢出身桃園客庄,1906年出生,從小就接觸民俗音樂,因欣賞歌仔戲而接觸二胡。求學時接受西洋音樂教育,也遠赴日本學習音樂。26歲創作的〈大稻埕行進曲〉開啟了創作生涯的巔峰,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1944年6月11日,年僅38歲的鄧雨賢,因為心肺疾病去世。
▍命運坎坷的經典作品
鄧雨賢的音樂創作,旋律優美讓人印象深刻,聽過就讓人能哼上幾句。也因為太受歡迎,日治時期末期推動皇民化運動,將鄧雨賢的作品改為日文的軍歌。
例如:
〈望春風〉被改為〈大地在招喚〉
〈雨夜花〉改為〈榮譽的軍夫〉
〈月夜愁〉改為〈軍夫之妻〉
戰後國民黨來台,並沒有終止查禁歌曲或改編歌詞,反而更加嚴重,實施戒嚴統治、打擊本土意識,許多鄧雨賢的作品被列為禁歌。例如:明明是1938年創作的〈四季紅〉因為歌名有「紅」,被解讀是「影射共產黨」。
▍紀念鄧雨賢、珍惜創作自由
鄧雨賢的歌曲,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傳唱超過半個世紀,歷經無數次的演奏,橫跨的數個世代,在我們的心中產生無限的共鳴。
「有言論自由,才會有創作自由。」在自由的台灣,我們可以創作任何題材,不需「自我審查」,也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多元、友善的社會。
今天是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逝世紀念日,一起重溫鄧雨賢創作的經典歌曲吧。
馬上來聽小英總統的鄧雨賢歌單:https://kkbox.fm/ZD4kwN
※照片來源 典藏者:鄧泰超
月夜愁日文 在 廖泰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藉由回顧歷史上的每一天,
重新認識屬於台灣的點點滴滴。
想到以前台大通識課有一堂期末報告就是做台灣音樂演進與歷史情境的對照。其實許多歌曲背後都有當下時空環境的脈絡成因,也有台灣世代的足跡。
小英總統的鄧雨賢歌單:https://kkbox.fm/ZD4kwN
—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見著少年家。」
這一段〈望春風〉的歌詞,不分世代與族群,是每個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旋律。
〈望春風〉與〈四季紅〉、〈月夜愁〉、〈雨夜花〉,合稱「四月望雨」,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由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所創作的作品。
▍鄧雨賢小百科
鄧雨賢出身桃園客庄,1906年出生,從小就接觸民俗音樂,因欣賞歌仔戲而接觸二胡。求學時接受西洋音樂教育,也遠赴日本學習音樂。26歲創作的〈大稻埕行進曲〉開啟了創作生涯的巔峰,創作出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1944年6月11日,年僅38歲的鄧雨賢,因為心肺疾病去世。
▍命運坎坷的經典作品
鄧雨賢的音樂創作,旋律優美讓人印象深刻,聽過就讓人能哼上幾句。也因為太受歡迎,日治時期末期推動皇民化運動,將鄧雨賢的作品改為日文的軍歌。
例如:
〈望春風〉被改為〈大地在招喚〉
〈雨夜花〉改為〈榮譽的軍夫〉
〈月夜愁〉改為〈軍夫之妻〉
戰後國民黨來台,並沒有終止查禁歌曲或改編歌詞,反而更加嚴重,實施戒嚴統治、打擊本土意識,許多鄧雨賢的作品被列為禁歌。例如:明明是1938年創作的〈四季紅〉因為歌名有「紅」,被解讀是「影射共產黨」。
▍紀念鄧雨賢、珍惜創作自由
鄧雨賢的歌曲,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傳唱超過半個世紀,歷經無數次的演奏,橫跨的數個世代,在我們的心中產生無限的共鳴。
「有言論自由,才會有創作自由。」在自由的台灣,我們可以創作任何題材,不需「自我審查」,也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多元、友善的社會。
今天是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逝世紀念日,一起重溫鄧雨賢創作的經典歌曲吧。
※照片來源 典藏者:鄧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