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東陽國小60周年校慶校園洋溢著歡樂氣氛
110.4.2
李榮茂/臺南報導
台南市學甲區東陽國小親師生、畢業校友、社區民眾,二日齊聚校園慶祝六十周年校慶,並有學生舞蹈表演、親子趣味競賽、拔河比賽,老照片和師生作品展,學生彩妝進場,賣力演出,切生日蛋糕,表揚資深教職員工與模範兒童以及公共藝術剪綵,校園洋溢歡樂氣氛。
六十周年校慶慶祝大會於二日上午九點舉行,由校長蔡淑芬、校慶籌備會主委周益生共同主持,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副市長戴謙、市議員謝財旺、教育局副局長吳國珉、學甲區代理區長王文波、歷任校長莊秋情、戴己川、周脈贇以及諸多校長到場道賀。
六十周年慶在幼兒園熱舞及高年級功夫拳表演中揭開序幕,家長會長周益生帶著二十多位家長委員進場展現家長會支持學校的向心力,聖火在四位歷任會長及四位校友傳遞給學生代表六乙謝廷浥、六丙周亞璇後跑向聖火台點燃聖火。副市長戴謙與歷任校長以及校友代表在學生的歌聲中共同切蛋糕慶生,場面溫馨。
副市長戴謙表示,東陽國小走過一甲子,在歷任校長悉心擘劃經營下,如今校舍優美整齊,庭園花木扶疏,環境清新優雅,除保有傳統勤讀書的優良學風外,學童活潑學習多元如東邊的太陽充滿朝氣。且對東陽國小全體親師生在校長蔡淑芬帶領下把六十周年校慶辦得頗具規模與有聲有色,給予高度肯定。
蔡淑芬校長表示,六十周年校慶在校慶籌備委員會、家長會和社區民眾與校友的全力襄助,得以順利辦理,以感恩的心為各界的真誠奉獻表達謝意。值得一提的,諸多校友為回饋母校,集資在校園建造一座公共藝術「孕育之樹」,五棵交纏的銅雕具有簍空圖騰的大樹,象徵著因材施致力於德、智、體、群、美五育的扎根與發展,每顆樹之間的交叉跟連結,更象徵著親師生團結共創和諧的教育環境,讓每棵幼苗成長茁壯迎向未來。
公共藝術「孕育之樹」在副市長戴謙、校長蔡淑芬、教育局吳國珉副局長、學甲區王文波代理區長、校慶籌備會周益生主委、校友會莊惠文理事長、校友會李正聰理事、退休校長陳德決等共同剪綵,讓校景更添美感並與學校推動的美學教育互為輝映。
六十周年校慶選出包含曾獲得蘭展全國冠軍富樂蘭園董事長莊明儀,校友會理事長輝昇地產董事長莊惠文等二十位傑出校友,在校慶聯誼餐會頒獎表揚,蔡淑表示,獲選的傑出校友皆在各行各業有所貢獻足為東陽之光,學校為每個校友製作個性化掛圖,讓校友們很感動。再說,傑出校友莊明儀為感念母校培育之恩,提供校慶整場蘭花佈景,猶如一場小型蘭花展。
親子趣味競賽和拔河比賽,師生和社區民眾打成一片,校慶老照片展、學生畫展及市集等,很多校友在泛黃照片回憶兒時,並在相片中找到自己,看到兒時可愛模樣,大家很開心;親子逛市集以及玩童玩、體驗攀樹等,場面熱烈。
有木 國 小 歷任校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3月19日,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或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張哲生 攝)
靜修中學設有高中部(普通科、技術類科)與國中部,為天主教教會設立之中學;校訓是「靜心修身」,知名校友有張小燕、連方瑀、王萊、李彥秀、林心如、季芹、許聖梅、鄒琳琳、莊鵑瑛、潘曉彤、陳依鈴、黃靖雅等人。
靜修由臺灣天主教道明會於1916年3月創校,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天主教女子學校;當時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首任宗座監牧西班牙籍神父根禮孟德斯(Clemente Fernández,漢名林茂才)有鑒臺灣女子在受教育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力排萬難,於臺北大稻埕蓬萊町購地興建校舍。
1905年,根禮孟德斯神父首先在臺北市開教,當時臺北人口集中於延平與建成兩區,根禮孟德斯神父在今民生西路天主堂現址購進廣大土地,於1911年鳩工興建哥德式教堂一座,並在1914年竣工落成,名為「蓬萊町大聖堂」,是臺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亦為當時市內最雄偉的建築物,其旁邊興建有道明會館一棟,做為司祭館與傳道所之用;初期教友僅兩、三百人,自蓬萊大堂興建後,教務日漸興隆,居民信教者甚多。
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除了曾興辦傳道師養成所外,鑑於女生受教育機會較少,便於1916年在教堂旁購地創辦女校,校名定為「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兼收臺、日籍學生;學校在1917年4月1日開學,由根禮孟德斯神父自任校長,後交道明會修女接管;由於畢業生素質高,校譽相當受到肯定。
1945年二戰結束後,靜修改為初中及高中兩部,並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中學」,於1946年由修女洪奇珍出任校長。
靜修在1968年增設日間部商科會計事務科和夜間部商業補習學校,後於1990年加設商業文書事務科,並於1996年再增設夜間部商業經營科,而成為國中、高中、高商、日夜間部兼備的完全中學,達到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2007年,靜修開放招收男生,但只限定國中部,為甄試入學。
靜修國中部的男學生從2018年開始可以和女學生一樣直升高中部,以致於校名中的「女子高級中學」無法涵蓋所有學生,於是靜修在2020年7月6日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以符合實情。
《歷任校長》
1917首任校長:根禮孟德斯神父(西班牙籍)
1925第二任校長:多瑪斯神父(西班牙籍)
1936第三任校長:小宮元之助(日本籍)
1941第四任校長:鈴木讓三郎(日本籍)
1945第五任校長:陳若瑟神父(西班牙籍)
1946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1983第七任校長:潘采薇修女
2000第八任校長:蘇嬰珠修女
2008第九任校長:歐陽台英
2016第十任校長:蔡英華
《校歌》
作詞: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作曲:前音樂老師呂泉生老師
靜修大主保
聖女嚴美黛
貞操潔心身
白璧純無瑕
賢德慈愛風
師生同感化
我校受庇護
名望馳邇遐
燦爛星光遠自天堂來
豔麗花兒耶穌親手栽
賜褔靜修千千萬萬小女孩
雙手伸開投向神聖慈懷
靜心修身真理是愛
遠惡親善前非改
來來來聖女在前途領帶
到達天堂樂矣哉
有木 國 小 歷任校長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中州廳暨大屯郡役所修復工程開工典禮 打造歷史文化園區 促進經濟繁榮】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國定古蹟「臺中州廳」,創建於日治大正2年(1913),作為當時臺中廳的辦公廳舍,因陸續擴建,至昭和9年(1934)奠定現有規模,臺中市政府於今(17)日全面啟動修復工程,預計111年底完工,市長盧秀燕表示,本案位於臺中市西區精華地段,修復完成後將與「刑務所官舍群文化園區」及「綠空鐵道」形塑臺中文化城中城,為「臺中文化城」注入新靈魂,透過歷史空間再造,重新定位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價值,復甦舊城區文化產業之發展及喚醒民眾對於歷史軌跡之共同記憶。
今(17)日開工典禮嘉賓雲集,立法委員黃國書辦公室執行秘書王信允,市議員李中、黃健豪、陳文政、張彥彤皆親自出席,市議員顏莉敏、陳政顯、劉士州、陳成添、羅廷瑋、賴順仁、鄭功進、何敏誠、江肇國、黃守達皆派員出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張仁吉;市長盧秀燕,環保局長吳志超,祕書處長顏迺倫,都發局副局長謝美惠,文化局長張大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長李智富;建築師郭俊沛,慶仁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瑞雄,中佑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敏錦,經典國際公司董事長黃政勇;文資審議委員邱上嘉、方鳳玉,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洪幼齡,居仁國民中學校長徐吉春,西區大同國民小學校長馬任賢;西區公所區長王瑞嘉,中區公所區長林忠訓,南區公所區長陳佩玉,西區利民里長陳敏祥、三民里長廖吳芬芳、公益里長劉興峰、公德里長楊博文、民生里長黃文濱、民龍里長吳國楨、吉龍里長林育見、忠明里長賴瑞滄、忠誠里長賴文隆、昇平里長蕭行凱、廣民里長林水順、藍興里長吳瑞德、中興里長湯鈞任等皆盛情參與開工典禮。
市長盧秀燕表示,臺中州廳擁有107年歷史,因建築物年久失修,臺中市政府與文化部合資辦理整修工程,感謝歷任文化部長與臺中市長的合作,以及立法委員和臺中市議員在預算上的支持,這次的工程也特別邀請傳統細木匠師林瑞雄師傅參與。臺中州廳預計111年底修復完工,重要局處仍會留下辦公,未來配合大智路打通,並結合綠空鐵道等建設,藉此振興當地經濟、帶動觀光,要讓舊城區,大發展。
文化局長張大春說明,臺中州廳雖為現存臺灣四個州廳(臺北、新竹、臺中、臺南)之中設計最單純者以及創建期設計量體最小者,但反使其營造成果的裝飾語彙使用節制造型使風格表現更為簡練而雅緻親切,且就落成日期來說為四個州廳之中最早者,而歷史建築臺中州廳附屬建築群為臺中州廳廳舍擴建與配置形式之見證,並與臺中州廳及大屯郡役所共同構成完整的行政機關群。因使用需求因素,曾進行多次之增建,對原古蹟建築長久保存及安全已造成威脅,加上後期設備為了因應使用而加設,於是零星的裝設未能作統一規劃,使得內部管線機電設施混亂,以及多處因漏水與蟲蟻蛀蝕導致損壞,市府向文化部提出臺中文化城中城歷史空間再造計畫並獲補助3.79億元,加上市府配合款2.53億元,合計近6.32億元。未來各棟建築修復方向將依據原有形貌復原,並將公共區域依原歷史空間脈絡分階段規劃進行整修,以回復臺中州廳全區原有樣貌。
文化局長張大春表示,臺中州廳未來的再利用方向,原則上會依地方意見規劃作為「辦公廳舍」,以維持其歷史意義,並有部分空間作為史蹟展示及服務設施,待修復完成後,臺中市文化資產處預計進駐都發設計大樓(即舊中山地政大樓),除能就近管理臺中州廳及鄰近大屯郡役所、刑務所官舍群等文化資產,也能打造文化資產基地,積極推廣臺中市多元豐富的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針對臺中州廳的戶外廣場空間,將定期邀請和媒合街頭藝人及表演團隊等辦理演出,以多元的藝術展演豐富臺中州廳內涵。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指出,臺中市中西東區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產,百年古蹟「臺中州廳」和鄰近的「大屯郡役所、市役所」、由臺中刑務所官舍群、浴場和演武場構成的「刑務所官舍群文化園區」、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等,目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積極進行部分文化資產的修復工程,未來將針對每個文化資產的特性,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活化發展方向,同時也串聯各點成為臺中市政府「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的核心。民眾可從各地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於臺中火車站下車,沿著綠空鐵道軸線悠閒散步或騎單車前往各個文化資產,盡覽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穿梭其中的藝文展演空間、文創小店、特色餐飲等,享受古今融合的文化觀光體驗,將能吸引國內外的旅客,大幅促進中西東區的經濟發展,以文化資產的活化利用創造老城區的復興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