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談一下台灣生育率低的最可能原因]
看很多專家跟朋友在臉書討論如何提高生育率,有說是房價太高,有說是生養環境不友善(假太少補助不夠多)。
講了那麼多,看看時間差了兩天的新聞,看到 #世界倒數第一的生育率 跟 #亞洲第一的離婚率,我是敷明白了些什麼。
台灣離婚在2020年高達5萬1,680對,位居亞洲之冠,所有年齡層中,以「35歲至39歲」為離婚率最高的階段,在2020年已突破一萬對。至於離婚原因,經統計結果顯示不外乎為: #外遇、 #家暴、 #婆媳問題等。
看到了嗎?現代人結婚年齡後延,內政部統計2015年平均結婚年齡男性為34.2歲、女性31.4歲,也就是縮,正常女性在結婚後的兩三年想過過兩人世界,或開始嘗試備孕,在34-35歲左右本來想趁高齡產婦前來個生小孩的計畫,卻可能因為婚後遇上非預期的 #家暴 #外遇 #婆媳問題,而在 #本來該生育的年齡離婚。或是本來34歲前已經有大寶,但卻因為諸多家庭問題,不敢生二寶,絕對大有人在。
未生就離婚的女性,跟單親媽媽越來越多,這些被蛇咬過的人很少願意再踏入家庭成為某人的媳婦或太太,旁邊未婚的女性看到前車之鑑也會擔憂,如此惡性循環 。
試想,如果2020年這五萬多離婚的女性,在婚姻中都遇到一個疼惜她、不會背叛她、有肩膀的好男人,多的是喜歡孩子、願意生養2-4個孩子都不成問題的,光是「35-39歲的女性」一個人生一個,台灣一年的新生兒有可能就會多出一萬人了不是嗎?
我常常說,自己是非常喜歡小孩的人,如果遇到對的人,我應該現在已經有3、4個小孩了😞。我身邊有很多女性都是非常喜歡小孩,一直很想擁有自己的小孩,但對於 #遇到不對的人 這件事都非常害怕,因此默默蹉跎過適合生育的年齡,這些人都很有經濟能力,不需要男人養,也有獨立扶養小孩的能力。
但是 #台灣的環境對非婚生子女 仍有很多傳統的框架,不友善的環境讓女性獨立生養變得困難。而且即使在民主自由的現代,依然不少家庭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有能力的女性越來越多,但 #傳統觀念還是潛藏在許多家庭中,許多女性發現「 #為了有自己的孩子而結婚的cp值太低」,除了要經歷懷孕的不適跟不便、如同搏命的生產風險跟疼痛、還要熬過哺乳的辛苦,可能工作之餘做家事外, #還要照顧另一半甚至是另一半的全家老小,試問有哪位睿智的女性,會評估後還願意生?當然忍痛放棄。
想要提高生育率?真的不是養不養得起或福利的問題。 #台灣最不友善的環境就是婚姻裡的男性。
如果女人只要生不用照顧,我想生育率才會真的提高。如果另一半貼心又專情,有能力的女人又生又養那有什麼問題?女人最強大的,不就是那該死的母性,對於一個對待自己真誠的人總是死心塌地?
當然,也是有外遇跟家暴對方的女性,或很難搞的岳家,今天沒有戰性別,而是因為不巧 #子宮就是長在女性身上, #這是永遠無法平權的生理差異。既然如此,請各位上位者跟政策決策者,是否好好關心一下, #我們台灣的離婚率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是什麼斷了那麼多本來應該孕育新生兒的家庭?
但目前我只看到 #通姦除罪化、 #即使一方外遇仍是傾向共同監護,這種更讓人看了心灰意冷的走向。要讓擁有子宮又喜歡小孩的女性say yes,哪有這麼困難?不過就是要讓人對台灣的婚姻,不要那麼萬念俱灰而已。
#還是要重申母親真的很偉大
#不對的男人辜負多少女性適合生育的青春歲月
#還在吵房價的人可以正視一下離婚率問題嗎
「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楊文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 單親家庭都可以申請的補助? 特殊 ... 的評價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未婚媽媽補助三萬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未婚媽媽補助三萬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未婚媽媽補助三萬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EDU.TW 的評價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低收補助被取消單親媽難扛5口生計|華視新聞20210131 的評價
- 關於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未婚媽咪政府補助申請$$$ -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楊文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新年報囍 祝賀本縣新人永浴愛河!】
告別2020年後,馬上就有好消息可以和鄉親一道分享!
昨(3)日,我有幸擔任國豪與芮軒婚禮的證婚人,他們是參與本縣在108年9月底辦理的「青春列車、戀戀福隆」未婚聯誼活動結識、也成為本縣聯誼活動中,首對舉辦公開婚禮的新人。
國豪是出身於本縣 #橫山鄉 的客家子弟,個性純樸、為人和善,在親朋好友建議下,抱著多加認識朋友的心情,參加新竹縣政府所舉辦未婚聯誼活動,在此結識了同樣是第一次參加聯誼活動的芮瑄,牽起了彼此浪漫的緣分!
我也要在此祝賀這對神仙眷侶「百年好合、永浴愛河」!
打造一座讓年輕人「願婚」、「敢生」的幸福城市,一直是我的目標。
本縣 #青年事務中心 自2019年起,已辦理6場單身聯誼活動,共605人前來共襄盛舉,並成功配對51對,平均配對率16%;本縣也提供 #新生兒營養補助金 給辛苦的爸爸、媽媽:第一胎補助一萬元、第二胎二萬元、第三胎以上五萬元。
此外,也提醒鄉親 #登記結婚 的便民措施,現在可以「#跨所、#跨縣市」辦理囉,如需要假日辦理,可 #前3天預約戶政事務所 辦理結婚登記,指定結婚當天生效。
今年,縣府也將持續推出精彩的未婚聯誼活動,歡迎單身男女一起來參加!
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未婚媽媽補助三萬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推薦與評價
特殊境遇家庭補助─醫療類別傷病醫療補助: 當事人及6至18歲的子女醫療費用如果超過3萬元,申請通過單親補助金額最高70%,1年最高補助12萬元。 未婚媽媽補助- 《媽咪愛》 ... ... <看更多>
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未婚媽媽補助三萬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推薦與評價
特殊境遇家庭補助─醫療類別傷病醫療補助: 當事人及6至18歲的子女醫療費用如果超過3萬元,申請通過單親補助金額最高70%,1年最高補助12萬元。 未婚媽媽補助- 《媽咪愛》 ... ... <看更多>
未婚媽媽補助 三 萬 在 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 單親家庭都可以申請的補助? 特殊 ... 的推薦與評價
3 年. 陳欣瑤. 請問單親媽媽未婚生子需要什麼資料. 3 年 ... 3 年. Gune YI Chen. 想請教…… 我自100年後就無法申請單親補助,現在月收二萬多,父母都屆滿65,歲,女兒 ... ... <看更多>